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72章

顺明-第172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器制造局那边应该也要搬到济南和兖州交界的地方去,说是那边靠着莱芜和滕县,煤铁都是方便,那边也是山东的繁华之地,河南、北直隶两处的工匠也是容易招募些,听我手下那些火铳兵说,眼下他们兵器制造局那边一来要忙着赶工兵器,二来忙着搬迁选址,老郭都快累脱形了。”

莱芜素来有铁矿,大明在莱芜有专门的衙门负责开采铁矿,锻造铁器,并有矿监负责,资源也是十分的丰富,滕县则是产煤,这个时代对煤的需求量并不是太大,尽管那边有丰富的煤矿,可规模很一般。

这几年有了发展的原因还是因为胶州营的兵器制造局的大批量采购,银子大把的花下去,见到有利可图,这才是逐渐开始招募工人,扩大生产。

李孟在帐篷里面,从附近的军户家中搬来的桌子,在山上忙碌的厨子给他做了条烤鱼,还有一盆羊肉,又有几张面饼,带着全家老小来这海边郊游,其他人是在休闲和休息,不过李孟这边却清闲不下来,这个场合算是个非正式的场合,很多在公务上不能贸然提出的询问或者建议之类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拿出来说说。

结果自从早晨过来,李孟就在军帐里面接待,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到了午饭的时候,上面那些家眷几次下来相请,都没有时间过去,索性是让厨子单独做一份饭菜,自己将就将就抓紧时间。

这下面的人要是在吃饭的时候见到上官,可是极为失礼的事情,但这上面的人吃饭见下面的,可是不把属下当外人,表示亲近的意思,反正对李孟来说是方便,也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一早过来的,却是港口上管事的郑家的代表,恭恭敬敬的给李孟问好请安,然后说了下,说最近郑家准备在这灵山卫和鳌山卫之间的地方开设个船厂,消息是昨晚刚到的,先通知到李孟这边,也算是讨个彩头。

去往日本和朝鲜的航线,在北方必须也要有个修船的地方,郑家在这里的选址也是正常,终究对李孟是好事,可以跟这些人学习,在航海和水手的方面得到些便宜,这还真是个高兴的事情。

港口上也有胶州营的驻守人员,这人来报告的就相对简单了些,无非是那一千一百多名选中的青壮,开始分成小枇跟着郑家的船回到附福建,这名驻守的头目倒是从起家的时候跟着李孟的老弟兄,年纪大了,来这里守门,也有说话的资格和份量,小心翼翼的建议说道:

“大人,咱们自己掏银子送人去那些南蛮子那边,这些好儿郎还要给他们卖命,这买卖咱们做的是不是亏了,要是跟着久了,这些人还听不听咱胶州营的话呢?”

李孟先是问了个问题“那郑家从头目到水手都是那里人”这名驻守在这里的头目稍一琢磨就回答道“都是他们福建人,听说都是一个府里面的”,李孟这才说道:

“咱们这些山东的汉子去那里能受信用吗,肯定要小心提防,既然不能同心,家人亲眷又都在咱们手中,你说他们会听谁的。”

这没说完之后,那名守卫的头目才恍然大悟,这些时间的叫到打下来,李孟对郑家有了个判断,虽然有巨大的实力,可却没有相应的格局和气度,终究成不了什么大局面,还真是没有必要太担心和太高估他们。

兵器制造局的郭栋进来之后,一来是说南京那边监工,逢猛镇这边兵器制造的进度和情况,二来是把下面的人去莱芜的情况禀报,朝廷在重要的地方都有专门的官员和太监管理,特别是铁矿这样的资源,那边的官员都是小吏,不敢和山东总兵闹些什么,可矿监许七却是个麻烦角色,这铁矿主要做主的就是这位太监,他对于灵山商行过来购买铁矿石的商人们一直是百般刁难,所要贿赂。

灵山商行和兵器制造局的人合计之后,发现要是按照这太监出的价钱,还不如在南京的武库里面直接购买成品划算。

而且灵山商行的人也是打听明白了,据说这太监许七的后面是司礼监的某位大佬,得罪不起,郭栋一直是在这制造上忙碌,对胶州营其他的方面还真是很少接触,生怕因为延误进度耽误了事情,也顾不得面子,直接过来找李孟,一来是有请罪自责的意思,二来是问个处置。

“这样的小事,理会他作甚,你先去把匠坊建起来,其余的不用你来操心!”

郭栋惶恐异常,还以为李孟生气了,不过李孟却是实实在在的和颜悦色的模样,后面又有人在那里等候着,也不好在这边多耽搁,也只好躬身退下。

接着走进来的却是孙和斗,今日孙和斗总算是穿上了长衫,勉强有些士子的模样,李孟有些奇怪,孙和斗眼下是兵器制造局里面地位最高的两个人之一,方才郭栋来了,他有什么事情?

第271章 放与收

“孙某先恭贺大人与鞑虏之战得胜,自此军威必然天下远扬。”

到底是读书人,一进屋来很正式的对胶州营的胜利做出了祝贺,要是这一战刚结束的时候,李孟搞不好会否定对方的这个说法,济南军议之后,心思却是平和了不少,点点头谢过对方的贺词,等待孙和斗接下来的话。

“学生此次来见大人,是请大人开恩放人的!”

听到这话,李孟脸上虽然不动声色,不过心里面却是转了个弯,心想莫非是对方想要离开,自从对方改进了火炮之后,这人才对于胶州营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尽管李孟不知道这些火炮的改进技术到底是原创还是早已有之。如果有人在西洋通过种种方法得到那自然由他,可万万不能让人从孙和斗手中得到这些技术。

而且按照郭栋的禀报,兵器制造局之中,得益孙和斗的地方甚多,这孙和斗和那些空谈妄想的文人不同,家学渊源,又学习西学,有这个时代难得的技术人才的特征,经常是就铸造锻打和材料的细节做出改进,这对于一帮铁匠和匠户组成的兵器制造局,简直就是大脑一样的存在,实际操作不缺,理论可太难得了。

“孙先生想走吗,可是我胶州营款待失却了礼数?”

李孟淡淡的问道,心中却已经是打定了主意,对方想走却也是正常,毕竟来胶州并不是请来的,而是被郑家用强掳掠来的,至今松江府和南直隶的衙门,还挂着这个孙府满门一夜无踪的大案,只不过大家都猜到些东西,或者是被人报复灭门,或者是全家连夜离开,遮人耳目而已。

用强掳来的,对方当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呆在这里,也许想要回家,也许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不过李孟已经是打算重新把这些人软禁起来了,或许是给孙家三子的自由有些太多了,让他们想要更多。

“胶州营待我如国士,学生每日忙碌之事都是平生所好,怎么能说失了礼数,这次来却是替学生的两个兄弟求情!”

李孟没有出声,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孙和斗又是开口说道:

“李家庄园的砦堡虽然是饮食温饱无忧,还是太憋屈了些,我那两个兄弟虽然是安静书生,却也觉得对家眷子女不好,孙某斗胆,敢请大人放他们去屯田田庄之中,在那里参与公塾,教书育人,总归是天地广大些。”

原来是这个要求,在屯田田庄之中,李孟同样是可以严密的监视控制,而且孙和京和孙和鼎两人是书香门第的读书人,水平自然比在屯田田庄里面的那些破家的童生秀才要强出不少,他们去了也可以加强笼络人心。

李孟心中决定,脸上却显得有些迟疑,那孙和斗看到,连忙又是深深的作揖为礼,开口恳求道:

“孙家满门如今生死都在大人手中,学生兄弟几人绝不会做那糊涂之事,还请大人放心。”

见到自己的矜持有了效果,李孟这才是点点头,开口沉声说道:

“既然孙先生这么急切,本将就答应了,山东各府都有胶州营的产业,让你那两个兄弟自己去选一个吧!”

孙和斗听见这话,脸上露出了大喜的神色,又是行礼谢恩,这时候军帐外面有人掀动帘子,外面守卫的亲兵朝着里面看了一眼,这就是后面还有要求见的人了,孙和斗得了李孟的允诺,也没有其他的是请的,连忙知趣的告辞。

他走到帐篷边上,刚要出门的时候,就听到后面李孟悠然地说道:

“孙先生,孙家在我手上的把握着的不光是生死,还有荣华富贵,本将也不想让先生在胶州这穷乡僻壤呆一辈子,还有将来。”

听到李孟这大有深意的话,孙和斗身体僵了下,笑着转身又是施礼,然后走出了帐篷,看他的精神状态,像是真的理解李孟这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李孟看着桌子上的饼和羊肉,用手一摸都已经有些凉了,禁不住苦笑了几声,心想别人家都说什么安享富贵,自己却没有这么好的福气。肚子也的确实是饿了,也顾不得饭菜有些凉,直接就开始吃起来。

这次外面的亲兵却没有通报,反倒是先拿着刀鞘探入帘子之中敲击地面几下,李孟立刻是明白了,把嘴里的面饼咽下,扬声说道:

“请他进来!”

客人求见,亲卫家丁要高声的通传,这不光是上位者的规矩,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只不过还有些人的身份不能被外人知道,所以就有这样的法子,刀鞘敲击地面,就是某些人求见的通报。

一名穿着亲兵打扮的人走近了军帐之中,进来之后,跪在地上给李孟行礼问安,态度很是恭谨,李孟点点头,开口说道:

“黄平,你家里人可都平安吗?”

跪在地上的黄平恭谨的回答道:

“多谢大人的关心,父母和兄弟都在半月前迁往苏州,一切都操办完了,小人感激不尽。”

“我知道你想要上阵厮杀带兵作战,只是胶州营这边缺少你这类的人才,暂时却是委屈你了,不过你也不必丧气,这番事业也未必不能做大,李某对待手下,一向是有赏罚分明,只要是做好做大,其余的不用担心!”

黄平听到李孟这话,又是磕了三个响头,口称“多谢大人恩典”。这黄平毕竟是世代军户出身的军官,又在京师南京历炼过的,行事作风颇为讲究礼节规矩。

他目前明面的身份就是李孟身边一名亲兵把总,当然,王海没有管辖和过问黄平做事的权力,黄平的一切都是归李孟直接统领的,黄平和手下人的花费和计划报备,外面的人只有宁师爷一个人,其余的都是在内宅的木云瑶等人处理和核算,这些费用的名目也都以所谓的内宅采买,尽可能的做的隐秘。

李孟身边的亲信人都已经是手握军权的大将,这等刺探情报的阴私之事却不可能再委托给他们了,黄平是专业的世代锦衣卫出身,又是不属于这个团体的外人,有相对于独立的态度,财政和人员都是出自李孟的手中,也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别的心思,用起来也很是放心。

平日间李孟接见和黄平差不多身份地位,甚至是身份还要更低一些的人的时候,很少摆什么大将总兵的架子,态度非常的和蔼可亲,但和黄平见面的时候,都是威势十足,从不假以颜色。

外人看到,还以为黄平此人并不得李孟喜欢,连带着外人对黄平的态度也是不冷不淡的,却很少有人知道,黄平就是胶州营暗地里那套系统的头目。

李孟停顿了下,开口问道:

“今日叫你来,问你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你那边的人员招募的如何了?”

黄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回答说道:

“这次募兵,地方上来报名从军的年轻子弟,被拒绝的里面挑出来一百四十人合用的,收上来的人招了十五人,准备等募兵完毕后,就带到山东各处训练,尽快的派上用场。”

李孟点点头,沉吟了下提醒说道:

“鞑子入山东那次,临阵脱逃的,指使不动的,说风凉话的,一定要严加惩处,让他们在山东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要恩威并施方能使用的动这些草莽匪盗,那次的事情之后,你也不要不用那些人,咱们胶州营自家的子弟,可以作为核心,外面那些草莽匪盗,要是听话,做外围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话都是平实的话语,不过里面却给黄平解开了两个限制,提醒他不用顾全大局,为了所谓的将来着想,还要给在大战之中四散奔逃,不讲信义的那些江湖草莽之辈面子,也要杀人立威,再者是虽然有那次的事情,却也不要不用他们,核心要紧的事情固然是胶州营自己的子弟做,外围的一些配合总归还是要这些诶人才方便些。

总的来说,黄平只要是照做,今后的行事却方便有效了许多,这其实也是变相的给黄平加权,黄平连忙是郑重其事的道谢。

“你那边可熟悉山东本地的海匪海盗,要那种有名望又听话的角色?”

李孟沉默了下才说出了第二个问题,黄平跪在地上脑筋急转,倒是很快的给出了答案,说道:

“登州府和咱们莱州府这样的人没有,属下的人倒是在青州府和信阳镇接触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