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名士兵正在想办法制服一个苦苦挣扎的少女。
郡兵抬起脚对着中年妇人的胸口狠狠地一踹,口中骂道:“老不死的,给脸不要脸!你女儿被大爷我看上是她的福气,跟着我保证她吃香喝辣,哼!带走。”
周围的人群见到他的暴行愤怒起来,几个壮汉试着向前拥去,其他人则不住指责道:“怎么可以这样?”
“这也太不像话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当兵的就可以胡作非为吗?”
“乌桓人来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厉害过!”
郡兵抬起头扫视四周,同时执剑在手喝骂道:“吵什么吵!再吵把你们当做乱匪统统抓起来!老子们没日没夜地帮你们守城,怎么?想找点乐子都不行?”
这时一名抓住少女胳膊的郡兵问道:“佰长,要不要再叫些弟兄过来,我看他们都是乱民!”
一句话让周围人群迅速寂静下来,这种转变让人觉得可怕。高勇突然想起自己背上的苏雪莲已经十岁,有了少女的秀丽模样,万一……不敢多想,高勇即刻悄悄后退,走进旁边的小巷,确认安全后,帮着苏雪莲把头发弄乱,大体上变成男孩子的发型后用布包起来,又在脸上涂抹了厚厚一层灰土。
苏雪莲看着高勇的举动莫名其妙,问道:“勇哥哥你这是在做什么?雪莲不喜欢弄脏!”
高勇拍拍她的肩膀说道:“这样一来别人就不会打你的主意了!路上会更安全。”
苏雪莲似懂非懂,歪着头看了看高勇,跟着露出了浅浅的微笑。高勇不再多言,给自己也涂抹灰土后拉着她再次来到了街上。
离开片刻,郡兵已经将少女捆绑起来扛在肩上,佰长拿剑怒吼道:“让开,挡路者死!”说罢手中剑猛然前刺。
人群像突然爆炸的气球迅速膨胀散开,大家互相观望,都在希望能够有人上前阻止,但这样的想法往往导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
佰长嘴角阴笑,抬腿便要离开。身后的两个郡兵则在少女身上摸来摸去,弄得少女痛哭流涕,中年妇人呆坐地上没有任何反应。
高勇看得心怒,乌桓人狠,想不到这郡兵比他们还狠!怪不得黄巾起义爆发的规模如此之大、如此剧烈,皆因官吏腐败、郡兵横行而起。高勇眼扫四周,看到身后有一块石头,一步上前将它拿起,转身向那个佰长扔去……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石头尚在空中,却见佰长身前亮光骤现,随后一把系有白布条的小匕首端端正正地刺在他的喉结上,红血汩汩流出!
这一变故另围观人群同声惊呼,之后纷纷散开,一部分跑回了家,还有一部分躲在附近继续观望,跟着准确落在佰长头顶的石头反倒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佰长的身体在双重打击下摇晃两下软软地倒在了一边。两名郡兵见状大惊失色,将少女丢在一边,各自执戟在手,双眼看向周围慌乱的人群,汗珠瞬间在他们的脸上聚集,“谁?是谁干的?”
“问什么问?赶紧吹号叫兄弟!”
郡兵闻言如梦方醒,立即拿起腰间的号角放到嘴边……他前面的郡兵仍然在注视着乱走的百姓……“怎么还不吹?”这名郡兵怒喝着回头,却在这一瞬间感到脖子上微凉,他惊讶地发现身后郡兵的脖子上同样有一把匕首,白色布条已经被血液染红……这一刻,对面的郡兵也在用同样的目光看着他……
中年妇人看到强抢自己女儿的郡兵纷纷毙命,眼泪夺眶而出,她强忍疼痛快步跑到女儿身边,将她的绳索解开后,两个人在一起将昏去的汉子扶起缓慢地走向南门。这时,一个小布包落在他们的身前,里面发出铜钱碰撞的清脆声。与此同时,一个声音传来:“到城外躲避几天!最好别再回来。”中年妇人口中道谢,拾起布包扶着汉子一步步走远。
高勇背着苏雪莲混在人群中向南门跑去,虽然她想仔细地观察,找出掷匕首的人。但是,在这小小的城池出了这种事,奉阳多半会关闭城门缉拿凶徒,如此一来恐怕会被迫在这里耽搁几天,那样极有可能等来乌桓劫掠。
跑向南门的人居然不少,里面不仅有中年妇人一家,还有一些拉家带口逃离此地的百姓。在离开城门的一刹那,高勇看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面孔,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那个人眼光扫过高勇却没有停留,也许因为涂抹了灰土的缘故,他没有认出高勇。
离开奉阳不到两里,南门那边传来了急促的号角声,一队骑兵飞驰而出,城门缓缓地关闭……城外的人们看到那队骑兵凶神恶煞般追来如鸟兽散,纷纷各自逃命。高勇拉起苏雪莲趁人群混乱的空隙一头钻进路边齐腰深的枯草中,等到骑兵追赶人群渐渐远去才起身继续赶路,同时暗自庆幸,如果再晚一些怕是真的要被留在奉阳了。
顶着日头走了十几里路后,高勇发现追赶百姓的那队骑兵出现在南边路上,不敢怠慢,他拉起苏雪莲扑进枯草中,用黑土、枯草、枯叶将自己和苏雪莲盖好,一只手放在苏雪莲的嘴边,并示意她不要弄出任何响动。
高勇知道,自己能够看到对面的骑兵,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够看到自己。很快,那队骑兵急奔过来。高勇清楚地看到马背上受伤流血的百姓,其中还有跟自己前后脚离开城门的人。大队骑兵没有停留急速驰过,而排在头里的两名骑兵却停了下来,他们催动马匹在官道上往返,目光不离两边的枯草丛。
“周队头,是不是刚才看错了?这附近没什么可疑之处啊!”
“应该不会,我确实看到两个人影闪进了草丛里。再找找看!”
趴在路边的高勇看着前面不远处的马蹄来回走动,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不是这一带草丛厚密,恐怕真的会被他们发现。
这时,右侧的苏雪莲眼望高勇左侧眉头深锁眼现惊恐,神情也紧张起来,小嘴不住地努起。高勇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慢慢转头向左看去,这一看直让双眼圆睁,吓得魂飞魄散!
第一卷 初到三国 第三章 艰辛旅途(上)
一条嗤嗤吐着信子的蛇正在缓缓地穿过枯草靠向高勇,高昂起不大的蛇头,两只绿豆般的眼睛冷冷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猎物,背上红绿两色清晰地向周围宣告——“我是一条毒蛇!”
看到那明显的红绿,高勇立时回忆起小时候近乎同样的经历,那次也是这样的一条蛇,一样的近在咫尺,唯有一点不同,那时自己的身边站着姥爷,可是这次……
官道上,骑兵队长仍在仔细察看四周,他身后的郡兵只好极不情愿地跟随,“踏踏”的马蹄声中充满了焦躁与无奈。
枯草中,趴在地上的高勇也在极不情愿地与一条毒蛇对峙,这让人想起了一句谚语:张飞逮耗子——大眼瞪小眼!此刻的高勇除了静止不动紧盯毒蛇的绿豆眼外,不敢有其他任何动作。
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毒蛇不再前进,小脑袋轻微地左右摇摆,好似在寻找下嘴的时机和方位;高勇眼皮不眨,身体不动,额头的冷汗逐渐渗出,心跳节奏慢慢加快,大脑已经从刚才的惊吓中恢复,不断地思考该如何应对这种危机局面。
“周队头,这附近实在没有什么异常,还是赶紧回奉阳缉捕匪徒吧!否则县丞又该责怪了。”郡兵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请求道,显然他们对于县令的恐惧要远远大于乌桓。
“唉!你以为佰长这一死我们能轻逃干系?他是县令刘明的亲外甥,死的不明不白,不是随便抓几个人能够了结的!”周队头边说边向南望去,眼里满是悲凉。
“您也算对得起奉阳的百姓了!抓了几个恶霸不说,还弄些流民充作乱匪,让他们少了抄家的祸。”
“你错了,那几个恶霸平时作恶多端欺男霸女我早就想除掉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只是这些个流民……唉!抓他们是为了让我们摆脱嫌隙,免得刘明怪罪我们办事不力。算了,听你的走吧,赶在刘明回来前让那几个恶霸招供画押!”
“那些个抓回来的流民怎么办?”
周队头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催马加速奔向奉阳。
马蹄踏地带起阵阵灰土,轻微震动惹来毒蛇攻击。与高勇对峙的毒蛇不知是按耐不住美食的诱惑,还是担心眼前高勇会先发制人,总之细长的身体再次扭动起来,一点点地逼近,同时信子吐露得更加频繁。
见到毒蛇开始行动,高勇的心骤然提升,仍没有想出对策的脑袋只好指挥右手轻推苏雪莲,好让她慢慢离开,免得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可是,她不但不走,反而双手紧紧抱住高勇右臂……弄得高勇只好轻叹,轻轻抬起左手准备去抓毒蛇的七寸做最后一搏。
终于,毒蛇率先行动,只见蛇头迅速后仰跟着以迅雷之速张着大嘴露出毒牙直扑高勇面门!
高勇以人体的防卫本能对抗,尽最大能力伸出左手抓向毒蛇七寸……身后的苏雪莲已然失声惊呼。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熟悉的寒光骤至,扑到眼前的毒蛇被一把同样熟悉的小匕首死死地钉在了土地上,蛇身翻滚几下便没了生气。而此时,高勇的手距离蛇的七寸尚有很远的距离……
心脏狂跳的同时,俊朗的声音想起:“小兄弟怎么样?”
高勇抬头一看——董方成!不错,就是那个传道的董方成!尽管双腿仍在不自觉地颤抖,高勇还是勉强站了起来,看着死在一边的毒蛇长出了一口气,感谢道:“谢谢恩人出手相救!否则只怕要丧命于此了!”
董方成摆摆手说道:“别谢我,掷匕首的不是我,是他!我的师弟!”
高勇顺势望去很是惊讶,心道:“这不正是那个装作腿瘸的人吗?想不到它还会这一手功夫!”高勇抱拳致谢后将苏雪莲拉起说道:“救命之恩,他日定当涌泉相报!”
董方成哈哈笑道:“客气什么,都是逃难的穷人!我们不互相帮忙,还有谁能帮忙?那些官吏?还是那些官兵……还有啊,不要叫恩人,我姓董,名方成。我比你大,叫我董兄就好了。这位是我的师弟小吴。”
“董兄,吴兄,在下高勇。看样子我最小,还是叫我小兄弟吧!这位是我的表妹苏雪莲。”
“还是高兄弟比较顺口。”
三人对视同时大笑,颇有一股惺惺相惜的感觉。高勇跟着深有感触地说道:“董兄的话一点不错,不瞒你,我是从北边乌桓部落里逃回来的,一路南行见闻惨不忍睹。可是没想到——这官军比那些乌桓人更狠毒!”说话间眼中流露出悲痛哀悼感同身受之情。
董方成点头叹息,走上前抱住高勇的肩头愤怒地说道:“想不到高兄弟小小年纪便经历如此多的苦难,唉!现在这世道,士人嫌弃我们,官吏欺压我们,外族劫掠我们,只因为我们是穷人。难道穷人就该死?穷人就应该被欺负?”
这时小吴走上来劝道:“师兄别这样。自从跟了大贤良师之后一切不都好了吗!只要我们按照师傅的吩咐去做,不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还能让更多与我们一样的穷人过上好日子。”
高勇没想到这个小吴能够说出如此打动人心的话,确实,好日子是所有穷人的向往,可是……
董方成看到有些动容的高勇趁机问道:“高兄弟是不是也想过上好日子?怎么样,要不要跟我们一起,跟大贤良师一起为天下穷人造福?”
高勇面上感动,心中却警惕异常,不由暗道:“这二人真是厉害,一唱一和不知不觉间把人带入他们的套中。看来,太平道分布广泛、道众无数与这种极具煽动性的宣传有很大关系。”于是装出好奇的样子问道:“董兄,大贤良师是神仙吗?我听到周围邻居说他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哈哈,这些纯属谣传。大贤良师与我们一样,也是穷苦百姓出身。不过他机缘巧合得到仙人指点练成济世救人之功,故此才广收门徒道众以求多救世间百姓。”
高勇表面上点头理解,心底却叹息道:“说得这么好听,可一旦发动起义就全变味了,烧、杀、抢、掠,做着和官军一样的恶行。史书上说黄巾军与蝗虫并无二致,所过之处一片荒芜。最可笑的是打着‘黄天当立’的旗号却没有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据地,没有稳定的粮草兵员补给,几十万、几百万老弱妇孺混在一起导致战斗力下降,一路随抢随吃不事生产,因此败给官军也在情理之中。说白了,他们是为了起义而起义。”
董方成看到高勇沉思,以为他已经心动,遂问道:“怎么样?高兄弟要不要加入太平道,将来我们并肩努力,去救那些尚在酷吏欺压下的穷人兄弟。”
高勇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多谢董兄好意,只不过我还要带着妹妹投奔亲戚,等将她安顿好后再来寻找董兄加入太平道。”
一丝失落在董方成的眼中一闪而逝,他勉强笑道:“说得也是,我太心急了。不知高兄弟要去哪里投奔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