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254章

顺明-第254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个消息在两位特殊人物的那里,反应却明显是不同,老太监刘福来看到这消息之后,默然了半晌,看到丫鬟抱来的李宏,这才是笑了出来,祖辈看见孙辈,不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都是抛到一边,这也是常态。

孙传庭那边因为阅读文报的级别提升,这松山之事的消息,自然也是被他知晓,李孟出于某种恶趣味,专门派人去观察孙传庭的反应,孙传庭看后只是长叹一声,就那么坐在书房中,呆呆的坐到天黑。

每日间都有专人去给孙传庭送文卷文书,第二天那名亲兵又去送文卷文书的时候,据孙家的家人说,孙传庭在书房呆坐了整整一天一夜,人好像是魔障了一样,早晨起来才喝了点稀饭。

那名送文卷的亲兵按照规矩要把这些合订的情报之类亲手交给孙传庭,孙传庭双眼已经是熬的通红,脸色也是青白居多,只是和那亲兵说道:

“替老夫带句话给李大人,恭喜了……”

自从消息传来,空架子的山东巡抚颜继祖和被软禁的监军太监陈敏都是惊恐万分,倒不是为这大明江山如何的担心,而是北直隶空虚,朝廷恐怕要调山东兵马北上驻防,这李总兵可不是听话的角色。

要是又是拖延不从,朝廷不敢动这等统兵大将,那倒霉的只能是自己了。

李孟和他手下的班子也是谋划多次,如何避免自己的兵马被调到北直隶,尽管山东和京师的诸位以种种的途径得到了松山之败的消息,但这消息委实是太过惊人,的确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才能放出去。

将将进入八月,闯营大军开始缓缓的向东北方向移动,南直隶凤阳府有明朝的大兵驻扎,已经是森严戒备,但闯军的目的不在此,反倒是跨过开封府南部的商水县和陈州,准备进入归德府。

南直隶驻扎的官军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是不来犯自家的地盘,那就万事大吉,至于对面的大明疆土如何祸乱,不在自己的防区之中,那就不干自家事了。

杨文岳溃逃,傅宗龙被杀,开封府的文武兵将已经是一日三惊,呆在开封城内不敢轻出,闯营大军在开封府南部经过,商水县和陈州都是被攻破,县令和知州被杀,可却没有人敢于支援。

田见秀率领三万闯营的兵马缓缓推进,虽然是行动谨慎,可一路上却没有任何的阻拦,第一战是在归德府和开封府交界处的马厂集。

拓城守备贾大山出归德掳掠流民,却和这田见秀率领的闯军前锋遭遇,双方仅仅是小战。

田见秀的大军尽管是占据优势,可一接触之后,马上是停止了前进的势头,后退十里,等待后续的部队汇合才继续行动。

而贾大山的部队见到敌人的大军,当然也不敢贸然的行动,匆忙的退回了归德府拓城,闯军对自己的行动丝毫没有什么隐瞒,这么庞大的军队,也不能隐藏住自己的行动。

马厂集距离归德府拓城县已经是很近,田见秀的闯营前锋有将近四千骑,贾大山出来收拢流民的队伍不过是三千左右的步卒,田见秀追上这支兵马,并且是完全的歼灭掉也是没什么问题。

双方接战,贾大山的兵马甚至还吃了点小亏,本以为覆灭在即,可田见秀却不敢继续上前,反倒是收缩部队。

这才让归德府的兵马缩了回去,回到拓城县的贾大山真是吓得魂飞魄散,凡是骑马的部下,统统让他打发出去求救。

现在的归德府两个屯田田庄,有正规军三个营,武装庄丁以及贾大山自己的人马也能凑起来五千人,但这八千多兵马和李自成、罗汝才的大部分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但田见秀在马厂集和陈州一带,一直是不动,仅仅是小股的骑兵进行侦查和试探,等待闯王率领的大军。

田见秀等了五天的时间,归德府所有能动员起来的兵马全部都是囤积到了归德府和开封府的交界处。

除却上面所说的那些人马之外,还有归德府以及开封府不少土豪乡绅的所率领的乡勇民壮前来助阵,这些人最多的也就是千人一伙,少的不过是一百多人,都是在地方上有田地,有身份的豪强地主。

这些人就是所谓结寨自保的那些地方士绅,大明统治的基础阶级,归德府和拓城县的大小官员看见这种景象当真是目瞪口呆,想当年“李振海”,也就是现在这个拓城县的守备贾大山聚众作乱的时候,官府屡次召集地方上的名望大族,希望这些地方上的豪强能够在防御反乱上出一把力。

朝廷根本拨不下军饷,仅有的那些官兵也只是守住府城——或者用更准确的说法,这官兵龟缩在城内压根不敢出来。

知府和官员们能依靠的力量也只能是这些地方上的豪强了,按照他们的想法,这些地方大族平日里依仗功名官身,根本不担负赋税徭役,也不知道占了官家多少的便宜,这次官府有事,这些土豪来出些力气也是应该的。

谁想到官员们威逼利诱,好话坏话说尽,根本没有人理会这召集出力的动议,河南乱成这个样子,谁还理会这命令不出城池的官府。

但那时候的命令不过是让这些豪族维持一下治安,稍微对抗下越来越没法控制的“李振海”,可当时这贾大山本身就是归德府最大的豪强,那些土豪本就应该以他为首,还谈什么对抗。

现在去对抗闯王的大军,满天下都知道闯王对地主豪绅是最不留情面的,破家杀头更是常事,眼下这些土豪纠集的民壮乡勇不过是五千多人,加上归德府动员起来这些战力也才是一万多人,对面的闯军可是几十倍于此。

就算除去闯军那些凑数的军兵,怕也是有十几倍于此的力量,这些乌合之众怎么就突然胆子大起来。

事情的原因倒是不难解答,有贾大山这个千金马骨在前,这些土豪乡绅,谁不愿意去搏命赚个富贵官身,贾大山什么出身,也赚了个守备的官衔,这要算是品级,看差不多是六品了。

这些在乡间野地的地主,家中有些田产,横行乡里,但随便遇见个没有什么正经官身的差役都要点头哈腰,这等乡间,私塾的老师都未必是个秀才,自家孩子就算是想跟着学,也考不出什么功名。

从古至今,你就是赚下了泼天的家业,若是和官家没有任何的关系,不知道什么时候,犯了个小错误,你的家产就被罚没了,就说现在这几十年不交赋税,不纳徭役。咱这些土豪靠的是强横蒙骗,可那些家中有功名有官身的,人家是光明正大的不缴纳赋税徭役,衙门也要客客气气的对待。

即便是家业比对方大,但见面还是矮一头,谁不想理直气壮的不缴纳赋税徭役,谁不想让官府客客气气的对待,可这兵荒马乱的局面,文官被江南士人垄断,武官则是成了将门的家传。

突然间,山东的李大帅手头松动,李振海这等的土豪,居然也能有个守备的衔头拿到,李振海是归德府的大队伙,他有上万人,那我们这种有一千人的是不是能混个千总,一百人的混个把总,这可是官府实打实发下来的告身。

为这个官位告身,为家族,为自己的后代挣个前程体面,挣个光明正大的不交税赋,拼命也是值得了。

何况,土豪们争先恐后的领着人涌过来,也是知道,归德府和山东以及南直隶距离很近,山东兵马在兖州有大军,在淮扬一带也驻扎有大军,调拨起来也是迅速的很。

背靠坚城,人总是会特别的有勇气,觉得心有依仗。

田见秀这边分出兵马去马厂集周围肃清官兵,勘察地形,一边修筑营房,仓库,后续的兵马不断的赶上来。

闯军在汝宁府和归德府交界处不断的囤积兵马,但除了小规模的试探之外,没有任何大的行动,因为闯王和曹操的大部队还在路上,几十万人的行军,无论如何也快不起来。

而归德府那边,人员的增加却很是缓慢,而且这些增加的人员都是卫辉府、怀庆府、开封府等地过来冒险求富贵的地主武装。

但这些人却不比闯军的谨慎,敢于大胆出击,当然这个大胆用莽撞两个字来形容更加的贴切一些。

莽撞出击的守军,和小心谨慎的闯军,一时间倒也是弄了个平分秋色,而闯营虽然是有意东进,看到对方这么肆无忌惮的出战,就越发的小心起来。

贾大山却是存着死战的念头了,自己的出身和闯军是不共戴天,何况现在又有了个守备的官衔。

虽然他给山东送去了告急的文书,但却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胶州营肯定会维护山东的地盘,对这种外围的枝蔓不会太过再议,而且为了一个归德府去和如日中天的闯王大军对抗,未免有些不值得。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的求救文书快马送出,山东那边立刻有了回音,兖州军都司张江先率领兖州军七千人进入归德府,兖州军的驻扎本就是在与河南毗邻的地方偏重,这次过境倒也是近便。

他的求救在济南那边得到了最快速的回应,山东总兵李孟见到归德府的告急文书之后,一怒一喜,怒的是闯营不守盟约,本来说定是闯营不入开封和归德两地,喜的是,正在发愁怎么应付驻防北直隶的旨意,这边就出了这件事情,正好是借坡下驴。

山东总兵对于兖州边境有警,河南的武将告急求救,有出兵救援的自专之权,李孟立刻是宣布了山东兵马的动员命令,自己带着骑兵沿着运河一路南下,直奔归德府支援。

同时被调动的还有淮扬军参将陈六的一万兵马,也是迅速的集结起来依靠水运前往归德府。

闯军几十万徐徐而动,不敢轻出,粮道后路都是有大军保障,胶州营虽然是快速的增援,但也是谨慎异常。

八月中旬,归德府和汝宁府交界之地,山东兵马和闯军大军对峙,已成风雨欲来之势。

至于为什么如此的谨慎,可能是松山之战给人印象太深,谁也不愿意做这轻师冒进,大败被围的倒霉鬼。

八月十七,马厂集附近的涡水北岸,闯军的五百骑兵和胶州营的马队发生接触……

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第320章 涡水北岸骑兵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文人骚客们对于中秋,总是毫不吝惜自己的笔墨。而中秋佳节,是天下间最重的节日之一,明月高悬,阖家团圆。每到中秋前后,可是要正正经经的忙碌准备,全家人团团圆圆的过个节。

不过在这种大灾的年景,天下局势纷纷攘攘,谁也不知道明天到底会怎样,所有人都是拿出了最后一分力气,在这人吃人的世道里,拼死的挣扎着。没人把心思放在这中秋节上,从开封到汝宁,在河南的东南部,鸟儿都仿佛突然失去了天赋的嗓音,所有人的家里,都在忙忙碌碌,城里的人,都在拼命的准备着存粮,市面上的杂粮面都涨了一半的价格,而那些村落或者市镇,人们则是准备着逃兵灾,把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家底搬上车,准备逃亡了。而那些有家有业的地主土豪则不同,所有人都在厉兵秣马,把刀枪磨得雪亮了,却还总感觉不足,家里的打铁炉日夜开工,把那些刀剑拿出来好好的修整,以前存的那些好钢,这时也不再吝啬,全都加到刀口里去了。战阵之上,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刀剑,这器械精良一分,临敌之时活下来的把握就大了一分。

接到军报以后,李孟马不停蹄,一路换马,从济南快马赶来。但是,大军运动,千头万绪,钱粮辎重,道路安排,都是纷繁复杂,特别是这一次是胶州营难得的紧急动员的防御战,不像以前是自己居于主动,一切操之在我,所以尽可以从容调遣,也就是李孟谨慎,所以各方面的时间卡得仔细,不过大家也就是按部就班,只需要加班加点就可以了。现在这是兵情如火,又瞬息万变,自然临时有些慌乱,所以李孟还是要在济宁州坐镇,提督各路兵马,分派后勤输送,还要准备些后续的动向,不得不在济宁逗留耽误了两天时间。

所以,目前战场上的部队按照胶州营的指挥序列,递次指挥,而最高指挥官当然是官阶最高的淮杨参将陈六。这一点也和大明官军不同,一个总兵,在战场上是断然指挥不动一个其他总兵麾下的千总的,甚至,他都不能直接调遣自己部下的直属部队,所谓的兵为将有,这兵可都是该管将官的私产,哪儿容你旁人染指。胶州营有一套严整的上下阶级之法,每到战时,士兵军官都自动服从在场军阶最高的指挥者,如果所在部队编制被打乱,那就以最近的军官和核心,继续战斗。这种团体,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恐怕是很不可思议的吧。

柘城守备贾大山前前后后发了不少财,他在柘城县附近也圈占了好大的庄园,院墙布置得甚为森严,食水运粮也还甚为通畅,而且也正好占据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线核心之地,自然而然正好也就成了先期到达的淮杨军和兖州军的驻扎之地。

而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