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8章

顺明-第18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能在那里小声嘟囔,却被李孟用凌厉的眼神瞪了回去,转过头,李孟冲着马百户施了个大礼,肃声道:

“多谢马百户,今后若有事,李某绝不推辞。”

这下连马百户都怔在那里,心想这东西也就是个名声好听些,为何这么庄重,刚要客气,却想到自己还有事情要求人,先是扶住李孟,干咳一声说道:

“不瞒李总旗说,这次还有事相求。”

要求来的还真是快,李孟也不在意,做出副请讲的表情,马百户老脸微红,却冲着外面喊道:

“小畜生,还在那边躲着干甚么,让你老子在这里求人!!”

这边一声吆喝,在院门口磨磨蹭蹭的走过来一人,正是马罡,在逢猛镇那股愣头青的模样已经是不见,在那里低着头,马百户叹了口气,开口求道:

“李总旗,我这不成器的小子懂得些武艺,也还壮实,这几天都闹着要来跟着李总旗你干,老汉我觉得这浑小子没准也能帮得上忙,拉着这老脸求您收留他。”

说完之后,老百户用更恭敬的态度抱拳庄重的作揖为礼,看着对面老人难为情却还是对一个比自己年纪小,官身也低的年轻人做出如此大礼,李孟顿时是感觉到心软了,而且马罡这样的壮实小伙子,也确实是他所需要的,当下客气的笑道:

“马百户何必这么大礼,马罡这小伙子不错,我收留了。”

听到李孟这么的干脆利索,马百户有些激动的抬头说道:

“李总旗,这混账小子今后就是你的人,你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就是一刀宰了,也是那小子作孽,老汉我不会多说。”

马百户这倒是干脆利索,又是施礼之后,转身走到马罡身边呵斥几句,就那么回家去了,李孟看着马罡在那里缩手缩脚的模样,禁不住扬声说道:

“小子,是不是心里不服气?”

这马罡桀骜不驯的模样,还真是要镇服住才行,李孟自然能看得出来,那马罡听着这么一问,站在门口开口嘟囔着说道:

“你拳脚不错,不过兵器上你可未必打的过我!”

李孟哈哈大笑,心想这还真是个孩子,当即开口说道:

“也好,跟着我去海边,咱们比试比试!”

第38章 城门所见

走出村子倒也不用多远就是平日盐竿子练习的地方,李孟看着摆在一边的竹竿木棍,笑着说道:

“咱们也不用真兵器,你选个东西就是。”

为了练习的方便,除了竹枪竹竿之外,还有些加铁的木刀和铁棍,都是用来练习用的器械,马罡很是兴奋,在那堆东西上翻检了一番,拿出一把木刀,搁在手中挥舞几下,很有把握的摆了个姿势,笑着说道:

“来吧,小爷……不是,马罡我还是有本事的?”

看到马罡这个架势,李孟反是有些失望,跟村子里面这些人闲聊的时候,知道大明官军所用的武器都是以长矛为主,辅助以刀盾兵,李孟一直想要看看军队里面的武艺到底是什么样子。

说来可笑,身在卫所军户之中想要看个兵器武艺居然看不到,胶州倒是有一营战兵,不过李孟却不想过去,小心微妙,本以为这马罡既然是在指挥使那边当过家丁亲兵的,也算是精锐之士,应该懂些战阵技艺。

谁想到看着这模样,好像也是所谓的武师技艺,江湖把式,在逢猛镇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江湖人,摆摊卖艺,耍的虽然好看,可一点用处也没有。

李孟在地上捡起了根短木棒,差不多四尺左右的长短,拿在手中,摆了个刺杀前的准备动作,笑着说道:

“直管过来!”

马罡年轻气盛,向前抢出一步,手中的刀直劈而下,这下子倒有些真本事在其中,简单直接,只是单刀抡圆了毕竟是在半空中走个弧线,多花了点时间,即便是一点,在瞬间也是破绽。

李孟双臂摆动,身体向前冲了步,李孟手中的短棒走的可是直线,距离最短,马罡的刀还没有劈下来,李孟手中的短棒已经是戳在他的胸口,剧痛之下气没有喘上来,顿时是倒在地上,刚要反应,李孟的短棒前端已经是点在了他的咽喉处,笑道:

“若是在战场,你早就是交待了!”

李孟也不理会颓然倒在地上的马罡,转身冲着赵能说道:

“把他放在煮盐的队伍里面先练着,什么都不会,就是个愣小子。”

走不出几步,就听到身后那个马罡大喊:

“李大哥,我肯定是练出来,跟王海他们一样,当运盐队的盐竿子。”

李孟轻吐了口气,他决定最近一定要去胶州城看看,在这军户村落里面,人的眼界和想法都是有些狭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

崇祯六年的正月初七一过,平素里没有什么外人来的薛家千户所西村突然热闹了起来,第一个外人却是张屠户,他带来了颇为不轻的礼品,陪着笑脸给李孟拜年,对于这种小人,李孟瞧得起瞧不起是一回事,不过还是维持着基本的客气。

笑脸上门,必然是有事相求,果然这张屠户客气几句之后,就说愿意每月给李孟交些银子,只需要盐竿子的人定期去骰子铺晃荡一趟,示意这是在李孟名下的产业,他的那个骰子铺平时经常有些盐丁无赖的在那里捣乱耍赖,很是伤脑筋,听到这个,当时在李孟院子里面苦练的马罡差点动手把张屠户打出去。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孟想了想,给张屠户定下一条规矩,不得逼人上绝路,也就答应了要求。

张屠户千恩万谢的离开,没有一天,这消息就传开了,李孟也是吓了一跳,谁知道这灵山卫所里面居然有这么多非法的勾当,私设骰子铺的可不是一家,还有些贩运茶叶的胆大之徒也都是来这里报备下。

更加可笑的是,灵山盐场里面居然也有一户办赌局的,还有两伙贩运私盐的,请求李孟的保护,灵山盐场可是官办的产业,里面如此乱七八糟,或者说居然乱七八糟到这样的地步,还真是出乎人们的意料。

开赌场的,茶贩子,海上的小走私贩子,还有官办的私盐贩子,等等等等,或者说逢猛镇和灵山卫所这些做不法生意的,一夜之间好像是找到了组织,纷纷来求得李孟的庇护。

赵能,陈六子,王海他们虽说是也是胆大贩运私盐的贩子,但是对这些乌七八糟的不法之徒,却从心眼里面瞧不起,很是不理解李孟的心思,盐竿子目前每月的收入颇为可观,何苦还在乎这点小钱。

李孟除却给几种行业定下规矩之后,钱也收的不多,只是有个要求,盐竿子要是想要知道什么消息,那他们一定要尽力帮着打听。

这点要求对所有人来说,真是不算什么,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李孟的仁义侠士之名已经是传遍了整个胶州的南半部分。相对的,稍有风吹草动,任何消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李孟的耳朵里面。

对于来自信息爆炸社会的李孟来说,这个时代太闭塞了,而且李孟深知信息和迅速有效的信息的重要性,而这些不法之徒的消息却是最灵通的,给他们保护,换的他们消息的共享,对于目前还很脆弱的盐竿子是极为重要的。

尽管快出正月,可过年的气氛还没有消散,特别是在相对安宁,经济条件很不错的胶州城附近,李孟依旧是出现在胶州城的西门官道上,他和陈六子,王海都是做行脚商人的打扮,每个人都是背着个大的包袱。

陈六子和王海难得进城一次,很是兴高采烈的东张西望,李孟也是四处打量,但是他所注意到的却是那些在路边木然乞讨的乞丐,还有些人头上插着草标,呆呆的坐在那里,这些人都是瘦弱憔悴,一副饥民的模样。

更加让李孟震撼的是,这些人的眼中都没有了什么生气,就如同死人一般,初来这个时代,李孟已经是被军户的贫困生活震撼了一次,不过现在看来,军户们虽然穷,比起这些人来,还算是不错,最起码还有生气和快乐。

类似的眼神,李孟只是在现代电视中那些非洲灾民的眼中看过,无望,绝望,和木然。

陈六子和王海却好像没有注意到那些人一样,依旧是谈笑着朝前走,李孟稍一错愕也就是明白了,他们已经是习以为常,不过李孟还是开口问道:

“这是哪里的人?”

第39章 河畔

王海抢着回答道:

“登州那边,朝廷的大军和叛军都是祸害百姓的,这些人在登州没活路,只能是跑出来试试运气!”

看着李孟又要掏钱周济的意思,边上的陈六子连忙低声说道:

“李大哥,可别掏钱,给了一个,全得围上来,麻烦的很。”

李孟呆了下,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叹了口气,又是朝城门口走去,三个人背着包袱,一走进城门就有士兵吆喝说道:

“站住,哪里来的,可有路引?”

李孟把口袋放在地上,从怀中掏出灵山卫所薛家千户所的总旗告身,除了过来问的士兵之外,其余的人都是懒洋洋的靠着城墙晒太阳,一看是个总旗,那士兵也就不检查了,却也没有什么恭敬的表情,把告身还给李孟,懒洋洋的回到边上也是靠在那里晒太阳。

李孟他们进城的时候,听着身后清晰的传来嬉笑的话“穷军汉”,李孟摇摇头,心想你们不也是军汉,有什么资格在那里笑话我们。陈六子和王海则是暴怒,被李孟用眼神制止住。

一进胶州城,王海却是这半年来抛了多次,对城内的道路很是熟悉,三个人就沿着胶州城中的小白河走,农历正月末,在山东的东部,也有了些许春意,小白河里面已经是见不到什么冰块,两岸的杨柳枝条上也已经有了新芽。

如此这般,这小白河两岸很是有些景致,要是放在某些酸腐文人的嘴里,这就是颇有“江南风光”。

河岸两边颇有几个悠闲观赏春光的行人,背着盐包的李孟轻吐了一口气,在胶州城中的这种气氛,总是让他有很多感慨,想起现代在城市里面居住的那些时光,那是物质和精神都极为丰富的时空。

想想现在,每天要琢磨的是如何在大明的末世更好的生存下去,每天打熬自己的身体,琢磨把私盐的生意做大,还有从四里八乡那些不法之徒提供的消息里面分析事态,想到这里,李孟突然苦笑一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就是现代那些被自己深恶痛绝的黑社会头目差不多吗?只不过别人是贩毒走私,自己则是贩盐。

陈六子和王海跑到河边一个摊子那里,正在买栗子吃,他们手里有几个闲钱,而且缺嘴,李孟心情也好,进城没有什么急事,由着他们去闲逛了。自己也好看看风景,放松下心情。

对面的河岸上走来一队人,有车有马,看起来像是官宦家庭的队伍,李孟瞥了一眼,顿时被把注意力吸引过去。

在两三个婆子的围绕下,一名穿着粉色比甲裙的年轻女子正在沿着河岸前行,这时候的小白河并没有像现代那样干涸,水量充沛,河道有点宽,李孟隔着这距离,倒是能看清这年轻女子的相貌。

很美,这个女孩在河的那边慢慢的走着,仪态颇为的端庄,能看得出女孩在观赏河畔的风光,脸上露着笑容,显然是颇为的快乐。

窈窕淑女,不知道为何,李孟的心里面出现了这个词,卫所不是没有女人,只是一个个为生活操劳和海风吹拂,各个都没有什么女人样子,李孟也是年轻人,可是在现代通过各种渠道看美女看得多了,实在是对这些‘粗豪’的女子不感冒。

说的夸张些,出现在河那边的女子是李孟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所遇到真正的女人。

在现代的时候,李孟在大街上偶尔也盯着美女看,对方未必会生气还觉得很自豪,可这是明朝。

围在那女孩身边的婆子看到了这边正在发呆的李孟,顿时是大怒,走到岸边的道路上叫住了几个人,穿着粉色比甲裙的女孩也是注意到李孟在盯着她看,立刻是满脸通红的低下了头,脸生红晕,这种娇羞之态更是动人。

李孟都有些看的呆了,心里面有股火慢慢的烧了起来,就在这时候,听到对面有人高声怒骂道:

“兀那穷汉,瞪着狗眼瞎瞧什么,不怕挖你眼珠子下来!!”

李孟一愣,却看到岸边有一名青衣小帽的家丁在那里指着自己大骂,那行进的队伍也是被惊动,跟在车边几名汉子也是看向这里,李孟顿时是从出神中惊醒过来,一看对面这情况,立刻觉得有些头大。

这件事情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己有些理亏,在这胶州城中人生地不熟的,对方人多势众,这次真的怕是有麻烦。

“看你那寒酸模样,可见过城墙吗……”

那家丁越骂越难听,陈六子和王海已经是丢下盐包跑了过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李孟看着那女孩跟着身边的婆子说了句什么,那婆子走过来跟那家丁说了句话,骂声顿时是停止。

婆子的声音倒是不小,这边李孟也能听到:

“小姐说,路边行人都是无心,不要骂这么难听,我们走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