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56章

顺明-第556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之后,大局已定,各位随我南征北战,辛苦了,李某敬诸位一杯!!”

这番话要是旁人说,肯定会被认为是无礼或者是荒诞,这等大战,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却换来如此淡淡的感谢,岂不是要寒了下面的心思,可李孟这边不同,大家很少记得大帅会主动说什么感谢的话语。

今日这话说的尽管淡漠,可在胶州营这么多年之中,却是难得一见的感情深厚的感谢了,下面的将领们真是有些感动,齐齐的站起,端起酒杯,齐声恭祝说道:

“大帅威服天下,卑职(下官)等岂敢居功……”

这话也是发自肺腑,在座诸人,没什么大才,全是凭借李孟一人构建了这体系,大家不过是在这个体系中跟着上升罢了,没有李孟,就没有这些现在名震天下,已经注定将来在天下占据重要地位的武将文臣的今天。

李孟喝了这杯酒之后,说了句“随意”也就坐了下来,众人也就跟着放松下来,大帅的酒量很大,可却不愿意多喝,众人也都知道这个习惯,所以没有人过去打搅,也知道大帅的性格,下面的人也不拘束,既然是在这个酒场上,那也就放开了,一会的功夫,清军厅的气氛就很热烈。

李孟那张桌子,只有马罡、高科,还有在下午赶到的方家老二方应仁,现在的扬州府同知,本来厘金局的主办孔三德也想赶过来,不过现在河南那边需要大笔的钱粮物资,孔三德和灵山商行侯山整日里忙的不可开交,只能是放弃了这个巴结的机会。

四个人坐在这里,实在是冷清,按照规矩,亲兵统领黄平和胶州营主簿袁文宏是没资格坐在这里的,李孟也是让他们坐了下来,还有炮队统领郭梁本来也是在其他的桌子,也被叫了过来。

不过这郭梁却是个没心没肺的角色,本来在其他的位置上闹酒闹得正欢,来着桌子上冷冷清清,大家都非常拘束,索性是嬉皮笑脸的跑了,他的性子大家也都知道,也就是跟着笑笑罢了。

马罡是胶州营资格最老的人之一,坐在李孟身边,说的话也就旁人多了点,所说的都是两淮之地的事情,但也不必避讳那方家的方应仁。

“马罡,陈六那边在河南,南直隶之事,要你独自的支撑,正月过后,你就开始扩军吧,苏北军改为两淮军,可以扩充两万。”

听着李孟淡淡的说话,袁文宏那边已经是摸出了纸笔记录,这军将的位置上,手下的兵丁越多自然是越好,马罡脸上有几分喜色,稍微琢磨了下,已经有了相应的计划,开口侃侃说道:

“大帅,兵源之事,下官准备从下面几处抽取,还请大帅看看合适不合适,河南流民曾有流窜入淮的事情,为他们所设的屯田田庄护庄队已经做了几年,都是好兵苗子,可以抽取,再就是庐州府一带,地方上有不少是革左五营的散落兵马,尽管现在都是良民,可也是见过厮杀的青壮,也是可以用的,再有就是淮安府和扬州府的武装盐丁,他们多是本地青壮,也是可用的,这些人出两万兵不成问题。”

马罡和张江、张坤等人都是大明的世代军户出身,对于军队的一些规矩都颇为明白,很多事情坐起来也很有章法,这一点是李孟颇为欣赏的,当然,赵能、陈六、王海等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优点。

李孟点点头,对马罡提出的这个建议很赞许,看来在陈六被调往河南之后,平南将军马罡自己也是考虑过接下来两淮驻防的问题,李孟开口说道:

“回头尽快把公文写出来,报到国公府那边去,让征兵一事尽快的开展。”

两人在这里说话,边上的方应仁也是大家子出身,只是在微笑着看场内诸位军将头目的吆喝斗酒,不过听马罡的对武装盐丁的提议,还是忍不住眼角抽搐了下,不过他养气的功夫高深,所以没人发现他的神色变化。

两淮的武装盐丁和山东的武装盐丁不同,山东的武装盐丁多是胶州营退下来的兵丁和地方上的地主乡绅子弟,他们这些人是本乡本土的武装,各级的头目都是胶州营的老兵,对李孟忠心耿耿。

而两淮的武装盐丁则不同,两淮盐商把淮盐行销天下,富可敌国的时候,出于种种考虑,也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尽管是民团和乡勇的性质,可在训练和装备上,甚至都要超过了当地的明军。

这是盐商们自己的盐丁,这股武装力量,在胶州营进入到这里后,自然是不允许存在的,不过胶州营和两淮盐商的关系是合作者,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太绝,所以各个盐商的私人武装尽管不允许存在,可没有取缔,而是采取改变的方式,让他们成为两淮的武装盐丁,尽管是从盐商们的私人武装变成了名义上属于胶州营的武装。

可这武装的经费和人员组成,都和当地的盐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盐商们在两淮的武装盐丁中还能保持影响力。

所以在有些细微的事情上,山东派驻在扬州府和淮安府的官员还有些指挥不动,其中最大的几股武装盐丁,自然是属于方家的。

尽管方家对胶州营忠心耿耿,可心里面难免没有把这些力量当成关键时候的自保的工具。

但马罡这个提议却是让方家的想法彻底破灭,胶州营从护庄队和武装盐丁中抽调人手补充力量,这本来就是山东的规矩,平南将军马罡这么堂堂正正的拿出来讲,旁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方应仁的情绪转的倒也快,从前对李孟的投资还算是赌博的话,现在来看已经是赌对了,方家今后的荣华富贵都是不用操心,也不用养什么私兵自保了,在李孟这等人面前还是少玩这等小把戏,要不然真是要粉身碎骨。

想明白这点,方应仁也是放松下来,接下来就是琢磨,方家是不是应该主动拿出笔银子来劳军,要是等到对方张口,可就不美了。他也有个想法,就是马罡和李孟当着他的面讲这个,是不是故意,不过这些想法迅速的就被抛在了脑后。

看见自己的建议,大帅是个赞赏的态度,马罡也是放心了,又是闲聊几句,也就不再说话。

为上位者无私事,本来是场放松的宴会,李孟却是清闲不得,这边马罡说完,边上的高科又靠了过来。

“大帅,在卑职这边得到了调拨命令时候,驻守在凤阳的漕运总督马士英遣散了手下五千余兵,他现在一共也就是七千左右的兵马,并且给卑职这边发文,说是力量不足,请求卑职这边派兵马协防。”

听到这话,李孟愣了下,随即想起马士英的种种,忍不住笑着说道:

“这大明的官员之中,也就是这马士英是个灵醒的人,他倒是早就决定应该站在那边,不过是自家的位置太高,不好明白说话罢了,凤阳那地方,除却是大明的皇陵所在,位置上不值一提,高科你既然去了河南,那这边的事情就安排给马罡做了。”

高科连忙站起来领命,李孟随机和黄平说道:

“找人去写封信,送给那马士英,说他的心思我知道了,让他不要着急,不过,本公以为他这样的大才,却只能是在凤阳驻守,南京才是更加重要之地……”

李孟话中的意思,大家都是明白,想必那马士英更加有数,那边袁文宏到现在还没有吃一口喝一口,笔下始终是不停,已经是写出一份递给了黄平,亲兵统领黄平也是告罪一声转身下去了。

除了这一桌在谈论要事之外,其余各个桌子都已经是闹得厉害,一帮人吆三喝四,彼此劝酒敬酒,高兴异常。

四下看看也就是坐在角落里的郝摇旗和牛佺相对的有些不合群,他们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李孟转身叫来一名亲兵,低声吩咐了几句。

不多时,那名亲兵领着一位盐丁打扮的人走了过来,李孟点点头,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抬起手臂向下按了按。

尽管方才还是热闹异常,不过李孟这个动作之后,很快就是安静下来,李孟扬声说道:

“诸位不知,大军在河南征战的时候,东昌府临清州却出了点小乱子,有邪教在临清州作乱,未过当日即被平定,今日里大家兴致高,就特意请人过来给大家讲讲,大家就当个故事来听,乐呵乐呵。”

李孟这边说的很简单,可下面却一阵骚动,除却极少人之外,这个消息根本没有人听到过,很多军官都是愕然,等听到“未过当日即被平定”那句话之后,这才是安定下来,听到大帅说的轻松,好像是平素里请人去听评话一般,众人的兴致重新又是高涨,不过屋子里却是安静了下来。

那名盐丁本来是被派来给大帅讲述经过的,选的倒是个口舌便给之辈,没想到来了这边,却要和这么多的军将讲述,一时间有些紧张,不过说着说着,也就是渐渐的放开了,还真是个故事一样。

临清州在胶州营没有崛起的时候,就是山东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城内城外人口几十万也是个大州县。

这几年济宁的关卡枢纽,胶州的私盐和外洋贸易纷纷发展起来,临清州也不是那么显眼,不过底蕴仍在,他本来就是漕运在山东的第二个枢纽所在,算是山东和北直隶之间连接节点。

北直隶的繁华大城,所需要购买的各色货物,从日常用品的杂货,到利润极高的南货和西洋货物,都是通过临清州中转。

灵山商行在山东分号设置,有几个特殊的点,就是济宁州、济南、胶州还有临清,这四个地方济南尽管是总号,可仅仅是居中调度,要说是货物储备,现金流量还有在山东商业体系的重要性,总号就排不上了,临清州反倒是排在了第二位。

晋州的柳家早早在临清开设了大商行,灵山商行这种地头蛇,八闽商行这种巨无霸自然不必说,在大同总兵陈永福血洗了平遥之后,为了表示一种态度,山西的豪商大富也都纷纷的来这里开设了分号。

这些晋商当时的意思是表示对李孟的臣服,如果胶州营又需要,这些分号随时可以划出大批的银两供应军队。谁想到来到临清州,居然是大把大把的赚钱,这才是变得死心塌地起来。

临清州这么富庶的地方,而且又不是在李孟手中才富起来的,城内的居民百姓对于李大帅的忠心和敬服,比其他地方可是差了许多。

满清鞑虏第四次入关的时候,大军从临清城下经过,直扑济南,这是临清城内的居民遇到的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可也是有惊无险,安然度过,城内的居民也是感觉不出来胶州营是怎么保护了地方平安。

反倒是许多乡间的地主被剥夺田地之后,进入城内过活,对胶州营的屯田田庄政策颇有怨言,这直接也是影响了临清州居民对胶州营的观感。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临清州在满清入关之后被攻破城池,满城平民被屠,史书上记载,被杀百万,是极大的惨剧,可在这个时空,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居民也谈不上什么感恩之心。

在清军厅中讲述的这名信使很是会调动人的情绪,先不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说临清州对胶州营的态度。

下面的军将已经有些怒火,加上方才吃酒,脑子不太灵光,已经有人低声骂了出来,那信使很是满意这个效果,这才是进入了正题。

临清州内有户姓景的大户人家,家中三代单传,这一代老来得子,景大少爷那真是被当成了宝物一般的供奉,娇生惯养自然不必说,百依百顺也是理所应当。

这景大少爷和平常人倒也不同,别人喜欢酒色,他喜欢修仙,家里的银子也不知道被那和尚道士骗去了多少,也不去打理家中的生意,也不去传宗接代,到了十六岁的时候,活活的把自己的父母气死了。

没了父母管束,这景大少爷更是无法无天,偏生是运气不错,家中的几个管事账房又算是勤谨实诚,家业没有被败下去,反倒是做大了不少,这一来二去,也不知道谁和大少爷说的,说是大少爷之所以如此幸运,那是佛子转世,有神灵庇护,这才是一切顺利,平平安安的。

佛子降世,这可不是正经的寺庙讲的东西,说这个的,也就是罗教,世人俗称的白莲教,山东这一支则是被叫做弥勒教,这些教门都是蛊惑愚民村妇耗尽家产,要不就是趁乱起事妄想着天下的邪教。

山东各处,村镇之间有护庄队,城池之中是武装盐丁,再不济还有各路的驻军,暗地里又有清查司的密探,层层叠叠,根本不可能有邪教生存的空间,也就是在东昌和兖州两府还有存在的可能。

景大少爷这种有钱有信教的,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目标,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时候,景大少爷已经是弥勒教副教主了,弥勒教的教主、圣女这类的人物,自以为找到了大金主,可以把这个景大少爷玩弄于股掌之上。

谁想到这位大少爷也是有手段的,也不知道是看书看糊涂了,还是看聪明了,讲究个人心不可测,讲究什么杀伐决断,一晚上,请那弥勒教的上下头目吃酒,埋伏下些早就联系好的山寨强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