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在张辽想笑笑便随便说两句话然后离开之时,他忽然感觉鲍勋腰间的那把长剑似乎在哪里见过。
张辽的眼神并没有隐藏,故而非但正对着他的鲍勋看了个清楚,就是一旁的其他人也都看到了。而此时鲍勋却苦笑着对张辽说道:“想是张将军见此剑眼熟,呵呵,此乃家父遗物!”
“你是允诚公之子?难怪……”张辽此时已经明白此人是何出身。
原破虏将军、济北相鲍信之子。鲍信可是曹操的挚交好友,当年迎曹操入主兖州,鲍信便是首倡之人。此后迎战黄巾,鲍信又和曹操并肩作战,终因勇猛厮杀而过于深入敌阵,兵尽力竭之下阵亡。曹操得到消息可是悲痛欲绝,张辽当时赶到时可是亲眼目睹了曹操抑制着疼哭低声啜泣的样子。而后全军着孝,大军举哀,再行出战,这完完全全表现出曹操和鲍信的感情。不过此后曹操却没有亲自将鲍信家人接到身边照顾,以鲍信的家世,估计也用不着曹操操心,不过张辽却没想到此时鲍信的后人也出仕了。
张辽提起鲍信,鲍勋眼中也流露出意思哀伤,但很快就收敛了起来。他的表现让张辽暗自点头,深叹鲍家家教优秀。
“你可有表字?”以鲍信和曹操的关系,对鲍勋张辽怎么也要照顾一二,何况鲍信叶酸和张辽同僚一场,这点官场上的香火情是一定不能丢的。
“卑职表字叔业。”鲍勋回到。
“你还有个兄长吧?”张辽一听这个表字便知道,鲍勋一定还有个表字伯业的兄长。此时他倒是觉得表字有时候还能让人分析对方的家事,倒也有趣。
“家兄邵正留在家中照顾老母。”
“好!”张辽点点头,他拍了拍鲍勋的肩膀,以他的资格自然不算过分,“主公既命你前来,自是对你的信任。好好干,有事可来找我。”说完,张辽便转身离开。
张辽的话也是要细细琢磨的,至少此时张辽不过是给去世的鲍信和曹操一个面子,否则他应该说“有事可直接来找我”。鲍勋能出任郎官,又被曹操抽调出来,自然是有些才干并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张辽可不想太过于和这些人接近,否则这些年他的自保手段就算白做了。
枢密院出现于历史上的中唐时期,但自汉代到唐代,无论中枢相位的名称如何改变,但文官对于军队的控制权始终没有放弃争夺。虽然有时候武将也能担任最高军职,可是转眼间文官便能翻云覆雨般将军权夺走。甚至在东汉时,武官最高职位的太尉常常是文人,以至于不得不将大将军一职拿出来交给武将。张辽对文武之间的争斗是相当的反感,可他也没有办法,这就犹如自然界的天敌一般无法避免。何况他们的身后还有了皇帝在参合,否则也不至于如此对立严重。为了让曹操这个未来的最高统治者放心,也为了解除,或者是缓解文官、武将之间的对立,张辽这才将后世的国防部、参谋本部冠以兵部(兵曹)和枢密院(枢密司)的名头拿了出来。
如此军非将统,又有统一的训练操典,到不至于有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隐患。而调兵权归枢密院,军粮、军械和后备役归文官统管的兵部,这也抑制了军方拥兵自重的势力。也算是曹操和文武官员都能接受的方案。
尤其是曹操,要知道,无论是兵部还是枢密院,都必须听从他的命令,这等于表面上将军队的控制一分为二,又加了几道保险。可实际上依然在曹操的手中,毕竟这些部门的官员均是曹操挑选出来任命的。而曹操之后,他的后人若没有他这样的威望,即便兄弟间要争夺那个位置,也不可能彻底控制军队发动政变。当然,如果他的后人中真有人能做到这一步,或者做到这一步的不是他的后人而是外人,那曹操也无话可说。毕竟人家能做到这一步,丢了家业也只能使自己不争气了。
有鉴于此,曹操对枢密院主官——枢密使一职还是相当关心。就这一个职务,曹操曾多次写信征求各地官员及将领的意见,当然了,这些人也都是曹操的心腹,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的。
在枢密院即将开张前,张辽也免不了被尚未确定枢密使一职的曹操征询。虽然对相当于后世参谋总长这样的职务张辽很有些动心,不过理智还是让张辽放弃了毛遂自荐。
此时的曹军虽然也有大量的外姓将领领军统兵,甚至赵云、徐晃、于禁这样的外姓将领的地位也不算低。当然张辽这个原本的外姓却已经因为联姻而成为了外戚,就不能再如此定位了。但这正是如此,张辽的位置此时却显得有些尴尬。
说是亲戚,他不姓曹。说不是亲戚,他却是曹操的妹夫。
不是没有人建议曹操以张辽执掌枢密院,这样不但外姓将领满意,宗亲将领也不会反对。但曹操始终不开口,却让众人摸不着头脑。然而聪明人早已经知道,曹操对枢密使一职并不属意张辽。
便是张辽自己也明白,自己虽然是曹操的心腹,可是这些年自己的自保策略和手段曹操也不是没看在眼里,在对张辽这些做法不置一词后除了对张辽比较的放心之外也必然会有相互间不贴心之感。只不过张辽依然是曹清的丈夫,曹操的妹夫,同时也算是有点能力的官员,曹操倒也不至于不能容忍。可是枢密使这样关键的中枢军职,曹操是绝对要交给自己真正的贴心人的。
况且张辽的设计枢密院职能的时候可是将他所知道的后世的四总部的只能统统加了进去,倒不是他眉毛胡子一把抓,实在是这会儿也没办法细分。可是就总参的职能就已经够可以的了,那可是在最高统帅的领导下的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军事行动的军事领导机关。不但负责作战指挥,还将作战计划制定、各兵种设置、各种情报收集等等凡是和战争有关的一切事物大部分划归枢密院。也就是说,枢密院不但可以就曹军未来的规划建设以及重大战略方向作出干预,还能够管辖到地方上有关涉及军方的部门。所以,枢密使一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在枢密使一职被官员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将夏侯惇、曹纯叫道自己这里喝茶的曹操却丝毫没有急迫之色,也就是夏侯惇、曹纯二人均是沉稳老练之人,才能闷声不响的和曹操一坐便是半天。
当水也开了,茶也泡了,大家也品过味道了,曹操这才命人撤去茶具,从身上取出一封信。
“这是文远就枢密使一职推荐人选的信。”曹操将信件拿在手中说道。
看着夏侯惇和曹纯那探询的目光,曹操心中暗自感叹。他如今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可顶尖的人才谁都不嫌多。张辽那淡淡的疏远曹操明白这不过是一个自甘于下属地位的人做出的表示,可是曹操依旧叹惜,因为他并未真正让张辽折服。不过此时曹操更加感到放心的是张辽真实的表现,否则以张辽这等人才却轻易被自己收服,那才是真正会让曹操担心的。
但是张辽自己也明白,虽然只要自己能表现出和曹操的真正的贴心,枢密使这个职位自己十拿九稳。但要和曹操贴心?张辽实在是……那个有点心结。史书上记载的曹操虽然没那么可怕,但演义、野史、传说,却让张辽不得不有一种疏远。虽然那曹操并未杀戮过功臣,甚至是叛变的于禁也没有被曹丕杀掉,但心中的阴影太过于深厚,张辽还是不敢轻易尝试。不过这不妨碍张辽为枢密使这个位子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第435章 枢密院、枢密使!(下)
“子和,文远向孤推荐你。”曹操揭开了谜底。
“我?”曹纯一愣。便是一旁的夏侯惇也愣了一下。
不过很快的,夏侯惇就反应过来,在推荐张辽被曹操搁置之后,曹纯已成为真正的热门人选。身为曹氏子弟,一直担任曹操的亲卫统领,人缘又好,也一样得到军中将士的爱戴。
“主公,如此重担,纯才疏学浅,担心……”
曹纯话还没说完便被曹操打断,“有何担心?不过一个中枢掌军之职耳,除了能调动兵马,手中并无一兵一卒。倒是繁琐的事务颇多,将比你在中军更加辛苦!”
“辛苦算不得什么,只是……”曹纯欲言又止。
“子和,你究竟担心什么?文远推荐你为枢密使,主公亦已经认可,剩下的事情自有咱们兄弟处理,天下又有何人敢不服!”夏侯惇对曹纯的态度有些不满。
“元让,子和担心的不为别的,正是文远那里!”说着,曹操扭头对曹纯说道:“子和,孤所言可有不妥之处?”
“不……”曹纯有些羞惭之色,但随即他吸了口气,抬头说道:“主公,纯并不担心文远,只是幽州那边军力实在太盛,文远若在尚能控制,文远若被调离,则……纯此事纯属对事,并非对人。”
“哈哈哈!”曹操听完曹纯一番有些结巴的解释,不由得放声大笑,“子和果然是老实人啊!不过子和无须担心,你所虑之事文远早有安排。自建安四年文远便向孤鼓吹这个枢密院,这么些年来,文远不但亲自实践,还时常与孤及奉孝以书信商讨枢密院的职责。如今这枢密院组建在即,孤也是该将枢密院的官员体系,机构设置以及职责安排公布出来了。”
曹操在说话的同时,转身从身后的书桌上拿出一个木盒,掀开盒盖取出一叠写满了字的白纸。
“这是孤与奉孝、文远数年商议定下的枢密院职责与官职,你们自观!”曹操说着将手中的东西递给了曹纯。
这份东西虽说是曹操等三人共同商议的结果,但是内容大部分还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毕竟这家伙的见识实在要远胜曹操和郭嘉。
对于枢密院,张辽制定的是以枢密使为主官,枢密副使为副主官,下设功曹司、细作司、军种作训司、后勤保障司以及教育管理司。
功曹司是负责全军军官的考功、奖惩、升迁、罢职和调动等事务,可以说他们掌握了全军军官的生杀大权。同时他们也一并承担全军将士的思想工作,不过这一点也只有张辽在强调,即便是曹操和郭嘉也未曾关注。
细作司则是负责所有军方派出的间谍的管理和发回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同时军中的通信也归入细作司管辖,包括了信鸽和鹞鹰这样的通信工具。另外他们也将担负起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及对敌方势力范围的宣传攻势,即谣言制造和劝降。他们则是曹军的眼睛和口舌,对各军中的斥候营亦有指导干预的权限。
军中作训司则是负责全军,包括陆军和水军在内的各兵种的作战计划和预案的制定和修改以及各军兵种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修改。同时,军队的调动命令也将出自他们这里,由枢密使签署后报请曹操批准即可调动兵马。不过此时天下未定,曹操将各州内兵马调动的权限依旧交给了地方上的将军,只不过超过万人的调动要及时报备枢密院。而跨州的兵马调动则必须由枢密院发出命令,负责则被视为违令调兵,将酌情处置。
后勤保障司则是管理着全军的军粮仓库和军械装备,也是需要和文官系统打交道颇多的部门,毕竟这些东西都需国库调集。这也是限制地方军队将领拥兵自重的手段之一。同时,各军中的将作营和辎重营也归他们指导,新型军械装备的开发也由他们负责。
教育管理司就比较简单了,他们除了负责各地的武学之外,也就能和张辽那边的教导营搭上些关系。不过在功曹司要调整军官的时候,他们也必须附属意见,同时他们的意见也将成为相当重要的依据。这是张辽和曹操为了不让那些军官心存侥幸,对入武学深造意图蒙混过关而特意加设的规定。
这些机构的设立和宋代枢密院以及后世的总参谋部已经没什么相似之处了,这也是张辽四处借鉴而搞出来的四不像,但是这在汉末却是一个创举。
秦始皇立三公,其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便是将政权、军权和监督权分开。汉随秦制,依旧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之职,其中太尉则专“掌武事”。但是相权过重,历代丞相“事无不统”,总文武大政,军政也在他们的管辖之内,他们时常干涉军务。从理论上来说,太尉掌管军权,已使丞相的权利分流。但是,由于其时丞相权力极大,武事亦属其职掌范围,故往往侵夺太尉的职权,架空太尉。所以,太尉一职经常空而不设。武帝时又设置大司马,但无印绶、官属,军政仍归丞相掌管。以至于汉武帝这位强势的帝王也不得不对传统政治势力集团暂时妥协,干脆增设大将军一职以绕开丞相对太尉职权的侵蚀。不过那时候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等立下赫赫战功的外戚武将封大将军并加大司马一职,用加官的方式来帮助军方控制军权,抵御文官集团的侵蚀。并以牢固的军权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最终将文、武集团依据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