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兴元年的四月,整个北中国战争阴云密布。陕西、河东暗潮涌动。而河北则战成一团。徐彰的山东军与张所的河北军会师之后,一切军事布置皆遵徐彰之令。面对气势汹汹席卷而来的高孝恭大军,徐彰采取的策略是诱敌深入,实施合围。高孝恭的进军目标,毫无疑问是大名城。他可能不会在乎能击溃多少宋军,但一定会在意能否攻陷北京大名,“陷大名”是目前高世由所急需的。
徐彰抓住这一点,先以少量兵力逐步吸引高孝恭主力往大名城方向移动,而将徐洪韩世忠等人的主力,摆在了大名城南的马陵道口这一狭窄地带。左边是卫河,右边是运河。就在十几里外交汇,退无可退。这一仗,打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都说江湖越老,胆子越止。东河北诸军将领都没料到,徐少保一把年纪,用兵还敢如此凶险!将领们多有畏战者,所幸,徐彰所任用的徐洪、韩世忠、岳飞等将,都是军中年轻一辈,正盼望斩将夺旗,建功立业。而韩世忠与岳飞二人,都与徐卫有交情,如今在徐彰麾下效力,自然分外用心。
就在河北大战一触即之际。河东局势也到了关键时刻。李纲何灌收到李植集结大军,准备铤而走险的消息后,斟酌再三,派出了级别很高的使臣,专门命令曲端挑选精兵强将护送,前往太原劝说李植改弦易辙,悬崖勒马。
游说李植的官员,口个作王庶,作过泾原路保定知县,种师道在世时看重他的才干,调任怀德军通判,现在的职务是陕西转运判官。也就是上次为了调查“河中府事件”京兆三司派员之一。
李植叛国投贼,作为使臣,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王庶临行之前,已经作好了必死准备,因此并不拖延。但他有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让徐卫的部队保护他,曲端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让徐卫派出心腹悍将杜飞虎率数百敢死之士,打着虎捷旗号护送王判官前往太原。沿途,留守的李军几次前来骚扰,但见到徐卫的军旗,都不敢放肆,因此得以通行,直达太原。
太原府从前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都城,赵光义攻灭北汉之后,对此地善加经营,用为军事重镇,历来都是两河三镇之一。但自宣和末年起,太原饱经战乱,两次被金军围城,破坏很大。李植叛国以后。以此为巢穴,才使“锦绣太原城”稍稍恢复了一些。听闻陕西派员至此,李植又惊又疑,虽然让王庶进了城,便并不会见,而是将宋使一行安排在太原城里一处寺庙中居住。并派兵严密监视。王庶几次请求见面,均遭拒绝。期间,更有李植部下带兵强冲寺庙,放言要斩杀南使。全靠杜飞虎率军保护,才化险为夷。
四月十六,圆月当空,王庶忧心如焚,几次难以入眠,遂披衣出了禅房,踱步至庭院之中。见房外卫士寸步不离,心中暗叹,徐九端得是一员能将,部下练如此有素。
正感叹时,忽听外头脚步声大作。有人高声喧哗着越来越近。摔门踢桌之声不绝于耳,王庶骇了一跳。猛然瞧见火光大盛,正惊疑不定时。忽见院中黑暗之处,各各闪出人影。皆执兵器堵了入口之处。那楼上墙上,没来由地冒出不少人,端着弓弩都瞄向门口。这还没完,只听得铿锵作响,铁器碰撞,杜飞虎带着大队人马列立禅院入口,严阵以待。
两名卫士冲上前来,其中一人小声道:“请大人回屋暂避。”
王庶那阵惊骇劲一过去,将牙一咬,沉声道:“我有你等护卫,又有陕西六路大军为后盾,何惧之有?李逆叛国投贼,我今奉命而来,代表的是李宣抚,是朝廷,为何要缩缩尾?”语毕,大步朝门口走去。
卫士们一愣,没想到这位王判官身为文臣”
熊熊火光,将杜飞虎手中拔枕刀映照得雪亮,削瘦地脸庞上满是坚毅的神情,一双内陷的眼睛,正紧紧盯着跑步而来的人马。
只见明刀执枪的李军士兵,簇拥着一员战将而来。那人约有二十多岁模样,生得颇为肥壮,满脸暴戾之气,便是不怒,一双眼睛也圆瞪着。此人便是李植次子,李猛,人称小张飞。
到禅院之前,见杜飞虎堵住门口,李猛叫嚣道:“闪开!挡路者死!”
杜飞虎将刀一招,将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的虎捷将士们整齐划一地将手中兵器朝前,齐声大喝!虽只百十人,但这敢为万军先的气势让李猛觉得似曾相识,眉头一皱,他问道:“你等是何人部下?”
“虎捷杜飞虎平平淡淡两个字出口,李猛却变了脸色。虎儿军?紫金虎的部队?小西山一役,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徐卫所部作风之顽强,可真谓磐石一般!铁浮屠都冲它不垮!
“你等身在太原,就不怕死,么?”李猛问道。
杜飞虎闻芊一声冷笑,环视左右道:“弟兄们,回答这位官人。”
“但有军令,不胜即死!”百余士卒齐声喝道。
李猛闻听,竟点了点头:“紫金虎名不虚传顿了一顿,又道“奉父帅将令,有请南使入帅府会面。”
话音方落,禅院中走出王庶。神色不改地说道:“稍候,待我更衣正冠,便随你去!”
太原城中,原河东宣抚童贯衙署。现已改作李植的元帅府o李猛给予了王庶相当礼遇,允许他带着虎捷卫士前来,但到帅府正门,他却拦下杜飞虎道:“执兵仗者不得入内。”
杜飞虎正要说话,王庶却道:“无妨,你等且在此候着。”
李猛也插话道:“放心,冲着紫金虎的名号,我保证南使毫无伤地出来说罢,引着王庶踏入了帅府。
自门厅处起。经大堂,二堂,直到后面的庭院,每隔两步,便有一名全副铠甲,椅刀执枪的士卒,这太原帅府,为何如临大敌一般?是故意示威于我?王庶心头一震,更加昂阔步,目不斜视。
至一偏厅,才不见士兵踪影。李猛也停在了门外,伸手道:“请。”
王庶略一迟疑,抬脚跨过了门槛。陡觉背后一阵凉风,竟像跨入了阴曹地府一般。按住起伏的心绪。继续前行。厅中灯火透明,却是空无一人,王庶正疑惑之际,忽听一个声音道:“南使此来,可是劝我反戈一击,重新效忠朝廷?”
心头猛地一跳,王庶寻声望去。却见一人静坐于角落之中,灯烛阴影之下,料想是李植无疑,遂道:“正是
“你到坦诚得紧李植站起身来,缓慢行至厅中,这才看清他相貌。五十左右,个头并不高,以至他坐于阴暗处,竟让人一时现不了。四方脸,拖刀眉,眼眶深陷,嘴唇紧抿。颌下一把粗须,几如扫帚一般。
“我奉朝廷诏命而来,为河东百姓而说元帅,不必遮遮指掩……喜庶坦白地说道。
李植面对面地盯着他,声音略有几分嘶哑:“说说,朝廷开出了什么条件?”
“只要元帅反戈一击,尽忠国事,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元帅旧部。不遣散,不调动,各级统兵官俱的升赏。朝廷任命元帅为太原知府,河东制置使,并允诺建节王庶将李纲拟定的一连串优选合盘。
李植听罢,低笑一声:“制置使?那么谁为宣抚使?”
“这自然是要朝廷定夺。”王庶回答道。
李值忽然大笑起来,厉声道:“我给你出个主意!莫如将那范讷重新调到河东,再任宣抚大使如何!”
王庶也听说过,从前范讷宣抚河东。逼折家军在准备不充分之前,强行出战,因此导致大败。李植就是因为帮折可求说了话,受到范讷当众羞辱。但这也不构成你投敌叛国的理由吧?再说了,人生天地之间。以忠义为安身立命之本,任何事都不能作为背弃祖先,叛逆国家的借口。
王庶虽怒,但还记着自己的使命,因此劝道:“元帅休怒,个人恩怨是私,国家大义是公,因公废私。不是君子所为,如今”。
李植不待他说完,一打口打断道:“李某没读过几句圣贤书,不懂你这一套!我只知道,我忠心报国。却屡遭馁臣侮辱。如今投了女真人。反倒居高位,掌大权,坐拥河东七州三军一府,麾下马步军十万,战将百千员!金帝封我为河东安抚使兼兵马元帅,许我河东全境之地,我为何还要回去过那时常被人猜忌,被人暗算的自子?”
王庶见他情绪激动,笑道:“元帅若真得志,这帅府之中因何遍布岗哨?辽纷之军又何以大部撤回太原?”
第一卷第二百四十二章整军备战
手值面不典色。挥了挥衣袖!“本帅别有良图。非你所数万…
王庶轻笑一声,看向地面道:“元帅不便说,那让王某替你说。女真人想在两河更立异姓,如今元帅占河东半壁,高逆并吞了除大名之外的整个河北,金人必然二择其一。而这个人,恕王某直言,绝不可能是元帅。”
李植左脸不自然地抖了抖,攥紧了拳头冷笑道:“你到是说道说道。若说得通,我保你性命,若说不通。取你人头。”
王庶极力镇定,他听说过李植的手段,此人出身行伍,心狠手毒,如今他又处于绝地,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投降金国之后,没少伙同女真**害河东百姓。来游说这样的人,简直是在虎口拔牙。可没牙死,不了,要是没了人头”
“元帅地盘、兵力比高世由如何?”一阵之后,王庶问道。
李植面上,露出不屑之色:“我自倒运,挨着头紫金虎。高世由虽说兵力地盘都胜过我,他懂兵务吗?他手下那些战将,除了高孝恭,有几个会打仗的?我听说上回他派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为将,异想天开去和徐彰打,七万人差点被杀个片甲不留。连侄子都死在乱军之中。就这模样,哼!”
王庶听他讽刺完以后,沉声道:“我知道,元帅在太原集结兵力,欲图真定。可就算让你拿下真定,甚至擒了高世由又如何?女真人就会将元帅推上去么?元帅又有十成的把握击败高军么?”
李植闻言大怒,手指对方道:“书生辈安敢小觑于我!便是紫金虎。我与他从晌午战到天黑,也未尝溃败!关张我不敌,不信刘备还打不过!再说了,就高世由那厮,也配比刘备?”宋代说书之风盛行,而三国这个风云起伏的时代,给了说书人极大的演绎空间。后世所熟知的《三国通俗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在这个时代已经具备雏形。
“非是王某小觑元帅,而是元帅若一意孤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自取败亡。哪怕你杀了高世由,女真人会放过你?莫如尽弃前嫌,回归朝廷。官家必不,”
没等他把话说完,李植似已不耐,摆手道:“罢罢罢,你也不必多费口舌。
本帅岂能不知,你们眼下看我手里有些兵马。占些府州,便拿好话来诓我。让我替你们作盾牌,去挡女真人。跟你说句掏心窝的话。我信不过你!”
王庶一怔,疑惑道:“我奉朝廷诏命而来,岂能有假?临行之前。宣抚相公与,”
他不提“宣抚”两个字还好。李植一听,不由得怒火冲天!就是这帮书生,寻章摘句,舞文弄墨,他们比谁都在行!读的是圣贤书,干的却是龌龊事!只会夸夸其谈,空言误国!当下,李植几乎有了杀王庶之心。但想到此人代表东京和陕西而来,若杀他,无异于两面树敌对自己眼下要干的勾当毫无益处。想明白这一点,也不愿再多话。挥手道:“我不杀你,去吧。”
王庶游说李植失败,第二天即离开太原,返回陕西。杜飞虎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知道的。原原本本报告了徐卫。而王庶回到京兆以后,备说李植无意反戈,对朝廷仍旧怀有相当敌意。李纲一听,死猪不怕滚水烫,既然李植执意破罐破摔。咱们也甭搭理他了,让他火并去,西军坐收渔利就成。于是将何灌请来,两位陕西方面大员就开始谋划怎么收复河东了。
最后决定,只要李植一打真定,陕华路曲端就作为先锋,直取威胜军。进而廊延兵、环庆兵跟进,图谋太原,断了李植的后路,让他上天无门,下地无路。咱们一举收了河东,给女真人一记闷棍,打他个眼冒金星,岂不痛快!
五月初,制置使何灌到了华州坐镇,意思很明显,他要亲自指挥这次光复河东的大战役。一来建功,二来镇住西军这帮泼皮,以后陕西六路,他的军令就通行无阻。曲端为了彰显陕华兵强马壮,完全有能力胜任先锋便下令所属各州各军的兵马,往河中府的三疑山一带集结。准备出兵河东了。
其他府州的将领接到军令不觉的奇怪,可徐卫就纳闷了。他给李纲建议的时候,说得明明白白,李植如果拒绝招安,而去攻打高世由的话,义军就“配合”他,狠揍高军。而且,李植将兵力调往河北,太原一带自然就空虚了,但西军仍然不动,让义军去捏软柿子。除非李植回援,或者是金军南下了,西军再寻机而出。这就是他和马扩商量的结果,可现在曲大帅的命令下来,直接就让他们集结,准备出兵,那让河东义军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