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东晋末年 >

第254章

穿越东晋末年-第254章

小说: 穿越东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的早膳,除了益智粽,还有团油饭与盐水蛤蚧,这都是岭南特色,盐水蛤蚧不用说,所谓的团油饭,理该是双龙中寇徐二人学做的那种饭,它做工复杂,是以煎虾、鱼炙、鸡、鹅、煮猪羊、鸡子羹、饼灌肠、蒸肠菜、粉羹,蕉子、姜桂、盐豉之属,装而食之,属于比较奢侈的食物,大多用于孕妇和胎儿的补养。
    现代人都说广东人瞎吃,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据卫风了解,当时的岭南人除了吃蛇等各种能让人勉强接受的野生动物,还吃蝙蝠!
    《灵芝图说》有云:“蝙蝠,服之寿万岁!
    纵使是卫风也接受不了如此重的口味,却不是不能理解,受当时的地形地貌与生产力水平限制,稻米产量不足,沿海稍好一点,可以捕鱼维生,可是在广大的内陆山区,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有什么吃什么,而且岭南人注重食疗也是受环境所迫,湿热的气候造就了疾病多发,因此必须要通过食补来强化身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正如益智粽与团油饭,都属于保健类食品,这时的刘兴男,捧着个大粽子啃的不亦乐乎,褚夫人与褚灵媛则交换了个哭笑不得的眼神,无奈的招呼道:“飞扬你也是的,干嘛一早就和兴男斗嘴?来,快点坐下来用膳吧!”
    卫风嘿嘿一笑,在小兰身边坐了下来,顺手把小清蕙接到了自已怀里,端起团油饭,低头唤道:“啊!”
    “啊!”小清蕙乖巧的张开了嘴巴,卫风用筷子挑起一点团油饭伸了过去。
    对于在座的女人来说,男人喂小孩吃饭倒是难得一见,尤其卫风还是一副细心的模样,这让她们的目光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丝柔和,孰不料,只喂了一小口,小清蕙又张开嘴巴还等着喂呢,卫风已经把她向小兰递去,念叨道:“行了,我可没时间伺候你,吃完得赶紧走,让你姆妈来喂吧!”
    小兰回敬以一个没好气的眼神,便把孩子接到了怀里,众女也是哭笑不得,陆续端起了饭碗。
    不多时,可口的早餐一扫而空,卫风拍了拍肚皮,满意道:“你们在家呆着吧,匠作营找我,我得去瞧瞧。”
    刘兴男却似是想到了什么,连忙道:“将军,您在建康曾提到的香蕉、荔枝、甘蔗什么的都在哪儿?您不是说路边就有吗?咱们过来已经两天了,连个影都没见到,您在吹牛吧?”
    “哧~~”卫风轻笑一声:“刚吃饱了怎么还要吃?荔枝你暂时是别想了,香蕉与甘蔗正当时节,等过两天有空了,我带你们去附近山里看看。”
    “哼!”刘兴男也冷哼一声:“才不要和您一起呢,咱们自已难道不能出去?听说在番禺城北面有一座越秀山,风景秀丽,葛洪之妻鲍姑便于此山得道升仙,咱们刚好去拜拜仙气,还要向神仙祈求保偌双双姊母子平安!”
    “嗯!嗯!”这话一出,众女均是大感兴致,谢文丽与谢文蝉更是忙不迭的点起了小脑袋,只有小兰与卫双现出了黯然之色,没办法,她俩一个要带孩子,还有一个挺着大肚子。
    卫风顿时脸面一沉,不满道:“那不行,要去全家一起去,双双姊你爬山不方便是吧?没关系,有我在,包你上得了山,小兰你把清蕙也交给我,我来带她上山,总之,不许丢下双双姊与小兰,我正午之前回来,咱们一起去!”说完,急匆匆的快步而出!
    仿佛真是要赶时间似的,卫风出了门就唤上几名亲卫一路疾奔,很快就来到了驻扎在海边的临时营地。
    由于搭建房屋需要时日,全军上下暂时还住在这里,整个营区忙碌异常。小孩、女人到底乱跑,空气中弥荡着炊烟余香,充满着浓冽的生活气息。
    匠作营要稍稍靠里一点,卫风带着满脸微笑,与向他问好的男女老少一一打着招呼,同时不忘脚底如飞,就这样,边走边打招呼,不多时匠作营已出现在了眼前。
    还没接近,便是叮叮咣咣的敲打声不绝于耳。等到了里面。更是热火朝天,全军上下的工匠都集中在此,有铁匠、木匠,有造船的、有制作兵甲箭矢的。总之。军队的一切需要都能在这里满足。唯一的缺憾则是规模较小,毕竟卫风不能把所有的工匠带走,多多少少都得给会稽留些人手。
    见着卫风走来。一名老匠人施礼道:“将军,我等按照您在船上给的图纸,趁着闲来无事日夜钻研,倒是摸索出了些门道,造出了一支样弩,不知合不合您的意。”说着,向后挥了挥手,一名较年轻的匠人连忙把一支造型奇特的弩递了过来。
    卫风有些愣神,这支弩完全颠覆了他对弩的认知,大小尺寸倒是与普通弩差不多,但前端一左一右各有两个复杂的构造,弩臂末端连接着弓弦。
    卫风不禁问道:“这。。。。这莫非是缩小的弩炮?”
    几名工匠也不清楚卫风是什么想法,均是面现不安,还是老匠人大着胆道:“将军,您提到的神臂弓按常理来说不可能达到二百四十步的有效射程,但是您言之凿凿,必是有所倚仗,因此,咱们只能从别的地方着手,您另外画的弩炮图纸倒是让大伙儿有了些想法,弩炮是由扭力弹簧组驱动两侧弓臂带动弓弦,那么,假如把弩炮做成手持弩,是否可行?
    将军您看,神臂弓最前端是根据您的提议制做出的扭力弹簧组,利用两束张紧的马鬃、皮绳以及动物肌腱产生的扭力作为动力,每个弹簧组带动一只弩臂,拉满弦即可发射,这。。。。外形是有些古怪,不过您可以试一下。”
    卫风点点头道:“那好,拿箭来!”
    另一名匠人递了枝八寸铁箭过来,卫风安放在箭槽中,仅凭着臂力缓缓拉起了弓弦,这让围观众人均是暗暗心惊,要知道,弩都是使用脚蹬的方式开弓,而工匠们更是瞪大了眼珠子,弩是他们亲手做出来,自然心里有数,在加了扭力弹簧组之后,力量达到了惊人七石半!这样的力量,别说手拉,力量稍弱一点的士卒连脚都蹬不开!
    其实卫风也是拉的吃力无比,他悔的肠子都青了,距他估计,神臂弓的拉力按现代计量来算,约在二百三十公斤左右,几乎是人类体能的极限,要知道,开弓不同于举重、搬石头,可以腰、腿、背、手臂协同运作,开弓纯靠臂力!
    可是没办法,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半途而弃面子过不去,卫风当即暴喝一声,借着吐气开声的猛一把劲,悬之又悬的把弓弦扣上了扳机!
    “好!将军神力!”亲卫与工匠们均是连声叫好!
    卫风却是有苦自已知,就开了一次神臂弓,两条胳膊又酸又麻,深深吸了口气之后,瞄向了大约二百五十步外的一棵大树。
    “扑!”的一声轻响,一道乌光闪过,箭矢准准钉上了树干!
    一名亲卫赶紧跑了过去,费了好大工夫才把箭矢拨出,向回大声唤道:“将军,入树四寸!”
    卫风点了点头,又把神臂弓交给另一名亲卫,吩咐道:“来,你试试!”
    这名亲卫可不敢拿手开弦,而是老老实实的使用脚蹬,就看到随着弓弦一寸寸的张大,他的脸面也逐渐涨的通红,待到完全开满时,竟用八息时间,也就是三十秒!
    其实卫风让亲卫开弩的目地就是要估算下花费的时间,开一次弩三十秒让他没法接受,要知道,亲卫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如果换了普通士卒来开,恐怕一分钟都未必能挂上弦!(未完待续。。)
    ps:  谢谢云歧青谷的打赏~~~~~~


第三六零章 弹簧
    一分钟一发,哪怕威力再大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时军中使用的弩,普通士卒经过一到两个月的训练之后,可以一分钟两发,但既便如此,卫风都很不满意!
    一名技术熟练的弓手,拨矢、搭箭、张弓一气呵成,再加上不是刻意的瞄准,每分钟可以射六箭,而弩按他的理想状态至少要达到每分钟四发,这样才可以进行连续不间断的饱和式攻击,因为卫风清楚,将来与北方胡虏作战,由于数量上的绝对劣势,在前期骑兵不可能作为主力使用,更不可能与敌方搞骑兵互冲拼消耗,只有夺取了养马地再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才有打骑兵会战的可能。
    换句话说,在北方拥有立足点之前,骑兵只能用来突击,而不能正面冲锋,步卒仍是作战的主力,因此强劲而又速射的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不过,如卫风这样可以徒手开七石半的强弩,历史上也就寥寥数人,有史可载的一个是李广,他能把箭射入石头,力量可想而知,另一个是岳飞,岳飞能开八石弓!
    所谓的八石是以汉石计算,如果以宋石作为计量单位,那么岳飞就不是人了,而是超人!要知道,这把造型奇特的神臂弩按宋石计算,强度约为四石,而原版神臂弓,据《梦溪笔谈》记载,强度为四石六斗!
    亲卫如何射出的箭矢卫风并未留意,而是眉心紧锁。这使得周围所有人都是大气不敢透!
    或许是留意到了空气中的异常氛围,卫风摆摆手道:“你们不要紧张,来,本将问你们,可有法子把射速再提高些?八息一发、甚至五息一发可能做到?”
    说是不要紧张,但随着卫风的话音落下,那名老匠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地面,连连磕着头道:“开弩不是用手拉便是脚蹬,但人力终有时而穷,请将军恕罪。我等尽力了啊!”
    卫风上前扶起老匠人。无奈道:“别动不动就跪,本将没有任何责怪之意,天下事哪有一蹴而就的道理?总要一步步的摸索,当一个方向走不通。是否可以换个方向呢?比方说这枝神臂弩。你们加装了扭力弹簧组使得力量增加到了七石半。自古以来,可有如此之强的弩?其实这把弩做出来,已经堪称惊世骇俗了。你们说,可是?”
    “不敢,不敢,多谢将军休谅!”卫风的和颜悦色,使得工匠们稍稍放松了些,连声谦让起来。
    卫风索性往地面一坐,拍了拍身边,唤道:“都坐下,既然神臂弩一时没有头绪,不妨先搁一搁,重新理出个思路,现在再给本将说说弩炮,如何?”
    工匠们畏畏缩缩的围着卫风坐成了一圈,还是那名老匠人,大着胆子道:“回将军,在船上由于空间有限,因此只做了把样弩,弩炮并未制做,不过,咱们也没闲着,弩炮的原理类似于把床弩与投石机结合在一起,关健之处便是扭力弹簧组,噢,请将军稍等一下!”
    正说着,老匠人向边上唤道:“回屋把弩炮的图纸拿来!”
    一名年轻匠人立刻飞奔而去,不多时,已捧回一份图纸递给了老匠人,老匠人把图纸摊在卫风身前,赫然是一架弩炮的结构图,比当初卫风画的草图要详细了许多。
    在卫风仔细看了一会儿之后,老匠人比划着道:“将军,您看,弩炮的结构类似于神臂弩,只是大了数圈,您再看横梁,横梁上侧咱们把它设计成了燕尾状长槽,装有带有长导轨的滑块,可以沿着长槽前后滑动!
    这个。。。。滑块的后端应该有一套击发装置,但目前的难题正是出现在击发装置上,没法把它锁死,您是知道的,无论是投石机还是床弩,都是依靠粗大绳索强行拽住,再以利斧斩断,由于这二者体积庞大,自重惊人,斩断绳索产生的弹力几乎可以忽视,弩炮却不同,结构紧凑重量轻,如果还沿用旧法发射,产生的弹力足以影响到准头,换句话说,就是谁都摸不准会打到何处!”
    老匠人看了看卫风,带着满脸愧色叹了口气:“其他都还好,您看这横梁的末端可以装上绞盘,军士通过扳动手柄,当弓弦向后拉开并被击发装置锁定时,弩炮就处于了待发状态,偏偏这击发装置,咱们想了好久都不知如何解决,按理说,弩炮的思路别具一格,如能研制,必会对将军您如虎添翼,可是。。。。哎~~”
    匠人们有的面带沮丧,有的现出了不甘心,这套击发装置的重要性可以用为山九仞,功亏一筹来形容,卫风也陷入了深思当中,现代人总以为古中国人在机械方面的运用不如西方,事实却绝非如此!
    最早有明确记载,东汉张衡与三国马钧做出的指南车,完全是依靠差速齿轮使得手臂始终指向南方,里面没有安装任何磁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光是在齿轮的运用方面已经甩了西方八条街都不止,更逞论精巧玄妙的浑天仪与地动仪!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一直稳步发展,只是因着统治阶级的重农抑工商,才未能转化为生产力罢了,但纵是如此,科技前进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汉唐宋明等大一统王朝不用提,既便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的大动乱时期,也同样如此,中国科技的发展中断于满清,没办法,满清蒙昧野蛮,又是少数统治多数,对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恐惧,停滞不前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具体到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