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毒清 >

第206章

毒清-第206章

小说: 毒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好大的一滩狗屎,被杨猛甩到了讷尔经额脸上,最重要的,死的那一船人,全是八旗兵,这个责任是讷尔经额接不住的。
  杨猛是解铜的钦差,讷尔经额无权过问,再者说了,杨猛的铜船,离京师越来越近了,为了防止杨猛恶人先告状,讷尔经额那边,也是用八百里加急送的折子。
  可这位直隶总督,还是走的慢了,杨猛的折子先一步到了京师,道光帝为此也是大怒,直隶也算是京畿之地,竟然有水匪在大运河上劫夺解铜的船只,要不是道光帝克制,褫夺讷尔经额官职,也就在反掌之间。
  但是讷尔经额御下不严的罪责还是跑不了的,一封措辞严厉的廷寄也是用八百里加急发给直隶的。
  铜船进了通州,在岸边停了一下,影子部队驻京的几个管事,悄悄的上了铜船。
  “二爷那边如何了?”
  杨猛第一句问的就是二哥杨毅,他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都要靠后一些。
  “日子过得紧巴了点,二爷身上,仅有三两不到的银子了,再过个十天半月,可能又要断顿了。
  这是二爷,在当铺当掉的御赐物件。”
  影子部队的管事,恭恭敬敬的将杨毅典当的那几件物事,递到了魏芷晴手里,这些东西,必须掌握在杨家人的手里,不然欺君之罪,就要落到杨家头上了。
  “看仔细点,别让不开眼的物事,伤了我二哥。
  穆彰阿、赛尚阿、耆英,那边的路子走得如何?”
  二哥没事就好,这次解铜入京,杨猛也是为了结交京城高官而来,驳船上除了滇铜,还有三十万两,装箱的金砖,这些东西,主要是给穆彰阿穆中堂的。
  “耆英那边听说咱们是杨家人,直接婉拒了。赛尚阿那边倒是来者不拒,通过赛尚阿大人,穆彰阿那边的路子,咱们也趟开了。”
  “嗯!你们做的不错,在京师行事,要小心为上,莫要因为一些小事儿,把自己折在京师。”
  “谢三爷体恤!”
  “这些天,跑跑杜受田的路子,这位将来可能是帝师,摸清了他的爱好,最好把路子趟开。”
  得了魏五的提示,杨猛也算明白了京师之行的关键,穆彰阿的位子不一定能长久,这位已经做了二十年的军机了,有再大的功劳,再好的手段,到了新朝新帝的时代,他不一定能保住自己的位子。
  对杨家来说,杜受田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潜力股。
  “前些天,接了秦爷的命令,咱们已经在做了,只是这杜受田,属于清流一脉,家人很守规矩,咱们打听了一下,这位倒是个心系百姓的清流好官。”
  官做得越大身上越干净,加上这杜受田,属于清流一脉,走他的门路,靠银子好像很难办。
  “嗯!我有数儿了,事情不要做得太露骨,慢慢来吧!”
  一行人边说边走,铜船就在京师的漕运码头靠岸了。户部的大批官员,已经等在了码头上。
  “三爷,当先的那位,就是户部尚书赛尚阿,算是满臣之中,有能力的,也是穆彰阿穆中堂身边的一条好狗。”
  经过影子部队管事的指点,杨猛也了解了一下户部的官员,滇铜没什么猫腻,只是这赛尚阿的路子,倒是可以走走。
  二十艘船停稳之后,杨猛没急着下船,赛尚阿也没急着商船,两边负责清点的官员,先是接上了头。
  “尚书大人,今年运抵的滇铜,都是新铜。”
  “嗯!下去吧!”
  “三爷,坐在凉棚里的,就是户部尚书赛尚阿!”
  怕杨三爷瞧的不清楚,赛尚阿退回凉棚之后,影子部队的管事,再次指了一遍。
  好嘛!当朝一品就是当朝一品,这架子还是不小的,赛尚阿的架子大,杨猛也没多少委婉的举动。
  下了船,走到赛尚阿的跟前,杨猛双拳一抱,仅是做了个揖。
  “尚书大人勿怪,杨猛身担重责,就不能以常礼参拜了。”
  好个嚣张的杨老三,一听这话,赛尚阿当即就要发怒,但杨猛说的不错,云南的解铜官员,都是挂着钦差之职的,自己在这事儿上做文章,犯上是一件,传出去也是丢脸的活计。
  “嗯……铜课的数量对吗?”
  赛尚阿把脸一沉,就做出了公事公办的样子,你杨老三猖狂不是?那就让你在京城停上一年,点数铜课一年半载,也算是常事儿。
  “尚书大人,这批都是新铜,还是需要您亲自验看的。”
  杨猛把硬邦邦的语气一收,赛尚阿也是明步,顺着杨猛指的方向,就上了第一艘驳船。
  进了船舱,里面放的是一个个尺许大小的木箱,赛尚阿是户部主管,自然知道这些箱子是用来装什么的。
  “尚书大人,外面人多嘴杂,标下不好表现的太过亲近,还望大人……”
  “谨慎一些也是应该,这些东西……”
  “哦……这是三十万两的金砖,是杨家孝敬尚书大人和穆中堂的。”
  “好!穆中堂的十五万两,我一定带到。”
  赛尚阿也是个贪心的货色,不过他这么做,倒是主动与杨家拉近关系了。
  “标下省的!”
  “听说你在直隶剿了一船的水匪,那可都是八旗兵啊!怎生如此莽撞?”
  “啊……是八旗兵?不可能啊!那群人靠近之后提枪便打,铜船上数百个单孔,可做不的假,不是他们嚷嚷着要劫船,我们也不会直接动手的。”
  “唉……下面的人太过放纵了!”
  一听赛尚阿的话头,杨猛就知道直隶的事情,赛尚阿和穆彰阿算是接下了,三十万两金子,也算没白花。(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献铜山

  朝廷无论是对满臣还是对汉臣,用的都是平衡之道,穆彰阿也不是官场无敌手,近在咫尺的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就是他的对手。
  穆彰阿是京官第一,讷尔经额是疆臣第一,这两人要是一体同心的话,那朝廷就该坐蜡了,朝廷的平衡之道,决定了两人的对立关系,至于是不是真的对立,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赛尚阿表了态,杨猛心里也就有了谱,撞沉直隶的兵船,现在就是件屁事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尚书大人,还有一物在船上,只是不知该如何进献?”
  杨猛让人在云南铸了一座铜山,不远万里带到京城,就是为了溜沟子的,这物件也不知能为杨家带来多大的利益?
  “进献?这事儿有意思了,咱们去看看吧……”
  十五万两黄金,拉近了两人的关系,给杨家点提点,也算是对那十五万两黄金的回报。
  越过船舱里的小箱子,杨猛走到了一堆被大红色锦缎,盖着的物事旁边,拉起锦缎的边缘,杨猛的手臂一挥,一座铜山映在了赛尚阿的眼中。
  黄铜为地、青铜作山、白铜化水、点点紫铜点缀其间,一丈方圆的铜山,绝对是稀世珍宝啊!
  “神物啊!这是献给圣上的?”
  看着船舱之内,巨大的铜山,赛尚阿的眼珠子差点掉地上,这玩意可是个拍皇上马屁的神物啊!这玩意儿到了宫里,不得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看到这玩意儿。圣上就得想起杨家,有了这东西,能保杨家十几二十年不倒。
  云南的杨士勤不简单啊!这物事都做了出来,看来自己与穆彰阿相比,还是差了许多,起码自己没有认清杨家的潜力。
  杨家把这么个东西弄到了京师,看来穆彰阿也是小看了杨家,杨家的心机不小啊!以铜山换官,这杨士勤也想的出来!
  “正是!铸造这铜山,也是得了老天的庇佑。每一件东西做出来都是一次成功。这次解铜拖延时间,就是为了预备这铜山。”
  铸造这四五吨吨重的铜山,宜良的兵工厂也是花了好大的功夫,造模浇铸。完全是按照铸炮的工序来的。魏五的一个提议。兵工厂铸炮的工匠,可是什么没干忙活了三个月,才弄出了这座铜山。
  有这个时间。起码能铸造几十门火炮,但为了云南以后的路子,杨猛也只能忍痛答应了此事儿,看赛尚阿的表情,这东西还真是做对了。
  “好!好!!这铜山有多重?”
  赛尚阿本就是户部主事,对于铸铜还是了解一些的,这玩意京师八成是造不出来的,这么重的铜山,也该有个吉利些的分量不是?
  “大概在万斤上下吧?”
  这玩意多重,杨猛也只有个大概,四五吨是有的,用的原料是一万两千斤,去掉损耗,万斤上下是足够的。
  “嗳……万斤上下这叫什么重量,九千九百九十九斤九两,才是贡品铜山的重量,九五九五,只有贡品才能有这么个份量!
  上这铜山,有表吗?”
  一看到这座铜山,赛尚阿也有了分润的心思,这玩意厉害啊!铜做的河山,那叫江山永固,用四种铜做材料,那就是四海一统。
  圣上这些年过得不怎么顺心,临近晚年有了此宝,这可是个往上爬的好机会啊!
  “时间仓促,刚刚做好就装了船,一应的准备还是有些不妥当,这也是标下请尚书大人看一看铜山的原因,还不是想让尚书大人,代献铜山?”
  杨猛说这话,就纯粹是扯淡了,这座铜山,是杨家谋求官场地位的东西,怎么会把功劳让给赛尚阿呢?这话杨猛说说,赛尚阿听听也就罢了!如果赛尚阿真敢点头,那就离死不远了。
  “嘿!这事儿咱可不敢代劳,不过你们杨家的心意我是知道了,这事儿还得由穆中堂谋划啊!”
  代献,赛尚阿倒是想,但他不敢,自己一屁。股下去把位子都占了,好事儿也得变坏事儿,不过杨猛说的话倒是中听,赛尚阿也就给了杨家和自己在官场同行的机会。
  “这样啊……那这事儿就只能劳烦尚书大人了……”
  “嗨!说什么外道话?你等着!我这就去找穆中堂。”
  即使到了赛尚阿一品尚书的官位,讨好大清的皇帝,也是他们每日里的第一要务。平衡之道,赋予了皇帝无上的权威,为国为民不如溜须拍马,这就是大清的官场。
  望着脚步轻快的赛尚阿,杨猛也在想着云南的事情,平衡之道也是他惯用的法子,让手下人相互遏制,将来会不会像满清朝廷一样,只会培养出一群精擅溜须拍马的官员呢?看来自己以后也要改一改了。
  “预备马车,将云南解京的铜样儿,送到户部衙门。”
  下了驳船,赛尚阿安排亲信,预备马车,驳船上的那三十万两金砖,才是最踏实的玩意儿。
  杨猛这次带来的金砖,与滇铜的形制一样,不拿在手里仔细看,是分辨不出来的。走后门也要为后门的主人着想,不然塌了门楼,还有个屁的后门可走?
  功夫不大,十几辆大车,就把五十箱金砖,装走了。赛尚阿也是精明之人,半路上押了一半箱子,就奔穆彰阿的府邸走去,查看云南的样铜,也在穆彰阿的职责范围之内。
  至于另一半,自然是由亲信的家人,押到了赛尚阿自己的私宅之中。
  “杨士勤的倒是有心了,他懂得孝敬咱们,咱们也不能不给面子不是?杨士勤现在的官职不成,铜山的事情。咱们就不要掺和了,让他一人专美于前,对咱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毕竟这滇铜复起之事,是咱们首倡的,圣上那里是忘不了咱们的。
  鹤汀,这事儿就由你来做吧!工部出力、户部出人,记着!莫要抢了杨士勤的风头。
  他现在可是钉在最前头挡箭挨刀的,他的活儿玩的越好,清流们对他的攻讦也就越厉害,而我们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
  云南山高路远。清流们的攻讦。对杨士勤虽说有影响,但并不致命,这也是好事儿,他那边的压力大了。就要到咱们这里找依靠。
  献铜山这事儿。咱们置身事外。看清流们演戏最好。”
  讲政治智慧,穆彰阿算是大清的第一人,二十年稳坐军机之位。这份殊荣数遍了大清历代,也是不多的。
  京城之中的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穆彰阿心里有数儿的很,上次林则徐与李星沅隔空对战,军机们没有参与,为的是什么?不是洋务也不是滇铜复起,而是为了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
  杨家先是质子,后是八百万斤滇铜,在道光帝的心里,云南的杨士勤,慢慢与林则徐的身影重叠了,杨士勤这人算是个老实人,清流们那么攻讦他,这位不闻不问只是埋头做事儿,现在看来也该给他些好处了。
  上次李星沅参劾杨士勤,想来那位做实事儿的,也是有苦衷的,不然也不会置朝廷法纪于不顾。大清这几年灾劫连连,不是民乱就是天灾,前两年江南洪灾,也是哀鸿遍野。
  云南连续两年饥荒,杨家整合云南商家全境舍粥,为朝廷分了忧、解了难,虽说做事的法子,拿不大出手,但结果终究还是好的,功过相抵,这次该把杨士勤的位子给扶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