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

第144章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144章

小说: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定小心防守,绝对不会出差错。”见许汉青脸色有变,孟斌赶紧改口道。
    许汉青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因为你一向稳重,所以军议时决定留你镇守基地。你也是光复军中的老将了,更要知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场战役若是以力搏人,则胜负在两可之间。若是以奇制敌而敌不觉,则鲜有不胜者。切不可因为此番大获全胜便心高气傲,粗心大意。”
    “是,大人教训的是,属下记住了。”孟斌低头答道。
    ………………………………………
    “夫君,不必担心,馨儿姐姐吉人天相,定然平安无事的。”李芳凝走到独自伫立船头的许汉青身旁,轻声劝慰道。
    “应该没有事的。”许汉青自我安慰道,“身为一军之主将,心急也不能因小失大,乃颜部未走,事务又繁杂琐碎,这一耽误就是好几天,算日子,应该已经过了生产期了。”
    “肯定生了个大胖小子,回家后夫君该乐坏了。”李芳凝笑着说道。
    “小子、丫头都一样,我都喜欢。”许汉青强笑着想让自己的忧虑减少一些,“你呢?怎么这么长时间也没个动静,是不是这些日子我太忙,不够努力的缘故呀?”
    “呵呵。”李芳凝红着脸含笑不语。
    “走,外面风大,咱俩回到舱里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重要问题。”许汉青边说边拉李芳凝的手。
    福建路的福州港和泉州港,都是彩旗、纸带迎风飞舞,点缀得码头象过节一样洋溢着喜庆之气。
    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前来观看凯旋而归的船只,一船船财货运抵福州,陈复文率领着官员统计入库,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总掩不住欢喜之情。船上的难民经官员们安排,不必下船,补充完淡水和粮食后,直接开往广南东、西两路,在那里安家落户。抓获的降元汉官,连同家眷则被收监关押,准备审判罪行后再行处置。
    为了振奋人心,此次作战缴获的物资皆张榜公布,从金银财宝到北元的皇室用品,每天都是几张大红纸贴在官府告示栏中。
    一场胜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心态,北元也不过如此吗?连国都都能被攻破,监国太子和左相都身亡,看来北元的气数已尽,离灭亡不远了。几乎每个人都乐观地想象着还有多长时间便能光复中原,直捣黄龙。
    能不能挡住北元的进攻,守住江南,此时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信心也因为这一战膨胀到了极点。
    “许大人安排这个时候行动,果然是恰到好处啊!”敌情司头子韩庆玉将计划递给了主管,“挟大胜之余威,正是群情激愤,信心十足的时候,谁敢阻挠,老百姓也不会放过他。”
    “正是如此。”主管点头赞同道:“许大人不日就将抵达泉州,咱们的准备也已经完备,随时可以发动。”
    “让许大人歇两天,再发动计划。”韩庆玉略一沉吟,下达了命令。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借着此次大胜对于人们心态的巨大影响,许汉青终于使大宋走上了扩张之路,一条充满血腥的崛起之路。
不好意思的请假条

       
    对不起大家,说声抱歉,我这几天要上外县巡检模块局,可能要三、四天才能回来,所以更新暂停。
    不过,大家也不要着急,不会拖得太久,再有几章就结束了。正好趁这个时间构思一下结尾,争取让大家满意。
第二章 “大国风范”

       
    一会儿便要出发到最后一站东宁巡检了,抽空发一章,大概后天晚上能到家,唉,想我的宝贝儿子了。
    “是个小女娃。”刘馨儿略有些遗憾地轻声说道。
    “女娃好,我就喜欢女娃。”许汉青轻抚着刘馨儿的头发,满脸喜爱地望着睡得正香甜的小婴儿。
    刘馨儿微微一笑,把头*在他肩头,闭上了眼睛。
    “经此一战,北元已经元气大伤,以后可能也用不着我再亲自出征了。”许汉青略感欣慰地说道。
    “那好啊!在家好好休息,一家人也可以好好团聚。”
    “团聚倒是可以,休息恐怕很难哪!”许汉青微微叹了口气,“国内的政治改革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牵涉到各个阶级、集团实实在在的利益,要使一个国家摆脱依赖强者而走上一条正常的发展轨道,真的是很难,在我想来最少需要十年才能基本完成,那时候也就是我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难道凭借夫君现在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威望,也觉得困难吗?”刘馨儿皱起了眉头。
    “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意。”许汉青笑着拍了拍她的小手,“在我的心目中,走上正轨之后的国家不再需要依*一个什么伟人或明君。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是什么大势所趋,而是我们民族跳不出的怪圈,我就是要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能够长盛不衰,要是还是象以前一样每隔个一、二百年便要崩溃,重新来过,甚至要带走它一半的人口作为陪葬。那么我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可,夫君的理想真的能实现吗?”刘馨儿不由得也犹豫了起来。
    “事在人为,世界上哪有什么一定不变的事情,只要我留下了一个皇帝受到民众制约的先例,并且能够不流血的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也可以为后人提供一条出路,只要我已经尽了全力了,那么百年以后的事情也不是我能左右的了。”许汉青笑着说道。
    ……………………………………
    “吕宋海盗悍然袭击我大宋商船,造成两艘船只损毁,二十余人伤亡。”
    “海外蛮夷,竟敢如此嚣张!”
    …………………………………。
    几大报纸刊登的消息,在因为大胜北元而欢欣鼓舞的民众之中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打他个狗日的,光复军连大都都能打下来,几个海外野人竟敢来招惹咱们大宋。”多数下层百姓是如此说的。
    “化外蛮夷,还是应该以教化为主,以仁义为先,持干戈而舞,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感化外夷,才是圣人之道。”很多儒生们是这样评说的。
    “战,灭了他们,只要出动十艘军舰,几千士兵,就能横扫吕宋,杀他们个片甲不留。”军队中几乎都是这种论调。
    “北方战事未平,却要把力量用到海外,还是从长计议为好。”文官中有人是这样说的。
    在许汉青的授意下,政府在紧锣密鼓做准备的同时,保持了沉默。新政和传统,新学与旧学,野蛮务实与仁义清高,终于在思想领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什么是大国风范?对于许汉青来说,不光是现在,就是在后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当然对于他来讲,他对后世的做法也不认同,不理解,甚至有很深的抵触情绪。
    比如在对日问题上,中国的领导人多少年来一直在表现所谓的“大国风范”。1943年“开罗会议”,罗斯福几次问蒋介石要不要收回琉球群岛,老蒋竟然回避。日本投降后这个蒋介石又首先放弃了日本对华的战争赔款,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也说什么“让日本赔款就是加重了日本人民的负担,蒋介石都放弃了我们也要放弃”,从而放弃日本对华政府战争赔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日亲善”的观点甚至成了中国政府政策的主流,难道因为放弃了日本对华的战争赔款,日本人民会从心里感激中国,而由于美国一直压迫日本,所以日本心里就应该非常憎恨美国。
    这种“大国风范”在许汉青看来就是一种“寡民意识”,一种无原则的“宽容”和“**”。我们的政府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主人和救世主,而缺乏对民族的责任,缺乏对本国人民生命权、财产权和人权尊严的尊重,说的轻点是头脑浅薄,目光短浅,说的重点是是非不分,私欲缠身。
    当政客们一次次把牺牲百姓的利益当成了一种惯例,并用此来表现自己的无原则的“宽容”时,他们何曾看到那些受害者痛不欲生的表情。在法庭上有谁见到任何一个犯故意杀人罪的罪犯得到原告的宽恕。该赔的就要赔,该坐牢的就要坐牢,该枪毙的就要枪毙!
    如果杀人犯还在逍遥法外趾高气昂,自己却先得了自虐症和软骨病,问题就不能只怪杀人犯邪恶了,该补钙就补补钙吧,否则跪在地上打狗还说不定谁咬谁呢?
    中国一天不战胜自己就一天也得不到世界的尊重!这便是许汉青要达到的目的。
    “今天是他们,明天可能是你们,后天就要轮到我们了。”
    “防微杜渐,政府应该以保护民众权益为己任。”
    “什么是大国风范?”
    “无原则的“宽容”只会养虎为患。”
    …………………………
    论战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政府终于旗帜鲜明地表态了,长篇累犊的头版头条几乎每天都被醒目的标题所占据。
    深思,震动,惊醒。
    主战派,宽容派。官员,士兵,百姓。都没有想到不过是一件海盗袭击事件,竟然会牵扯出如此众多的问题,涉及到如此深层的考虑。
    嗅觉最灵敏的还是商人,他们意识到许汉青又要动真格的了,这不仅仅是打一下的问题,灭其国,占其地都有可能。
    吕宋物产丰富,又是海运枢钮,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出钱,出力,支持镇国公,支持军队,支持政府。为了追逐最大的利益,各大远洋商团迅速行动起来,高调喊得震天响,好象海盗袭击中死难的就是他们的至亲,满腔都是透骨的仇恨。
    “不过是想分一杯羹罢了,难道他们还真有这么高的觉悟不成。”许汉青笑着将报纸扔到了一旁。
    “那就让他们得一些好处,正好解决了此次用兵的军费。”陈复文摇着头苦笑。
    “这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吗?陈先生为何这样笑啊!”许汉青不解地问道。
    “这个先例一开,我怕以后他们会喊得更凶,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咱们和北元鞑子又有什么区别呢?”陈复文不无忧虑地说道。
    “这是一个先例,但不会成为惯例。”许汉青皱着眉头站了起来,“只要把握好分寸,就不会成为困扰,到底还是政府说的算的吗!这件事情我们大张旗鼓的宣扬,最后发现在概念的理解上竟南辕北辙,陈先生也不会希望如此吧?”
    “好吧!我说不过你。”陈复文摇了摇头,“你准备出动多少兵马?多少船只?什么时候动手?”
    “十艘军舰,一千正规军。”许汉青点头说道:“从民间招募四千人,训练一个月后出发,让远洋商团出船出钱协助,这样应该就足够了。”
第三章 忽必烈之死(一)

       
    大元朝的气数和活力都要被耗尽了,就像我的身体,都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忽必烈躺在床上,默默地想着。
    太子真金是他花了巨大的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如今却英年早逝,对已经年过70岁高龄的忽必烈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
    “真金是个好孩子,如果活着,会是个守成治国的好皇帝,朕把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他会很放心。”两行泪珠顺着忽必烈的眼角流了下来。
    “蒙古人这些年来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成就,却在这短短几年内被一个汉人小子轻轻抹掉,许汉青,着实可恨哪!”这位老皇帝想到此不由得握紧了拳头,种种画片纷沓而来,走马灯也似的在眼前晃动不休。时而是父亲、兄长那威严自信的神情,仿佛在责备他不能保有祖业;时而是那些战死在沙场上的蒙古军兵的身影,一个个满脸鲜血,身上全是刀枪箭矢,向他们的大汗责怪,怪他不能领着蒙古人攻伐天下,反而连原本的土地也保不住。
    想着想着,忽必烈只觉得又急又怒,脑袋里却又混乱一团,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嘴里喃喃自语道:“我死之后,蒙古人谁能撑住大局,来对抗越打越强的光复军呢?”
    ……………………………………
    百多骑兵风一样地刮过原野,直向大都城飞奔。马上的骑手都满脸灰尘,十分憔悴,一看便知道是昼夜不息,长途跋涉而来。
    伯颜身着普通的士兵装束,阴沉着脸,一路上打马急行。
    大都被破,真金太子战死,忽必烈染病。这一系列的噩耗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大都。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形势会急转直下,难道许汉青真的是神仙不成,每一步都算得如此细致准确。”伯颜微微眯着眼睛,苦苦地思索着,“许汉青不过三十,哪里来的眼光和见识,行事作战都好象算过一般精确,绝无错漏。纵是戎马一生的名将,也有出错的时候,他到底是人,还是鬼神,或者真是得到了仙人的帮助。”
    “难道长生天不再眷顾蒙古人了吗?连英明神武的陛下也会倒下,此次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