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明-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震问那名报告的士兵:“你是这队士兵的头?”
那名士兵显然不要意思,红着脸说道:“这是大家临时推选出来的,谁是这队士兵的头,还是大人说了算。”
朱震道:“很好,以后你就是这队士兵的头了。我准备办的是一个培训班,你以后就叫班长吧。”
那名士兵大声叫道:“谢谢大人!”
朱震道:“应该谢谢你的士兵,班长,请告诉我你的姓名。”
班长道:“回大人,属下叫郭子建。”
朱震说道:“子建,好名字啊!士兵们,或者说,你们其中有些早已不是士兵了。我想你们已经知道此次的来意。不错,此次我把我属下最优秀的士兵聚集到一起,是要更好的训练你们,把你们当做一名将军来训练。一名优秀的士兵练好体能,练好弓箭、盾牌、刀枪、练好战阵,就足够了,但是对于一名优秀的将军这些远远不够。我要教你们如何指挥士兵,如何判断战场形势,如何去找出敌人的弱点等将军必须学会的东西。你们记住,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你们从哪里来的便回道哪里去。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七十名士兵大声吼道。
朱震说道:“很好,待会我会帮助你制作一张特殊的训练表,以后你们的训练将完全按照我专门为你们制定的这张训练表来。我先给你们打个气,这张训练表的要求将比你们以前用的更加严厉。如果接受不了的,可以滚回去了。”
七十名士兵再次大声吼道:“不管有多么苦,我们都受得了。”
朱震带着他们来到上课的教室,士兵们是第一次进教室上课,都有些不知所措。朱震皱了皱眉头说道:“你们每个人找一张桌子坐下来,在三息之内完成。”
唰唰唰,士兵们很快便各自找到一张桌子坐了下来,朱震走上前去,站着说道:“今天给大家上的第一课便是思想课。”刚说一句,却发现士兵们又站了起来。朱震问道:“你们有问题吗?”
士兵们答道:“没有问题!”
朱震火道:“那你们怎么全站起来?”
学生们都齐声说道:“大人您站着,我们不敢坐。”
朱震这才想起,现在哪有士兵坐着大人站着的理,便是夫子教学,也大都是坐着讲,最多站起来在学生中行走一圈,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在认真学习而已。
朱震命令道:“你们都坐下!”学生们迟疑了一会,便做了下去。朱震这才说道:“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下上课的规矩。第一,坐姿必须端正,上课必须认真;第二,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可以站起来提问,有事情也是一样;第三,一切听从老师吩咐。就这三条,你们记住了吗?”
学生们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大声回道:“记住了。”
朱震说道:“现在正式上课。今天要学习的是作为一名将领所必备的思想素质。一名合格的将领除了应该具备一名优秀的士兵的一切素质外,还应该具备五种必备的素质。即“智、信、仁、勇、严”这为将五德。我知道你们现在肯定不会理解这五德是什么,但是在我上完课后,还不明白的,可以回去了。”
那群学生都认真的听着朱震解说这“为将五德”,他们心中对朱震充满的崇敬。但若是知道,朱震这为将五德也是临时从诸葛亮的《将苑》里看来的,却会怎么想了。朱震知道这群学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学习,自己那些系统化的军事思想他们短时间里肯定理解不了,便想着先让他们知道古代将领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后在慢慢的灌输一些现代化的理念。
今天上午的课便上到这,最后,你们记住这句话“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如果不明白,今天下午问叫你们识字的夫子。两个时辰后,朱震擦了擦汗,说道,现在他才开始尊敬起当年的老师来,面对着这样一群有纪律的学生,上课都这么伤神,当初叫他们的老师面对着那群毫无纪律可言的学生,上课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一名学生见朱震宣布下课,便举起手来,见有学生发问,难得的笑了一下,让他站起来。那名学生说道:“大人,这识字和带兵打仗有什么关系。”
朱震说道:“为将五德第一德便是智德,人的智慧终究有限,书的智慧却是无穷的。你们要增加自己的智慧,将来要多看点书,人家关二爷还夜晚挑灯读《春秋》呢!再说,将来我让你独立统兵在外,给你写封命令书,你总不好意思拿着信去问别人写的是什么吧。还有,记住那三条上课的规矩,到时候谁敢忤逆老师的意思,便是违反我的军令!”
朱震离了训练基地,下午给他们安排了夫子教授文化课,便不准备过来了,何况自己事情事情实在多得要命。
回到济南城,朱震连家没去,就径直来找陈演了,陈演一见到朱震便笑道:“朱老弟,我的货已经给你了,你的钱还没付呢。”
朱震笑道:“陈大人还怕我赖账?这钱可是给圣上的,我有那个胆吗。连同大人的一共是两百五十万两,我一个铜板也不会少的。”
陈演笑道:“朱老弟有了山东之地,那点银子自然不瞧在你眼里了。”
朱震突然生气的说道:“陈大人还好意思说,山东的钱财全部被你带走了,留下个空壳子给我,以后有得苦了。对了大人,你看看,山东百姓今年遭受金虏劫掠,早已十室九空,田里的庄稼也都荒得一干二净,这税收只怕。”
陈演闻弦歌而知雅意,拍拍胸脯说道:“嘿嘿,两百万两银子,抵得上山东十年的税收了。何况下旨免去山东赋税,又正能体现圣上仁德,这事你放心,我帮你搞定。只是你答应圣上出兵二万,前去河南剿贼的事。”
朱震见他答应的这么爽快,便知道有问题,却果真就提出要求了,朱震笑道:“现在朝廷有饷银了,这事没问题。嘿嘿,只不过下官听说朝廷是一万饷银养五千兵啊!我的士兵,自然也不能例外吧,您回去就和圣上说,我答应遣兵四万。”
陈演道:“老弟何不倾巢而出,那样岂不是又能把这两百万辆银子要回来了。”
朱震不悦的说道:“大人又取笑下官了,这是同僚之间潜在的规矩,下官总不能去破坏它吧。别到时糊里糊涂把人都得罪光了,还在那里傻笑呢。”
“潜在的规矩?”陈演心中冷笑,你要是讲规矩,老子还他妈的是古往今来第一贤相忠臣了。两人有胡说八道了一会,朱震想起生意人讲究一回生二回熟,做第一桩买卖得讨价还价,做开了就好了。觉得自己和陈演也差不多,现在基本上是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他马上答应了(奇*书*网^。^整*理*提*供),又开出自己的价钱来,很**裸的交易。
不过当朱震谈到山东矿场的开采权时,陈演苦笑了起来:“老弟,这大大小小的矿场一直都是宫里的势力在打理,老哥哥我也是没办法,不过我给你出个主意,那些死太监基本上也是把开采权交由各地的商人,自己只管拿钱的。你倒可以去和王承恩商量,花大价钱把山东矿场的开采权买下来。”
朱震也苦笑道:“陈大人难道不知我和王永吉有过节?他现在都恨不得活吞了我。倒是昨天他在大堂上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想来是陈大人和他说过些什么吧。”
陈演笑道:“我就和他说圣上的意思只要你出的起价,把山东卖给你也无妨。”
朱震愕然,崇祯真的穷到要靠卖地了?
第133章 新的开始(三)
告辞了陈演,朱震想了一下,便向王承恩的住处走去,虽说朝廷不答应山东的矿场也是自己的了,但是有个名分总是好的。
王承恩见朱震居然来找他,很是惊讶,讥笑道:“今天刮得是哪里的风,怎么把朱大人吹到咱家这里来了。咱家先恭喜朱大人了,以后这山东您是一手遮天了。”
朱震疑惑道:“王公公说话下官实在是听不明白,率土之滨莫非王土,陛下把山东交由下官打理,下官自然要兢兢业业的做出点成绩来,以报答圣上隆恩。王公公你怎么说下官在山东一手遮天呢?哪天圣上不高兴了,收回山东,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王承恩冷笑道:“朱大人忠心可嘉,陛下听到你这句话,又该高兴了。不过你既然知道要帮陛下打理好山东,却还有这种心情到处闲逛。山东的谋反叛逆的官员被你替陛下杀了。留下的事情肯定不少吧。”
朱震笑道:“此事还多靠王公公秉持正义,主持公道,在王公公的威严之下,才令那些犯官无处遁逃。”
王承恩鼻子里哼了一声,口中说道:“昨天还要多谢朱大人请咱家去听戏呢?这曲戏比起皇宫里那些戏班唱得还好听。真没想到朱大人除了会打仗,还会唱戏,若是陛下在场,又该对你大家赞赏了。”
朱震崇敬的说道:“王公公果然是远见卓识,下官怎么没想到呢,把昨天的事写成戏曲流传,正好能警告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们。好主意,还能顺便让世人知道王公公的为国除害的功绩,一举两得啊!”
王承恩冷笑道:“要是真能给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一个警告就好了,只怕会让他们更加目无忌惮,朱大人,你跑来不会是就为了和我说这些吧!”
朱震干笑了一声说道:“下官自然是专程前来感谢王公公的,顺便想跟您打听个消息。”
王承恩道:“咱家一到济南,就被你‘保护’在驿馆里,向我打听消息,朱大人真会说笑。”
朱震道:“是宫里的消息,下官想知道山东矿场的盈利,是怎么个分法。公公您不会告诉我您不知道吧。”
王承恩脸色一变,冷冷的说道:“朱大人,咱家奉劝你一句,宫里的水太深,乱下去小心淹死。虽说这矿场在你的山东,但是一下子把宫里得罪完了,以后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朱震道:“下官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来向公公请教。如果山东的矿场全都由下官统一管理,宫里各位公公的收益最少会高出两层。王公公,你看如何?”
王承恩盯着朱震一字一顿的问道:“如果不答应呢”
朱震也一字一顿的答道:“那就一个铜板也没了。”
王承恩铁青着脸说道:“很好,朱大人软硬兼施,手段通神。不过也有些不识抬举的人是软硬不吃的。”
朱震听了也不动怒,笑着说道:“这只是下官的提议,王公公可以慢慢斟酌。如果相同了,便把宫里各位公公往年的收益列单交与下官便是,下官还有些琐碎杂事,便先告辞了。”
说完拱了拱手,转身便走,背后传来两个冰冷的字:“不送!”
在王明口中有点魂不守舍的朱亮脸上的笑意却要比朱震真实的多。他呆呆的望着已经换回女装的茗枝,听她讲着一些有关复社的事,增长一下自己的‘见识’。
“崇祯六年,在张缚和我老师张采的邀请下,江南四十七个文人社团和一大批江东名士在江苏虎丘举行集会,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文人社团,也就是复社。当时宣布加入复社的文人名士便有二千余人。”茗枝津津有味的讲着复社的光荣史,但是她也发现了朱亮有点不对劲,便轻轻的喊道:“朱大人。”
朱亮应了一声,问道:“有事吗?茗枝姑娘。”
茗枝气急败坏的说道:“你到底有没有在听啊!”
朱亮笑道:“有啊!你刚刚讲到复社的成立了吧。“娄东二张”,那位张溥先生现在还好么?”
茗枝听到朱亮提及张溥,脸色顿时黯然,朱亮见状,小声的问道:“那位张缚先生出事了?真对不起,我不该提及这些。”
茗枝道:“复社的名气越来越大,到崇祯十四年,成员达到三千二百多人,天下士子近半出自复社。在加之许多成员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而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许多太学中生员,也都自称是张溥先生门下。但是这些都没能够为他带来荣耀,却带来杀身之祸。没多久他便在太仓老家 “病死”了。”朱亮听的出来,茗枝在说‘病死’这两字时,音节格外的重。
一个年仅三十九岁,前些天还活蹦乱跳,四处奔波的中年人突然之间病死,这确实让人产生怀疑。但是历朝历代,像这般‘病死’的人又何止张溥一人呢?朱亮对此也无他法,只得说道:“张溥先生虽然早逝,但是他却把自己的精神留了下来,我相信他的精神会伴随着复社的发展壮大而遍及天下的。”
茗枝说道:“张溥先生死后,复社失去了领袖,又被周延儒、吴昌时等人趁机打压,开始慢慢衰退。许多复社出身的官吏为了得到晋升的机会,纷纷和复社划清界限,如果不是我老师尚在,只怕早已解散了。”
朱亮道:“我见张采先生如同六旬老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