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烽 >

第548章

天烽-第548章

小说: 天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逻,其下弩兵随时待命,而在防线之后便是威震天下地炮弩,每十步一座,旁边堆着数不清的炮弩箭,用看的就足以使人心惊胆战。

“不好打,夜袭得取消了!”马腾脸色阴沉道,“看看那半里宽的铁蒺藜,咱西凉铁骑就算是铁打的,从上面轱辘过去也得被扎的全是窟窿!”说着,向两侧山岭望了望,“文约啊,两侧山岭上还得增加兵力,我已经把后方能调来的兵都拉过来了,你哪里怎么样?”

韩遂摇头道:“十五岁至五十岁的男人都在前线,不能在抽丁了,否则秋粮都没人收割。  ”

“秋收?这鬼天气就别指望了!看看地里旱成什么样了?只有靠近河水的地方才能略有收成。  今年即便击退了高勇,日子也不好过啊。  不过,若是击不退,日子会更难过。  ”

韩遂望了望远方,突然道:“你说要是趁夜火烧敌营呢?天气如此炎热,旁边的树林可是沾火就着啊!”

马腾眯起眼睛仔细打量一番,却突然道:“放弃吧,看看敌营后面马车上装地是什么?”

“什么?”韩遂顺着马腾地指点望去,只看到十余辆马车缓缓驶入营寨,上面运载着一个个圆木筒,“可能是造饭用水吧。  ”

“哼,造饭用得了这么多水吗?”

此时此刻,正当韩、马盘算着如何给敌人制造些麻烦时,高勇和贾诩以及一众将领也在营寨内观察段谷关。  “黄将军的说明诸位都清楚了,攻打段谷关难就难在两侧地山岭弓矢,其射程正好将我军的强弩覆盖,虽说准头几乎没有,但是成千的箭矢落下,也能造成不小伤亡。  ”

孙仲道:“主公,反正对付段谷关要以佯攻为主,干脆用炮弩、霹雳车作主攻手段,机步师先行夺取两侧山岭,虽说难度较大,可一旦成功,段谷关也将全部进入我军射程范围内!”

“不错,可以采取夜袭方式。  ”潘凤赞同道,“两侧山岭陡峭,敌人也不会布置太多兵力,而且时间短暂,防御设施也不完善,夜袭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

黄忠道:“主公,夜间攀爬山岭相当危险,前番奇袭时,参与进攻的将士大都适应了翻山越岭,也掌握不少窍门,忠可将他们调来协助机步师进攻。  ”

高勇望一眼孙仲,“你们觉得呢?”

孙仲、潘凤嘿嘿笑道:“求之不得!就算黄将军不说,我等也要提出请求。  ”

“好,那就这么定,给你们两天时间适应训练。  两日后,我希望看到黑鹰军旗一点一点地夺占山岭!”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二章 镰刀锋利(6)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二章 镰刀锋利(6)

重新踏入冯翊郡郡地界,庞德仿若隔世重生。  穿越匈奴领地的期间整日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小心被匈奴人发觉,直接把自己这万把人全部吃掉。  虽然曾与匈奴人作战数次,也有过多次胜利,但庞德清楚匈奴人的实力,马背上的民族决不是汉族能够轻易抵挡。  毕竟像高勇那般还是少数,况且高勇还是占据幽州、灭掉乌桓之后才敢于挑衅匈奴。

“将军,前方二十里便是粟邑,斥候探查,城内驻扎有高勇军一千人。  似乎是守卫冯翊的普通郡兵。  不过,城南有一条新修建的官道直通临晋,若粟邑遭袭,临晋驻军可在两个时辰内抵达。  ”

庞德停住战马,思索道:“两个时辰内抵达阿……城内人丁如何?有无粮仓?”

斥候摇了摇头:“粟邑人口约两万,且城门盘查森严,进出殊为不易。  属下也不敢过多停留。  不过,能驻扎千人,想必会有辎重粮仓。  就算没有粮仓,入城搜刮一番也能寻到足够大军吃用的粮食。  ”

庞德点点头:“我军横穿匈奴领地,随身携带的粮草以消耗殆尽,只能取食于敌。  然则高勇军素来彪悍,万一打草惊蛇会让我部无功而返。  派人再探,我要更准确的禀报。  ”吩咐完,抬眼向前方去,“千人郡兵,两个时辰,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一个时辰后,正当驻扎临晋的25机步师将官王门准备出城巡视之时。  突然接到粟邑遭到来历不明兵马袭击地禀报。  王门心中微惊,暗道:“这个时候会是谁敢于揭龙逆鳞前来攻打冯翊郡?”一边下令全军集结,一边询问传令兵:“来历不明?可有何特征?比如说衣着?口音?攻城方式?”

传令兵回忆道:“特征倒是有,不过更像大杂烩,攻城方式像流寇,排兵布阵像官军,来去如风像匈奴。  总之模糊得很。  ”

这样的回答显然无法让王门满意,可一想到冯翊郡乃长安北方门户关系重大。  容不得半分疏忽,遂再下军令,要求各城池加强警戒,边塞城镇暂时闭城待命。  此时驻扎在冯翊郡内的部队仅有三支,自己率领的第25机步师以及龚竔的第112、第113步兵师,兵力略显不足。  但是,时间紧迫。  王门只得立即上报军情并联络两个步兵师进入战备状态,而自己则立即点派半个机步师增援粟邑。

离开临晋时已经夜色缭绕,可王门仍然下令临晋四门紧闭,守军严阵以待。  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特别是敌情不明的状况下。  “但愿此去粟邑能够有所发现!”王门如是想,三步两弓五个团凭借四轮马车的速度优势,高速奔驰在官道之上。

长长地车队刚过。  两人便从路边的草丛中站了起来,“老六你立即赶粟邑禀报将军,能多快就多块!”语气之中带着一丝焦躁,显然此人已经被高勇军地如此快速的机动力量吓住了。  想想也是,将近六千人的兵力啊,全部靠马车载运。  这得多大的手笔?估计那些马车的造价就足以再供养同样数量的兵马了。

老六点点头,几步钻进树林,随后一声马嘶,一人一马钻出树林,向北奔去。

此刻,庞德心如止水,他把佯攻粟邑的任务交给了三名校尉,并留下三千人。  剩余兵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三千步卒带上全部弓箭连夜潜行至临晋城外埋伏,另一部分全为骑兵长途奔袭蒲坂津。  庞德苦思许久。  凭借斥候探查地情报制定了当下作战计划。  因为王门此人素来谨慎。  故此一次调虎离山未必能够成功,所以只能安排两次。  一是粟邑,二是蒲坂津。  庞德相信王门必定要分兵救援。  如此,临晋城内至多还有三五千人。  到时或诈开城门,或暗夜偷袭,相信必能有所斩获。  想到今天是十日之约的最后一天,庞德有信心也有毅力实现诺言!“以少胜多未必只有你高勇会用,今夜庞德就让你看一看,比斗智,我西凉军决不输你!”

粟邑的战斗从午后至傍晚,持续了足足两个时辰。  守军仰仗弓弩威力,硬生生抵挡住敌人数次猛攻。  战况虽不惨烈,却也惊心动魄。  城外的流寇不是善于之辈,攻城虽无成法,却总能寻找到薄弱之处。  幸亏动员了城内的警备队和青壮登城作战,否则粟邑还真有可能城破。

“呜——”警示的号声再度响起,粟邑城墙上,守军与青壮神情警惕的向城外张望,但见流寇又一次聚集起来,舞动刀剑对城上喝骂挑衅,几名“首领”模样的人计议一番后再次下令发起猛攻。

两千流寇,抬着牛皮盾乱哄哄地向粟邑城墙杀来。  守将见状,只得立即调来弓弩手准备射杀。  可是,流寇的疯狂举动,令守城团校及县尉大感疑惑。  若说凭三千人突袭还情有可原的话,现在仅靠两千人仍要发起强攻,就令人相当费解了!除非流寇真疯了,或者就是别有用心!

眼望流寇不知死活的冲了过来,团校与县尉同时露出怜悯的神情。  说实话,交战至今,守军伤亡不过百余,而流寇已经超过四百,城墙下已然丢弃百余具尸体,死状惨不忍睹。  不过,一切担忧与怀疑都在王门率援兵抵达后转嫁出去。  看到援军抵达,攻城的流寇立时作鸟兽散,眨眼之间散入密林山野之中。

“你们猜测敌人这是在调虎离山?”听到团校与县尉地想法,王门沉思道。

“是极。  粟邑至临晋仅有一条道路相连,大军移动难逃敌人探查。  ”

“可是,这伙敌人有多少?会选择进攻哪里?临晋?那里城高墙厚。  除非诈城,否则没有三五万人别想强攻下来!至于其他的地方……总不会是蒲坂津吧……”说完蒲坂津三个字,王门猛然一惊,只因他想到河东郡仅有一个104步兵师驻防,若是这伙流寇真地突破过去,绝非一个步兵师能够阻挡,若真是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到最后只有从周围州郡调兵围剿,付出必多。  代价很大!

“严守城池,随军带来的箭矢留给你们自用!”王门嘱咐一句,便夺门而出。  不久,抵达不到半个时辰的援军再次登车返回。  不过,为防万一,王门还是留下了一个机步团和一个弓弩团协防。

蒲坂津,当年的小码头如今已经是冯翊郡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  低矮的木栅栏换成了高大的城墙,防御力度比粟邑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达四里地城墙,将整座港口完全包裹,想要进出只能通过城门。  虽然已近黄昏,可码头上繁忙依旧,一箱箱货物搬运下来堆积成小山,等到来日装车起运,进入长安后再分销各地。  仅仅一个转港。  每年便可为蒲坂百姓赚取上百万钱地收益,由此可见货物流量之大。  当然,西征地军需物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勇选择今年解决西凉,除为将来南下考虑外,还有通过战争拉动内需,借以保证壅凉一域的平稳过渡。  只有百姓有了营生,才不会随便造反。  亦因此,高勇才会连年出兵,大仗小仗不断。

可惜,与记忆中大相径庭地蒲坂津不但繁华似锦,兼且铜墙铁壁,如此喜人的变化在庞德看来却是最大的鸡肋,强吃?一来自讨没相应实力,损伤必重;二来,即便打下来恐怕也坚守不住。  毕竟是敌人的地盘。  放弃?更不行。  调不出临晋守军,偷袭、奇袭将全无用武之地。

就在庞德一筹莫展之际。  一阵西风呼啸而过,吹动树叶沙沙作响。  “有风必有火,若是能够烧掉码头上的货物,进而引发混乱,说不定能趁机夺得此津!”想到做到,庞德立即选出十来个机灵地人,一番打扮后走向蒲坂津。

此时天色愈发昏暗,守卫城门的兵卒不时向城外张望,“你们几个快走几步,刚刚收到急令,今天提早一个时辰关闭城门!”路上几人闻言纷纷加快脚步。  “等等,掏出你们的身分牌?”守门连尉瞥见奔来几人的双腿后,立即警觉出言喝止。  随即,四名兵士各持刀盾戒备起来。

“且慢,草民的身份牌在这里!”说完,该人费了半天劲从怀里掏出一块铁片交给连尉。

“姓名,出生年月,籍贯!”连尉问道,检查铁片无误后掏出一本小册子翻找起来。

“草民张粟,光和元年七月生人,祖籍粟邑县东乡大河沟村。  ”

验照无误,连尉方才点头道:“进去吧,入城后不许乱走,赶快找家客栈歇息。  ”

“是是,谢长官关怀。  ”说完这几个人急忙钻进城内。

“连尉,这几人有很大嫌疑,就这么放进去了?”旁边一兵士道。

连尉嘿嘿冷笑,“谁说的?这叫放长线钓大鱼,你立刻叫上几个兄弟暗中监视。  我得禀报营尉一声,蒲坂津今夜恐怕不会太平了!”

时间悄然而逝,进入城内的几人毫不知悉自己已被监视,他们按照原定计划迅速接近码头,并准备引火的一应事务。  与此同时,两名传讯兵分别离开驻地,一人向西,在关门前地一刻冲了出去;另一人向东,搭乘小船渡河赶往河东郡。

入夜,风起。  明月也不得不被乌云遮蔽。  黑天后,蒲坂津的热闹仍旧维持了一个时辰才逐渐平静下来。  城墙上,守军警惕的巡逻;码头上,负责值夜的兵士亦打起精神仔细巡视。  一切似乎与往常一样,可若是常年在此,便会发现其中的不同。  码头上原本应该紧密挨着停靠的渡船在天黑前纷纷驶向对岸,留下地非破即坏。

噗,巡逻兵转过另一片堆放木箱地域后,一簇火苗猛地燃烧起来,并在西风辅助下,与旁边的枯枝、野草迅速连为一体,火势大涨,转瞬间吞噬掉附近三五个木箱!

“走水了!走水了!”事情果真按照预想那样,当巡逻兵发现火势时已经晚了,大火蔓延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有人提着水桶过来时,半个码头都已经红彤彤的一片。

几个黑影相视一笑,正准备转身到居民区继续时,突闻附近传来嗡的弦响,随即脑袋一歪,呈现出三棱弩箭标准的穿透姿势。  七个人倒下六个,仅余的一个虽然也想英勇就义,却被弩箭穿透锁骨,无力的瘫坐地上。  另一侧的七个人也是同样的命运,不过,其中活下来两个人。

“将军,城内火起,他们得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