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42章

秦皇纪-第342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寡人这就称帝!”秦昭王从榻上跳下来,生龙活虎一般,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似的。

“这可如何是好?”白起、司马梗和太子嬴柱束手无策。

秦昭王最大的心病就是成就一番大功业,称帝就是他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他立时就要称帝,这可不行。称帝,岂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吗?别的不说,秦国没有一点准备呀。

要是不能称帝,秦昭王怪罪下来,秦异人就完蛋了,要他们不急都不成。

“君上,要想称帝,就先得把巴蜀治理好,大秦就多了一个粮仓,就能扫灭列国,一统天下。”范睢忙抢在头里道。

“哦。”秦昭王恍然,抚着额头,终于想起来了,脸一沉,道:“你们说,嬴煇如何处置?”

“王太孙接着撒谎,是因为君上还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白起、司马梗他们终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对于处置嬴煇一事,一众人又是闭口不言,不敢乱说话。

因为嬴煇是秦昭王最为喜爱的儿子,虽是犯下重罪,天知道秦昭王会如何处置。

“大父,眼下不是追究三叔罪责的时候,得派人稳定巴蜀。”秦异人忙提醒一句。

治嬴煇的罪随时可以,稳定巴蜀才是重中之重。秦昭王对这说法大是赞同,赞赏的看了秦异人一眼,因为这会为他争得时间,他可以从容考虑如何处置嬴煇,秦异人还是挺有骨肉之情的。

“异人,你说,巴蜀该当如何处置?”秦昭王大是欣慰,冲秦异人道。

“大父,我以为巴蜀之地不能再派宗室子弟前去了,而要派一能员。”秦异人对巴蜀之事早就有了方案。

“嗯。”嬴煇把巴蜀弄得不成样儿了,可以说是民怨沸腾,怨声载道,若是再派宗室子弟前去的话,这的确不合适,秦昭王也是赞同这话,道:“可有能治巴蜀之能员?”

目光落在范睢身上,因为范睢历来举人得当,秦昭王对他充满希望。

这次,范睢让秦昭王失望了,道:“君上,臣无人可举。”

“嗯。”秦昭王大是意外。

“大父,我举荐一人。”秦异人早就有了人选,道:“水工李冰可使。”

“李冰?”一片惊疑声响起。

第二十六章 李冰入蜀(下)

秦昭王、范睢、白起、司马梗、太子嬴柱,个个瞪圆了眼睛,一脸的见鬼表情。

不为别的,只是他们太过诧异了,实在是难以相信秦异人竟然会举荐李冰。

“异人,你要举荐之人就是楚国水工?刚刚到咸阳的那个?”秦昭王过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颇有些拿不准。

“没错,就是他。”秦异人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

“异人啊,你能举荐人才固然是好的,可是,你知道他的才干吗?”秦昭王颇有些语重心长,开导秦异人,道:“大秦是重视人才,是求贤若渴,可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吧?不说别的,就是商君,他入秦之后,一连见了孝公三次,前两次,孝公以为他有名无实,不是大才。直到第三次,商君上‘强秦九策’,孝公方知商君之才,这才重用之。”

商鞅入秦不仅仅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打下了统一的基础,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出。

然而,商鞅被秦孝公重用却是颇有一番曲折,因为商鞅一连见了三次秦孝公,方才被秦孝公认可。

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特谈“帝”道,引经据典,显其博学。然而,他一番话只说到一半,秦孝公就睡着了,等到商鞅说完,秦孝公已经美美的睡了一大觉,甩下一句“客诚博学”就扬长而去。

举荐商鞅的景监大是埋怨商鞅,说你怎么就说这些不着边际的呢?

商鞅不以为意,还要景监再度举荐他,说他还有办法说秦孝公。景监半信半疑,最后还是相信了商鞅,再次举荐商鞅。秦孝公想来想去,还是把商鞅召来一见。这次,商鞅没有大谈帝道,而是大谈“王”道。

说到一半,秦孝公又睡着了。等到商鞅说完,秦孝公又美美的睡了一觉,甩下一句“客诚迂腐之人”,扬长而去。

这次,景监就不仅仅是埋怨商鞅了,而是失望了,说商鞅你究竟怎么回事?你不是一向了得吗?怎么竟说这些无用之言?

商鞅要景监再度举荐他。这次,景监不干了,说你有完没完,我已经举荐你两次了,哪有再举荐你第三次的道理。

商鞅就说他前两次这所以大谈迂腐之学,是因为他不了解秦孝公,他是借此机会察勘秦孝公。如今,他已经有了成算,这次一定成。景监仍是不干。商鞅就说这游说国君和做买卖一个样,摆在明面上的都是劣货,若遇到不识货之人,就会把劣货当作珍宝。

秦孝公不要那些迂腐之学,证明秦孝公是个有眼力的国君,他要实务。这就象有眼力的识货之人能识得珍货一个道理。

景监最终被商鞅说服了,第三次举荐商鞅。秦孝公本想不见商鞅这个“迂腐”之人,景监只得把商鞅的话说了,秦孝公心想也有道理,我就要看看你究竟有什么珍货?

第三次见面,商鞅不再谈那些迂腐之谈,而是上“强秦九策”,大得秦孝公欣赏,两人相语三日三夜不知疲倦,从此拉开了商鞅变法的大幕。

秦昭王引用商鞅三见秦孝公的典故就是在告诫秦异人,秦国虽然重视人才,也要察勘人才,不能因为不了解而用错了人。

“李冰要是不能治蜀的话,怎会有都江堰?怎会有天府之国?”秦异人在心里嘀咕。

李冰是治蜀的最佳人选!

“再说了,李冰是个了不得的水工,他善于治水,却不善理政啊。”秦昭王一颗雪白的头颅乱摇,直接否定了。

要说李冰善治水,能修一个好的水利工程,秦昭王一定会信。要说李冰理政,打死秦昭王也不会信。

“是呀,王太孙。”范睢也是附和。

“大父,李冰是不是善于理政,何不招他前来一询?”秦异人却是对李冰有着绝对的信心,道:“丞相当年入秦,在秦一呆就是近两年,几近要离秦了,方见大父,献‘远交近攻’之策。召李冰一询,要不了几多时间。”

范睢虽然很得秦昭王信任,并且给秦国出了“远交近攻”这样的奇策,然而,他取相并非一帆风顺,仍是有一番曲折。

范睢随着秦使王稽来到咸阳,一住就是近两年,多次向秦昭王上书,想要求见秦昭王,秦昭王都没有见他。

直到秦昭王的舅舅穰侯要出兵攻打齐国,范睢的机会这才到来,他抓住时机,向秦昭王上书,痛陈攻打齐国的弊端,并且列且了魏国攻打中山国的教训。

秦昭王这才见他,在见面之前,范睢还拿捏了一通,说了一句“我只知秦国有太后不知有秦王”,这话让秦昭王见他之心更笃。

因为当时的秦昭王只是一个虚位秦王,秦国的实权握在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手里。

两人见面之后,谈了几天几夜,秦昭王对范睢异常赏识,任命他为客卿,正式启动了夺回权力的行动。在范睢的运筹下,秦昭王一举收回了被穰侯把持了数十年的丞相之位,并且逼迫宣太后交出权力,秦昭王这才真正的亲政,成了名符其实的秦王。

“也有理。”秦昭王想了想,还是认为秦异人说得对。

正好李冰在咸阳,得到王命,忙进宫。

见过礼后,秦昭王问道:“李冰,你说蜀中当如何治理?”

“啊!”李冰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一脸的迷糊。

李冰是水工,秦昭王召他进宫,他原本以为是要询问有关水利之事,却是没有想到,秦昭王竟然问他如何治蜀,这太意外了,太意外了。

“君上,李冰不过是水工,善治水,却不知理政之道。”李冰总算是回过神来了,这才委婉的拒绝。

“嗯。”秦昭王微一点头,瞄了秦异人一眼。那意思是说,看见没有?李冰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善于治水,不善理政,这事就莫谈了。

“李冰,假若让你治理蜀地,你会如何做?”秦异人却是没有放弃,而是鼓励一句,道:“这只是假若,并不是真的,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莫要害怕。即使说错了,也没什么,这毕竟是假若嘛。”

秦昭王原本想要李冰离开,见秦异人还未放弃,只得暂时息了此心,不咸不淡的道:“异人说得对,你有话就说。大秦的朝堂不是山东之地,畅所欲言便是。”

得到鼓励的李冰微一凝思,道:“既然如此,君上请容李冰放肆一回。”

开场白一完,李冰就一吐胸中块垒了,道:“蜀地,李冰曾经去过,查勘过……”

“什么?你去过蜀地?”秦昭王白眉一掀,眼中精光暴射,道:“你说说,快说说。”

巴蜀之地太过偏远,而且交通不便,秦国对巴蜀之地极不了解。

“冰为治水,奔走四方,蜀中多水患之地,自是去过。”李冰的话颇有些振奋,道:“依我之见,巴蜀之地土地肥沃,还有千里平川,若是治理好的话,不比关中差,大秦就会再多一粮仓。”

“当真?”对于秦昭王来说,他眼下最想听到的就是“粮仓”二字了。要是有足够的粮草,秦军都大举东进了,已经开始灭国之战了。

“千真万确!”李冰的声调并不高,却是掷地有声,让人不敢有丝毫怀疑。

“巴蜀的土地肥沃,为何却是险水恶水,民不聊生呢?”秦昭王对巴蜀的情形并不是很了解,这是秦国数十年来的通病。

“这是因为岷江肆虐。”李冰的见解很是独到,道:“欲治巴蜀者,必先治水;欲治水者,必先治岷江。岷江肆虐,所流经之地是水灾频繁,而岷江未流经之地,又是干旱不断,是以,巴蜀之地民不聊生,就成了险山恶水。”

“以你之见,当如何治水?”秦昭王眼中精光闪烁,身子前倾,耳朵竖得老高。

不仅秦昭王兴趣大增,就是范睢、白起、司马梗他们个个如是。

“以我之见,当在岷江的要害之处灌口建一水利,方可治岷江。”一提起水利之事,李冰的眼里就是光芒四射,激情无限,道:“只要治好了岷江,其余事便可迎刃而解。然后,再在巴蜀之地修支渠、毛渠,巴蜀之地就能成为粮仓。”

“嗯。”秦昭王微一颔首,再问道:“那要如何建渠?”

接下来,就成了李冰表演了。李冰不愧是著名的水工,滔滔不绝,说着各种修水利之事。

等他说完,整个上书房一片寂静,谁也没有说话。

就是秦异人,也是一脸的震惊,他虽是知道李冰了得,却是不知李冰是如此的了得。经过李冰的讲解,就算秦昭王、秦异人、范睢这些不懂水利的人也知道此事可行。

“好!好!太好了!”秦昭王红光满面,双手轻击,道:“李冰,你就是巴蜀太守了!”

“好啊!呃!什么?巴蜀太守?”李冰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先是惯性的应允,后就是惊奇万分,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做太守?”

嘴巴张大,眼睛瞪圆,一脸的难以置信,仿佛见到老母猪上树似的。

李冰一介布衣水工,出身低贱,平生遭尽人白眼与冷遇,哪里想得到,秦昭王竟然要命他为巴蜀太守。

太守,那是一方大员,封疆大吏,就是李冰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有朝一日会当上太守,要他不惊奇万分都不行。

第二十七章 推倒!推倒!

李冰出身楚国,深知在楚国求官之艰难。哦,不要说求官,就是求一做事的机会,都是千难万难,难如上青天。

哪里想得到,到了秦国,李冰头一遭见到秦昭王的面,只是大发了一通议论,就被秦昭王任命为巴蜀太守。虽然巴蜀之地是出了名的险山恶水,民不聊生之地,那也是一郡,太守仍是无数人做梦都想得到的高位。

就这般,天上掉下一顶乌纱帽,还是砸在李冰头上,李冰那感觉比起做梦还不真实,他只觉脑中一片空白,半天反应不过来。

“没错,你就是太守了,巴蜀的太守!”秦昭王重重点头,再度肯定一句。

“君上,李冰只会治水,不会理政呀,这太守万万做不来。”李冰好不容易反应过来,忙着推辞,一脸的惊惶。

李冰善于治水,若是让他治水,他有百分百的成算做好。可是,要他处置他从未涉足的政务,他还真不善长,李冰很有自知之明。

“不错!不错!”秦昭王把李冰这惶急样儿看在眼里,更加欣赏,大声赞叹道:“历来只见人求官,从未见人却官,李冰呀,你可是开了先河。”

这话很有道理,无数人奔走,只为求一官。即使没有什么本领,也会吹嘘一通,把自己吹得跟花儿似的,诸如孔子和孟子这些儒家代表就是其中的典型。

李冰倒好,竟然却官,一个劲的说自己不善理政,这在求官成风的战国时代极为少见。

“李冰,你说过要治巴蜀必先治水,要治水就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若你不做太守,要治水也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