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纳粹德国史 >

第115章

纳粹德国史-第115章

小说: 纳粹德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仅包括战前的普鲁士所属的波兰,还包括1914年边界以东60英里处的工业城市罗兹。这位毛遂自荐的瑞典中间人当然没法不注意到第三帝国决定这样重大问题时竟然如此“随便轻率”。不过他还是答应戈林,可以立刻飞回伦敦,向英国政府强调指出希特勒仍然希望和平,并向他们暗示希特勒正在准备对波兰提出最慷慨的建议,以此作为证明。

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达勒鲁斯于8 月30日一早4 点飞往伦敦,他在赫斯顿机场驶往城里的途中,为了甩掉报馆记者的跟踪'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一个记者知道他的存在' ,曾经换了好几次汽车,于上午10点30分到达唐宁街,立刻得到了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威尔逊和贾德于的接见。

但是前3 位制造慕尼黑事件的英国设计师' 贾德干是外交部的常任官员,从来就没有受过纳粹的迷惑' 现在已经不会再上希特勒和戈林的当了,对达勒鲁斯的努力,他们并没有当成什么了不起的事看待。这位好心的瑞典人发现他们对于德国的两位领袖“很不信任”,并且“倾向于认为现在已经无法阻止希特勒对波兰宣战了”。此外,他们还毫不隐讳地告诉这位瑞典中间人,英国政府并没有中希特勒的诡计而要求波兰全权代表在24小时内来到'584' 柏林。

但是达勒鲁斯,就像在柏林的汉德逊一样,还在继续努力。他给柏林的戈林打了电话,建议波兰和德国的代表“在德国境外”会晤,对方给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希特勒在柏林”,因此会谈必须在柏林举行。

于是这位瑞典中间人这次飞行算是白跑了一趟。他于半夜回到了柏林,应当说,在柏林他又得到了一个可以多少帮些忙的机会。他在午夜12点半钟来到戈林的总部,发现那位空军统帅兴致又特别好。戈林说,元首刚刚把他对波兰提出的“民主、公平而且切实可行的建议”让里宾特洛甫转交给汉德逊。在唐宁街会谈之后,达勒鲁斯好像清醒了一点,他于是打电话给英国大使馆的福比斯查询这事,这才知道里宾特洛甫念那个建议的时候是“稀里糊涂”地飞快念过去的,汉德逊没有能够完全听清,而且这位大使要一份原文也遭到了拒绝。据达勒鲁斯说,他当时曾对戈林说,这绝不是“对待像大不列颠这样一个帝国的大使”所应有的态度,他要求这位元帅准许他把16条建议的内容' 戈林手里正有一个副本' 用电话告诉英国大使馆。戈林略微踌躇了一下就同意了。

就这样,由于一个无名瑞典商人的劝说,在那位空军元帅的默许下,终于瞒过了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让英国方面知道了德国给波兰的“建议”。这位元帅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决不是不聪明的,也并非毫无经验,这时也许已经比元首和他那位善于奉承的外交部长先一步看出了,把这个秘密终于透露给英国人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为了加倍可靠地使汉德逊知道这个建议的准确内容,戈林又于8 月31日星期四上午10点打发达勒鲁斯把一份16条建议的打字副本送到英国大使馆去。汉德逊仍在想办法说服波兰大使同德国人建立“所希望的接触”,上午8 点,他又一次催促利普斯基' 这回用的是电话' ,警告他如果波兰到了中午还不采取行动,战争就要爆发了。达勒鲁斯带着德国建议来到大使馆不久,汉德逊就打发他同福比斯一道到波兰大使馆去。利普斯基从来没有听说'585' 过有达勒鲁斯这样一个人,见到这个瑞典人时有点莫名其妙。利普斯基这时候就像柏林大多数重要的外交官一样紧张不堪,疲于奔命。因此当达勒鲁斯催他立刻到戈林那里去接受元首的建议时,他不耐烦了。他请那位瑞典人到隔壁屋里去向他的秘书口授那16条建议,然后抱怨福比斯不该到了这个时候还把一个“陌生人”扯到这么重大的问题中来。这位受到打扰的波兰大使一定为了汉德逊对他和他的政府施加压力,要他们立即以刚才偷偷地通过非正式途径送来的那份建议为基础进行谈判而感到很不高兴;但是这位英国大使又重复前一天夜里对他说过的话,说觉得这个建议“总的来说,还不算太不合理”。他不知道汉德逊的看法并未得到唐宁街的认可。他只知道自己不打算接受一个来历不明的瑞典人的劝告,尽管这个人是英国大使打发来的;同时他也不打算到戈林那里去接受希特勒的“建议”,即使他被授权这样做他也不愿意,何况他并没有这种权力。

最后6天的和平日子

8 月25日傍晚送到柏林的墨索里尼来函,迎头泼了希特勒一盆冷水。这封信加上英波同盟条约签字的消息,使希特勒不得不推迟原定第二天就要发动的进攻;他冷静下来以后,立即给意大利领袖发去一封短信,问他,为了保证意大利能够“参加一场大规模的欧洲冲突”,“您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和原料,并要在什么时限内提供”。这封信由里宾特洛甫亲自于当晚7 点40分用电话传给德国驻罗马大使,在9 点30分就到了那位意大利独裁者手中。

第二天上午,墨索里尼在罗马召集意大利三军首长开了一个'565' 会,拟订了一份作战12个月的最低需要清单。用参加拟制清单的齐亚诺的话来说,这份清单“足能气死一头牛,如果牛认得字的话”。清单中包括700 万吨石油、600 万吨煤、200 万吨钢、100 万吨木材以及一长串其他物品,一直到600 吨辉钼矿、400 吨钛和20吨锆。除此之外,墨索里尼还要150 门高射炮来保护意大利北部距法国空军基地只有几分钟航程的工业区,这是他在当时写的复信中提醒希特勒的。这封信由齐亚诺于8 月26日中午刚过的时候用电话传给柏林的阿托利科,后者马上就交给了希特勒。

这封信开列的不仅仅是一长串所需要的物资。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这位泄了气的法西斯领袖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元首在读完这第二封信之后,对于这一点不可能再有丝毫的怀疑了。元首,' 墨索里尼对他的伙伴写道' 如果当初按照我们以前商定的办法,让我有时间来积累物资和加快自给自足的速度,我现在就不会向您提出这份清单,即使提出,项目也会比这少,数字也会小得多。

我有责任奉告,除非我肯定能得到这些物资供应,否则我要求意大利人民作出牺牲……就可能成为徒劳,并可能损害您和我自己的事业。

阿托利科大使本人是反对战争的,尤其反对意大利在战争中参加德国一方,因此他在递交这封函件时自作主张地向希特勒强调说,“所有这些物资都必须在战事开始以前运到意大利”,并且说这个要求是“不可变更的”。”墨索里尼仍然希望会出现另一个慕尼黑事件。所以他在信上特别附上一段说,只要元首认为“还有一线希望在政治领域内求得解决”,他将一如既往,随时准备给他的德国同志以充分的支持。尽管他们两人个人关系十分密切,并且缔结了钢铁盟约,尽管过去几年中彼此曾经多次大吹大擂地表示要团结一致互相支援,但是事实仍是:即使临到这个最后关头,希特勒仍然没有把他要毁灭波兰的真正意图推心置腹地吐露给墨索里尼,这位意大利伙伴仍然完全被蒙在鼓里。一直到这一天'26 日' 快要完了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这个隔膜才最后沟通。'566' 在8 月26日当天,希特勒在不到3 小时之内就给墨索里尼的来信回了一封很长的复信。下午3 点零8 分,又由里宾特洛甫把这封信用电话传给驻在罗马的冯·马肯森大使,这位大使在5 点刚敲过不久的时候连忙把它送给了墨索里尼。希特勒说,意大利提出的某些要求,如煤、钢之类,可以如数供给,但许多其他物资则难以办到。阿托利科坚持这些物资必须在战争爆发之前运到,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希特勒才终于把他立即就要开始实现的真实目的吐露给他的盟友。

由于法国或英国都不可能在西方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而德国由于和俄国达成了协议,在击败波兰之后就可以腾出东方的全部兵力……所以我即使冒在西线发生纠葛的风险,也不会在解决东方的问题上退缩。

领袖,我了解您的处境,我只请您进行积极的宣传,并适当采取您自己已经向我建议的军事姿态,设法为我牵制英、法军队。

这是德国文件中所出现的第一个证据,表明希特勒在取消进攻波兰24小时以后又恢复了信心,而要继续进行他的计划,“即使冒”同西方作战的“风险”也在所不顾。

8 月26日当天晚上,墨索里尼又作了一点努力再次劝阻希特勒。他又给元首写了一封信,齐亚诺又用电话传给阿托利科,这封信在快到下午七点钟的时候送到了帝国总理府。

元首:我相信阿托利科无意造成的误会已经立即得到了澄清……除高射炮以外,我请求您供给的其他物资可以在今后12个月内陆续运到。不过,纵使误会已经澄清,您显然还是不可能大力帮助我补足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战争中所耗损的大量军备。

因此我将采取您所建议的态度,至少是在冲突的最初阶段,一方面尽最大能力加速军事准备,一方面就像目前己在进行的那样尽可能多地牵制住法国和英国的军队。这位意大利领袖由于自己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扮演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而深感苦恼,尽管如此,他还不死心,仍然认为应当试一试,看看是否有可能再来一次慕尼黑式的妥协。

……我不揣冒昧' 他接着写道' 再次请您试一试寻求政治解决的机会,这决不是出于与我的天性格格不入的和平主义性质的考虑,而是为了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政权的利益。我认为现在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而且认为这样'567' 一个解决办法一定能使德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完全得到满足。现在已经可以从档案材料看出,当时这位意大利独裁者努力争取和平是因为他还没有为战争作好准备。但是他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到很难过。他在8 月26日最后这次信件交换中对希特勒说:“在这行动的时刻,我出于非我力之所及的原因而不能给您真正的支援,此种心情,阁下当可想见。”齐亚诺在这忙碌的一天结束时在日记中写道:“领袖的确很难过。他的好战本能和荣誉感驱使他走向战争。理智现在已经制止了他。然而这使他大为伤心……现在他已经不得不正视严酷的事实了。而对领袖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经过这番穿梭般的信件往返之后,现在希特勒也只好让墨索里尼临阵脱逃了。8月26 日深夜,他又给他的轴心伙伴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在27日零时10分从柏林用电报拍出的,送到墨索里尼手里是那天上午9 点。领袖:我已经收到您表示最后态度的来信。我尊重促使您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和动机。在一定情况下,这样做还是可能有良好结果的。

但是我认为,先决条件是意大利不应使外人知道它所打算采取的态度,至少在战争开始以前应当如此。因此,我诚恳地请求您用您的报纸和其他手段在心理上支持我们的斗争。我还要请求您,领袖,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在军事上采取示威性措施。至少要牵制住一部分英法军队;即使不能如此,无论如何也要使他们狐疑不定。

不过,领袖,最重要的一点是:事情万一和我所说过的那样发展成一次大战,东线的局势就必须在西方两大强国能操胜算之前予以解决。然后今年冬天,最迟也不过明年春天,我将以至少和法、英数量相等的兵力在西线发动进攻……

领袖,现在我有一件事要求您鼎力协助。在这一场艰巨的斗争中,您和您的人民所能给我的最大帮助是派来意大利劳工,从事工农业劳动……希望您慷慨应允,对您过去为我们的共同事业所作出的努力谨表谢忱。

阿道夫·希特勒意大利领袖当天下午作了一个温顺的答复,表示外界绝不会“在战争爆发以前知道意大利的态度”,他一定严守秘密,并答应'568' 设法牵制住尽可能多的英、法陆海军力量,他还将向希特勒派出所要求的意大利劳工。据冯·马肯森大使对柏林提出的报告来看,墨索里尼那一天在回这封信之前,曾经“郑重其词地”再次向这位德国大使表示,“他仍然相信,达到我们的全部目的而不诉诸战争还是可能的”,并且说,他将在给元首的信里再一次提出这一点。但是他在信中并没有提及。看来他当时已经心灰意懒,连提也不想再提了。

战争一旦突然爆发,法国虽然能几乎全部提供盟国方面在德国的西方国境线上所需的军队,而且在最初几个星期内,盟军在数量上也会远远地超过那里的德国驻军,但是在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