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苏将玉玺拿在手中不断地把玩着,开口道:“在两百年前,有一个楚国的玉匠在山上找到了一块他认为是绝世好玉的石头,便将他献给了自己的大王。但因那玉还是一块璞石,而楚国宫中的玉匠又不识货,所以便将它扔还给了那人,而且楚王因怪其欺骗自己就将他的一条腿砍了下来。”说到这里时,小桃发出啊的一声,忙着用手堵住了身边正在榻上瞪眼看扶苏的儿子的耳朵。扶苏一笑,接着道:“那玉匠虽然被砍了一条腿,但他心仍不死,在那楚王死后,新王即位,他又捧着那玉石去见了新的楚王。新楚王也命人仔细检验了这块玉石,但结果还是如上次一般,所有人都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那玉匠的第二条腿也被砍了下来。”
“这人也太可怜了,可楚王也太残忍了,他只是一片好意,就算那玉石是假的也不必砍人的腿啊。”小桃一脸同情地说道。
扶苏道:“或许这就是王者的威严吧。但是这玉匠为了这块宝玉不被埋没,还是坚持要将它献给楚王,他等啊等,终于这个新上位的楚王也死了,但当他想抱玉去见第三任楚王的时候,却因为双腿都断了无法再进宫。于是他便抱着玉石在山上痛哭,不料却惹来一人相问,那玉匠便把事情都告诉了那人。那人为玉匠的遭遇所感动,便答应替他将玉石带进宫去。而这第三任楚王比较明事理,便当中命人将此石剖了开来,果然其中有一块稀世之玉,于是楚王便命大匠将它雕琢成了一方印玺。又因那发现此玉石的玉匠名叫卞和,为了纪念他,楚王便管这玉玺叫和氏璧了。而这就是那方用一个人的两条腿才能找出来的和氏璧了。”
小桃这才恍然道:“原来它是这么来的啊,怪不得皇上说它很是宝贵呢。”说着也伸手摸了摸玉玺。随即她又问道:“既然这玉玺是楚国之物,怎么又来到了我大秦呢?”
“这便是另一个故事了。”扶苏继续说着故事,“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乱之后,这和氏璧便流落到了赵人手中。而随着时间的久远,中原各地的君主也开始知道了有这么一件宝物,他们都开始打起了和氏璧的主意。其中有派兵硬夺的,也有以城池去换的。那赵国当时国力正盛,武力上能一举将其击败的并不多,而且还有其他各国在旁虎视眈眈,所以最后大家都用了以城池换和氏璧的办法。而我大秦的先祖更是出了一个大价钱,用十五城换一方玉玺。这终于使赵王动心,再加上当时我大秦已经雄居天下诸侯之首,所以那赵王只得谴一叫蔺相如的人携了玉玺来到咸阳。不料秦王只是意在和氏璧,并无真心将十五城给赵国。于是那蔺相如便手持此玉威胁秦王,说若他胆敢硬夺,自己便将此玉掼个粉碎。秦王因不忍见宝物被毁,又不想将城池给赵人,最后只得放了蔺相如和玉回去了。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小桃先是听得津津有味,随后却有些不解地看着扶苏,因为他说的秦王可是自己的先祖啊,但在他口中却完全不当一回事。其实扶苏只将这里的秦王当成是故事和历史中的一个人物而已,从未将自己和与有任何联系。小桃也不点破,只是奇怪问道:“皇上既然那玉玺还在赵,怎么先祖却到了这里呢?”
扶苏笑道:“你忘了吗,始皇帝灭了山东六国,这赵也在其中,连他们的国土都保不住的赵人又怎么可能保得住这一方玉玺呢?”小桃这才了然地点了点头。但扶苏的话还没有说完:“始皇帝得到此物之后便决定将它作为我大秦的传世之宝,便命李斯在其上刻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而它也就成为了我大秦的国玺了。”
“皇上连它都已经得到了,这就说明皇上的确是始皇帝定下的真正的继承之人,不然怎么不见那胡亥、子婴得到它呢?”小桃也欣喜地说道。
扶苏呵呵一笑,又将玉玺放回到锦盒之中,道:“这或许是始皇帝在天之灵护佑的我吧。”小桃只当他指玉玺到手这件事,扶苏指的却是自己是因为看了秦始皇的日记才会想到去秦皇陵祭拜他,这才使自己得到了这和氏璧。
和氏璧到手之后,扶苏更觉得自己当是得天庇佑的能够将这乱世结束的人,于是他更加加紧了对士卒的训练,随时准备着和楚人的战斗的开始。
不料和项羽的战争没有开始,北边却传来了消息,说是匈奴人又一次出现在了边境之上对一些小城镇进行了骚扰。这让扶苏很是恼火,立刻便命身在北地郡的蒙毅带兵前去平定,并要他务必给这些匈奴人以沉重的打击,让他们知道现在大秦的厉害。
第二百零二章 草原风云
匈奴人在这夏秋之交突然袭击北方诸郡并不是因为他们又遭到了灾难,牧民无法维持生计了,而是因为他们要报仇,报这一个月来在草原上的牧民被杀的仇恨。在这些日子以来,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他们倏忽来去,就连熟悉草原地形的牧民们都找不到他们的下落,可他们却总是在各部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对他们突然发起进攻,烧杀劫掠。每次完事之后能活下来的牧民极少,但随着受害的小部落越来越多,各个部落都知道了草原上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而从幸存者的口中得知这些人都是中原来的。
这一下各部落的头人们就受不了了,以往他们只知道是自己带了人去中原抢劫,想不到现在却是中原的人跑到了草原上来干这事。他们立刻就去找自己的大单于冒顿,希望他为所有受害的匈奴人主持公道。这时的冒顿已经将草原上的各个部族都收拢了,但有不服他的也被他以武力征服,在姬读的帮助下,冒顿也不再是只一味讲究武力,也开始恩威并施了。现在看到这些已经归附自己的部落居然遭到中原人的侵犯,冒顿知道这是一个既显示自己军事实力,又可将各部落的人心收拢的好机会,于是便毅然决定出兵攻打中原。
可是他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姬读就提出了意见,说是中原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当年不同了,而且听说那些去了中原的不服冒顿的部落已经被杀得干净,现在还不是出兵真正与中原王朝为敌的时候。虽然冒顿觉得姬读说的话很在理,但是如果自己不为这些部落出头的话,恐怕才刚刚凝聚的人心就又要散了,所以冒顿很是犹豫,不知自己该如何是好。
这时姬读想出了一个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派出小股人马也象那数千中原人一样在中原北方的数郡进行劫掠,以表明自己不会作势不理的态度,同时派出细作前去中原探察情况,一旦发现有机可趁,那这些骚扰用的军队就会变成前锋了,最后则是在草原上撒出上万人马寻找那支敌人的下落,以避免再有部落受害。这计策可说是面面俱到,冒顿立刻就同意了下来,命人照此而行。
于是草原上就出现了无数手拿兵器的骑兵四处打探,可在这时候白班的三千人马正好将又一个小部落给清洗掉了。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正熊熊燃烧的牛皮帐篷,白班只觉得有说不出的满足,以前他从未在战场上享受到这种感觉。现在草原上的小部落的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每个跟随着他的士卒都拥有了许多财宝和女人,只要他们看上眼的东西就会被他们抢到手,然后在消灭了这些牧民之后就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好好享受。等到他们厌烦的时候,他们便会再次出动,几次下来,这些士卒也开始迷恋上这种强盗的生活了,比起军队汇总的索然无味,这里的战斗更加精彩,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敌人中只有小部分人会抵抗,多数只能被他们杀戮,然后他们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了。
白班觉得自己就是这个草原上的主宰了,他甚至开始怀疑蒙恬等将领的本事了,自己只带着这几千人就能将草原搅得天翻地覆,当年他们有数十万人马为何却收拾不了这些匈奴人呢。但是随着他们的不断劫掠,草原上原来的小部落开始往大的部落那边迁徙,以求得到庇护,这也使得白班他们想找一个攻击目标的难度越来越大了。终于在半个月里找不到一个对象的时候,已经不把匈奴人放在眼中的白班和他的军队悍然地向一个拥有着上万人口的大部落发起了进攻。
但是因为这些日子白班他们的屡次劫掠,这些部落已经提高了警惕,当见到他们冲上上来的时候,那部落的战士们也都呼喝着用弓箭和马刀还击对方。这一下白班他们才算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了,论人数对方的战士不在他们之下,论战斗力,这些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从小就以狩猎为生的匈奴人更是比他们更加善战。于是在无法以三千打几百的有利条件的帮助下,白班的军士很快就败在了匈奴战士的手上。原本他们也不会这么容易失败,但因为这些日子以来强盗的生涯,使他们将原来辛苦训练出来的战阵忘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只得落荒而逃。这一战,三千人丧了近半,是白班在草原上形式的转折点。
因为这一战失利之后,匈奴人终于发现这支敌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从而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寻找他们下落的行动中去,誓要将他们除掉为自己的亲戚朋友报仇。
就在草原上到处都是寻找白班下落的时候,匈奴人与秦兵也终于在北地郡的附近展开了一场战斗。
蒙毅在扶苏登基之后被封为了镇北将军,对这封赏他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唯一让他觉得不舒服的就是自己自从几年之前就没有再与匈奴人战过一场,与自己的封号有些不搭配。正当他在为此苦恼的时候,就象老天都在帮他一般,扶苏让他出兵打击匈奴犯边之敌,并且还是让他狠狠地给匈奴人一些教训。
于是蒙毅立刻就着手准备了,先将那些匈奴人扰边的地点一个个在地图上标了出来,找到了他们行动的轨迹,然后再推测出他们下一个进犯的目标,从而亲自带了人马赶去。通过匈奴人行动的轨迹,蒙毅欣喜地发现他们正在朝着北地郡的方向而来,虽然现在自己不是常驻北地郡,但那里的地形却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马上就带了两万人马赶了过去,并在一些适宜设下伏兵的地方都埋伏下了人马。
到了北地郡后,蒙毅又将几处可能受到匈奴人袭击地方的百姓都迁进城来,只留下一处,并派了人马在周围埋伏了下来,这一次他要将这支进犯的匈奴人全部除掉。其实这计策在一年多前扶苏他们与勒冈等匈奴失败部落的头人作战时用过,只不过现在是将粮草换成了粮食与百姓而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蒙毅就只等着匈奴人钻进自己的口袋了。
显然这些匈奴人作战只是逞一时的英勇,对计谋是完全不放在心上的,再加上他们的目的就是报复,看到有大量的中原人聚集,连想都不想就冲了过去。
但是迎接他们的却不是慌乱的,手无寸铁的,随便他们屠戮的百姓,而是装备精良,军容齐整,准备妥当的秦军。在他们刚冲到那小镇前的时候,就有一阵弩箭破空而来。虽然前面有人中箭掉下了马,但是匈奴骑兵还好似凭借着精湛的骑术杀了进去。可是与他们想象中不同的一面再次出现了,镇中突然涌现出大批的手持长矛长戈等长兵器的秦兵,他们攻击的目标也不是马上的骑兵而是骑兵跨下的战马。当战马倒下的时候,其他手拿利刃的秦军士卒就扑了上去。匈奴骑兵的一身本事都在马背上,失去了战马的骑兵就如失去双腿的战士,再加上从马上掉下来时许多人都摔得不轻,所以当利刃加身的时候他们反抗的能力就大大减弱了。
后面还没有冲进去的匈奴骑兵看到这情况,就知道自己是掉进了秦人早设好的陷阱中了,于是就有首领当机立断,停止了对小镇的攻击,转而只求离开这里。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敌人,而自己的人马可是有限的很。可他们想不到的是当他们回头想走的时候,从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突然就冒出了秦军的伏兵,杀得他们人仰马翻,最后在折损了八成人马之后他们才得以逃了出去。
这一战使蒙毅在北边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名声开始直追自己的兄长蒙恬,而匈奴人也开始知道有这么一员大将在北地郡附近镇守。
冒顿接到前去劫掠的人马失败的消息时,也正好接到了从咸阳城带来的消息。“原来当我将草原统一在一起的时候,这中原各地居然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扶苏又是什么人,居然成了大秦的皇帝?”冒顿看着姬读问道。
听到扶苏二字,姬读的眼中就露出了深刻的仇恨,就是这个人使自己的第一次计划失败了,从而无法在短期内恢复自己大燕的名号。他还记得那一日在上谷城的一战,就是那一战使自己和哈日勒投到了草原中来,从而成为了冒顿的心腹。但他却不想提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