大明二十四监-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识字?”
“回皇上,草民沈自强,曾经学过一些,中过秀才。”四十几岁的沈自强,激动的回答着。眼前那可是九五这尊的皇帝,又是大家的救命恩人,所以情绪上有些失控,话语有些发颤。
“好,俄布木、庄闲之,你们带上沈自强和一些识字的汉人,对整个归化城里的汉人奴隶进行登记,按他们指认的,凡奴役过他们伤害过他们,或者是打死过汉人的一律按苦役对待处理,抄家,苦役十年起;凡对汉人友好或者有过恩惠的,一律视为朋友对待,留在这里还是去中原,优先照顾;凡和汉人没有过交往的,无仇无恩的,一律当做普通百姓对待,迁往中原各地。”这本是朱由校进城后的第一项工作,由庄闲之主导,俄布木操作,现在有了一个沈自强,这样一个熟悉汉人奴隶生活的,也好有个帮助。
“罪臣遵旨,”俄布木苦涩的回应道,这种反清倒算本来就是应有之意,也无需多说什么。报应循环丝毫不爽,现在能不杀人,已经算是很轻的了。处理完了归化城,下一步他还要带人去解救下边各个部落的汉人,对处理那里的族人。早一步行为,就可以避免明皇自己动手了。那些部落基本上都在归化城周围的二百里之内,即便是他不带路去,归化城里这样的‘蒙奸’也是不少,肯定也会带着去的。他去了就能先一步让族人投降,避免被杀戮,血洗。
“微臣遵旨。”庄闲之也急忙上前,对于哪种人如何处理,昨天皇上就已经交待清楚了。这第一步登记当然是必须的了。朱由校又安慰了一下众人,让他们放心的给做好登记,他们的背后有皇上支持着。惹得众人更是感激涕零。
朱由校吩咐杂役宦官等给众汉人每人都准备一些吃食茶水,让他们慢慢登记着。
这一步清算、登记,首先是张贴了告示,把各种人各种处置办法都一一的表明了。这一下引来了归化城里所有人的眼球,因为现在奴隶们的指证、指认,就是决定他们前途的唯一凭证。
平时那些善男信女们,曾经接济过奴隶的,那是发了疯的寻找自己曾经施恩过的奴隶。这好心有好报的,可是决定自己家产和自由的关键时刻。
一些事不关已高高提起的人,倒是心安理得,大不了就是被明皇换个地方而已。无论是新建的天门城,还是到中原富裕地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明朝里蒙古人多了去了。
而平时奴役、剥削、辱骂、殴打甚至是打死过汉人奴隶的人,却是吓的不行,挤到广场,找到奴隶,拼命的跪拜而下,头都磕破了请求原谅,不要把他或者她家揭发出来。但这种长年累月的仇恨,如何能够就凭着一跪而解呢?看着奴隶那瞪得血红的眼睛,他们就知道没戏了。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而朱由校回到琉璃金银殿,需要做的事很多,但首要任务就是要把驿站光报系统给弄好了,这是重中之重。建设简易的也不难,老虎山那边和马头山上靠北边的高地,这些昨天就已经着手了。现在要在归化城北面的大青山上,找一处高地,最后在归化城找一高地,这样倒是能凑合着吧。所幸,这样的事情做的很快就做好了。
这一把光报系统弄好,马上就收到了一条奏折,兵部孙承宗的,辽将全叛变了!怎么回事?朱由校很是奇怪,不是谈判谈的好好的吗?自己还想着把他们安排到蒙古来,这到汉八旗就不存在了。
但他自己倒是没想到,正是自己的蒙古政策,把辽将们临门一脚,真正的逼到了建奴的怀抱。不过就是再怎么说,也是本质上的事情,从撤销辽饷开始,两边的矛盾就开始变得不可调和起来。以至于从锦州开始到许多的兵堡失守。这些都是不臣的表现,而稍知历史的朱由校也知道最终的发展趋势,他们本就是汉八旗的预备役。如若自己没有撤销辽饷,这个矛盾肯定就不会激化,而后再打几个翻身仗。估计辽将们肯定是不会反的,但辽饷撤销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提前几年,辽将们叛了。
现在看来自己单独对付‘瘦身版’建奴八旗的梦想破灭了,只能在草原上先对付蒙八旗,然后再正儿八经的对付建奴的八旗和汉八旗了。前一段时间没有了汉八旗的梦想破灭了,不过朱由校也没有什么丧气,多对付一下而已,正好就是扔掉了这个包袱。
写这封奏折的孙承宗,字里行间表现出了相当的伤心,无论如何,他都没想到,这些几十年、几百年世受皇恩的辽东将士,竟然如此忘恩负义,把大明国最精锐的部队真的带着投了建奴。如果说锦州之变,还只是为了辽饷和皇上讨价还价,如果小孩子一样,玩点小心眼,耍点小脾气,这都不算什么大过,教训教训严加管教就是了,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现在却不是小问题了,这是严重的叛国。根本性的转变,正式走向了大明的对立面。面对着曾经是自己下属的辽将们如此的丧心病狂数典忘祖的汉奸行为,孙承宗真是很伤心。(未完待续。。)
第367章辽响贪墨
后面就是魏忠贤、田尔耕送来的此事各方的表现。
这一场叛变的消息传到了京城里,朝野上下却是又意外、又在意料之中。从撤辽饷闹到如今,卖国贼、汉奸的称号已经深入人心。先后的锦州到着众兵堡的失守,所为何事,大家当然都是心目了然,前门上的李永芳还在,那例子所为何摆?皇上的意指又是谁?效忠书上的名字又是谁人所写?这些一幕幕,大家都不是瞎子,看的也算是明白。
百姓们当然不希望辽将们反,所以骂汉奸如此厉害,但并没有故意的把箭头指向辽将,他们的心里却不希望他们会反。但从锦州开始失守起,就注定了那些辽将已经没有忠臣之心。如今果然不出所料的降了敌人,正式的和明朝决裂,走上了叛国的道路。京城的百姓均是大骂特骂,特别是一些知道辽东军户历史的,均把上百年辽东一百八十八座军镇是如何的在辽东风光,那都是皇上给的,大明给的,但他们却成了一个个的白眼狼。减肥了建奴,减肥了自己,把辽东的军民可是害苦了。
然曾经在辽辽饷里探过手的大臣们,一个个开始了着忙,辽将是辽饷的主要事由,现在辽将们叛变了,他们又怎么办?一起在一个锅里边伸手拿饭吃的,关系肯定是有的,但这个有关系可是相当要命的,皇上睁一支眼闭一支眼,那当然无所谓了。但若皇上非要清算一下,那他们面临的局面可是要人财两空的。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之时。万万大意不得。
这个时候若再等候、犹豫不决,守着那要让家族灭亡的钱,那可真是要钱不要命了。而且朝中并不是一团和气,谁还没有个政敌之类的,就是没有,那些天天闲的没事干的言官,他们是干什么的,前段时间是情况不明,如今可是明朗了,皇上在蒙古节节胜利。辽饷供奉了十几年的辽将们叛国投敌了。这下的情况,若皇上再把那三个月的期限给撤了,那可就真是取死之道了。所以纷纷的把早已写好的奏折,递了上去。加起来有六百多万两银子的贪墨。这样的事情哪里是魏、田二人敢处理的。急忙忙的送了奏折上来。请皇上圣裁。
看着这样的数字。即便不论是少多少,但也是够让人触目惊心的,大明这只船已经快沉了。大家不仅不能来个同舟共济,相反,还不断的在这只船上不断的取钉子,抽甲板,然后放到自己的船舱里放起来。但船沉了,你船舱难道不跟着沉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的道理大家没学过吗?当然他们有许多人没有随着船而沉下去,而是选择了跳到别的船上。这就是这算所谓的官,想想就让朱由校不由的摇头苦笑,口口声声的为国为民,但这些民脂民膏捞起来,可是一点不手软啊,办起事来却一个比一个不会办,逃起命来一个比一个卖力气,投起降来,是一个比一个没底限。
传旨,收了缴纳的银两,这笔钱,正好让大明银行有了更加多的发行货币的准备金,一共凑上一千万两准备金,配合着十八家钱庄,发些硬币甚至是少量的钱币,专给官府结算,随时随地的可以变换银两。这样算是内部一个内测,然后在大家都认可之时,再行扩大到民间。前两天想着搞国营经济,修路的时候,还想过这个问题。现在有一千多万的准备金在手,即便是没有十八家银行,也照样的有人用。不过有了十八家钱庄,倒是能够更方便的。这一步先发行二千万两银子,这个二倍并不算什么多。交给大明银行处理。
而那些请罪的折子就先放着,不做任何处理,朱由校要让他们有一个把柄在手里,让他们小心着点,有可能那天拿出来清算一二的感觉。要知道这些人在朝廷里可都是通了天的存在,门生故友盘根错节,关系、人脉大的不行,把他们拿到手里,好好的利用一下,可是要收到相当大的成果。这点不是朱由校太无耻,而是以后涉及的敏感问题太多了,他可不想在朝中孤立的依靠着老魏。这不事又来了。
而再收到的老魏奏折,就是讲如何收编‘喷子’的事,现在喷子们也使力。感觉到力量也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应当可以应付朝野上下反对的风波,就把宗室计划宣布了,结果是朝野上下一片大哗,魏忠贤远远忽视了这支力量的强大。看了这些朱由校不由的苦笑摇头,在大明朝想干点事还真是不容易。
宗室问题遭到了相当大的阻碍,集中在了几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勋贵阶层。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阶层,由朱元璋、朱棣因军功分封了一些,包括王、公、候、伯等,然后各个皇帝又把外戚零零散散的分了一些,大都集中在了北京和南京这两个地方,组成了这个阶层。他们是世袭罔替的,并受着大明的每年的供养。
但如今动了宗室,这些人当然明确的预感到,这是对他们一个潜在的威胁,宗室能动,那下一步极有可能是会对他们下手。这点倒不是他们冤枉了皇上,其实也正是如此。依朱由校看到,立了军功,给国家做出了贡献,理应得到国家的照顾。比如从荣誉、社会地位、钱粮上等,都要给予相应的补贴、照顾,这是必须的,但一辈子的光辉荣誉你可以带给子孙后世,房子土地也都可以,但国家以后养着你的子孙后代,那就有些过分了。下一步在处理完宗室问题之后,这步旗的确是必须要走的。
勋贵他们和宗室有点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只要大明存在着,就得养活着他们,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但有一个区别,哪就是他们就一个爵位,多生了也就只没办法,只能有一个继承的。这点倒是好一点,扩大的可能性没有。(未完待续。。)
第368章宗室新政
但一种兔死狐悲的思想却让他们紧张起来,王爷们的供奉都免了,他们的当然也随时可能免。所以挡住这一政令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所以一场为了保护自己工资的运动开始了。
第二个压力,来自于各地的王爷、公主们,他们本身就有田地、产业,倒不愁什么吃喝。不过国家发的钱,没有嫌钱多了咬手的,更是一种身份的体现。那是个长流水,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而且还有他们的子孙万世,这个帐他们可是算是清清楚楚。作为即得利益者的他们当然的仇视这个政策,以祖宗之法不可废为由,严重的抗议。他们言,这是祖宗留给他们的财富和特权,甚至有潜台词在说,既然我们可以销藩不要宗禄,那皇上就没有了资格享受祖宗的江山,其心可诛啊!
这直接忤逆的言语,让朱由校好感大失,还真是一群猪。只能不住的往身上捞,想分担一下,却是不能一下大明挣扎的辛苦,别的大臣、军官们还可以玩个跳槽之类的,你们往哪里跳?大明转不动了,首先倒霉的是皇上,然后就是你们这帮二货。
当然也有不少的王爷和公主,却对解开‘圈禁’让他们如同正常人一般,可以从商从政,这一条是相当的感兴趣,钱多的根本就花不完,烂在地窑里一点用都没有。相反如果能换得自由,可以随便的游玩、交往,那是多么的轻松自如。
第三个是宗室管理部门宗人府。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等强烈的抗议,一旦宗室制度改革了,他们还有什么作用可言。所以为了他们饭碗,当然是不停的反对,抗议。
第四个当然是各大臣的反应了,好在涉辽事件的大臣们均没有多做什么表示,现在泥菩萨过河自身都难保了,哪里还有这种闲心,现在再给皇上添堵,恐怕。皇上稍稍怒一下。自己的身家,就要添到皇宫里了。
然更多的清流们咬住祖宗之法也是不放手,都是太祖的子孙,如此刻薄寡恩。非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