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儿女成双福满堂 >

第844章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844章

小说: 儿女成双福满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子的孕妇,至亲血亲用血书抄血盆经往佛前供奉,就能够保佑孕妇平安生产,母子平安顺遂。

说起至亲血亲来,周氏自然不算,刘老太太就虔诚地拿锥子刺了自己的手指,挤出血来调了朱砂,让丫头们替她抄写血盆经。抄一部经书,自然不是一滴血两滴血够用的,刘老太太的十根手指都被戳成了筛子,用白布包裹着,也就不好主动往沐恩院来了。

给邱晨的话是略略有些伤风咳嗽,怕过了病气给邱晨,就暂时不过来了。只有周氏,每天傍晚过来,晚上在沐恩院住着,陪着邱晨,以防夜里有什么情况。

邱晨打发了风轻过去请老太太和舅太太,那边刘老太太正一脸喜色地捧着一册眷抄好了的血盆经合不拢口呢。

“嗯,这回,海棠和肚子里的孩子就不稳妥了!”

周氏也站在炕下侧着身子一起看着,抹着眼角笑道:“嗯,嗯,有娘您的这份诚心,佛祖菩萨都能感知到您的一片诚心,必定会保佑妹妹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了。”

屋子里的丫头婆子们自然也没有谁说反话,都跟着笑着附和着,把个刘老太太说的更是欢喜,一直集聚在脸上的愁苦忧心之色都淡了去。

唯有杨树勇一声不吭,拿着外伤药膏子给刘老太太涂着手指上的伤口。

刘老太太将手中的血盆经放在炕桌上,用手慢慢地摩挲着,笑着对杨树勇道:“你别费那事了,不过是几个针眼儿哪里用得着摸伤药膏子了……你赶紧将这血盆经送去宝相寺,让大师给供在佛前去。跟那大师交待一声,让他用心些,每天早晚多给念上几遍经,保佑你妹妹和孩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过了这一关,我还送五百两香油银子去!”

杨树勇无奈地抬眼看向刘氏,委婉地劝慰道:“妹妹并不信这个,她要是知道给你的银子,你舍不得吃舍不得花,都送到那寺里去,还指不定怎么生气呢!”

“那就不让她知道!”刘老太太断然打断了大儿子的劝慰,转瞬间红了眼,“别说我平素少花用些,就是让我断了食水,只要能保佑你妹妹顺利过了这一关,能保佑她们母子们平平安安的,我也愿意!”

杨树勇一见老太太抹眼泪,连忙上前劝慰道:“娘,您心疼妹妹我知道,我也担心心疼着呢……可您要先保重自己的身体才行,不然,您若是生个病什么的,妹妹知道了,也指定心里难受愧疚!”

刘氏抬手拍拍大儿子的肩膀,没再说什么,杨树勇叹口气,也不再劝慰什么,只拿了血盆经揣了几十两银子,匆匆出门,往敕建宝相寺去了。

进了九月,早晚的气温已经很低,特别是郊外的河边儿,更是凉风砭骨,瑟瑟生寒。

秦铮裹了裹身上的滚绒斗篷,沿着河堤看着平静无波的河水,看着脸色平静无波,黝黑的眸子深处却不时有焦灼闪过。

雍王杨璟庸裹着黑色缂金丝漳绒丝绵斗篷,仍旧觉得冷风从衣领衣襟的缝隙里往里钻,钻进皮肤肌肉,一直钻进骨头缝儿里去。他裹了裹身上的斗篷,举目四望,看着堤上堤下蚂蚁一般劳作的民壮,挑担子的、推车子的……大都只穿着单衣单裤,却仍旧汗水淋漓,头顶上甚至热气蒸腾着,没有半点儿寒瑟之气。

“这些人倒是不怕冷!”杨璟庸低低地嘟哝一声,站在秦铮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见一群十来岁的小子正背着一捆捆蔓子草回来,送到堆放蔓子草的地方。

蔓子草并不是一种草,而是许多种匍匐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庄户人家长长用这一类的草本植物的藤蔓拧草绳、编草袋子等等。因为永定河流经的地方有大片砂质土壤,不利于筑堤,又因为银钱的关系,没办法采石筑堤……种种限制之下,集思广益,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就是采割这样的蔓子草回来拧成草绳,再编制成草袋子,装石块泥土,用来筑堤,以增加堤坝的牢固程度。

秦铮没有听到杨璟庸的嘟哝,目光仍旧盯着那些半大小子,看着那些孩子放下青草,只顾得上在旁边的大缸里舀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了,也不吃饭,就又握着镰刀,匆匆返回去割草了。

这些孩子并不是应招来的民壮,而是以工代赈的一种,他们割草用来换取粮米。十斤青草换取一斤粟米或者两斤红薯、马铃薯。一天下来,也能换回去十多斤米,或者二十几斤红薯马铃薯去,不但够他们自己填饱肚子,还能养活两三口老幼的。

有了这个活计,那些家里壮工不足,或者失了壮工的,只要有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半大小子,也基本不用担心这个冬天饿死了。

看了一回,秦铮突然开口道:“这样不行……命人加几口大灶,蒸上红薯马铃薯,这些小子们每人发两斤填肚子!”

杨璟庸早就转开目光去看另一侧的堤坝了,秦铮猛地出声惊了他一下,略略稳稳神,这才白了他一眼道:“他们每日挣得也足够吃饱了……”

秦铮目光一横,将杨璟庸后面的话断回去,淡淡道:“可这些孩子们家里基本都没有壮丁支撑……他们挣回去的粮食,很可能要养几口甚至十几口人……”

杨璟庸盯着秦铮默了一瞬,什么也没有再说,只挥挥手,他身后跟着的安辔立刻小跑着下了河堤。很快,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就来了七八个人,拿着铁锹片刻功夫挖了几个灶坑,安上大铁锅,倒上水,将洗好的红薯马铃薯装进锅里,一般是蒸一般是煮的……点着火不过一刻多钟,食物特有的香气已经随着热气四散弥漫开来。

☆、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阳

半大小子们尚且如此体恤,那边招募来的河工民壮们虽然累,相比起之前每年的徭役来,却少了太多残酷。

往年出徭役,根本不会将民壮们当人看待,吃不饱穿不暖睡的是潮湿透风的窝棚,身子骨不那么硬朗的,不过几天就会生病。在这里病了根本没人给请医延药,命大的扛过去,更多的很快就一病呜呼了。

吃不饱睡不好,还有一部分病着,即使皮鞭子抽着,效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今年的徭役却不同。不但基本能够吃饱,还每日都有热热的咸姜汤驱寒。窝棚也是挑选了地势较高的背风处,窝棚里垫了厚厚的干草,再铺上民壮们的铺盖卷儿,虽谈不上舒适,却也不是太难过,更不会因为湿冷侵袭生病了。另外,这一回的徭役也不完全是无偿地干活,当然也不是简单的发工钱,而是设了奖励机制。民壮们自行分成十人的小队,河工也分成工程量不相上下的小段,然后有个小队抓阄分工后,最后按质按量地比出名次来。第一名的小队,奖励最高,第二名和第三名也有奖励,只是少了许多。每十个小队为一组,每十组为一个工段。工段的第一名,又会有一层奖银……如此一来,各人争胜,唯恐落后,都不用监工,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就高的没话说。

杨璟庸带着秦铮,一亲王一侯爷,几乎是日日泡在河工上,穿着俭朴,只带着一个小厮,四处里巡视。他们也不一定真的查勘什么,但有了他们这般上心,那些惯会阳奉阴违、卡油扒皮的小吏们就收敛了许多,河工银子最大限度地用在了工程上,民壮们的待遇也最大程度地兑现了……修建河工的速度和效率高了,而且也没有赶工忽视了质量,相反,杨璟庸和秦铮从工部带来的有河工经验的官吏检验后,都表示工程质量基本都很过关,除了个别需要稍加修补外,竟差不多是一次过关。

如此,一晃进了九月,这一日,刚吃过早饭,秦铮惯例又接到了京城里送来的家书。照例,有妻子写的家书一封,他却没有拆开看,而是先拿起一起送过来的另一张信笺看起来。这封信是陈氏写的,同样是每日跟着邱晨的信一起送过来。相对于邱晨的平安太平,陈氏的书信则是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将夫人每天的情况细细地交待清楚。

因为每日早晚都有信笺回报,是以,陈氏写来的信并不长,寥寥三四行几十个字而已。秦铮一扫而过,几息就将短信看完,然后目光转回来,落在其中几个字上‘随时有发动可能’‘无法安睡……夜不足两个时辰’,秦铮目光盯着几个字,好一会儿才挪开,抬头望着晴好的天空,长长地叹出一口气来。

杨璟庸就在旁边,毫无顾忌地伸手接过信笺,展开来飞快浏览一遍,眼底闪过一抹浓重的担忧,转回眼来,却看到秦铮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神色,正展开邱晨写来的信笺在读。

杨璟庸没有说什么,只盯着秦铮,等着看他的反应。却没想到,秦铮只是将妻子的信笺看完,目光略一停留,就收起来,连通杨璟庸看过的信一起,重新折好收好。

然后,竟是神色平静道:“今日该去官厅镇那边看看了。”

杨璟庸眼中一抹惊讶、不满闪过,盯着秦铮看了片刻,终于道:“河工有我盯着,你回城看看……”

没等杨璟庸说完,秦铮就果断地摇头拒绝了他的提议,转身走出暂时居住的院子,从护卫手中接过马缰,翻身上马,也不等杨璟庸,驱马飞奔,沿着永定河,一路往上游的官亭镇而去。

临近掌灯,秦铮才跟着雍王一起返回驻地,简单洗漱出来,护卫匆匆递上一封信。

秦铮接过来,照旧将先展开陈氏的信看一遍……‘午饭用的香,大半碗米饭,一碗汤,菜色两三样’,又‘午睡三刻钟’。午睡能睡三刻钟已经很不错了……

杨璟庸同样洗完出来,就看到秦铮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抹欣慰来。他的目光一闪,走过去,恰好接住秦铮搁下的信笺,一扫而过之后,脸色却没有秦铮的放松。

生长在后宫之中,又有了几个嫡子庶子的杨璟庸,显然对妇人那些事了解的比秦铮多,也知道但凡妇人妊娠满月临产之前,也会觉得有那么几天轻松些……说句不好听的话,很是有些类似临死之人的回光返照,能吃能喝,精神焕发。当然,这里妇人孕产的跟临死之人又不一样,临死之人是生命最后的夕阳晚照,都是假象;妇人孕产之所以能吃能喝,也觉得轻松,主要是随着妊娠足月胎位下移之后,减轻了对脾胃的压迫,自然食欲增加;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活动起来会轻松一些,呼吸也顺畅许多,没了憋闷短气的感觉。

杨璟庸沉思的功夫,秦铮已经看完了妻子的信笺,一边习惯地摩挲着信笺,一边神色轻松地抬起头来,目光扫过杨璟庸手中的信笺,道:“午膳用的香甜,午休也能睡踏实……暂时不用担心了。”

杨璟庸的眼眶微微一缩,心中思量着要不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秦铮,开口说出来的却完全不同:“既如此,我明天回城,参加后日的重阳朝会。你就辛苦些,盯着河工上……”

说到这里,杨璟庸的话语略略一顿,接着,露出一抹笑容道:“工程比咱们想象的快一些,这样子,上冻之前,几处溃决的河堤都能修缮完成,剩下的,来年开化之后,立即动工,必定能够赶在春汛前完工了。”

工程的质量和进程都很令人欣喜,作为主理此次河工的官员,秦铮自然也欣喜。另外,据他所见的灾民们也大多数接受了以工代赈,不说温饱无虞,但至少能够支撑到明年开春,不至于发生饥荒,甚至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等惨剧。

想必,把那些被安置的灾民们的情况说给妻子听,妻子会无比欣慰吧!

或许是因为出身最底层的庄户人家,妻子总是怜贫惜老,上一次独自进入疫区救治疫民,抵抗瘟疫;这一次的水灾,又毫不迟疑地让庄子上安置灾民……之后又预购粮食、以工代赈等等,想法子救助受灾的老弱妇孺度过灾荒之年。这样心底纯良温厚的人,活人无数,也必定积下无数阴德……这样的人,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她和孩子一定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眼下工程进展迅速而顺利,人心稳定,也不用两个人都在这里盯着,雍王要回京参加重九朝会,等雍王回来,他就能够回城……上一次生昀哥儿,他奉命出征,远赴川陕;这一次她生产,他一定要赶回去,守在她身边!唐朝有魏征护卫御驾,他秦铮为国为民做的足够了,也让他为自己的妻子做一回守护之人,届时,他顶盔掼甲手持长槊立于门口,必定能够抵挡一切阴祟之物。

心里这么思量着,脸色也难得地放松着,秦铮抬眼看着杨璟庸,点头道:“好。”

杨璟庸看着对面之人一脸的放松愉悦,还有他手中捏着的信笺,眼睛微微一眯,不知怎么的,就觉得他脸上那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很有些刺眼,目光一转起身,将手中的信笺往桌上一撂道:“奔波一日着实疲惫了,我就早去歇着了……今晚,你也可以放心,好好睡一觉了。”

话未说完,人已经挑起门帘走了出去,一路回自己居住的东厢去了。

秦铮心情难得的放松着,也没有留意杨璟庸的异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