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246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46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昉一口答应了,但他提出了一个附带要求,“燕王希望你能南下威胁大宋的太原,牵制宋军,迫使宋军推迟攻击时间,从而给辽军击退女真人赢得时间。”

李虎微微皱眉,没有说话,但脸色有些不好看,显然不愿接受这个条件。

“虎王,你也知道,辽军现在没有能力两线作战。”韩昉实话实说,“假若辽军遭到宋金两军的南北夹击,中京、燕京势必顾此失彼,两京失其一,三分辽东的希望可能就此破灭。”

“你是说,假若燕王两线作战,他就不能给我补偿损失,是吗?”李虎冷笑道。

“是的。”韩昉说道,“两线作战,损耗太大,以大辽目前的状况来说,自保尚且不足,哪有钱粮武器给你?”

李虎转头看看董小丑。董小丑稍加沉吟,问道:“燕王的使者是不是去了汴京?”

韩昉点点头,“但目前的形势告诉大宋皇帝,现在正是他收复幽燕的最好机会,他不可能遵守盟约的。”

“大宋人要痛打落水狗了。”李虎嘲弄道,“大宋皇帝既然不是白痴,那我南下威胁太原又有什么用?”接着他指指自己的鼻子,郑重说道,“我是汉人,我绝不会打大宋,我的部下也不会同意我打大宋,所以请你回去告诉燕王,叫他自己想办法吧,这个忙我帮不了。”

韩昉失望离去。

十一月中,韩昉又来了,这次他带来了辽西会谈的结果。

辽西义军已经开始撤离,张高儿带着阎王军、张关羽带着武勇军率先开道,正急速赶赴紫金关。罗思南带着老营和十几万百姓随后跟进。估计到了十二月初,罗青汉就要带着更多的百姓撤离辽西。董仲孙带着黑山军从大灵河一线撤退,因为路途遥远,估计要到新年之后才能北上太行山。

“几十万百姓?”李虎骇然变色,差点要破口大骂。老霍你个淫棍,老子是怎么交待你的?谁叫你把百姓带来的?你这不是要我死吗?

第七十章 赌一把

几十万百姓的到来,牵涉到一系列问题。

当初南下突围到辽西,为了安置这些百姓,李虎和义军将帅们绞尽脑汁,好在大宋及时伸以援手,通过海上回易解决了百姓们的吃饭问题,但即使是这样,义军最后还是在打下平州路后才算彻底解决了这件事。

现在这个问题又来了,但形势和条件都变了。代北不同于辽西,地域广袤,有草原和耕地,完全可以安置几十万人,但问题是大同府和边境州县历经两百余年的和平之后,人口激增,容纳有限,如果强行安置,必然会损害云朔百姓的利益,所以若想安置这几十万人,就要在长城以北想办法,就必须拿下长城以北的大草原,把疆域拓展到黄河流域和阴山一带,也就是说,要从契丹人和西夏人手上抢地盘。

义军明年的策略也是北上征伐,但幽燕的形势非常紧张,幽燕战局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三分辽东的格局和义军的未来,所以义军真正的目标是幽燕,而北上征伐主要是防御,以攻代守,以击杀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现在为了安置几十万百姓,这个策略就要改,北上征伐不是防御了,而是进攻,以攻占疆土为目标,如此一来,义军就要把主力调进长城以北作战,这时候,假若幽燕战场发生了不利于义军的变化,李虎只有干瞪眼,毫无办法了。

策略上的变化会引起具体实施计策的变化。全取代北虽然是义军的目标,但前提是辽东三分,只有辽东三分的格局确立了,李虎才能在代北生存发展。就目前形势来说,李虎只有和耶律淳联手,才能抵御女真人和大宋人,否则这两个敌人会乘着他还没有壮大之前,把他吞噬了。

燕京城里的契丹人很聪明,他们非常敏锐,马上看到了李虎面临的困境,所以再次要求李虎南下太原,威胁河东路,迫使宋军推迟北伐。

辽军假若两线作战,危险太大,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而李虎为了安置几十万百姓,又要把主力调到长城以北展开攻击,无暇顾及幽燕战场,所以此刻唯一的办法就是拖住宋军,延缓它北上攻击的时间,这对双方都有利。

李虎考虑良久,答应了,义军将在适当时候兵出宁武关,威胁太原。

董小丑和黄涉等人对此持有异议。

李虎的头脑一向很清楚,在义军没有发展壮大之前,他坚持“缓称王”,坚持投奔大宋以强藩谋国,这都表明他对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和预见,但这次他竟然答应耶律淳,出兵威胁大宋,要和大宋翻脸,未免太轻率了。

“总帅,不出意外的话,大宋使者马上就要来大同。”黄涉说道,“我们先听听大宋使者怎么说,或许可以通过其它的办法延缓宋军北伐。”

李虎想了一下,忽然问道:“你们估猜一下,耶律淳能坚持多长时间?我们又要多长时间才能在代北立足?”

董小丑和黄涉互相看看,感觉李虎话里有话。

以义军的现状来说,即使全取代北,也还要一两年的时间稳定巩固,同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储备钱粮,等到实力强大了,足以和女真人抗衡了,那时候义军就不需要契丹人,也不需要三分辽东的格局了。

“我们大概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黄涉说道,“所以,耶律淳最好能坚持三年。”

“然后呢?然后我们打算干什么?”

这一点李虎说得很清楚,他要南下打中原,和大宋逐鹿天下,但问题是,义军自己就是汉人,辽东汉人都向往天朝,希望回归天朝,那么,李虎用什么理由才能说服义军将士们,跟着他一起南下打天朝?

董小丑迟疑良久,说道:“先拿下燕京,然后再看形势发展,我们可以北上打女真人,也可以南下打大宋,但是……”他看看李虎,摇了摇头,“大宋人和女真人对我们非常戒备,不会让我们从容占据燕京,更不会任由我们南征北伐,假若我们的意图过早暴露,宋金两国搞得不好又要结盟共抗,那我们……”

董小丑的意思很明显,他坚决反对出兵威胁太原,这会过早暴露义军的未来策略。

“你说得对,我们一直在考虑自己,却没有考虑宋金两国对我们的态度,以及他们要采取的策略。”李虎笑道,“当耶律淳连续两次要求我出兵太原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疏忽了宋金两国的实力,三分辽东的设想可能是一厢情愿之举。”

女真人的目标是北方一统,就算他们暂时无力抢占燕云,他们也绝不会让我占据长城以北的疆域,免得我实力暴涨,对他们形成威胁,阻碍了他们实现中外一统的梦想。

大宋人要收复燕云,重建中原屏障,假若辽东三分,他们连山前七州都收不回来,如此不但无力收回故土,就连和契丹人的百年盟约也化作了齑粉,大宋将因此陷入可怕的噩梦。

在我们撤出辽西之前,女真人和大宋人可能还幻想着和我们共击契丹人的盟约,但等到他们获悉义军放弃了辽西,他们必然意识到,我们背信弃义,和契丹人结盟,要以代北为根基,实施三分辽东之策了。

女真人会答应三分辽东吗?绝不会。大宋人会答应吗?也不会。他们马上就会遵从海上盟约,一个打中京,一个打燕京,然后呢?然后女真人调头就要打我,乘着我在西京立足未稳之际,把我剿杀了,而大宋人为了收复山后九州,也会配合出兵。女真人和大宋人联手夹击,我们必定和耶律淳一样,灰飞烟灭。

从这个形势发展来分析,我们明年北上长城作战,主要对手不是契丹人,而是女真人,假若我们把大辽皇帝驱赶到阴山以北的浩瀚大漠里,我们将独自迎战女真人,西京势必岌岌可危。西京不能丢,代北更不能丢,否则我们就完了。

董小丑和黄涉听到李虎这番话,不禁心跳加剧,略感窒息。

李虎的话说明他对耶律淳没有信心,说明他开始怀疑三分辽东能否成功,因为女真人和大宋人的确不会给李虎发展的机会,义军如果不能在代北发展,拿什么来三分辽东?

先前李虎的打算是利用辽东三分的局面,联辽抗金,遏制女真人实力的发展,但因为大宋人迫不及待要收复燕云,导致这一策略失去了基础,也就是说,从海上之盟的盟约来分析,女真人攻占中京后,不会继续南下打燕京,而是要西进,打大漠,打西京。

假若女真人的策略和李虎的推测一模一样,那李虎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能力同时应付两个战场,或者还有可能出现第三个战场,那就是太原方向的宋军有可能乘机北伐,攻打西京,所以,李虎必须要考虑同时三个战场上作战的对策。

“总帅,现在和大宋翻脸,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啊。”黄涉劝道,“依我看,还是想想其它的办法,暂时不要贸然出兵。”

李虎沉默不语。

他想起了老爹的故事。在老爹的故事里,大宋北伐失败了,西京被女真人抢去了,大宋皇帝无奈之下花钱把燕京买了回去,但仅仅过了一两年,女真人就南下了。这个故事和现在的形势完全对不上,因为耶律淳手上还有十几万人马,如果他集中主力扼守中京,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其次,假若耶律淳陷入两线作战,以宋军的实力,即使拿不下燕京,但也不至于大败而归,大宋还可以卷土重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西京现在在自己手上。难道女真人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把我击败了,把我从西京赶走了?

李虎徘徊在现实和故事里,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还是赌一把,赌老爹的故事是真的,是对未来的预言。既然宋江、方腊都真实再现了,大宋北伐也有可能失败,只要宋军失败了,只要我守住了西京,三分辽东就有可能实现。

“好吧,暂时不要南下。”李虎说道,“集中主力于长城一线,只要捕捉到辽军主力,即刻北上攻击。”

转眼到了十二月中,大雪纷飞之际,张高儿、张关羽带着前锋军顺利到达大同。

李虎亲自赶到城外三十里外的西韩岭迎接。张关羽主动请罪,为自己顾及私利打算留在辽西的举动而后悔。李虎不以为意,一笑置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顾及私利很正常,无可厚非,要求所有的人都大公无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十二于下,罗思南和胡涂带着老营和十几万百姓赶到了大同。帅府已经做好了准备,连营十里,粮食衣物都备齐了,确保百姓可以吃饱穿暖。

李虎把罗思南和完颜星星接到了同文殿,介绍了耶律明月,三个人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彼此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有些仇怨,但此刻都是李虎的夫人,凡事都要为李虎着想,有些事也只能搁置在心里,强作欢颜了。

很快,罗青汉、霍六哥带着神龙军、雷霆军到了,随行百姓多达三十多万,驼马牛羊等牲畜更是不计其数,车队连绵数十里。

第七十一章 也是好事

新年到了。

正月初,辽国使者到了,韩昉告诉李虎,金军正在攻打中京,前线战事非常紧张,考虑到要稳定军心,耶律淳决定推迟登基称帝的时间。另外,就是督促李虎尽快出兵南下太原,牵制宋军。这是耶律淳第三次提出同样的要求了。

李虎说自己有困难,几十万百姓突然涌入西京,要安置,事情太多,再等一等。在他看来,宋军至少要等到开春之后才会进攻,还有时间,不要着急。

正月初八,大宋使者到了。除了马扩外,还有河东、河北两路宣抚使童贯的长史董耘。

李虎突然放弃辽西,让大宋非常恼火,很明显,李虎和契丹人结盟了,他要在代北发展了,这是背信弃义。初始大宋皇帝听到占据西京的消息还很高兴,认为山后九州已经到手了,宋军只要再和辽西的义军联手共击,就能收复山前七州,如此燕云可轻松拿下,自己的功业可以留芳千古,哪料还没有高兴几天,从河北边境传来消息,辽西义军主动撤离了,都跑到西京道去了。

李虎的野心昭然若揭,他要图谋自立了,汉虏果然不可信,不过,大臣们仔细分析之后,认为李虎盘驻代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宋军的兵力有限,只有十万人,而且一半以上的士卒都是新近从河北招募的,真正的西北军精锐只有种师道、种师中、辛兴宗、刘延庆等数万人马。征剿方腊让西北军损失了好几万人,这种损失短期内无法补充,这使得北伐军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强悍,为了确保能拿下燕京,宋军需要李虎的配合。

李虎占据西京,军队损失应该很大,他留在辽西的军队还要戍守大灵河一线,那么他拿来配合宋军北伐的军队十分有限。李虎放弃辽西,显然也是考虑到生存困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否则他的军队可以实施东西夹击,抢在宋军前面攻占燕京。现在他做不到了,把军队集中到代北,一来实力强了,二来也可以动用更多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