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58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458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四分之一人口。而边墙之上的那些镇城、路城等城堡,同样分布着不少的建奴。不过那些建奴不是建奴的主力部队或者说是高等的建奴而已。
    建奴一个个的如此的分散,朱由校并不打算大兵全部压上去一个一个的打,而是想着分兵而往。这样时间上就会加快许多,现在辽西地区已经算是全面开战了。控制住边墙,显然是实现战略目的的一种捷径。
    国内虽然知道皇上御驾亲征辽东,打了胜仗,但没有想到,这一仗开的如此之大,从沈阳一直到了山西陕西,现在全动了起来。这种全面开战的势头,让大部分人兴奋,更让一部分人担忧不已。(未完待续。。)

第717章汉奸的担忧
    中国真正去开疆拓土的皇帝,并不是太多,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以这不多中的之最。但汉武帝北伐匈奴、开拓西域被史家评价为“穷兵黩武”、“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盗贼蜂起”;唐太宗北破突厥,西灭高昌,南定天竺国,东创高句丽,被史家论证为“得不偿失”、“好大喜功”、“终结贞观治世”、“耗费民脂民膏”;永乐大帝南征安南俘虏叛逆胡氏父子,北伐漠北五次清剿蒙元残余势力,派遣郑和七下西洋远布国威,被史家斥责为“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
    中国人自古就不太喜欢征战,不被逼到了亡国破家的时候,都不愿意打上一仗。只要守在中原地区那一亩三分田,越雷池一步都不行,谁敢超越中原王朝的习惯性边界谁就是千古罪人,理应千夫所指,万众唾骂。
    不说是三位大帝是对是错,也不言这些史家们代表的一些议论,一个个说的如此的悲天悯人是多么多么的愚蠢或者正确。朱由校一直信奉存在就是道理这样的话。
    结合到自己现在的亲征,在辽东已经击溃了辽东主力、直捣黄龙。军事目标看似达到了,但离真正的一劳永逸的解决,还差上不少。从蓟州、山海关东进,渤海湾海路攻袭,盖州到沈阳线亲军出击,这等等的一切,都是在为真正的收复松辽平原在做着准备。朱由校需要尽快的给大明百姓交卷。不要让他们把那些“穷兵黩武”、“劳师耗饷”、“糜费无度”、“征战无休”、“涂炭生灵”等帽子给自己扣上。
    而在边墙上打圈圈,先把这些失地给拿过来,能极大的增加大明官民的信任感,好比去年北征蒙古,大同以北的岱海和归化城一样,那是实在的利益。大明上下多少人流着口水看着呢。
    现在松辽平原也是如此,相对建奴动则几万的兵力来说,这里只剩下‘散兵游勇’了。对付他们都不能用什么征战这样的词了,只能是清剿二字了。
    这时候朱由校需要的就是稳稳当当的,分步分批的将边墙控制在手。将境内的建奴统统抓住。平稳过渡松辽平原的控制权。
    分兵进攻的任务,很快就部署好了,因为白杆兵与天雄军有着骑兵的存在,所以这次的任务都归了他们。沈阳这边则要留下大旦的兵将来看守战俘、保卫皇上的部队。一旦力量过少。保不齐战俘们来个集体反抗之类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共时为了给两军增加远程力量。将狙击弩车也给了他们。
    秦良玉与卢象升当然的欣然领命。这次抚顺城前堵住了建奴东逃,他们是被记了头功的。皇上现在虽然不能首级来算军功,但并不是代表军功无赏。只不过已经改变了而已。按照以前的规定,一颗正经的建奴首级,能换来三十两白银。
    但朱由校哪里有这么多银子给兵士们,现在可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大刀长枪的时候了,杀建奴那叫一个难,现在好了,有了那神弩、竖盾,或者是燧发枪,两军阵前,杀死拿着大刀片子等‘厨房用具’的敌人,如砍瓜切菜一般,再来三十两一首级,按照灭了二百万建奴的想法,还不得拿出去六千万两白银?那还不如直接卖了朱由校实在点。
    军功来的相对容易了一些,当然不能那样的奢侈法。不过军功当然也是必赏的,而且赏的也是真金白银,按集体功赏到百户,再按照个人计取军功。
    范永斗八家在皇上一启程往回赶,就开始准备接驾了。他们现在走到了这一步,也只能够跟着明皇走下去了。八家合在一起的万余人队伍肯定是要解散的,这一点他们有自知之明。这半个多月来,这万余人也就是帮趁着照顾一下断手的十万汉民而已。他们的想法就是企图以袭扰建奴东逃、照顾十万汉民,这些功劳,以及皇上开口赦免这块‘免死金牌’,来保住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的家族。
    但跪在沈阳城东面的官道两边东,看着明军一点点的进了沈阳城,皇上竟然没有传见他们。这让他们有所失落。
    “不对啊,按理说,这次我们八家也算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皇上也曾亲口答应了戴罪立功,现在怎么不理我等?”
    “对啊,如果不是我们八家,那建奴的朝廷官员还不一定跑过了抚顺多远呢。”
    “再则说了,为了救沈阳城里的那帮泥腿子,咱们出了一百万斤粮食,现在这辽东地面上,粮食有多缺?给钱都没地买去!”
    “是啊,这沈阳城里建奴的各项埋伏,不都是我们一点点的搜出来的。”
    “不会是皇上想反悔吧,来个狡兔死走狗烹,那我们可就彻底的砸皇上手里了。”
    “不会吧,那可是皇上的金口玉言,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呢?”
    “人心难测啊,这皇上一方面是一国之君,的确有金口玉言之说,但他要是以是东征的统帅来算,一句兵不厌诈,咱们找谁说理去?再则说了,这皇上也不是当着咱们的面说的,是通过了孙尚书的嘴所说,真要变卦,咱们是一点的招都没有啊!”
    、、、、、、
    皇上进城了,八家汉奸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心里忐忑不安起来,不为别的,因为皇上起始对于八家汉奸太恨了,第一次截住了建奴东逃,算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可第二次筹粮救人,可是皇上的口喻。现在干也干完了,如果皇上真拿自己当冤大头,那自己可真就是冤大头了,天堂有路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啊!
    “诸位,现在没有直接把咱们给抓起来问斩,这就是机会!还是掏掏皇上的底吧,现在皇上已经堵住了抚顺城,刚才的白杆兵、天雄军又冲到辽河那边去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希望此次真的能感动上苍吧。”范永斗信心百倍的心思,也不免开始有了动摇。明皇不可以常理度之啊!(未完待续。。)

第718章决不饶恕
    “范东家,这阎王好见小鬼难求,是不是有人在从中作梗,根本不想让我们见皇上,甚至是连通报都没通报?”别说是晋见皇上了,就是见个官员,也得有人通报一声,那高高在上的皇上,不是能掐会算,没有人告诉他某某某来求见,他哪里能知道?
    “王东家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给那宦官银两,那宦官也不要。”侍候皇上的宦官,那都是皇上从浣衣局捞出来了,一开始皇上就给规定死了,不准接受他人钱财,这是铁律、高压线,哪怕是常规人情来来往的赏钱、礼钱也不行,朱由校对自己的安全重视到了极点,把一个贪财忘义的宦官摆在自己身边,他肯定是不会放心的。这帮宦官虽然不是净军,但却是朱由校身边的力量,甚至比大汉将军们还要重要。不收‘门子钱’,这是正常的。但狡猾如狐的八家晋商,一直信奉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没把钱送过去,心里当然没底了。
    “大军行进当中,众目睽睽之下,那宦官不敢收钱也是正常的,如今皇上已经摆驾罕王宫,不管如何,再去试试吧,见不到皇上最起码也要见到孙尚书。”
    八大汉奸想晋见,这一点朱由校当然清楚明白,一早就有人禀报了。此事朱由校也是有点矛盾,汉奸的身份在那里摆着,这两次功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才是矛盾之处。
    从一开始朱由校就没想过放过这八大家汉奸,朱由校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君子。也没拿这些标榜过自己,对汉人好因为那是自己的族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及天下,既然有了这个当皇上的机会,那和一个普通人当然不一样了。自己不想大明这艘船沉下去,那就得对盛载大明的百姓好一些,这是必然的。
    而对于汉奸、异族,他可没有这样的好心思。没能力大不了来几句愤青的话,骂几声泄泄愤。但现在不一样了,自己掌握着生杀大权。自己为刀俎。八家汉奸自己贴了过来,充当了鱼肉而已。
    本来利用完了,当然是要杀掉了,偏偏又出了十万汉民的事情。没有八家汉奸的伸手。十万人的口粮、照顾问题就能把朱由校拖的筋疲力尽。
    朱由校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虽然心里明知道。这只是八家汉奸为了活命而献媚取宠而已,但心里仍然的有点为难。
    更是加上孙承宗在旁边不断的吹风,什么背信弃义、信言不美、讲信修睦、取信于民、信而有征、轻诺寡信、信守不渝、孝悌忠信、信赏必罚、笃信好学、取信于人、信而好古、君子无信不立。金口玉言言出法随、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搞的朱由校好比是那吃干抹净了转身不认帐的人一般,让朱由校也是不胜其烦。
    进了沈阳城,面对这个古城,朱由校也没有心思去欣赏什么,直接到了野猪皮为自己建的汗王宫(罕王宫)。
    “让俞明勋过来。”朱由校想了半天终于有了决定。俞明勋这样的人还是比较来做这样的事,心狠手辣办事有些变态。
    不一会的功夫,俞明勋就到了,他是相当的兴奋,这还是第一次被皇上单独召见,虽然四大监军均是皇上相当依重的。
    “俞监军,你可知道八家晋商汉奸之事?”
    “回皇上,奴才知道。”
    “说说看,”
    “回皇上,这八家汉奸,私通建奴、蛊惑资助乱民造反,其行数典忘祖、人神共愤!他们背弃了自己身上所流的血脉!不配再当汉人,是整个大明的敌人,是天下汉人的敌人,虽万死不能赎其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法纪,不杀不足以警醒世人,不杀不足以告慰被建奴所害之英灵,不杀不足以报陕西民乱之中被杀的军民!奴才在这里肯请圣上,切勿对此等汉奸讲究什么宽容、信义,因为他们比建奴还可恨,比禽兽还不如啊!”
    俞明勋猴精一个人,听弦音而知雅意,未进城之时,八家汉奸求见而不能,现在皇上又问他,哪里能不知皇上的意思?当然的顺着皇上的意思说。
    揣测圣意这是一门学问,作为宦官,那更是得察言观色体查圣意的高手。作为皇上这个职业,没有几个人是直肠子,无论是开国的皇帝,还是太平皇帝、末代皇帝,开国的都是些英豪式的人物,人间翘首,那御下之道掌握的丝丝入扣,玩的是出神入化;而其他时代的皇帝,接受着最正统的帝王之道,行事城府更是后天慢慢的养成的。
    但如果碰到了朱由校的前世今生,那就算是烧了高香了。两任朱由校都不是什么城府高深之辈。除了朱由校动用金手指之时,别人看不明白,那不是他们傻,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见识,所以搞不明白而已。一般的情况下,朱由校的想法,还是能和身边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俞监军此言,倒是深合朕意,八家汉奸所犯之罪的确是万死难辞其咎,想要通过一时一事,就能弥补这汉奸的罪过,那是万万不能的,本来诛其十族,也难消朕之忿恨,难平天下悠悠众口。朕更不想,因朕一时的优柔寡断而遭到万世的唾骂,但朕念其救了十万断手汉民之功,也有意的稍微的给予其减刑。你去私下办理此事,让所有参与投降建奴、以及祸乱陕西的首恶、核心人员,以死谢罪,并没收其非法所得,其他人,朕就不再追究了。你可明白?”
    世上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当了汉奸再来个‘反正’就万事皆休了。那曹操还在白门楼子杀那三主家奴吕布作甚?道歉认错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
    现在只诛首恶,不搞诛连,可以让这八家汉奸延续下去,已经算是开了天恩了。要是放在前一段时间,那辽东三狗所在的族内哪里会有一条生命可以有繁衍后代的权利,包括祖上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后人范文程当了汉奸,不一样的搞起了连座?
    这不是什么仁慈不仁慈的事情,汉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汉奸的传统,别的不说,就说在后世,这范文程、孔有德、耿精忠等等汉奸家里的后人,一提起他们,哪一个不是趾高气扬的?自豪的将自己的先人当成了民族大融化的英雄。全然忘记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