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娜很认真地听林恩说话,然后很认真地问:“你说等到你们的帝国重新崛起的那一天,你会选择功成身退,现在是不是已经打算好转投商界,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沃夫鲁姆担当司机,车上再无他人,林恩放心说道:“是有这方面的一点小打算,等到时局真的稳定了,我们就去丹麦开一家公司吧!经营船舶制造、地产或者机械之类,每个星期只需要一两天时间打理业务,剩下的就陪陪家人、环游世界。”
林恩说这段话的时候,黛娜一直用很投入的神情看他,并且微微歪着脑袋。
“真的?”
“当然是真的。”林恩坦然答道,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不可能永远沉溺于征战和杀戮,他终会有疲倦的那一天。与其孤独度过残年,不如在四肢健全的时候好好享受家庭的温情与幸福,也许还能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去看一看。
黛娜紧紧挽着林恩的手臂:“真希望那样的日子能够早点到来!”
在林恩心中,即便北欧经济圈和工业圈真能够如自己设想的那样顺利运转起来,帝国若不能够在五到十年内返回欧洲大陆,在技术和军力方面将继续被主流强国拉大差距,甚至不及日渐没落的英国和法国,那样的话帝国的崛起和时局的稳定也就无从说起,幸福平静生活只能是一种奢望。
差不多一刻钟之后,汽车抵达菲利波庄园,主建筑前两大块草坪已经停了好几十辆汽车,看来主办方并不介意在这次舞会结束后花费些人力物力重新修整这些草皮。作为业界的新贵,林恩这位来自挪威的投资者因为“凯撒防务”而引起了一些注意,但作为该公司的四位股东之一,他的名气和影响力还远无法跟周围这些真正的上流人士相提并论——他们中最富裕者身家富可敌国,他们中最传奇者堪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励志传记,他们中有许多人在工业和资本界能够呼风唤雨,他们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带有商人的敏锐与狡猾。
下车之后,林恩整了整衣装,这身龙骑兵军官制服是他特意为此次化妆舞会定做的,尽管非常合身,颜色也很靓丽,却怎么也找不到从前身穿帝国军服的感觉。看着从旁经过的显贵们一个个趾高气昂,他也挺直了腰杆,略微昂首侧头,臂弯中挽着的美丽娇妻肩披价值超过两千瑞士法郎的裘皮衣装,一条镶嵌着水晶宝石的长裙尽显雍容华贵,它固然笨重,却是维多利亚时代贵妇们出席正式场合的必备装束。
踩着大理石台阶走上门厅,一眼就能够看到极尽华丽的宴会大厅,它的空间结构恢弘大气,它的壁画顶画美轮美奂,它的装饰雕刻古朴典雅,它不是古典宫殿却胜过大多数宫殿,它足以让许多中小国家的君王和贵族们望尘莫及,足以让蜷缩在北欧寒地的帝国残党们充满羡慕嫉妒恨。在这个星球上能够在气质和内涵上胜出的,也许只有英国王家贵族的富丽殿堂、沙皇俄国给红色苏维埃留下的历史遗产以及充满艺术气质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族的宫殿。
耀眼的水晶吊灯下,一对对身穿华服的男女宾客已伴随着轻快熟悉的乐曲声翩翩起舞。在这样一场不限衣装的化妆舞会中,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维多利亚相近时代——也就是18世纪到19世纪的典型衣着,男士们或穿着金扣闪闪、饰件繁多的上衣和单色调的紧身裤、尖头鞋,或穿着那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军队礼服,英国近卫军、法国龙骑兵显然要比奥地利、波兰、普鲁士军队更具代表性的,与林恩撞衫者少说也有四五人,难怪当初上门量衣的裁缝好意提醒他换个装束。女士们盘着漂亮而复杂的发式,穿着束腰、挤胸的炫目长裙礼服,发盘、耳际、颈项、手腕上莫不戴着闪亮的珠宝,像是一只只争奇斗艳的孔雀。无数头戴白色假发、打扮如欧洲宫廷侍从的侍者端着银灿灿的托板在人群中穿梭往来,彬彬有礼地向宾客们提供酒水和点心。
嚯,真大的排场啊!
林恩不禁在心里感慨,能够参加这样的舞会想必是普通民众梦寐以求的。拿着西班牙方面提供的护照和证明,考特兰德现在已经是“凯撒防务”的两位西班牙股东之一,他同样收到了邀请,今晚将带着夫人出席,阿尔弗雷德·斯查尔也将带着女伴前来——虽然介绍说是德国情报人员,但两人之间的眼神让林恩觉得他们的关系应该不仅仅是单纯的上下级,但不涉及管理制度与伦理道德,他便也不去多问。安德里和他的夫人仍因为面孔太过招摇而选择缺席,鲁道夫·狄克菲尔德和伯托尔德·泽纳曼则因为身份安排而一同留在了他们的新住处。
名为化妆舞会,到场的宾客真正戴上假面具的却不多,看来这里的“化妆”主要是体现在装束方面。在动作殷勤标致的侍者帮助下,黛娜脱去裘皮坎肩,举止优雅地随同林恩步入大厅。经过在瑞士的这两个多月,黛娜对于各种交际礼节掌握得非常熟练了,她说话总是很有分寸,而且很懂得拿捏开口的时机,面对绅士们的调侃谄媚总能够恰到好处地作出回应,很少有矫揉造作之感。在这方面林恩是自愧不如的。
进入大厅后,林恩并不带着黛娜直接进入跳舞区域,而是转到一旁相对僻静处。超过两百名宾客使得眼前的面孔纷杂缭乱,林恩看了好一会儿却没找到几张熟面孔,反而是黛娜小声提醒道:“喏,那不是莫滕先生和他的夫人吗?”
德米里斯·莫滕是祖居巴塞尔的实业家,名下有好几家工厂,莫滕汽车公司便是“凯撒防务”不久前收购下来用作南区厂房的,与之相隔一条街的北区厂房则收购自另一位当地实业家埃里森·孔特拉的纺织厂,两个工厂加在一块占地达到了二十二英亩,且各自修建有一条货运铁路支线,火车可以直接进入厂区装卸物资,交通条件十分理想。
空站着可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看莫滕夫妇旁边还有另外两对夫妇,年纪略有些大,但还没有到归隐山林颐养天年的地步,林恩稍稍整理情绪,微笑着对黛娜说:“我们去打个招呼吧!”
同样的微笑,在黛娜脸上是那样的优雅、迷人,她也许会让很多人想起16岁时的茜茜公主——要征服了眼光挑剔的奥地利人,那该有怎样惊世的美貌和气质啊!
“莫滕先生,莫滕夫人!”
伴随着林恩的这声客套招呼,站着交谈的三对夫妇转头时,目光竟齐刷刷地被林恩身旁的黛娜吸引过去。
在今天这样的场合,穿着整个巴塞尔最好的裁缝用最昂贵的布料量身定做出的衣裙,洁白饱满的肌肤衬着洁净无暇的钻石饰件,年轻貌美的黛娜焕发出的是比绝大多数贵族女性还要雍容典雅的气质,她看起来不像是一位军官的妻子,而像是一个出生王室的公主,以至于林恩选的配饰虽然是法国龙骑兵校官,两人站在一起照镜子仍觉得女性的气场高出一筹。
两周之前,作为她20周岁生日的礼物,林恩送了她一条价值一万五千瑞士法郎,也即是近一千英镑的钻石项链——这不仅是他送给黛娜,也是他有史以来送出的最昂贵礼物。以他前期所有的薪金加上从美国赚来的外快,仍不足这个数字的一半,然而他现在并不需要像从前在大学那样为了生活费而苦恼。作为他、安德里以及考特兰德三人私下达成的一致,利用注资匹菲尔企业、购置技术设备、打理各方关系以及投资成立凯撒防务公司这些项目频繁动用资金的机会,由狄克菲尔德和斯查尔从中相助,以隐秘而专业的手法将一部分资金截留下来作为特别行动资金,用于各种他们认为有必要但又很难在台面上解释的用途,例如为掩饰富商身份而购买的珠宝奢侈品。相比于目前所动用的不到一千万英镑资金,这笔特别行动资金所占的比例仅有千分之三,但尽管如此,在1945年时仍是相当具有购买力的一笔资金。
相比于缺乏真正贵族教养的暴发户,莫滕夫妇以及他们身旁的另外两对夫妻显然都是拥有良好涵养的,他们虽然为黛娜出众的美貌与气质所吸引,但也仅限于短短一瞬间,他们很快将目光移到林恩这里,并以眼神对这位年轻英俊并且同样气质不俗的宾客表示了敬意。
“诸位,这就是我提起过的克纳茨基先生,凯撒防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这位是他的夫人,古典贵族家庭出生的小仙女。”
这个礼貌而幽默的介绍很好地带动了气氛,旁边两对夫妇都笑了,印象自然会较通常情况更为深刻。
“这是弗雷蒙特先生和夫人,弗雷蒙特公司是法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战争期间业务虽然受到了一些影响,目前正重整旗鼓准备展现当年的雄风。”莫滕先生所介绍的第一对夫妇,男士身材较胖,不用低头就有明显的双下巴,头发花白,若是戴上一副黑框眼镜会跟林恩印象中的“肯德基上校”很相似,他的夫人则是一位身材标致的中年女性,笑容很优雅,气质也很好,对异性的魅力超越了实际年龄的制约。
“弗雷蒙特先生、夫人,很高兴见到你们!”林恩用流畅的英语问候说。
“您的英语说得很不错!”弗雷蒙特夫人笑着赞叹道,她压根不会想到,林恩当年可是某重点高中的英语课代表,大学毕业时拥有六级证书的理科生。
“感谢您的夸奖!”
林恩遂又对弗雷蒙特先生说:“希望今后有机会合作,定当向您多多讨教。”
因胖而显得和善的弗雷蒙特先生寒暄道:“您的防务公司……可以理解为以防御项目为主的军工企业吗?”
防务公司在这个时候还不流行,在林恩的概念里,它不过是打着防务的噱头从事军工制造和贸易,自身擅长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往那方面投入精力,但在外人面前,他仍谦逊地回答说:“基本如此!”
“很有意思!”弗雷蒙特先生很含糊地评价说。
莫滕先生紧接着向林恩介绍了另一对夫妇:“这是布洛赫先生和夫人。”
男士五十出头,圆脸、微胖,女士看起来比他年轻许多,很显瘦,笑起来皱纹清晰,但很有亲和力。
只听介绍,林恩并没有当这位男士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而对于林恩的英语问候,对方只是微微一笑并同样用简单的英语致意。
“布洛赫先生当年在法国航空界可是鼎鼎有名的青年才俊,他原先的航空公司在上一场战争期间获得了法国军方的大宗订单,若是战争再晚几个月结束,布洛赫先生肯定是我们之中最成功的人士了!”莫滕先生用德语对林恩和黛娜说了这些,又紧接着改用法语对布洛赫说了一句什么,只见他苦笑着摇头,混杂着英语和法语说着,林恩大致听懂意思:“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克纳茨基先生从事军工生产这一行业,或许知道法国军队在战争之前装备的MB150战斗机和MB175轰炸机,它们就是马塞尔的航空公司当年的得力产品,只是1940年法国战败后,德国人试图强迫布洛赫先生与他们合作,我们的马塞尔当然不干,结果被关进了德国人的集中营,直到战争结束。”说到这里,弗雷蒙特先生显得非常感慨,他转身叫住一名侍者,从他的托盘里给大家分别拿了香槟,倡议道:“让我们一起为了不屈不挠的马塞尔·布洛赫干杯!”
“为了不屈不挠的马塞尔!”
虽然没有说打倒法西斯、法兰西万岁之类的话语,但林恩仍觉得很是讽刺。转念一想,若是第三帝国从一开始就推行较为柔和的占领政策,战争进程和结果很可能就是另一个模样了。
碰杯之后,莫滕和两位法国男士继续聊刚才的话题,夫人们转而用不算太流利的英语和黛娜交谈——黛娜除了丹麦语和德语,还能够说简单的英语和挪威语,语言方面依然让林恩自愧不如。在这种情况下,出于礼仪也是出于好奇,林恩并没有拉着黛娜离开,而是和男士们站在一起努力想要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可惜对法语一窍不通,进入耳朵的也都是一些古怪生涩的音节。莫滕作为本地企业家算是这小范围谈话的东道主,聊了一阵,见林恩一句不发,便猜到了大概,遂用德语对他说:“我们刚刚在谈论布洛赫先生的新工厂——这还是个初步的规划,资金、人员、技术都在筹措阶段,但我们觉得以布洛赫先生的经验和天赋,一定能够让这个飞机工厂超越布雷盖成为法国第一。”
对于法国航空业,林恩所知不多,但布雷盖的大名还是听过的。在一战和二战时期,布雷盖为法国军队生产了多款军用飞机,囊括战斗机、轰炸机和水上飞机,但它在战后似乎销声匿迹了,享誉世界的幻影、阵风都是出自另一家法国航空企业,达索飞机制造公司。
一番交谈、两声干笑,莫滕又转头对林恩说:“布洛赫先生的新工厂初步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