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拇竽ァ!崩罨⑿Φ溃巴账В闶窃扑啡耍慵鼻邢胧崭丛扑返男那槲夷芾斫猓丝塘删驮诔こ峭饷妫椅蘼廴绾尾荒芊直!�
赢秦很无奈,问道:“总帅打算怎么办?围城打援?或者,一边围城,一边杀到长城外面去?”
“契丹人的目的就是想把我们诱到长城外面去。”李虎摇摇手,“我则要想办法把契丹人诱进来,如果一直这样拖下去,长城外面的辽军越来越多,对我们非常不利。”李虎看看他,问道,“你可有什么办法把辽军诱进来?”
赢秦想了一下,苦笑道:“在我看来,最好的诱敌办法就是分兵攻打朔、应两州。”
“契丹人不是傻子,他们绝不会上当。”李虎笑道,“我们一旦分兵,西京也就无法攻克,既然西京不失,契丹人为什么要进长城和我们决战?”
“总帅有何妙计?”
“我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就在这傻等?赢秦想不通,不知道李虎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办法就是办法。”李虎笑道,“当我们久攻不克,疲惫不堪,把兵力不足,粮草不足,没有后方支援等等缺点全部暴露之后,契丹人会怎么做?”
契丹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当然要主动出击了,但问题是,等到那个时候,长城外的辽军已经集结完毕,已经取得绝对优势了,义军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李虎大笑,“假如契丹人的皇帝和你的想法一样,这一仗我肯定能打赢。”
九月初二,义军做出了攻城态势,将士们和十万民夫在城下紧张忙碌,有的制造攻城器械,有的挖掘地道,有的隔断护城河……同一时间,义军向城内射书,命令辽军投降,更多的书信则是劝告城内汉军认清形势,和义军一起收复云朔,实现祖祖辈辈的夙愿。
九月初三,渤海军和虎烈军第二军北上到长城附近,做出阻击辽军之势。
从九月初四开始,义军开始用各种办法“折腾”城内辽军,让他们无法休息。过了七八天,义军从大同府附近州县临时征调的十几万民夫陆续赶到了西京城下,攻城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面铺开,声势惊人。
九月中,大辽皇帝听说叛军围住西京猛攻,但因为军队数量有限,短期内根本没有攻克的希望,胆子马上就大了,在萧得里底和耶律马哥等人的劝说下,带着宫帐军从鸳鸯泺赶到了白水泺。
白水泺距离长城只有一百多里。此刻云内州的开远军已经到了,阴山北部的一些蕃族部落军队正在急速南下,辽军在长城外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人左右。西南都统耶律佛顶见到皇帝后,马上禀报军情。十几天来,辽军斥候混在云朔民夫里,大概摸清了叛军的兵力。
“我们发现了李虎的虎烈军,董小丑的怨军,高宝龙的渤海军,还有驼子的云朔军,加在一起大约五万人左右。”耶律佛顶说道,“这和我们先前的估计出入太大,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李虎的实力。叛军包围西京后,迟迟没有攻城,而是在西京附近州县大肆掳掠,补充粮草,后来还强行征调了十几万人做民夫,帮助他们做攻城器械。最近几天虽然开始攻击,但因为兵力严重不足,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耶律佛顶抬头看看皇帝,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这一仗如果要打,我们的胜算非常大。”
皇帝一听,兴奋了。五万叛军,长途跋涉而来,一路攻城掠地,早已疲惫不堪,这一仗的胜算太大了,可以打啊。
萧奉先马上质疑,“你凭什么认定李虎只有五万人?如果这是李虎的诱敌之计,我们贸然进攻,岂不正好中计?”
耶律马哥实在忍不住了,怒声说道:“军中斥候是干什么的?如果连军中斥候的探查都不能信任,那我们还打什么仗?我们还能信任谁?”
他这句话一语双关,含沙射影,当即把萧奉先激怒了,他立即质问道:“李虎拿什么攻克龙化的?他又是怎么杀出重围,突破蒺藜山和锦州的?你用脑子想想,他千里迢迢杀到西京道,难道就带五万军队?如果你是李虎,你会带五万军队攻打西京?”
“你不是怀疑燕王篡僭吗?燕王和李虎是翁婿,两人可以里应外合啊?”耶律马哥反唇相讥,“李虎有燕王这个后援,他还需要带十几万大军打西京?”
一帮文臣武将随即吵了起来。本来是商量要不要攻击叛军,结果变成争辩燕王是否篡僭了,而皇帝本来还在犹豫,听到臣僚们为了燕王是否忠诚一事争得面红耳赤,突然下决心要打了。
皇帝要打,主战派大臣当然极力支持,但萧奉先等一帮主和派大臣却极力阻止,萧奉先再次提到了大宋人的北伐和他们要中外一统的意图,劝告皇帝不要冒险攻击,以免遭遇败绩,把手上最后一点本钱输光了。
这些年,辽军就没有打过胜仗,败仗打多了,把人的信心和士气都打没了,所以皇帝又犹豫了。俗话说,君子要顾其本,如果打败了,把本钱输光了,那真的就要逃到遥远的漠北去放羊了。
耶律马哥了解皇帝的心思,为了能击败叛军,他献了一个折衷之策。
先让奉圣州的武定军支援西京,试探一下叛军的反应。假如叛军分兵阻击,那么再让云内州的开远军从百道坂方向进入长城。这时候,假若叛军再次分兵阻击,那么萧奉先的判断可能就是对的,李虎手上的军队肯定不止五万。反之,假如李虎在辽军三路攻击之下,主动后撤,那么足以说明李虎兵力不足,我们随即展开追杀,把义军赶上太行山,或者把他赶回南京道。
这个建议不错,既不用动用主力大军杀进西京,又能探查反贼兵力,而且一旦查明叛军兵力有限,马上就能展开攻击。皇帝当即采纳,下旨命令奉圣州的武定军、云内州的开远军,从东西两个方向支援西京。又给燕京下旨,命令南路都统耶律大石,即刻率军从紫金关西进,支援西京。
第四十七章 等待就是等死
九月中,辽西。
大宋使者马扩赶到润州,迎接他的是李纲。李纲第一句话就问道:“陛下决定何时北伐?”
马扩报以苦笑,没有说话。李纲心里一凉,急切问道:“怎么?又变卦了?”
马扩点了点头,“辽国派来使者,要以山前七州和废止岁币为条件,请求大宋出兵相助。”
“辽东形势已经天翻地覆了,难道官家不知道?”李纲惊呼道,“我们要想收复燕云,必须马上出兵,马上出兵。”
李纲的表情把马扩吓了一跳。辽东形势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女真人已经占据了中京?不会啊,如果女真人占据了中京,你李纲为什么没有急报汴京?难道李虎攻克了燕京?
“出了什么事?”
“上个月,李虎和契丹人联姻,然后带着主力大军突然杀进了西京道。”李纲的神情异常凝重,“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马扩呆住了。李虎攻打西京?他不是在攻打燕京吗?怎么突然越过太行山杀进了西京?李虎攻打西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李虎的策略改变了,他的目标已经不是配合宋军北伐,而是要主动寻求生存。李虎占据了西京道,接下来就要和辽西义军东西夹击燕京,如此一来燕云尽入李虎之手,辽东形势为李虎所控制,他可以就此三分辽东,继而以契丹人和女真人为后盾,立国称王,和大宋相对峙。
养虎为患,大宋这两年的援助纯粹是养虎为患。
“如此大事,你为什么不急报汴京?”
“我也是刚刚知道。”李纲摇头苦叹,“前几天,金国使者来到辽西,责问李虎和契丹人联姻一事,赵良嗣正好随行而来,这件事是他告诉我的。”
“他人呢?”马扩问道。
“走了,和金国使者一起去黄龙府了。义军使者也去了,估计要和金国皇帝商量攻打中京的事情。”李纲说道,“目前形势下,官家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以最快的速度发动北伐,抢在李虎之前攻占燕京,否则,大宋有可能失去收复故土的机会。”
马扩仰天长叹,“汴京如今为了北伐一事争得不可开交,尤其契丹人愿意以土地换取援助之后,就连官家都在犹豫是否北伐了。”
“我们不北伐,如何收复燕云?就算契丹人愿意把山前七州还给大宋,但我们同样要出兵,还要陈重兵于各道关隘,阻击女真人和李虎,这是显而易见的事,难道官家和朝中大臣们都天真地认为李虎会拱手把燕云相送?”
“官家和大臣们并不知道李虎已经杀进西京道了。”马扩无奈叹道,“所以大家现在都在讨论,何时诛杀李虎,是在收复云朔之前还是之后。”
李纲骇然心惊。官家和大臣们是不是疯了?他们知道辽东的局势吗?他们知道辽东人都是虎狼之辈吗?看来还是李虎聪明,有先见之明,根本不敢相信大宋人,所以迫不及待地远征西京。如果李虎在西京道站住了脚,不管最后大宋是否占据了幽燕,他和辽东义军都算活下来了。
接见马扩的是罗思南和胡涂。
罗青汉此刻正在锦州指挥中京战场上的各路义军。现在中京战场很复杂,义军既要信守承诺帮助金军打中京,又要遵从约定帮助辽军守中京,同时为了给主力大军攻克西京赢取时间,还要想办法把战局一直拖下去,因此需要极高的智慧和灵活的计策,为此罗青汉不得不亲自坐镇指挥。
罗思南对马扩很客气,一口一个天朝上使,但词锋却非常犀利,对马扩的责问一一驳斥,根本不给马扩任何面子。
马扩认为义军远征西京,不但影响了大宋的北伐大计,更影响到大宋能否顺利收复故土,李虎在实施此策之前,应该禀奏汴京。
“我们已经约定,宋军在九月或者十月发动北伐,义军予以配合。只要你们的军队北上,我们的军队马上攻打燕京,我们并没有改变大宋的北伐策略。”罗思南笑道,“至于远征西京,不是预定计策,而是根据辽东形势的发展做出的应变之策。”罗思南把金军攻打中京的事说了一下,“你也知道,耶律余睹的背叛对契丹人的打击太大,中京随时可能失守,中京一失,女真人为了避开和义军正面作战,极有可能直杀西京。如果女真人把西京抢到手了,请问大宋用什么办法夺回来?你以为用每年五十万岁币就能买回西京和山后九州吗?”
马扩无言以对。他很恼火,也很愤怒,不是恼恨李虎,而是对大宋的皇帝和大臣们对北伐的无休止的争吵感到极度愤怒。皇帝和大臣们明知收复故土事关大宋国祚安危,却一次次错失良机,一次次浪费上天的恩赐。
从收复故土这个大局来说,李虎决定西征没有错误,他宁愿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去打西京,也不愿再继续等待下去,等待其实就是等死,所以李虎铤而走险,然而,西征胜利的后果很严重。
西征胜利意味着李虎崛起,崛起之后的李虎要干什么?燕云是一块四战之地,他盘驻燕云,等于是大宋和北虏之间的屏障。不管是大宋还是北虏,都不愿意让别人来控制这个屏障,因此,李虎虽然活下来了,但危机四伏,他若想有所发展,还要继续战斗,所以他要么北上继续打地盘,要么南下拓展疆域,而南下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马扩坐不住了,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汴京,他要告诉皇帝和朝中的大臣们,不要再争了,还是不惜代价先把燕京拿下来,否则将来的麻烦就大了。
九月下,西京道。
李虎接到消息,奉圣州的武定军正急速杀来,其前锋军距离西京还有两百多里。云内州的开远军从百道坂越过长城,距离西京还有一百八十多里。
李虎大喜,急召赢秦,“你现在还想打朔、应两州吗?”
赢秦不知道李虎是什么意思。上次自己献计,李虎说不能分兵,现在辽军三路扑来,上钩了,李虎却要分兵了。
“这个时候还能分兵?”
“当然要分兵,否则我怎么把辽军主力引进来?”李虎笑道,“你带着云朔军南下,冒充我义军主力,一路攻城掠地,把声势搞大一点。”
这就是诱敌嘛,简单。赢秦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了。
“你的目标是朔、应两州,把它们全部拿下。”李虎说道,“你不要以为我让你南下是诱敌。最近我给你增加了两个将的编制,把所有投奔义军的云朔汉人都给了你,就是想让你有足够的实力拿下朔州和应州。”
“不是要决战吗?”赢秦问道。两军决战,当然要集结所有力量,这时候分兵攻打州县,显然不合时宜。
“你南下后,一边作战,一边招募士卒,尽可能增加兵力。”李虎答非所问,“沿途所掠的钱财和物资,你自行分配,但你务必要注意,拿下朔、应两州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稳定州县,除了各州县的长官外,其余官僚掾属全部留用,以便尽快安抚民心。”接着李虎手指地图,在宋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