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安风流 >

第468章

长安风流-第468章

小说: 长安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茉俟几核鹑艘绾尾虏猓妓嫠ィ 

说罢,李恪手中的马鞭突然脆响一声,扬尘疾驰而去。

“哎……”权万纪看着一串烟尘中渐渐消散的李恪身影,叹息一声悠然道,“经历了这么多的磨励,殿下成熟了,睿智了,稳重了,但依旧是那个用情至深,却又情无归处的可怜儿男。也罢,也罢,与其畏畏缩缩藏头露尾,不如坦坦荡荡大气磊落一点。话说回来,以吴王与秦慕白的交情,他并不需要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他与秦家的关系。反正现在,连皇帝陛下都公然的宣布让吴王与秦家联盟了,再加上一个联姻,又有何妨?——是到了真刀明枪上阵博杀的时候了!”

“权长史,是否现在进长安?”吴王府典军校尉,殷扬拍马上前来问道。

“走,跟上吴王殿下,进城!”

半个时辰之后,李恪来到武德殿御书房门外,求见圣驾。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听闻吴王求见,当即喜出望外的放下了笔来,“恪儿这么快就从幽州赶回来了?——快叫他进来见朕!”

李恪快步而入,当堂就双膝跪倒在地,“儿臣拜见父皇!”

“三郎!”李世民起身下了御陛走上前来,弯腰下身握住李恪的双臂,“回来了!回来了!”

“是,儿臣回来了!”李恪抬起头,眼圈通红声音哽塞,“父皇,一向安好?”

“好,朕很好。”李世民上下仔细打量李恪,颇为动情的点头道,“三郎离京多时,出使高丽镇边守疆,辛苦了。朕看你都瘦了许多,也黑了。朕的圣旨发出不到二十天你就从幽州赶了回来,定然辛苦——来,你快起来!”

“谢父皇!”李恪起了身,转过头,不轻意的挥了一下袖子抹去了眼睑的泪花。

李世民哈哈的笑,重重的拍了几下李恪的肩膀,“没出息,哭什么!”

“儿臣……见了父皇,高兴!”李恪转过脸来,双眼泛红有点尴尬的笑道。

“回来了就好。”李世民轻叹了一声,悠然道,“关山万里骨肉分离,朕,也想你啊!”

“父皇,皇儿无是不刻,不在思念父皇与母妃,还有长安故土!”说着,李恪无法自抑的潸然泪下。

几年了,也只有此刻、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李恪能够如此不顾形象的、像个孩子似的肆意泪流。辗转他国颠沛流离,冷月边关思乡情怀,全都淋漓尽致的挥洒了出来。

看到一向刚毅坚强又平添了成熟稳重的儿子,在自己面前两次流泪,李世民也有些触动肝肠差一点流出眼泪来,他走到李恪侧身连连拍他肩膀,“好了,好了,三郎不必如此。”

“是,父皇……”李恪再度挥袖抹泪,强力的压制自己的情绪。

背对着李恪,李世民深深的呼吸,抑止到了眼眶边的泪水。

“三郎,此番朕调你回京,一则是因为朕与你母妃都对你十分思念;二则,也是因为国事。”李世民平缓了情绪之后,说道,“大唐已经正式与吐蕃宣战,朕奋起四十万大军,征讨高原。此一役,只许胜不许败。个中利害,想必你是清楚。”

“皇儿明白。”李恪拱手拜言。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一场重大国战,朕本当挂帅亲征,但又抽不开身。因此派你代替朕,前往兰州督军。主帅是秦慕白,你担任行军长史。”

“皇儿遵旨。”

李世民停顿了半分,说道:“此一役,比之当年北伐突厥,无论是用兵规模与获胜难度,都过之而无不及。朕,也几乎是将整个大唐的气数命脉,都押注在这一战了。因此朕希望你到了兰州之后,要时刻保持冷静,着眼大局。凡一战之得失不必你计较,你要着眼看重的,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国运与我华夏种族的未来。”

听到这一番话,李恪不由得心中一紧,忙拱手道,“皇儿定当夙兴夜寐不敢丝毫放松,会尽职尽责的履行好行军长史一职,不令父皇失望!”

听到李恪的答复,李世民表情未变,眼神之中却平添一丝柔和与欣慰的神采,轻轻的点了点头。他暗忖道:这些年来恪儿的转变很大,没有了以往的锋芒毕露与骄奢放纵,而是一直严于律己韬光养晦,各方面的行为与表现都当得起朕赐他的一个‘恪’字——恪守己德,恪守本份。但知子莫若父,他再如何低调韬晦,朕也知道他文武双修能成大器。经历了这么多的磨励与苦难,朕也是时候给他一个机会了;同时,这也是给朕自己一个机会。方才朕用言语激他,故意将话说得很深,将责任、压力与前途都说得很大,他既未惶恐不安也未激动万分忘乎所以,只是着眼于行军长史——这很好!踏踏实实不忘本分,这就是朕想要的!

“看你风尘朴朴满面倦容,定是累坏了。”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背脊,温言道,“先行回府好生歇息几日,再行前往兰州赴任吧!对了,稍后你可以去含冰殿拜望你母妃。想必此刻,她定是倚门而盼望穿秋水啊!”

“是,父皇。”李恪拱手应了诺,犹豫了一下,方才说道,“其实这次回来,儿臣还有一件私事,想要请父皇与母妃做主。”

“嗯,说来听听。”李世民面带微笑问道。

“儿臣……想要立妃。”

“可以。”李世民不假思索的说道,“这件事情朕与你母妃说起过不止一次了,早就有心替你择选良偶立为王妃。但你远离京城,因此一直未能如愿。今日难得你主动提及,那朕就趁你人在长安,抓紧替你办了。”

“谢父皇!”李恪欣喜的拜了下来。

“起来起来,父子之间何须如此多礼?”李世民呵呵的笑,说道,“儿子娶媳,做父亲的高兴还来不及!——朕即刻就下旨,令宗正寺在长安的勋略望族之中替你挑选贤德兼备之女,立为王妃!”

“父皇容禀……其实儿臣,已有心仪的人选想要娶为正室王妃。只是不知,父皇是否同意。”李恪小心翼翼的问道。

“哦?恪儿已有心仪之人?只要门当户对品行德淑,那也便行。”李世民笑容可掬的道,“说来听听,是谁家的女儿?”

“是……秦家的女儿。”李恪小心答道。

“哪个秦家?”李世民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已故翼国公秦叔宝之女,秦霜儿。”李恪答道。

“哦?”李世民颇感意外的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背剪起手踱起了步子,沉默不言心中思忖。

李恪的心弦绷得紧紧的,大气都不敢出。

半晌后李世民才道:“这个秦霜儿,朕倒是见过几次。她好像是庶出之女,但她母亲已被扶正了,因为秦家父子功勋卓著,朕还曾经赐封其母为二品夫人。如此说来勋烈秦家,倒是与我李氏皇族门当户对。不过,这个秦霜儿年龄应该不小了吧,德性如何?”

“回父皇,其实儿臣早已与霜儿情投意合私定终身。霜儿苦苦等候儿臣都已经好几年了。如今她正当双十妙龄,容貌娇好仪态得体,正与皇儿般配。”李恪一听李世民这话,好像有希望,心中顿时有点激动急忙答道,“皇儿自幼便与她相识,彼此十分了解。儿臣深知她善良温婉孝顺真诚,又对皇儿情深意浓,因此……”

李世民不露声色的微然笑了一笑,“你,真的想清楚了?”

李恪不由得心中一弹,咬了咬牙,跪倒下来拜言道:“求父皇成全!”

“要朕成全你这棕婚事,并不难。”李世民走上御陛坐下来,意味深长欲言又止的拖长了声调说道,“但是……”

李恪抬起头来,瞪大眼睛竖起耳朵,满心忐忑的等候下文。

李世民笑了一笑,拿起笔竿作势要批处奏折,随口道,“但是,还得你母妃和秦家的人同意啊!”

“谢父皇!!!”李恪顿时惊喜万分,连连磕头。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世民呵呵的笑,“朕这一关,你算是过了。好哪,去找你母妃商量吧!”

“谢父皇!儿臣告退,这就去含冰殿肯求母妃!”李恪起了身来,激动的拜道。

“去吧!”李世民摆了摆手,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出了御书房,李恪心花怒放身轻如燕,感觉眼前一片明媚灿烂,旅途的劳累一扫而空,急忙就去大明宫含冰殿,拜见他母亲杨淑妃了。

李世民却在御案边握笔而笑无心看什么奏折了,于是索性放下笔,自语道:“傻小子,虽然是心急毛躁了一点,却不失磊落大气,有几分你老子当年的气度!”

第479章 峰回路转

含冰殿里,多年来相依为命又久未相见的一对母子,抱头痛哭,随侍的宫女宦宫也不自禁的感动落泪了。

杨淑妃,前隋末代皇帝杨广之女,自从嫁给李世民以后就从来没有过问过一件朝政之事。曾几何时,这一位芳华绝代、将雍荣华贵演绎到了极致的女子所受恩宠,曾一度超过了当年还在世的长孙皇后。

现今大唐最为看重血统与门第,虽然杨淑妃只是前隋皇族嫡女,但在大唐仕民们看来她的血统无疑是相当高贵的。常言道“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出身高贵的母亲,李恪一出身就颇受瞩目,因为他身负两朝血统,贵不可言无人可及!

曾经后宫还曾传出过谣言,说皇帝李世民有意立杨淑妃为后,但因为招致一片大臣的反对之声,因此这个想法很快胎死腹中。至于是何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外界不甚清楚。杨淑妃也从来没有去过问。但有一个说法不胫而走,那就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原秦王府”老臣们,就以“前朝血统”与“前隋复辟”为由提出的反对,让李世民都无以招架。

其实这个说法相当之荒谬。谁人不知,不管是按照古老中华的传统习俗还是任何朝代的皇族定制,血统那都是从父的,绝然没有“从母”一说。长孙无忌等人以杨淑妃身负的前隋血统为由来说事,其实也就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借口。无非,就是忌惮文武才能颇为出众又出身高贵、人望颇高的李恪,会因母势而起,参与夺嫡。

至从几年前的短暂立后风波之后,杨淑妃越加低调保守,整日在后宫之中深宫简出,非但是不过问朝中之事,就连后宫的事情也一概不管不问,哪怕是每日冷衾孤枕也不与后进的年轻妃嫱们争宠夺爱。

除了李恪,杨淑妃还有另一个儿子蜀王李愔,她对他时常约束管得很严,因为李愔是个典型的浑浑噩噩、胸无大志、只会鲜衣怒马吃喝玩乐的二世祖。相反,不管李恪在宫外如何折腾如何锋芒毕露,她都一概不闻不问任其自由。

就如同,她从来没有生过李恪这个儿子。

天下哪有不疼儿子的母亲?个中苦楚,除了杨妃淑无人能明白。

倾叙衷肠之后,李恪便将纳妃一事与杨淑妃说了。杨淑妃听闻儿子要纳妃自然是高兴,但也提出了疑问,与权万纪所虑相差无二。李恪开解数语,杨妃便也就释然了,只是要李恪必须遵求父皇首肯才行。

李恪便将李世民的原话说给杨淑妃听了——“朕这一关,你算是过了。但是,还得你母妃和秦家的人同意啊!”

杨淑妃听后,却如同当头被淋了一桶冷水,热情与欣喜瞬间冷了下来,神色间还添了一丝忧色。

“怎么了,母妃?”李恪好奇的问,“父皇都同意了,母妃还有何忧虑?”

“恪儿啊,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你父皇吗?”杨淑妃面露忧色的道,“你父皇说这话,只是不好当面拒绝你,损你颜面。以他的性情,他若是同意,当场就会许诺赐婚,并着令有司操办了。因为他知道我这个做母妃的是肯定不会有意见的,秦家也肯定不会拒绝。如今,你父皇却是不露形迹的借我与秦家的名义巧妙推搪一下,言下之意,就是此事还需得缓上一缓,并不适合在这时候操办。以免,造成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看来,父皇也有诸般顾虑……”听闻母亲的话语后李恪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母妃,皇儿懂了。大概是父皇招我回京调往兰州监军,已经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如果皇儿此时迎娶秦家之女,无异于火上浇油。父皇最看重的,是朝堂的稳定。相比之下,皇儿的婚事只是小事一桩了。”

“恪儿,为娘听说陛下要调你回京前往兰州之后,几夜睡不着觉,心惊肉跳。”杨淑妃娥眉轻锁低吟道,“你可知,这是为什么?”

“皇儿让母妃担忧了……”李恪颇为自责的上前来,搀住杨淑妃的胳膊动情的道,“皇儿知道,这几年来母妃在后宫过的日子很凄苦。一切都是皇儿不孝,是我此往太过骄纵放肆锋芒毕露,让外人对我们母子诸般猜疑与忌惮。当初皇儿之所以愿意舍身前往高丽,也是想让母亲过一些安宁的日子。到了外面皇儿十分思念母妃;这一回来,却又引来风波无数……皇儿,无奈啊!”

“哎!……”听到恪这一番发自肺腑的感伤之言,杨淑妃闭眸摇头而叹息,幽幽道,“这也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