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明-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陈宛荷的脸一下就沉了下来:“年纪尚轻?你今年已经满十九了,早该娶妻生子了。要不是你父亲固执,一定要把你送到澎湖,我孙子都已经抱上了!”
“我二姐不是也才怀上?”丁云毅嘀咕了声。
这一声嘀咕可闯了祸了,丁碧月一把揪住了丁云毅的耳朵:“丁项文,你二姐我当初成婚一直未有身孕,到处寻医这才怀上,岂能和你相提并论?你是我丁家的独苗,我生下的也姓叶!你不要以为自己当上了什么守备,什么骁骑尉,便可以不把我这个姐姐放在眼里了,在我心里,你官做得再大也还是我弟弟!”
丁云毅“哎哟哎哟”连声求饶,丁碧月这才把手放下,丁云毅捂着耳朵陪笑道:“二姐,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丁碧薇心细,忽然问道:“那么多人你都不满意,是不是已经有心上人了?”
“没有,没有。”丁云毅连声否认。
丁陈宛荷咳嗽一声:“项文,你真的有了心上人也不打紧,但做我丁家的儿媳夫,身家清白那是第一位的”
母亲说一句,丁云毅应一句,反正打死也不承认自己有女人了。
正当母子、姐弟僵持不下的时候,丁远肇忽然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快,项文,圣上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紧急宣我入西暖阁,还居然要我带着你一起去。”
丁云毅知道必然是为了“兵变”的事情,可崇祯要见自己做什么?不过这样也好,避免了给自己找媳夫的尴尬
等父子二人到了西暖阁,见内阁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熊明遇、户部尚书侯恂、兵部、吏部的左右侍郎大多都已经到了,而吴三桂则肃立在了边上。
见上任的兵部右侍郎丁远肇也到,崇祯一脸严峻,也不说话,王承恩把情况紧急说了一下。果然是辽东“兵变”。
“说说吧,怎么办。”崇祯语气严肃地道。
谁也不敢率先开口,崇祯一下抬高了声音:“你们平时不是都很会说吗?今天天下太平,明天反贼刻日可以剿灭,说的朕是龙颜大悦那!现在事情来了,朕的边军兵变了,怎么一个个都变成哑巴了?温体仁,你是内阁首辅,你先说!”
皇上点到了自己,温体仁再不敢回避,硬着头皮说道:“辽东兵变,大逆不道,臣以为当起兵平之。兵科乃是熊大人掌事,想来已有应对之策。”
温体仁把皮球踢到了熊明遇这,熊明遇急忙道:“辽东兵变,为的乃是钱饷而成,臣以为只要粮饷一到,兵变自然平息。侯大人,你还是尽早筹措银子吧。”
皮球又到了侯恂这,侯恂哪里肯担这个责任:“户部哪里去找银子?臣实在是没有办法。熊大人,辽东兵变,兵部不可推卸责任,还是得你拿个主意得好。”
“混帐,都是一些混帐东西!”崇祯一下暴怒起来:“平常一个个都滔滔不绝,眼下出输了,你推我,我推你。难道还要朕御林架亲征吗?好,好,王承恩,把朕的宝剑拿来,朕要去辽东,朕就不相信那些兵变士兵还敢杀了朕!”
“陛下息怒!”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
“息怒?让朕如何息怒?”崇祯怒气不休:“流寇越来越猖獗,金虏也越来越胆大,前两年居然打到了京城。朕要那些边军是用来防备金虏,不是用来造朕的反的!”
皇上天子一怒,温体仁哪里还敢再回避:“陛下,臣以为兵变不过是少数士兵挑起来的,陛下可一面命令吴襄等人弹压,一面调集御林军前往辽东。陛下的御林军一到,乱兵岂是敌手?”
崇祯尚未说话,吴三桂已经冷哼一声。崇祯很快注意到了这点:“全都起来说话罢。吴三桂,你方才冷哼一声是为何意?”
吴三桂站起了身,他的胆量也大:“陛下,请恕臣说句大不敬的话,那些御林军平常看着好看,真到了战场上,什么用也没有。”
崇祯微微变色,熊明遇急忙大声斥道:“吴三桂,你好大的胆子那!”
!。
第一百十六章 军饷
“吴三桂,你好大的胆子那!”
熊明遇的这声怒斥,并没有让吴三桂惊慌:“熊大人,吴三桂说的乃是实话。御林军养尊处优,多少时候没有打过仗了?可我们这些边军,每天都和金虏浴血厮杀,是提着脑袋在过日子。吴三桂大胆放言,若边军和御林军对阵,一个冲锋便可将御林军冲垮!”
原以为吴三桂的大胆言论,会再度鸡怒崇祯,但没有想到崇祯却并没有发怒的意思,而是在那沉思许久,忽然说道:“丁云毅来了没有?”
“臣在!”站在最后的丁云毅应道。
那些臣子不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
早听说皇上新提拔了一个年轻人,原来是驻守在澎湖的,没有想到今天一班权高位重的大臣在开会,这么个年轻人却也被皇上宣来了。
崇祯朝他看了眼:“丁云毅,你老老实实的告诉朕,御林军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若是和你的士兵作战,胜败如何?”
丁云毅想了下,也把胆子放了出去:“陛下,若是在兵力相等,甚至是御林军人数稍胜的情况下,臣以为胜负和吴三桂说的是一样的。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无论是边军还是镇守海疆的士兵,每天都是拿命在拼,两军接阵,你要不了敌人的命,敌人便要了你的命。但是御林军呢?他们便拿不出这种以命换命的勇气来。”
崇祯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叹息一声:“以命换命,以命换命。是啊,朕以为御林军是天下最精锐之师,但其实他们却没有这样的勇气。”
气氛一时尴尬下来。
终究还是崇祯先开了口:“熊明遇,你先说,兵部为何不给军饷?足足拖欠了半年那?”
熊明遇立刻道:“兵部拖欠半年军饷,臣承认,但户部却足足十个月没有足额给兵部银子了,臣到哪里去找银子给辽东?”
一听熊明遇把矛头直接对准自己,侯恂赶紧说道:“本朝开元以来,始终是入不不敷出。全国每年的税收加在一起,光是边饷一项就不足以支付,户部哪里有银子?户部捉襟见肘,挖东墙补西墙,军费这个大窟窿臣实在是没有办法。”
崇祯也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大明自从嘉靖年间开始,军费不断增加,岁入全部用于军费,缺额尚大。崇祯时,仅三饷加派就达到一千二百万两。兵饷大幅度增长造成财政入不敷出,民穷财尽。户部尚书孙应奎讲到庚戌之变前后的财政困难情形说道:“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
崇祯六年,国家税收一千一百万两,但边饷却高达一千二百万两,等于全国的税收加在一起还欠着边饷一百多万两银子。
丁云毅更是清楚,明朝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不得不从百姓身上下手。嘉靖三十年向南畿、浙江等州县增赋百二十万。万历中期,明神宗朱翊钧实行开矿榷税,八年时间征收三百万两。万历四十六年,**哈赤反明,明廷辽饷骤增三百万两,明廷赋税“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无百二十万,遂为岁额”。
崇祯三年,在九厘外亩又增加三厘,后又征“助饷”、“练饷”。但是即便所有赋税累加起来,也不过百姓收入的二成,正常来说百姓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但事实上,百姓确实到了无法生活的地步。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军费负担都加在普通老百姓的头上,而那些皇亲贵戚、官僚豪强、地主等侵吞大量土地屯田,不纳税或很少纳税,故而使百姓无法生活。
所以说大明目前的窘迫状况是一分天灾,九分**。
崇祯问道:“吴三桂,你需要多少银子?”
吴三桂也知道话说得不能太过分:“陛下,所谓辽东兵变,其实并不准确,兵变主要发生在宁远,但一旦宁远兵变无法解决,那么很可能引起一连串的影响。臣也知道朝廷困难,不求立刻补足全部军饷,只要给臣带回去三十万,不,二十万两银子,就可以暂时度过困难!”
“二十万,好大的口气啊。”侯恂冷哼一声:“我户部一共还剩下五十万两银子,那还是缩衣节食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难得就只顾着你宁远一家吗?”
“侯大人!”吴三桂有些急了:“兵部一刻不能耽误啊,我只要二十万两,只要二十万两那!”
崇祯眼神有些游离:“兵变一刻不能耽误,士兵们卖命流血打仗,却拿不到饷银,怎么能够甘心为朝廷卖命?这么着吧,户部拿十五万两出来,朕再去和皇后说说,让**里今年一切能免则免,从皇银里拿五万两出来,一齐交给吴三桂带回去吧。”
“陛下啊。”崇祯的话好像剜了侯恂的心一般:“户部拿出十五万两,那便真的空了啊。中原剿匪怎么办?各部需要的银子怎么办?朝廷正常运转怎么办?”
“朕不管,朕管不了那么多了!”崇祯一下恼怒起来:“朕现在管不了那么多,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疼,朕连皇银都拿出来了,难道还要朕命令皇后不吃饭吗?”
侯恂见皇上决心已定,再不敢分辨半句。
他心里异常担心,倒不是因为银子问题,而是这之后引起的一连串的反应。宁远拖欠的军饷是拿到了,但其它地方呢?只要一闹饷就能拿到银子,那会不会让其它地方群起效仿?但这话却是断然不敢说出来的。
“银子朕是拿出来了,但那些兵变的士兵却不可轻饶。”崇祯的语气再度变得严厉起来:“领头闹事的士兵,必须给朕杀掉几个,告诉所有的人,朕心里想着那些士兵,念着他们的功劳,但绝不允许兵变,绝不容忍兵变!”
吴三桂心里长长松了口气,丁云毅给自己出的这个办法果然管用了,等军饷到手之后,随便找几个人杀了也就是了,当下站了出来,恭恭敬敬地道:
“是,吴三桂明白了,吴三桂一定狠狠的杀掉几个带头闹事的兵丁以警示所有的人。”
!。
第一百十七章 三年之约
崇祯看起来有些累了。
他让温体仁、侯恂、熊明遇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先行离开,只留下了丁云毅和吴三桂二人。
“朕说过,朕的大臣有的有才而无德,有的有德而无才。”崇祯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艰难:“还有许多人只有私心而无公心,又有一些人浑浑噩噩,只在那里混着日子。丁云毅、吴三桂,朕之所以看重你们,是因为你们年轻,有朝气,和他们不一样,你们能明白朕的苦心吗?”
“我等必不负陛下深恩!”丁云毅和吴三桂一齐说道。
“能明白就好,能明白就好。”崇祯叹息一声:“朕原想多留你们在京里几天,但现在政务一团繁忙,你们那里也不太平,还是早些回去吧。”
“是。”
丁云毅和吴三桂正想离开,崇祯忽然又叫住了他们,看了他们良久,然后才缓缓地道:“你们二人,千万不要辜负了朕。”
崇祯最后的这句话透露着期盼,却也带着几分无奈
还是王承恩送他们出去的,等到四下无人了,王承恩忽然收住脚步:“有些事情被逼急了,偶尔做一下也无妨。但若次次如此,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
丁云毅和吴三桂吃了一惊。
王承恩面色冷漠:“你们当温体仁看不出破绽吗?当熊明遇不清楚吗?你们以为自己的计策真的很高明吗?真正被瞒了的,只有皇上。”
丁云毅、吴三桂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承恩冷笑了声:“温体仁和熊明遇不想揭穿你们,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管这件事,而是引文他们更加清楚,一旦这件事情被揭穿,引得龙颜大怒,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整个辽东都会动荡不安,辽东一乱,则局势危矣。前些年因为袁案杀了、罢了那么多的边官,这件事再一暴露,你二人先人头落地,然后是吴襄,是边军中的那些军官,接着,就论到温体仁身为内阁首辅察事不明,罢免。熊明遇身为兵部尚书,责任无可推卸,罢免!无数的人都要因为你二人的胆大妄为丢官的丢官,杀头的杀头!”
“公公,这主意是我出的。”丁云毅硬了硬头皮说道。
“皇上不会去管这是谁的责任。”王承恩淡淡地道:“天威一怒。谁都要遭殃那。还好这事解决得还算顺利,公公不揭穿你们,不是因为心善,而是边饷被拖欠得太久了,迟早都会引起兵变,与其这样,还不如借着你们早些发生。项文,长伯,这次的事情便算过了,公公只希望你二人从此后对朝廷忠心耿耿,不要辜负了皇上那。”
“是,明白了。”
王承恩让吴三桂先行,他把丁云毅叫到一边:“你回去的时候,别忘记经过洛阳一趟,去见一下福王,你这次回来没有先见福王,怕是他心里老大的不高兴。”
丁云毅又迷茫起来,自己和福王之间究竟什么关系?记得那次唐定王朱聿键离开澎湖时候,他身边的陈公公专门交代自己:
“丁项文,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