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566章

顺明-第566章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监刘福来帮了自己这么多,眼见着富贵将成,却突然间这么走了,李孟心中不好受。

书案靠着孙传庭的那一半很快就被文卷铺满,孙传庭拿着墨在砚台上磨了几圈,掂起毛笔,刚要开始今日的日程。

李孟沉吟了下,开口说道:

“孙先生,把脸上那劳什子的铁面摘下了吧,憋闷了这么长时间,今后不用带了。”

听到李孟的这句话,孙传庭身体僵了下,然后用很缓慢的动作躬身抱拳说道:

“多谢国公大人的恩典。”

以孙传庭的想法,自己出身隐密,尽管能为李孟参赞机要,做的是宰相一般的人物,可这辈子恐怕都不能以真面目见人了,毕竟他是被李孟用见不得光的手段从诏狱里面弄出来的。

没想到今日间却被李孟告诉,可以用真面目见人,在济南还真是有几个人见过孙传庭,比如说巡抚颜继祖,孙传庭面具刚刚摘下,却迟疑着问道:

“国公大人,巡抚颜大人曾经见过下官一面,这会不会有什么不方便?”

“不妨事,不妨事,你为本公做这么多的事情,真面目示人又如何,天下人只会羡慕你的运气,又怎么会多说你什么。”

孙传庭摇摇头,苦笑了下,把铁面具放在了桌子上,因为带了许久这个铁面具的原因,孙传庭的脸色变得苍白了些,鬓角和发际也是同样有白色,当然,这就不是因为光照不足的原因,孙传庭直接是捡起了最靠右的一份文卷,打开之后,开口问道:

“南京城那边应该在正月初八左右才知道消息,下官推测,南京百官首要做的事情是推太子朱慈烺即位,崇祯当年应该已经是有类似的打算,毕竟刘宗周已经是去就任礼部尚书,马士英这边去就任兵部尚书,架子差不多搭齐了。”

李孟低头沉吟下,开口说道:

“一定要让马士英到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告诉扬州方家,不要怕花钱,把那些关系都活动起来……消息也放出去,崇祯的老婆孩子我不感兴趣,也不想对他们如何,安安分分的,我也许他个侯爵的位置,做个太平富家翁,还是能给他的。”

孙传庭笑笑,南京和江南各处的事情,根本不是问题,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做罢了,他在那文卷上批注了几笔,然后拿起另外一份,继续说道:

“平南将军马大人的军报,说是当年大军去往开封的船队,加上两淮商人们的船只,已经足够渡江了,今年二月十五之后,随时可以渡江而攻。”

“安排侯山去济宁州和两淮一带督办此事,当年的船队就是他的手尾,这次做也是熟门熟路。”

孙传庭又是批注完这一份,拿起第三份的时候,想了想问道:

“国公大人,眼下北直隶已经全在我山东控制之中,京城乃是天下魁首之地,国公大人还是早去坐镇为好。”

李孟接过那第三份文卷,听到这话,摇头说道:

“还早,我不想现在就把自己圈在那皇城里面,人呆在里面就变傻了,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北直隶的盐丁和护庄队要尽快的扩建,传令给河北总兵张江,对于那些祸害地方的溃兵,该杀就杀,不必手软。”

那边孙传庭已经拿着空白的文卷开始记录起来,李孟继续这个话题说道:

“山海关总兵高第估计在知道消息之后该想着投降了,我这边只有一个条件,变为平民,他手下一个兵给他一两银子,原来的家产不动,要不同意,直接让河北军打杀了就是,吴三桂那边照此办理,本公这边没心思陪他们玩。”

孙传庭快速的写完,却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国公大人,崇祯一死,如今要用什么纪年,以咱们眼下的情况,用明廷的年号已经是不合适了,不若趁此机会把咱们胶州营的将来也定下……”

“……公元是不行……华夏几千年,就用这‘华’为号吧!”

第525章 南北朝

华元年二月十六,南京的明朝百官因崇祯皇帝殉国,纷纷上奏请太子在南京的太子朱慈烺继位为帝。

华元年二月二十,朱慈烺称帝,帝号弘光,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这个帝号应该是他的一个远方兄弟继承。

任命刘宗周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大学士马士英为副辅兼任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按照大明的规矩不得管部,偶有特例那都是极为得皇帝恩宠的,如今江南一带一切都是草草,也只能是特事特办。

南京镇守太监刘元斌为首领太监,统管内宫以及南京锦衣卫,黄得功为应天总兵,刘良佐为镇江总兵,拱卫南京要地。

即位的时候,给在九江的宁南侯左良玉加封,封为宁南公,大明第一等的爵位,算起来,左良玉和李孟而今已经是一样的爵位了,如果在同一体系的话。

武将大都是得到了爵位,黄得功被封为忠勇伯,刘良佐则是毅勇伯,从前武将若是想得到爵位,那要立下绝大的功勋才有可能。

而现在江南小朝廷建立,弘光皇帝不要钱一样的把爵位撒了下去,那刘宗周号称是方正,可对这个大违礼制规矩的事情,也是闭口不言。

小朝廷控制的地盘是南直隶江南部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看着也是半壁江山,可这半壁江山细细数来,江西此时等于是宁南公左良玉的自家地盘,福建是郑家的独立王国,两广云贵之地距离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四川看那个态势,不是被流民夺去,就是被山东夺去。

真正能控制住的,也就是江南和江西这一块地方,他所倚仗的武力,就是卢九德的几万兵,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兵马,马士英从凤阳带回来的部队,还有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家为代表的勋贵武装。

这样的局面,可就没有什么朝廷武装的说法,基本上把各处的兵马都是在各处自己手上控制着,兵为将有,这局面说白了也就是军阀化,几家军阀合起来支撑着皇帝的存在,现在兵在手中就是实力,谁也不会把兵权交出去,皇帝能调动与否,无非是看那些军阀对小皇帝的态度。

何况朱慈烺年纪不大,从小又都是养在宫闱之中,对这治国坐天下的事情都是懵懵懂懂,全是卢九德和刘宗周手把手的教,更是谈不上什么威信,唯一的方法也就是把爵位撒出去笼络人心。

这段时间,北直隶每天都在杀人,除却河间府和永平府之外,北直隶其余各处的黎民百姓对山东的印象很不错。

胶州营不光是对地方上盘剥的轻,而且很是讲理,只要你在他定下的规矩中做,肯定不会惹到什么麻烦。

人善被人欺,官府太好说话了,民间也有不少的豪强百姓开始琢磨着弄些花样,看看能不能在这胶州营的身上赚些便宜。

这样的心态,崇祯皇帝的被杀,大批的溃兵涌入,京师周围几个府的治安一下子就崩溃了,到处都是溃兵在烧杀抢掠,本来已经是太平了段时间的村寨,又变得紧张了起来,大户人家动员起来家丁和民壮自保,小户人家纷纷朝着河间府或者是永平府逃难。

不过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紧接着胶州营的河北军、武装盐丁和护庄队开始大批的进入。

一贯是给人和和气气,军纪严明的印象的胶州营,暴露了他铁血的一面,武装力量四处的清剿,那些本就是草包一般的溃兵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本来还琢磨着被抓住大不了是服苦役,到时候逃出来就是。

谁想到胶州营所做的就是杀,抓到溃兵就地斩首,不接受投降,不治疗伤员,抓到之后,只有杀。

到了正月十五左右的时候,地方上平定异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胶州营的肃杀之名可以止小儿夜啼。

地方上那些有歪心思的人士各个噤若寒蝉,谁也不敢乱说乱动,拼命的拥军助饷,大家这才想起来,这山东兵马当年可是在北直隶屠杀了四万多的鞑子兵马,在京师外面摆下过京观的。

直到把地方上都给杀服了之后,河北军总兵张江这才是颁布了封刀的命令,可以接受溃兵流贼的投降,所有俘虏将送到各处的屯田田庄做五年到十年的苦役,看表现情况调整他们屯田户的等级。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的溃兵,还有哪些趁乱而起的匪盗,当真是如逢大赦,他们已经被胶州营杀怕了,几年的苦役算什么,总比被这些杀神宰了要好。

真定府的晋州柳家现在终于是扬眉吐气了,北直隶的大族豪强有个麻烦,那就是北直隶的皇庄、勋贵产业太多,自己想要赚钱,总是会引起这样那样的冲突,尽管柳家也有不少人做官,可比起那些贵胄子弟,皇家血脉,可是差太远了。

到了现在,一切不同,目前晋州的柳家是北直隶唯一和山东挂上关系的大族,李孟的夹袋里也是缺人,直接是把柳清扬升做北直隶巡抚,统管除顺天府之外的各府,这柳家的生意跟着膨胀了起来,北直隶巡抚,根本就没有这个职位,可如今的北直隶各府州县,再也没有一个官位比这个更有合法性了。

柳清扬知道是自己下对棋子,帮着大军在山西的动作,在草原上的物流往来,还有在北直隶的情报打探,牵线搭桥,军饷操办,这些事情,齐国公给了足够的回报,如果想在新朝有更大的富贵,那就要看自己的表现了。

这柳家的柳清扬在没有李孟的时代中,他泯没于时代的大潮之中,可在这个时代,有人赏识提拔,很快的就焕发出自己的光芒,尽管李孟久石让柳清扬维持河北地方,可柳清扬却在主动的观察河南和山东的作为,以及河间府和永平府这被山东统治一段时间的地方,没有人吩咐,柳清扬主动的开始清量各处的土地,并且把皇庄地产重新的清点,登记造册之后,把统计后的结果,交到李孟的手中。

柳清扬此举,的确是大得李孟的赏识,少不得记在心中,今后更有大用。

山海关总兵高第的投诚文书是在正月十二这一天发出的,他和手下兵马被堵在了抚宁卫那边的狭小地方,消息极为的闭塞。

等知道外面的情况后,山海关总兵高第后悔都来不及,所能做的也就是快些把投诚文书送到齐国公那边。

高第在送投诚文书的时候,却也存了个心眼,比他消息更闭塞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他没有去通知。

他心里想得明白,齐国公这种成大事的人肚量一定不小,尽管自己做抉择有些晚,可还会被原谅,但二月初二的时候,他得到了通报,河北总兵张江亲率六千兵已经到了抚宁卫的城下。

投降,一两银子一个兵,保全家人家产,去做个富家翁,山东的条件开的干脆利索,山海关总兵高第听到之后,却觉得好像是五雷轰顶,人在这个位置,一呼百应,土皇帝一般,怎么可能轻易的放弃。

可不丢又能如何,难道和山东兵马开战,打得过吗,高第心里可没这个把握,自己的几支兵马都是栽在对方手里,而且是败得干干净净,怎么去打得过。

现在高第已经明白,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跟山东要求的那般,保全家产和家人,下半辈子去做个富家翁了,可不甘心啊,这么多东西,这样的位置,难道就要这么轻易的放弃。

让他下决心投降的原因很简单,河北军总兵张江这次带来了十六磅的野战炮,在城下架好火炮,装填好弹药,一炮轰出。

胶州营目前的水军舰船中,还有更大口径的长炮,但在陆战上,这是威力最大的火器了,一炮打出,正对着的抚宁卫城墙就是被轰开了个口子,砖石粉碎,城上的卫兵早就是闪的远远的,可看见这缺口,人人咋舌,再有这么一炮,城墙直接就被打开了。

武力悬殊如此,那还打什么,难道等火炮把城轰开,对方那些穿着甲拿着火铳长矛的精兵进来屠杀吗?

好在守卫城墙的那军官是高第的心腹,还是讲点良心,在投降之前,急匆匆的跑到高第在城中的府邸,说了城外的情况,高第这才是彻底死了这条心,一边派人在城头喊话,让对方暂时停止攻势。

当日下午,高第率本部军将出降,交出一切军权,自带家眷家产在一队山东士兵的护送下去山东居住。

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的第二天,山西巡抚与山西府县官员联名致信齐国公,请求胶州营入晋维持治安,山西百官,愿意接受齐国公的安排。

华元年三月初一,齐国公李孟自称齐王,同日,山东面向天下颁布了“无主田地处置发卖策”,天下喧嚷。

江南的弘光政权,被世人称作南明,有文人写打油诗嘲弄:纷纷攘攘,新朝模样,只是不知,末了是陈还是唐。

南陈、南唐,结局如何,尽人皆知!

第526章 齐王制度

齐国公自称齐王,这个事情没有让人有任何的惊讶之处,相反的,众人都觉得李孟做的太晚。

既然是称王,那王府也有百官设置,这一整套的行政班子也是要建立起来,这齐王府和大明藩王以及前朝的各种实权无权王爷的体系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