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航海 >

第179章

三国大航海-第179章

小说: 三国大航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是别人在大老板面前进谗言,根本意识不到很可能是大老板对他有意见了。

关羽就是这类人,而且是这类人中的极品。

不过,孙绍没有提醒他的义务,也没这兴趣,相反,他非常有兴趣火上烧油。

“刘使君和岳丈恩若兄弟,想必他不会见死不救,可是迟迟不来,却是为何?”孙绍很不解的摸着下巴,过了片刻又问道:“会不会是刘使君兵力不足,怕无法打破夏侯惇的堵截?可惜啊,张翼德和赵子龙那样的名将没有来,要不然的话,夏侯惇算得了什么。”

关羽越听越闹心,他闷声闷气的打断了孙绍的话:“区区一个盲夏侯,何须翼德、子龙出手,当年在博望坡,主公就大败过盲夏侯,我觉得……”关羽抚着长髯,咂了咂嘴,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可是孙绍已经听出了这个意思,他一本正经的思索了片刻:“那又是为何?难道刘使君不敢前来救援?”

“怎么可能。”关羽不快的打断了他的话:“他一定会来的。”

只是他的话一点底气也没有,反倒象是一个落水的人拼命想抓住一根稻草似的。

孙绍思索了片刻,又问道:“岳丈,你和孔明没有过节吧?”

关羽一愣,随即抬起头看着孙绍,他是想到了刘备身边有谗臣,但是从来没有往诸葛亮的头上想。诸葛亮和他在荆州合作过一段时间,对他十分恭敬,可以说是刘备手下难得几个能入他眼的人。上次马超投入刘备帐下,他就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是何等样人,诸葛亮亲笔给他回信,这封信他放在身边很久,是他和诸葛亮之间友谊的象征。

孙绍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法孝直已经病故,现在能在刘使君身边说得上话的人,诸葛亮应该是最有份量的,听说他也到了江陵,但是……”孙绍故意沉吟了一下,又摇了摇头,好象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似的。

他不摇头还好,一摇头,关羽反倒有疑心了,他有些沉不住气的追问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吞吞吐吐的,让人不爽。”

孙绍苦笑了一声,为难的迎着关羽的目光:“岳丈,那我说了,你可不要生气啊。还有,千万不能去问孔明,你也知道的,我和他关系不错,如果因为一点猜疑生份了,那多不好。再说了,孔明未必是这个意思,说不定是我误解了也有可能。”

关羽火了,孙绍越是这么说,他越是不安。他强按不快,挥挥手:“我岂是那等人,你直说无妨。”

“我曾经偶尔听孔明说过一次,说刘使君多年征战,旧伤颇多,蜀郡张南和(张裕)说过他可能寿不过六十一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怕到时候刘禅年幼,当不得益州的大事,必然要设立辅政大臣,而诸臣之中,岳丈是必然之选。”

关羽自得的一笑,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刘备的身体他当然知道,征战多年,有旧伤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张裕是不是说过刘备只能活六十一二,这并不重要,这年头能活六十多,已经算是长寿了。如果要设立辅政大臣,关羽也觉得自己是当仁不让的首辅。

“只是岳丈才高性傲,不肯下人,到时候只怕……”孙绍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下去。关羽却愣了一下,眼神忽然一闪,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第二卷 扬帆起航 第九十五章 辛宪英

“那现在怎么办?”关羽的脸阴得能滴出水来,声音中也带了几分寒意。“孟德老贼派人劝降不成,恐怕马上就要进攻了。城中虽然兵多,可是粮食却有限得很,最多只能再支持两个月。两个月后……”关羽说到最后,摇了摇头,有了些许不确定的退意:“要不,我们突围吧?”

孙绍没有说话,他听得出来,关羽不想就这么退回去。他是威风凛凛的打过来的,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回去,那前面的一切都成了笑话,势如破竹变成了冒进,突围变成了狼狈而逃,味道完全不同。骄傲如关羽,他怎么可能接受这样一个先赢后输的结果?

关羽嘴上虽然这么说,那只是他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标志,并不是真心想就这么撤退。孙绍如果现在欢欣鼓舞的同意撤退,那关羽对他的印象肯定要差到极点。

当然了,孙绍也不想退,至少现在还没有到要撤退的时候。

“以岳丈的勇猛打破夏侯惇的包围那是易如反掌,只是……天子、百官和这数万的义军怎么办?”

关羽犹豫不决,正如孙绍所说,他确实在担心这个问题。如果仅仅是他和孙绍这两万多人,他有十足的把握突围,但是义军不行,他们在城里还可以抵挡一阵子,出了城,那根本就不是曹军的对手,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成为自己的累赘。放弃他们显然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关羽做不到,这些人都是仰慕他的名声而来,如果自己把他们丢给曹操,那成什么了?

这与他的信念不满。

“就算曹操攻城,再守个把月不成问题。”孙绍站起身,叹了口气:“再派使者吧,你让人向刘使君求援,我派人向车骑将军求救,请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再耽搁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关羽没有吭声,既然不能突围,那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时间不长,关平带着关羽的亲笔信,孙桓带着孙绍的亲笔信一起出了宛城。他们知道情况紧急,不敢怠慢,日夜兼程的赶到襄阳,先拜见了留守襄阳的孙皎等人。孙皎听孙桓说了宛城的情况,捶胸长叹。他当然明白现在的情况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只能给孙关二人换了战马,让他们继续赶路。

曹操看着面带喜色的蒋干时有些意外,难道关羽或者孙绍愿意投降?不对啊,关羽傲气,孙绍奸猾,这两个人怎么看也不象是随便就能投降的人。

“我见到征南将军他们了。”蒋干一开口,就打破了曹操的疑惑。曹操一惊,立刻站了起来:“子孝在宛城?”

“在。”蒋干笑嘻嘻的说道:“征南将军在樊城时重伤被俘,不过,现在他已经痊愈了。臣觉得,他的气色很不错,比以前还要好一些呢。”

曹操沉下了脸,不快的哼了一声,转过身不说话。没得到曹仁消息的时候,他十分担心,曹仁是他的从弟,是他最信得过的将领之一,自从中平六年起兵以来,曹仁就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他让曹仁坐镇樊城,护卫许都,可是曹仁这一次却让他失望了。如果说没守住樊城只是能力问题,那么被关羽和孙绍俘虏,现在还过得这么自在,那么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他和于禁又有什么区别?他给自己脸上抹黑,可比于禁严重多了。

“没想到子孝居然也降了。”过了很久,曹操才叹了一口气。

“丞相,征南将军没降。”蒋干连忙说道。

“没降?”曹操一惊,倏地转过身来,两步跨到蒋干面前,逼视着蒋干的眼睛:“你不是说他气色不错吗?”

“他还是俘虏,不过,孙将军对他很敬重,并没有把他当俘虏看。”蒋干连忙解释道。他知道曹仁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这个时候为曹仁传递消息,消除他们之间的误会,不仅曹仁会感激他,曹操也会感激他。于是他把在宛城看到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不仅说了曹仁,还说了满宠,说了庞德。

曹操如释重负,同时又十发不解。他转过头看看刘晔和辛毗:“那竖子在搞什么鬼?”

刘晔摸着胡须,若有所悟的笑了:“丞相,依臣之见,只怕孙绍早就料到了今天的结果,所以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以他的狡诈,能料到今天的结果,倒也不足为奇。”曹操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他和孙绍在濡须见过一面之后,对孙绍的印象非常好,他觉得这个年轻人看起来很粗直,但是城府很深,他的见识与他的年龄和性格相差甚远,做事常有出人意料之举。

“既然他早就料到孙权和刘备不会来救,那他为什么不降。”

“他大概也没想过要投降。”刘晔摇摇头:“依臣看,他大概要和丞相谈判。”

“谈判?”曹操嗤之以鼻:“他拿什么和我谈判?就凭城里这两万人?”

“还有天子。”

曹操一怔,捻着胡须不说话了。天子是悬在他心头的一把剑,虽然他已经做好了这把剑落下来的准备,做好了有不少臣子会因为他失去了这个名份离他而去,但是他并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且不说这将对他的实力造成不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毕竟是汉臣,虽然已经走上了不归路,但是他对大汉还有一些割舍不掉的情感。他对别人说如果天命在曹,他宁愿做周文王,并不完全是虚言,虽然曹家代汉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但是他还是希望能不撕破最后的一点颜面。

难道忍了那么多年,最后还要成为大汉的逆臣,哪怕是名义上的?

天子迟迟没有下诏,沉默得有些让人不解,而这时间拖得越长,曹操就越是不安。有时候做出一个决定并不难,但往往事后会反复思量,越想越觉得不妥,如果已经成了事实,那也只能如此,可是没有成为事实之前,除了圣人和傻子,所有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煎熬。

曹操当然不是傻子,但他也不是圣人,所以他现在就很煎熬。他不怕做逆臣,可是他也不希望做逆臣。这世人小人固然不少,但是以做小人为人生之乐的极品毕竟不多。

孙绍又在搞什么鬼?曹操被孙绍这个举动搞得糊涂了。

“孙绍会投降吗?”曹操扭过头,问还站在那里的蒋干,语气显得很犹豫。

“不会。”蒋干摇摇头:“孙绍是臣在宛城之中看到最镇静的一个人,就连关羽都有些沉不住气,但是孙绍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紧张的神色。”

“这个竖子,究竟有什么后招?”曹操摆摆手,示意蒋干先出去,然后在大帐里来回踱着步,猜测着孙绍可能埋下的后手。可是他想来想去,觉得孙绍好象并没有什么好办法。突围?他必然实力大损,回到江东也是孙权碗里的菜。固守?他根本守不住,再过一段时间,不用打,他们就会因为缺粮而自乱阵脚,那几万义军可是曹操为了消耗他们的粮食而故意赶进城去的。投降?他又没有投降的意思。难道真如刘晔所说,他要谈判?谈判要有本钱,他的本钱在哪儿?

“子扬,佐治(辛毗),我还真是猜不出他在想什么。”曹操苦笑了一声,无奈的看着刘辛二人。

辛毗笑了一声:“不管他在想什么,既然他能预料到今天的局面,说明他对孙权早有疑惧之心,这对丞相来说并不是坏事。以臣之见,天子迟迟不下诏,也许与此有关,他大概是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吧。”

曹操微微颌首,这一点他也能想得到。

刘晔忽然想起了什么,他笑着说道:“丞相,臣记得当初丞相好象准备和孙绍联姻的吧?”

曹操瞟了刘晔一眼,眨了眨眼睛,想了好半天才想起来,他一拍脑袋,哈哈一笑:“子扬,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是忘了。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的女儿都献给天子了,再说也没有什么国色啊,他可说了要国色的。”

刘晔微微一笑:“丞相的女儿中是没有合适的,可是,厉锋将军(曹洪)可有一个国色的女儿啊。”

辛毗眼皮一跳,突然觉得有些异样,惊讶的抬起头看着曹操和刘晔,随即又心虚的把头低了下去,心脏却禁不住呯呯乱跳。他知道曹洪最近和曹植走得很近,而且也知道曹洪和曹丕不对付,是诸夏侯、诸曹之中少有的反对曹丕的人。他的确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儿,年龄也确实合适,但是听说荀家曾经向他提过亲,是荀彧的儿子荀粲荀奉倩。

荀家和曹家渊源很深,荀彧的长子荀恽娶的是曹操的女儿曹秋,荀彧又一直是曹操阵营中首屈一指的重臣,人脉极广。当初曹丕为了拉拢荀家,特地让陈群娶了荀彧的女儿荀文倩。而陈家和荀家虽然交情很深,但是陈群却一直不喜欢荀彧——因为荀家虽然是颖川的大族,但在和陈家交往之前,却只是地方豪强,没有什么学问底蕴,是陈群的祖父陈寔一手把荀家由地方豪强炒作成大汉有名的家族的。从心理上,陈群和其他人不一样,他对荀家有心理优势,另外一个原因是,荀彧的夫人是臭名昭著的阉竖唐衡的女儿,陈群不想做阉竖后代的女婿。但是在曹丕的力主下,陈群最终还是娶了荀文倩,因为他也知道,拉拢住荀家对曹丕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那现在刘晔建议曹操以曹洪的女儿和孙绍联姻,这其中的意思就颇堪玩味了。联想到曹植最近的风生水起,辛毗不难猜想到些什么,而刘晔的态度更让他吃惊。刘晔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是个非常知道揣摩曹操心思的人,他当着面说这个话,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曹操已经向他表露过一些意思,而且刘晔接受了。

辛毗是倾向曹丕的,他虽然没有司马懿、陈群那些人和曹丕走得近,但是他也是曹丕信任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