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辽想到此处,呼出一口浊气,感激的看着管宁。“幼安啊!今日多谢幼安提醒,否则我就要犯下大错!”
“文远,你我相交数年,我岂不知你的为人。表面懒散,实则却对天下充满着一份热忱。只不过涉及到政务便不似你在战场上那般游刃有余,常有疏忽大意之处。虽然寻常公务你尽数推给属官,却也容易在其他方面露出破绽。我既得你相交为友,遇事自当提醒与你,朋友之间何谈谢字?”管宁微笑着,平静的说道。
张辽苦笑道:“幼安,休要谦虚,此事事关重大,若非你及时提醒,我便差点搞得全幽州皆知。到那时,便是主公身边有奉孝、文若为我说话,主公对我的信任也不可能再像从前那般。”
管宁这回没有再谦辞,只是将话题岔开,“文远,我知有人欲以曹公取代汉帝,以你平常的言辞,便知你亦是其中主事之人。我也知汉家气数已尽,曹公便是取而代之亦无不可。然而,你等可曾问过曹公本人的心意如何?”
管宁明白,当他说出三省六部制对张辽的危害时,以张辽的头脑便明白他的立场了,此时干脆的将话题摊开更便于两人无私的交流。反正此时地处自家院中的草堂中,四面视野开阔,根本就没有第三人在场,也不虞两人的私语会被泄露。
“嗨!”张辽闻言摇头叹气,说道:“主公自天子登基后那一桩桩事情的发生就渐渐对天子不满,可是却始终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却常常有忠心汉室的言辞。我记得主公曾言道:操愿死后能于墓碑上镌刻‘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你觉得我们会在此时向主公揭开盖子吗?”
张辽直到历史上曹操终生没有篡汉,就连“孤为文王,吾儿可为武王”的话也只是在不利于曹操的野史中流传。虽然他们这些人暗中做了不少工作,可是曹操现在却一直没有表示。不反对,不赞成,由得他们去做。但是张辽还知道,曹操虽然没有篡汉,但却绝对是一个权力心极其强大的人,早就被废止的丞相制度也就是曹操率先恢复的,那可是真正的虚君实相,除了不用选举丞相,没有什么内阁、议会之类的东西,其余的也和后世的君主立宪差不多了。
想到此处,张辽觉得确实是该好好探探曹操的心思,否则马屁拍在马腿上也就罢了,若是因为拍马屁反而丢了信任甚至丢了性命就真的不划算了。
“你啊!”管宁没好气的说道:“无论你的心思是如何的为曹公着想,也需事先确定曹公自己的意愿才是。否则不说事倍功半,真的还会有杀身之祸。以后你行事当务必小心,[wrshu]弟妹虽为女流,然心思细腻,又是就在官宦人家,可成为你之臂助,若有私密之事不能与人明言时,先于弟妹商议也是好的。今日之事我可以确定,你必然未曾和弟妹说过!”
管宁的话语虽是劝诫,但语气中却充满了一种兄长对弟弟的宠溺。这也能体现出张辽的本事,他的个人魅力还是很有用的,至少他的坦诚和率直帮他赢得了管宁的友情。
张辽心中却是感动,可表面上却拖长了语气道:“知道啦!管大婶!”
“你这家伙……”管宁摇摇头,终于没有再说。两人心中都明白,说出来未免显得无趣。
“此事是我急躁了。”张辽有一个管宁极为欣赏的优点,那便是知错就改。至于以后是否是改了还犯,犯了再改,那就不得而知了。
张辽顿了顿接着说:“这官制改变一事不待我于奉孝等人商议明了,并确定主公心思后,就绝不会再提。不过没多久便是大公子子修的婚礼,我作为大公子的姑丈倒是需要出席的,那时候我再见机行事。幼安你看如何?”
“善!”管宁赞了一声,“此时人员聚集,成份复杂,倒是便于你从中联络。何况你与郭奉孝等人的交情人尽皆知,也没什么招人怀疑的地方。只要你们行事小心,不要泄露出去,却不会有任何妨碍。即便是曹公,以之前他对你们行为不闻不问的态度,也绝不会干涉。只是文远你自己却需把握好分寸,切莫再有今日这类思虑不周便脱口而出之事便好。”
“嘿嘿嘿!”张辽被管宁这般一说,还颇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幼安但请放心,吃一堑长一智,我若再不小心,岂非对不住幼安你。”
“但愿吧!只希望曹公真能结束这乱世的纷争,还天下一个太平啊!”管宁似有动情的说道。
第385章 张辽的“胡思乱想”!(上)
从管宁家回到自己家中,即便是已经躺在床上的时候,张辽的脑海中还流淌着管宁那悲天悯人的话语和神态。结合管宁在避祸辽东时的所作所为,张辽知道,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儒生。他们没有学习过那被后世篡改了的儒家典籍,也没有放弃孔子“六艺精擅”的教诲。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同时也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他们不但学习儒家典籍,还同时通晓诸子百家,儒、法、兵、道、墨、纵横这六家兴盛与春秋战国又险些泯灭于秦汉时的道统在汉末这个乱世再度兴盛起来。
想到这里,张辽突然想若是他此时做些事情,让这诸子百家都能够名正言顺的留下道统并且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是否会改变后世那种腐儒书生败坏天下的局面呢?再引申一下,是否应该就此将宗教体系也由官府管理起来呢?
这时候,张辽虽然还躺在床上,但是已经丝毫没有睡意了。
张辽对于中国传统的宗教并无什么特别的好恶,即便是被后世指责极多的佛教也没什么恶感。但是张辽本人也不能够否认那些人指出的佛教的问题,只不过佛教的教义却是过于消极。但寺院侵占田地、隐匿人口、聚敛钱财的事情那些道观也没少做,所以用这个问题指责佛教却是不该。
张辽此时却明白,要规范宗教体系此时正是大好时机。道教因为太平道的原因已经暂时失去了全国上下的信任,唯有汉中张鲁那里还在坚持着。而佛教此时虽然已经传入中土,却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远没有魏晋南北朝时的风光。而且张辽也不是没有打击佛教的把柄,要知道太平道名为道家分支,可是他的教义却更多的倾向与佛家,若是佛教敢于不服从管辖,张辽自然可以动用官府机构向天下宣传太平道名为道家,却实为佛门,那时候,因太平道而遭受牵连的本土道家必然乘势反击,而受到太平道及黄巾军危害的百姓、世家、官员也会和道家道家联手攻击佛教。如此一来,休说是尚未发展起来的佛教,便是武则天时代的佛家也不一定能吃得消如此规模的攻击。
最关键的是张辽还藏着一招杀手锏,那就是他过年时给自己的孩子讲述的洪荒封神的故事。后世网络上那么多洪荒文,几乎没有一部书是为佛教说话的,这一点张辽完全可以照搬。提前将三清演化出来,直接用青莲一分为三各归人、阐、截三教的故事切断佛教演绎的“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儒释道)原来是一家”的言论。然后再借鉴那些作者的思想,将儒、法、兵、纵横归于通天教主,将墨家归于元始天尊,至于医家则归地皇神农。只不过对于巫妖的内容要做修改,大体是肯定巫族和人族已经融合并宣扬英勇善战的蚩尤被轩辕黄帝尊封的战神之事,其中还要大力宣扬人族在上古时代所遭受的苦难及人族祖先百折不挠、不惜牺牲的为之奋斗,但种族却四散的事情,以中华民族传统的祖先崇拜的习俗,张辽完全可以肯定后人们绝对会向先辈学习,如此则可以更好的将炎黄子孙传统的尚武精神不断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还能够顺便将黑头发黄皮肤的种族尽数归于炎黄,在文化侵略、和平演变的过程中减少阻力。
而且张辽也觉得需要将三清的内斗改一改,不要露出这种破绽给别人钻空子,直接将阐截之争归结到天地大劫便是,以截教收拢太多妖族而有违天道,故适逢神仙杀劫以削弱截教,回归人族正统。但截教众仙却因为义气深重故而纷纷陷入杀劫,再加上佛教背后算计,放有了截教的衰落。但老君和元始天尊察觉佛教阴谋,立刻予以纠正,虽未能完全保住截教的元气,却让截教留下了东山再起的种子。随即截教弟子下界传下儒、法、兵、纵横等分支,以继续宣扬截教有教无类的教义也得到了老君的暗中协助,才有孔子师事老子,法家源于儒家的传承。张辽此念却是将百家诸子统统归于玄门道统,也是希望自秦汉时衰落,到汉末有渐渐兴起的诸子百家休要再落入自相残杀的内斗,而能够携手对外。
至于西方,张辽也按照后世起点洪荒文的大神们的设定,将妖师鲲鹏定位西方人的始祖,以妖师模仿女娲造人意欲功德成圣却失败,结果鲲鹏结合佛家念力原理,以弟子化为耶和华及耶稣,在西方传下基督教,并吸收信徒的信仰以助修为。此时西方的基督教虽然出现,但尚未大兴,张辽如此编撰,却让西方沦为了东方的边角,也能够打击日后东移的基督教。
至于伊斯兰教也归结给那些意图模仿女娲、三清的先天神祗,而美洲和非洲的原始宗教则归结到四散流落的巫族。从神话上先一步确立中土至尊的地位。
而之后的西游,张辽则暂时不作说明,仅将内容写到封神便完结,之后自然是未完待续。
有了这种白话形式,能够在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张辽完全可以相信,不但佛教将来的传播会受到百姓自发的极大的抵制,本土宗教的生存空间将大为改观,而上古时代便传承下来的炎黄子孙的勇武也会在民间生根发芽。
千万不要忽略民间的力量,汉末三国的故事也流传许久,直到宋朝之前,传统舆论一直都是曹、刘平等,适度偏向曹操的。然而自从各种尊刘抑曹的话本的出现,舆论渐渐转变了,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出,曹操就彻底的成为了白脸的奸臣,一直到后世的民国才渐渐有学术界为曹操翻案,这就是由民间影响朝堂的最典型的例子。
同时,为了保证军队中将士们持久的战斗意志,张辽觉得在抛开文官制度时可以就军队的官职、勋位制度重新制定。在张辽心中,军官的官职不要多,但可以允许上位者对立下战功的军官颁发勋章并授予美号。比如一个中郎将是将军衔中最低一级,那么一个立下战功的中郎将不但可以依据战功颁发勋章,也可以在中郎将的官职之前加上诸如骁骑、武猛、神威等美号以示奖励。不过这还需要一套详细的功绩考核及勋章审批、颁发制度。对于这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制度,张辽决定还是要参考后世欧美,特别是德意志帝国和美国的勋章授予制度。勋章的样式当然不能是什么铁十字和橡叶之类的,而应该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比如张辽就很满意熊猫,不过想必除了张辽,没有武将会愿意自己勋章上刻着这么憨态可掬的动物。
张辽也觉得他自己早就在准备的《天演论》也似乎到了出世的时机。此书中张辽不讲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单讲丛林法则,以抵消神话给社会精英带来的思绪混乱,以保持民族血性和攻击意识。若有闲暇,张辽甚至会亲自带兵出征,为人们做个榜样。
这时候张辽的思潮似乎如泉涌一般,他又突然从勋章上想到了欧洲贵族那种从原本各个家族的徽章渐渐演化并在后世已经成为文化的纹章学,那种每个家族都不尽相同并一代代流传下去的纹章确实也有激励后人的用处。虽然张辽知道,和中国本土的那些个虽然因为数次战乱而被迫迁徙,但却始终顽强的生存下来,源远流长的世家望族相比,欧洲的那些个贵族就跟暴发户没什么差别,但是人家的优点张辽是一点都不会排斥的。
若是还能够让曹操将此事的贵族爵位体系再做些修改就更好了,先前张辽就曾经不止一次的表示过对一群“侯”容易让百姓搞昏头这种事情的不满,可是曹操此时只是司空兼车骑将军,以这两个官职勉强在法理上掌管着民事和兵事。虽然基层几乎被曹系官员全部占据,但也有为了拉拢地方势力而妥协让出的部分官位。中央则并非曹操一家独大也是事实,虽然实权和军权尽在曹操手中,但天子若不顾一切的再法理上剥夺曹操的权利,很容易便引来其他诸侯的攻击,这也是曹操想要极力避免的。曹操离开雒阳,留在邺城也就是有此考虑。
此时张辽也明白了历史上曹操为何在官渡之战后就极力要恢复在已经废除的丞相制,就是为了在法理上彻底站住脚,否则按照当时的制度,司空不过是负责监察,也就是东汉时的御史大夫,而司徒才是正式的行政首脑。军权则应该由太尉或是大将军掌管,曹操这个车骑将军执掌军权也只是勉强为之。
想到自己先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