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58章

顺明-第558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知道临清城平安消息的时候,加急的信使已经是追不回来了,这边一切按照规矩办理,参加叛乱的教徒,胁从的都关押起来,罪大恶极的先行处斩,而罪魁祸首的景教主和一干高层,则是被装进囚车送往济南。

这派来讲述的信使,口才当真是了得,说到弥勒教聚众攻打衙门和军营,听着的胶州营诸将各个神色紧张,说到张承业从青楼狼狈逃跑,人人哄堂大笑,说到张承业领着人杀回去的时候,众人才是长出了一口气。

到这里,就算是说完了,那名盐丁行了个礼转身走出了清军厅,屋中的气氛稍微停顿之后,又开始哄笑热闹了起来。

相对于下面的军将,坐在李孟那张桌子上的几位高层包括方应仁可知道这件事情并不那么可笑。

李孟沉着脸,的确没什么可高兴的,清查司干什么吃的,眼皮下面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居然一点也没有发觉,好在是这张承业当时有胆子杀了回去,要是一时惊慌胆小,反倒是跑了怎么办。

尽管可能性不大,可临清州这边要真是乱起来,消息就会很快的顺着运河传到南北各地,那时候自己正好出战在外,恐怕山东的局面就不好收拾了,这张承业看着人这么猥琐,没什么作战的勇气,不过想想他在维持临清治安的时候做出的成绩,还有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倒是可以安排在其他方面做事。

桌子上的气氛比较尴尬,几个人都知道大帅的脾气现在不太好,也不敢出声说话,还是李孟自己先开的口:

“袁先生,临清守备张承业进清查司做事吧,先做江显绰的副手,有功赏,无功罚!”

那边袁文宏连忙记录下来,李孟沉吟了下,这次的问题却是在问边上的方应仁,和下属说话和这些类似于客卿的人说话,语气是完全不同的,李孟开口问道:

“方同知,扬州那边,寺庙道观如何?”

这问话颇为的模糊,不过结合刚才那信使所讲的那些,方应仁却知道该回答些什么,很是恭敬地答道:

“回国公大人的话,按照规矩这些寺庙道观都是免赋税的,不少大家都是把田产挂在寺庙之中,还有的直接就是自家供奉寺庙道观,总是个减免赋税的法子,很多大寺大观都是大地主,手下民壮和佃户都是不少。”

李孟这边点点头,却是转向一旁的袁文宏,尽管没有说话,袁文宏心中明白,连忙回答说道:

“大帅,咱们山东这边因为孔家在,所以没什么大的寺庙道观,只有鳌山卫那边有几个道观,可差不多等于是咱们自己的供奉,放心的很。”

鳌山卫就是崂山一带,那边的道观道士大多都是军户子弟的出身,关系密切非同一般,李孟不信神,军将们也都没什么信的,不过各家内宅的女眷和那些年纪大的,未免要供奉香火求些福缘平安,胶州营搬到了济南城这边,很有几个道观也都是在济南城开设了下院。

听到这个,李孟点点头,开口吩咐道:

“寺庙、道观这些出家人的地方,既然也从土地上吃租得利,那也要有相应的义务,凡是本公统辖之地,出家人所缴纳税赋等同凡俗,不得免除,此外发文给清查司,让他们盯着地下教门之事,莫要被其他人钻了空子!”

对出家人征税,历朝历代都很少这么做,听到这个命令,袁文宏想要劝一句,不过看到李孟的心情并不是太好,迟疑了下还是没有出声。

这一晚,胶州营的军将也是尽欢而散,不过李孟却一直是若有所思。

一行人到了兖州的时候,白日间和孔三德以及地方官员见面之后,在晚上李孟叫来了袁文宏,吩咐说道:

“袁先生,查下察哈尔和土默特他们到底是信红教还是黄教?”

要查这个倒也很简单,济宁州这等繁华大城,多得是南来北往的商人,找个曾经去过草原上的问问就是。

没用多少功夫,胶州营主簿袁文宏已经是把消息带了回来,原本察哈尔部和蒙古各部都是信奉西藏黄教,不过在十几年前林丹汗还在的时候,改信了红教,这信仰的改变造成了草原上各部的分列。

所谓红教、黄教都是吐蕃佛教密宗的流传分支,蒙元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尽管铁骑纵横天下,可没有和实力相称的文化,民族相对接近,文化相对发达的吐蕃文化开始主动被动的被蒙古各部接受。

密宗的喇嘛在各部的地位极高,那些各教的坐床喇嘛地位甚至仅次于该部的汗王,而却对于野蛮的蒙古鞑虏来说,这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喇嘛很多情况是相当于高级文官的作用,对各部的政策影响很大。

“能不能传令下辖各寺庙,让那边的出家人去草原上看看,要是能和那些喇嘛一样,说动那些蒙古王公供奉他们,那就是大功一件,本公这边不吝封赏。”

李孟这个想法的确有些异想天开,不过却也是有他的考虑,宗教这种东西,都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处理好了或许是助力,处理不好却是祸害,这次临清州的小小变乱就是对地下教门的轻视造成。

袁文宏想了想,有些为难的开口说道:

“大帅,寺庙那些僧人,不是穷的没办法当和尚求口饭吃,就是养尊处优的享福,谁会有心思去那塞外苦寒之地,小人觉得怕是不会有人愿意前往。”

李孟叹了口气,靠在了椅背上,缓声开口说道:

“关外那些蒙古鞑子,说的是他们的蒙语,信的喇嘛教和萨满,和咱们汉人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要是不用相同的东西同化他们,怕是稍有反复,这些蒙古鞑子就要作乱。”

听到李孟的这个说法,袁文宏心中颇为震动,他作为胶州营的主簿,心思还一直放在刚刚结束的大战上,怎么安定地方,战俘的处理还有那些手尾,却没有想到李孟的心思已经是想了这么远。

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之心,的确,现在中原和北方已经是找不到可以值得当作对手的敌人,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南方已经不会形成什么抵抗了,现在大帅要考虑的敌人和对手,都只是在关外了。

袁文宏略微沉思了会,躬身开口说道:

“大帅的心思,小人明白了,请大帅给小人些时间,这样的高僧在当今天下尽管难找,可未必找不到,等寻到了合适的人选,再来禀报大帅!”

对于李孟的这次胜利,决定天下的大胜,李孟统治下的各块地盘体现了完全不同的反应,作为大本营和根基的山东表现的很平静,因为这里的百姓官员们已经是习惯了大帅的胜利,他们也有这个信心。

目前山东从上到下的文官们,除却按照礼节恭贺大帅胜利之后,全部都是忙碌在崇祯十七年的各项工作结算还有第二年的预算,更高层级的官员则是在研究河南卖地的各项细节,没有入仕的士子文人们不管对胶州营的态度如何,都开始琢磨着在能不能在各地的田庄中某个见习的职位,因为有许多走这条路的前辈已经被派到各处州县做官了。

如果说有些不同的,那就是今年山东各地的年节气氛,比以往却更加的浓烈一点,人们可以更加欢乐的庆祝。

李孟率领的部队在到达齐河县的时候,山东各地的信笺就开始如雪片般飞来,信上的内容千篇一律,一是恭贺大帅取胜,二是请大帅谋取更大的富贵。开始有人讲李孟的天命,开始有人说当日李孟在薛家岛千户所诞生时的种种异象,大凡朝代更替,这种东西总是必不可少。

山东对此的态度就是不表明任何立场,任由其发展,对这些阿谀奉承、怪力乱神的东西根本不看一眼。当然不能冷冰冰的拒绝,现如今各处的人都是对李孟热切期待,不能寒了地方人士的“忠心”。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早上,济南城的西门大开,齐国公府的内眷,山东和济南府各个衙门的官吏,以及登莱总兵赵能属下军官,都是在城外排列成两队。

齐国公李孟今日率军归来……

第517章 草原来信

事实上李孟大军的回返让城内的很多人都是措手不及,当然这种措手不及是单纯的情绪,是一种带着惊喜的突然。

李孟动员了六万胶州营的士兵去河南作战,而明军动员了二十余万,顺军则是动员了三十万以上,大明一名总督、五名总兵参与,顺军则是从闯王到下面的大将全部投入,三方都已经动用了看家本钱。

有明一代,这种规模的大战,基本上都是以月为单位,很多时候都要持续一年,可李孟从出发到回来,用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真刀真枪的战斗不过是在几天内就结束了,准备的说是一天。

李孟如此迅速的归来让他的家眷欣喜若狂,毕竟是家中顶梁柱在外征战,又是这等规模的战斗,总是让人担心和心惊肉跳。

不过这么快的回来却让一些人心中惊疑不定,这么快的结束,千万别是在外面吃了亏,说是自己战胜回来。

直到胶州营的大胜消息从非山东的渠道传回来,这才是心中笃定,大家终于是可以确认一切都掌控在李孟手中了。

小孩子长个子都很快,也就是几个月不见,李宏和李武都是稍微长了点,见到李孟之后,开始怯怯的不敢上前,后来又是腻着不放,这也是父子之情,倒是让李孟在外征战的疲惫缓解了许多。

至于身边妻妾,小别多日,这些私隐之事就不便多说了,又有济南大本营兵马驻防安置,还有登莱总兵赵能的回返原驻地,这些一直折腾到十一月的二十才算是真正的消停下来。

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河南传来六百里加急的急报,这却是中原军主将陈六的报捷文书,陈六亲率中援军四个团,击破了没什么抵抗的南阳府城南阳,按照陈六在信上所说,南阳城守军不过三千,稍作抵抗之后,就离城撤退。

军报上说的详细,河南府和南阳府各个州县城池,凡是有顺军驻守部队的,凡是忠心于闯王的部队,都是主动的回撤回去,而剩下的驻军则或者是本地土豪在其中,直接的哗变翻盘,还有的部队在出城之后,直接就是溃散而去。

等到山东的大军一到,主动投降的也是不少,这些投降的和被俘虏的顺军士卒则是被随后跟来的屯田田庄的各级办事人员接管,就地设立屯田田庄。

陈六的军报上还专门提到在南阳府的裕州和镇平两县,这两个县的顺军早早溃散而去,可这两处却被原来在山上立山寨自保,知道这个消息杀下来的两股地主民团占据了,其中镇平县的土豪叫做王奇峰的,自称“奇王”,在没有上山前就是当地贩运玉石的大商人,而且和山上绿林人士素有往来。

等到顺军来到,这王奇峰带着人马上山,自然和从前来往的那些绿林匪盗合成一处,王奇峰自己手里有个三四百的乡兵家丁,裹挟了乡里近两千的青壮,加上山上的匪盗,还有零零散散或者来投奔或者是被抢掠,又在山上火并兼并,也凑齐了将近五千多的兵丁,堪称是南阳府一等一的大势力。

这王奇峰很会观察风色,顺军势力大的时候,他们呆在山上绝不轻出,只是去南阳和汝宁交界一带,顺军势力比较单薄的地方动手,顺军一直是忙着屯田招兵,稳定地方,对这些山上的豪强武装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精力顾及,结果这王奇峰的势力就这么一直的存在了下去。

等到顺军溃退,这“奇王”王奇峰以为机会到了,领着大队人马占据了镇平县城,并且不断的在四周抢掠平民百姓,充实自己的力量。

按照事先李孟的要求,先行占领南阳府城,然后进一步占领新野,将顺军的势力彻底的逼在湖广一带不能出来。

可这王奇峰实在是把地方上糟践的太惨,陈六在占领了南阳府城之后,直接就是派出了带着火炮的一个团。

这王奇峰在山上久了,却有些不太了解下面的局势,还以为山东兵马就是惯常的明军,他可是估计的更准确,自己这五千多人,吃下两千多明军士卒可是一点问题也没有,好容易占了这么大的地盘,怎么能吐出来。

大明的气运大家都是看得明白,那是根本长久不了几天了,趁这个机会多捞取些地盘实力才是正事。

不过双方开战之后,这甚至都称不上是一场战斗,那王奇峰大摇大摆的在阵前,三门团属三磅野战炮架好了对准一轰。

一是目标显眼,二是这次的开炮运气好点,那王奇峰长得又是胖大,直接是在阵前被打死。

即便是王奇峰的几名心腹想要纠集人马上前,第二轮炮击之后就彻底溃散了,然后是降的降,跑的跑,山野之人,哪里见过威力如此大的武器。

尽管是耽误了攻打新野的时间,可南阳府势力最大的一伙乡勇覆灭,也让周围那些看不清局势的人认清了利害,地面也是跟着肃静了不少,也没什么人打屯田那些官吏的歪主意了,一片臣服。

按照陈六的信上说,新野那边已经算是一座空城,看来顺军的意思准备收缩所有的力量,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