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727章

张辽新传-第727章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事,其实却反映出中国兵器史上的重要变化。从文献和考古资料上看,在东周和秦朝,中国短兵器以剑为主,而在西汉时期,腰刀便慢慢多了起来,但还没有普及;到了东汉末年,宝剑的地位已经基本上被腰刀取代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剑的制造成本大大高于腰刀,不经济;二,剑的招式繁多,训练周期比腰刀长;三,随着盔甲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金属铠甲的普及,能刺能劈的剑杀伤力下降,效果不如专门用来劈的腰刀。腰刀虽然未必能劈开敌人的铠甲,但却可以使其变形,从而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剑如果不能刺穿敌人的甲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了。此外,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剑容易卡在剑鞘里拔不出来,而腰刀因为有一定弧度,拔出来很容易。所以,腰刀的普及,标志着中国兵器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众多新式武器都将随之应运而生。

在与袁绍争吵的次日(甲戌日),董卓在朝廷上正式提出废汉少帝,立董侯的意见。百官震惊,但只有尚书卢植表示反对。董卓大怒,打算杀掉卢植。幸好蔡邕等人为卢植求情,他这才仅仅被免官,得以迅速逃离洛阳,到幽州上谷郡隐居起来了。多年来,卢植的政治意见始终和袁绍保持一致,后来担任袁绍的军师,帮助袁绍对付自己的学生公孙瓒。同时和卢植从洛阳逃走的,大概还有他的另一位学生刘备。

袁绍、袁术、曹操、卢植等人逃走后,董卓要求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就废立问题表态,袁隗同意,议案于是通过。当天,董卓逼迫何太后下诏,废黜汉少帝为弘农王。袁隗随即走上殿阶,亲手解下少帝腰上的皇帝玉玺,并搀扶他下殿,向弟弟陈留王刘协跪拜称臣。刘协(董侯)于是即皇帝位,史称汉献帝。

汉献帝刚刚奉何太后的诏命即位,董卓又宣布:“何太后迫害董太后,导致她的非正常死亡,严重违反了婆媳之礼。”将何太后软禁于永安宫。2天后,董卓毒死何太后及其母舞阳君,又将何太后的弟弟何苗从棺材中刨出来支解。显然,何进的尸体此时早已找不到了,否则一定也会成为董卓的泄愤对象。

立董侯、杀太后,使复仇成功的董卓成了真正的太上皇。他感到有理由犒劳一下自己,于是拜远在幽州的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空出来的太尉之职则被董卓自己接管。其实,大司马与太尉是一回事,东汉时期的文献经常混用这两个职务。董卓把它一分为二,实际上也就架空了刘虞的军权。此外,董卓又因拥立新君有功,得以加节传、斧钺、虎贲,领前将军事,封郿侯。为了加强自己的太尉幕府,董卓选择贾诩为自己的幕僚,随即加拜为平津都尉,后又升任讨虏校尉。

十一月,应蔡邕的表举,汉献帝拜董卓为东汉时期从未设置过的相国,有权“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以往,任何贵族大臣入宫都要小跑(趋),并且在殿门外脱掉鞋子和袜子,以示对皇帝的恭敬,而现在这些“繁文缛节”都不再适用于董卓了。此外,董卓的母亲也被封为池阳君。

为了维护自己新任相国的尊严,董卓加强追捕袁绍、袁术和曹操的力度,给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在当年秋天,曹操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和《三国演义》里描写的不同,曹操并不是因为企图借献“七星宝刀”之机刺杀董卓,失败后被迫逃亡,而是在自己并未得罪董卓的情况下,像一个忠诚的奴隶那样,跟随袁绍出城逃难去了。离开洛阳以后,曹操改名换姓,和几名随从向东潜行,来到自己的老朋友吕伯奢在成皋的家中。恰逢吕伯奢不在,因为某种原因,曹操杀死了吕伯奢全家。

按照《魏书》的记载,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见财起意,劫走了曹操的马匹物资,所以曹操亲手杀死了他们。而按照郭颁《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记载,精神高度紧张的曹操听到吕家人在厨房里拨弄餐具的声音,误以为他们在准备谋害自己的兵器,结果“刺客综合症”发作,提剑而出,一连杀死八人,临走时还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两相比较,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不过,《魏书》这样写也有它的道理:作为魏国的官方史书,《魏书》有义务秉承孔子的“春秋大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尊者讳”。像公元前632年的践土之盟,晋文公召周襄王到会,孔子却认为:“以臣召君,不宜用以教育后人。”于是在《春秋》里写道:“天王狩于河阳。”好像周襄王只是偶然到河阳去打猎,半路上意外遇到晋文公等诸侯,赏光莅临,令诸侯们感激不尽一样,“君君臣臣”之礼便得到了史家的虚拟维护。曹操贵为魏朝的太祖武皇帝,至尊无上,在深明春秋大义的魏国儒生看来,他的恶行当然也必须严加隐讳和篡改了。

离开成皋之后,双手沾满吕家人鲜血的曹操来到中牟县。当时,中牟县已经得到董卓的命令,让他们逮捕所有与二袁有关的可疑人员。所以,主管地区治安的亭长将曹操逮捕,押解到县里。县功曹以为董、袁相争,天下将乱,胜负不可知,不宜拘拿袁绍的助手,于是劝县令释放了曹操。其实,这背后还另有隐情,因为某位高官一直在背后保护着曹操。

从中牟县大牢死里逃生之后,曹操继续向东南方逃走。按照《魏书》的记载,曹操在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兴义兵”,因此遭到豫州刺史黄琬的追杀。据《后汉书》与《后汉纪》,黄琬确实曾经担任过豫州牧,但在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九月甲午日已升任司徒,由孔伷接任豫州刺史。所以,曹操如果曾经遭到黄琬的追杀,只可能是在他和袁绍、袁术逃离洛阳与黄琬升任司徒之间,也就是公元189年九月癸酉日和甲午日之间的20天之内。

从地图上看,曹操最终未能返回故乡——豫州沛国谯县,而是停留在兖州与豫州之间的边境城镇——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南)。曹操从洛阳向谯县进发,沿途经过成皋、中牟、陈留、己吾四地,取道最短的一条路线(从洛阳到己吾,全程约250公里,骑马者在4~5天内便可走完),行程非常合理。看来,曹操之所以最终没能回到谯县募兵,正是由于黄琬的阻挠。

按《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黄琬也曾是党人,被禁锢了将近20年,与杨彪过从甚密,后来又与王允联合谋杀董卓,所以他和二袁的关系应当不错。但是,黄琬肯定接到过董卓命他追捕二袁党羽的命令,而且积极阻止曹操进入豫州境内,否则也就不会快速升任司徒。黄琬和部分党人对董卓的态度前后并不一致,其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政治权力的分配。

《魏书》又提到,曹操有一个朋友叫秦邵,字伯南。当曹操被黄琬的爪牙追杀时,秦邵挺身而出相助,结果曹操逃走,秦邵遇害。秦邵只有一子,名叫秦真,曹操感激秦邵,又可怜这个孤儿,便将秦真改姓曹,并收为养子,这就是后来诸葛亮的劲敌曹真。和其它许多历史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似乎并非完全虚构,但也不完全可信。对照《魏略》的版本,再联系相关历史背景,便可知道此事其实发生在公元191年底,那位因追捕曹操而杀害秦邵的大人物并不是黄琬,而是袁术,所以我们将它放到后文中叙述。

在侥幸逃脱董卓的重重追捕之后,受困己吾县、无法进入豫州的曹操宛如丧家之犬,情绪低落,而且非常缺钱,全无一点为袁绍招兵买马、建功立业的激情和信心了。现在需要有人主动站出来,在精神上为曹操打气,在经济上给曹操资助。当然,此种人少之又少,但偏偏给洪福齐天的曹操撞上了。

这位东汉末年的活雷锋姓卫,名兹,字子许。卫兹家产富庶,慷慨大度,多谋善断,品德高尚,自幼闻名乡里。当时天下第一名士郭泰曾经亲自拜访卫兹,见他在市场上买东西从不讨价还价,感慨道:“子许少欲。”成年后,卫兹立即被陈留太守推荐为孝廉,担任车骑将军何苗的幕僚,何苗遇害后又为司徒杨彪效命。据《后汉书·献帝纪》,杨彪出任司徒的时间是公元191年十二月戊戌日,而此时曹操与卫兹已经起兵了。所以,卫兹在从洛阳赶到陈留郡与曹操见面之前,早已是杨彪的幕僚了,那应在杨彪当年九月丙戌日出任司空之后,而在十二月之前。也就是说,卫兹去见曹操时的身份,应该是司空杨彪的幕僚,而不是司徒杨彪的幕僚。

杨彪是袁逢的女婿,也是袁术的姐夫(或妹夫),在宗法上又是袁绍的堂姐夫(或堂妹夫)。袁绍和扬彪的关系一向恶劣,但袁术却与杨彪过从甚密,所以整件事情就变得很清楚了:

曹操本来根本逃不出董卓的手心,但袁术在逃亡前与司空杨彪打招呼,请他照顾曹操。袁术此举,大概有把曹操从袁绍处拉拢到自己身边的考虑。于是,杨彪授命幕僚卫兹沿途保护曹操,疏通官场关系,最后在陈留与曹操会面,给予曹操大笔金钱。杨彪选择卫兹,当然是因为此人的家族在陈留很有势力,陈留与曹操的故乡谯县相近,曹、卫二人的性格又相近,便于共事。只有这样,曹操才可以顺利地募集到讨伐董卓的兵马。

见到曹操之后,卫兹很吃了一惊。原来大家都以为,曹操是“天下雄俊”、“乱世奸雄”,但现在这个曹操却显得心灰意冷,似乎压根没有起兵的意愿。卫兹只好激励曹操说:“祸乱的根源已经很长了,不打仗没法解决;现在就得起兵,你不打人家,人家可要打你”。曹操听后精神重新振作,便开始和卫兹在陈留郡募兵。

为了给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创造招募军队的条件,周毖、伍琼等人便劝董卓说:“像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冒犯了明公,所以恐惧出奔,并没有别的意思。现在我们如果急着悬赏捉拿他,肯定会逼得他狗急跳墙。袁家四世树恩朝野,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招募豪杰,组织军队,联合英雄起事的话,崤山以东恐怕就都不再是明公的地盘了。以我等的愚见,不如赦免他们,拜袁绍为一大郡的太守。袁绍一定会为自己能够免罪而庆幸,不会再反对您了。”

董卓深以这个建议为然,立即以献帝的名义拜袁绍为勃海太守、前将军,封邟乡侯,又拜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袁绍在冀州接旨,领受了勃海太守与邟乡侯的印绶,但婉言拒绝了前将军的头衔。随后,他一面前往勃海郡上任,一面继续策动韩馥等冀州地方官讨伐董卓。

与安抚袁党势力同时,为了讨好党人,董卓又与杨彪、黄琬、荀爽等大臣为陈蕃、窦武及所有党人平反昭雪,恢复他们的爵位,拜他们的子孙为官吏,并派遣使者到其坟前祭吊。看来,此时的董卓已经沉迷于洛阳纸醉金迷的生活,以为自己能够与袁绍等人和解,从此过上舒坦日子了。所以,他在新年时借汉献帝之口,宣布改元为“初平”,意为“从此开始,天下太平”。

这一回,董卓可大错特错了。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13)

第二节揭竿而起——袁氏兄弟组建讨董卓联军及董卓迁都(公元190年)

“贼臣董卓承汉室之微,负甲兵之重,陵越帝城,跨蹈王朝,幽鸩太后,戮杀弘农,提挚幼主,越迁秦地,残害朝臣,斩刈忠良,焚烧宫室,烝乱宫人,发掘陵墓,虐及鬼神,过恶烝皇天,浊秽薰后土。神祗怨恫,无所凭恃,兆人泣血,无所控告。仁贤之士,痛心疾首,义士奋发,云兴雾合,咸欲奉辞伐罪,躬行天诛。凡我同盟之后,毕力致命,以伐凶丑,同奖王室,翼戴天子。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袁绍(《献帝春秋》)

汉献帝改元的消息传到袁绍耳中时,他已经抵达勃海郡上任了。听说新年号叫“初平”,袁绍大喜,认为“初平”与“本初”含意相合,说明自己肯定能很快消灭董卓,平定天下。其实,汉朝年号大多没什么创意,往往只是几个字的反复自由组合而已,所以“初平”与“本初”之类的年号层出不穷,并不奇怪。袁绍居然以此为祥瑞,可见他心中的迷信思想有多深,这恐怕还要拜袁氏家学《孟氏易》所赐。不过,在打江山的时候,一点迷信言论往往是有助于动员民众的,袁绍借助这一类宣传,很快便赢取了河北官民的广泛支持。

看到民心归袁绍如流水,作为勃海太守的顶头上司,冀州牧韩馥心中的醋意油然而生。他的官职是董卓任命的,所以并没有反董卓的想法,更担心袁绍会夺走自己的权力,所以派人到勃海郡首府南皮,包围太守府,不许袁绍募兵。袁绍意外地遭到软禁,手中又没有武装力量,一筹莫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