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城管大队 >

第249章

大唐城管大队-第249章

小说: 大唐城管大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途罢工了,尉迟恭也不得不派遣维修人员把这四辆大家伙给送回去

休整完毕,两天的时间一过,闻曲文泰的葬事已完毕,尉迟恭乃指挥军队直趋高昌,机场小规模的战斗后,大军抵达高昌城下,形成对高昌城合围之势。

尉迟恭此刻反而不着急,三个月的行军,只在短短几日结束,这让一向喜爱战场的他有些不过瘾,于是下令,在高昌城下,举行阅兵式,一队队的大军整齐的在高昌城做着各种各样的布阵动作,时而云集,时而分散,井然有序,纪律严明,让高昌城上的守城士兵看的双眼发直,两腿发颤。

阅兵持续了一日,日暮之时,尉迟恭还不过瘾,下令炮轰高昌城,让这些不懂得尊重大唐的小国得到该有的教训。

仅仅轰击了半个时辰,高昌北城的城门都已经变成的破破烂烂,看上去岌岌可危,尉迟恭也不下令继续进攻,只是在那些高昌人畏惧的目光中下令鸣锣收兵。

翌日上午,尉迟的阅兵又开始了,结果阅兵还没到一半就看到城墙上用箩筐吊下来一个人。

那人越过吊桥,手拿一封信一边喊一边跑过来,显然是敌人的信使,尉迟恭满脸笑意的派出侦骑,把虏使押了过来。

“此是我国王给尉迟将军的亲笔信。”虏使顾不得擦擦投上的汗,恭恭敬敬地把信递了上来。

信写的简单,但意思很明了,尉迟恭轻轻念道:“得罪天子这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物故。之声袭位未几,唯望将军怜察。”

尉迟看罢,脸上的笑意更胜,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发兵时徐阳告诉他的话,

“大唐的军队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拥有火器的我们,就是要让所有的国家钦慕和畏惧。”

尉迟恭轻哼一声,对着那名使臣道:“回去告诉你们的大王,限令一个时辰之内打开城门迎接我大唐军队,本将可以考虑饶你们不死。”

那名小厮听闻,急忙磕头跪拜,两步作三步的退回城去,半个时辰之后,原本固守的高昌城大门被缓缓放了下来,重重摔在了高昌的护城河上(小说《大唐城管大队》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三十五章泰山封禅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城门大开,曲之声手捧王印,率领文武百官垂头丧气的出城投降。其实他们本来还是抱有一丝希望想要严防死守的,可是昨天傍晚唐人的那场炮击彻彻底底让他们认清了自己的愚昧和无知,高昌城最为结实北城门,仅仅在被唐军炮轰半个时辰之后,就变成了一片废墟,高昌的工匠经过一夜的修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唐人再进行一轮炮轰,高昌城门的北门就会彻底垮塌,这也击碎了曲之声和高昌众多官员心里最后的一丝侥幸,与其城坡被杀,还不如直接开城投降,所以今日他就带着文武百官投降了大唐的远征军。

看到曲之声。尉迟恭二话不说,即于军前擒住了他,而后指挥大军昂首阔步昂首阔步开进高昌城。

高昌王投降,高昌城被占领,其他高昌城更不在话下,唐军犹如赶集上店一般,连下二十二城,共收降八千多户,一万七千多口,得地东西八百多里,南北五百多里,至此,在西北方向最后一个不属于唐政权的国家也覆灭了,整个西方直到沙漠地带,都变成了唐人的土地。

尉迟恭的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前些阵子一次宴会上,李道宗一直凭借和陛下一起远征高丽而妄自尊大,每次喝酒都坐在自己前面,自己已经不爽好久。要不是鬼谷子徐阳开导过自己。凭借自己这暴脾气。早就和他打上了。

不过鬼谷那小子还真对自己脾气,一边奉劝自己要学会隐忍,一边主动向陛下请缨,请求远征高昌派遣自己前去,本来陛下都已经安排好人选了,陈国公侯君集担任此次征高昌的行军道大总管,结果硬是被那小子劝说了下来,改为自己出征。这让自己总觉得欠他一个人情,着种明摆着出征就是功劳的好差事,回去就能让自己在朝堂宴会上说话壮气几分,再也不用老是把从龙之功拿出来说事了,回去要是见到这小子,一定要好好酬谢酬谢他,尉迟恭如是想到。

高昌既定,尉迟恭没有立刻返回长安,而是派遣传令兵驾快马飞奔回京,请求李二的安排。

此时的长安城。已经为了举办封禅大典忙的热火朝天,陛下出巡在即。一切行程安排都要安稳妥当,不能有丝毫差池,百骑司的护卫连日巡逻,昼夜不息。

出城的太监宫女一批接着一批,他们都是先行去行宫打扫准备的下人,各地的地方官员也都收到了通知,总之,李二的这次封禅已经搞得是天下皆知,甚至有很多蛮夷,不远万里的要从过东南亚赶来,就只求见一眼中原皇帝的封禅大典。

对此,李二来者不拒,越是偏远小国,提供的优待越多。

今日是封禅大典出行日子的前三天,早朝结束后,一封八百里加急就送到了宫中,对此,李二又急忙把那几位宰相召集了回来,召开了一次商讨高昌归属的御前会议。

最终,会议在徐阳提出的建议下圆满结束,李二同意把高昌划归唐朝版图,置为州县,号西昌州。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二年级的增大,徐阳越发的觉得这个帝王想要侵略土地的愿望越来越渴望,北方岛上四国,可以说现在都是大唐的属国,可是李二缺没有了当初的包容,他现在想到就是占领、占领、再占领,似乎想用军队证明他还没有变的苍老,他还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强大。

历史上的他,直到晚年才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要去征服高丽,而现在,这个症状似乎是提前了。

高昌行政区已经规划完毕,改为西州,更置安西都护府,岁调千兵,嫡罪人以入长安采矿,同时召尉迟恭回朝。自此大唐领土又一次发生了改变,领地东至澳洲大海,南北美洲,西至焉耆,南尽临邑,北抵达大漠。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除了高山吐蕃国,整个东亚,再无一国可以阻挡。

高昌的捷报并没有拖延李二的脚步,现在他的心思全都扑在了泰山封禅上,整日和文官宰相们讨论着封禅的种种事宜,务必要求处处要遵循古礼,恢复始皇封禅时的雄伟壮观场面

长安一片闹腾,徐阳最近也是经常在皇宫、书院这几处地方来回跑,李二现在似乎把他当成了天气预报,什么事情都要问上一问,他对鬼谷子的预测可以说是深信不疑。

徐阳现在也是学精了,现在眼前的历史,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早已经变的面目全非,预测的东西也是越来越不准确了,好再他也明白’言多必失’这一条装逼紧记定律,李二问的那些小问题,自己只是很笼统的随口说上一说,结果基本上都差不多,可是李二对徐阳的预测术越发的信任,前些阵子又封金圣曼为正三品婕妤,比刘梦璃的二品诰命夫人只差一级,足以可见对自己的拉拢。

贞观九年,十月初一,文武百官大臣在两仪殿一齐上表奏请李二封禅,太上皇李渊表“赞之”,得到李二允准。贞观九年十月初二,李二携带文武百官,坐上了安洛铁路上的火车,在铁道两旁百姓们的夹到欢迎和目送下从长安抵达洛阳,由于火车颠婆,在洛阳下车后,文武皆是下车乘马车,遂从洛阳出发,东封泰山。

十一月,途径十州百县,李二封禅的队伍浩浩荡荡的穿过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百姓拜服、官员恭贺,盛世景象一览无余。

十二月初,至齐州,礼灵岩寺,月中到达泰山。李二先在山南筑封祀坛,山顶建登封坛,社首山建降禅坛。遂于贞观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封祀坛祀昊天上帝,次日封玉册于岱宗行宫,行禅于岱麓社首山。此前徐阳上表要求长孙皇后参加封禅中之祭地大典,称:“封禅旧仪,祭皇地校笳雅洌罟湫惺拢裼形窗病V寥眨谕饷镜煜住!崩疃杂谛煅舻慕ㄒ橄蚶词茄蕴拼樱纶甲唷S沙に锘屎笙桌瘛�

十二月十六日,岱宗山脚,李二绵延百里的封禅车队停了下来,侍从仪仗,在泰山脚下的乾清宫给李二举行盛大的斋戒仪式。

随行的突厥、于阂、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等国的使节和酋长皆是在封祭坛下吟奏本国语言的贺表,同时向伟大的天可汗陛下表明他们的祝福。

斋戒开始后,李二又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造圆丘祭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在山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下,号”登封坛”。

一切准备就绪,李二这才在乾清宫中吃斋念佛,准备着三日之后,向上天表明自己的诚意,以及向上天表明在自己教化之下,中原的百姓都过上了怎样的好日子

徐阳躺在一张紫竹雕花床上,身旁空无一人,本次封禅,官员不可以带家属,自己身为”高官”所以才有一个独立的房间,要是四品以下的官员,都需要几个人一起挤一间屋子。

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窗户,能看到外面的繁星点点,恰逢封禅前,刘梦璃和金圣曼几乎同时得知怀了身孕,可是自己却不能在家中个陪他们,李二的封禅,他现在丝毫不感兴趣,更不想北方四国的事,他现在想要的,仅仅是封禅快些结束,一直陪在老婆孩子身边(小说《大唐城管大队》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三十六章谢唐昌的朝拜(下)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临濮县作为泰山脚下最近的一个县城,此时已经成了各种丝绢红灯的海洋,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在临濮县的城道上,一队队衣甲鲜明,气势威武的士兵们手持长戟,面色严肃地将百姓们隔离在城道两旁,看的出,他们在等待着什么大人物。

临濮县的县令璋德仪此刻正跪在临濮县的县衙前,他的身旁,跪着临濮县县衙里的主簿、县丞还有衙役头目,他们都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不过他们的脸上倒神情激动,不知遇到了什么好事。

李二坐在县衙的大堂上,四下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县衙,只见县衙的青石板上,左边用红漆写着”被告”两个大字,右边的石板上则写了”原告”两个大字,原本站衙役的位置,多了许多椅子,看起来很是新奇。

“辅机,这县衙为何与朕以往所看到的县衙有所不同?”李二转过头,朝一旁站着的长孙无忌问道。

“陛下您忘了,去年南山书院向大理寺提出改良县衙审案制度,并且上交了一份《县衙执法策划书》,陛下您当时亲自过目,并且表示恩准,大理寺这才颁行天下。”

长孙无忌说完,又看了看李二,可是看到李二仍是一脸迷茫的思索表情后。急忙又解释道:”那县衙执法策划书中所说。取消衙役临堂。改为乡绅公证员公正,县里德高望重的老者来参与县衙裁决投票,投票结果是县令判决的重要依据,同时,如若乡绅公证员们超过十之有八的决议与县令的表决相反时,此案则上升为鸿胪寺决议。”

李二听闻,这才一拍脑袋,点头道:”这样说来。朕倒是想起来了,朕记得当时,鬼谷子还向朕申请重新编写大唐律例,并且每三年重新编写一次,朕当时也是同意了。”

“嗯。”长孙无忌点点头,”现在《新唐律》颁行之后,天下罪犯之事愈法减少,《商税法》也让商人们越发规范,是陛下明君圣智,才得以恩泽天下。”

李二轻轻点了点头。又看向了跪在堂下的县令,高高在上地问道:”下面跪着的可是临濮县县令璋德仪?”

“回。。回禀陛下。正是下官!”那名叫璋德仪的县令激动的一个哆嗦,话都差点说不利索。

“嗯朕看看,你是贞观初年科举甲榜第四十三名,这两年治下安定,无乡民械斗之事,又因举荐贤才,被划为一等”李二端起一个记录官员德行的小本子,边看边念道:”你的表现很不错嘛,这两年山东这片土地你觉得管理起来如何?”

璋德仪此时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高堂上的浑身上下一身金黄龙袍的李二,兴奋的不能自已,话音都打颤道:”下官何德何能受陛下称赞,只是为一方父母官,尽职尽责为本分,不敢逾越半分,这两年山东年年熟稔,栽植的土豆和玉米都大获丰收,拖陛下鸿福,乡里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