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伐清 >

第240章

伐清-第240章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三十的湖北巡抚?”周培公闻言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心里很清楚这是张长庚用来安抚自己的说辞。周培公知道年纪太轻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致命的问题是根基太浅,仅靠张长庚宠信,一个武昌知府就到头了。若是周培公想成为一省布政使甚至巡抚这样的高官,他需要有大批的盟友,不仅仅是官场上,地方缙绅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而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举子,周培公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有力的同盟,张长庚也不会硬把他抬到他根本无法胜任的地位上去:“总督大人这是怕我捣乱啊,这倒是总督大人过虑了,就算邓名不归还我家产,单单总督大人的知遇之恩,我拼命也不会连累了他。”

眼看出发时间将至,周培公简要向两个助手介绍了一下他的谈判思路:“邓名已经打破汉阳城墙,再谈任何军事上的问题都会让我们更被动,所以一个字也不要提,更不要说什么武昌几万将士枕戈待旦,这没有底气的吹牛不会给我们谈判带来任何好处。当今之计,只有一口咬定邓名悔约,就说我们一直严格履行之前和邓名的协议,但邓名却纵容部下掠夺湖北缙绅,而且又来攻打武昌——我们武昌就是再有钱也禁不住邓名这么一遍遍来抢。而且我们要表示对邓名的不信任,这次我们可以给钱,但他需要给出一个能让我们安心的保证,短期内他不会再来用武昌威胁总督大人。”

张长庚的两个家仆都听得糊里糊涂的,他们路上本来就是想咋呼一番,告诉邓名武昌还有不可轻辱的大军,而且更有十万大军正在赶来,可周培公一张口就把这想法给否决了。此外,这两个人还觉得,邓名根本无法给出周培公希望的保证,眼下火烧眉毛了,不得不答应明军的一切要求,只要过了眼下这关,张长庚就打算把钟祥一带的清军都调回来死守大武昌。

“首先,邓名根本不会信武昌还有数万可战之兵,若是你们不来或许我还能说两句,但你们都来了——要是武昌还有一战之力,总督大人又怎么会派你们来?”周培公微微摇头,在与邓名谈判时,张长庚和周培公虽然分歧不大,但这一点分歧却总是会让清军这边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至于这种保证本官也知道邓名给不了,但本官的意图是利用这点讨价还价,让邓名少放我们点血。”

计议已定,周培公就带着两个张长庚的家人、还有标营游击的几个心腹卫士乔装出城,很快就来到了明军大营前。

守卫营门的士兵一边让人进去通报,一边就请周培公进营,这个军官客气地说道:“提督早就有了交代,只要周知府一到就立刻带进营,不要让周知府久候。”

身后的两个张家的人点头哈腰地道谢,周培公却沉着脸,昂首而入,脸上还有一丝含而不露的怒色——这当然都是做给明军看的。现在周培公最恨的却是跟在他身后的那两个副使,此时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邓名曾经对自己说过的那句关于队友的话。

事先邓名已经准备好谈判用的营帐,周培公被引进帐篷后,他看到帐中有一张细长的桌子,其长宽比例之大远超周培公之前所见。在这张长桌的两侧,摆着两列椅子,老对手邓名就坐在左侧那列正中的椅子上,身边还坐着几个明军军官。其中一个周培公也见过,是个浙江秀才,周培公还和他攀过交情。

“周知府请坐。”邓名和他的部下们一起站起身来欢迎。

周培公走到邓名对面的那把椅子上,拉开椅子就堂堂正正地坐下,跟他同来的两个张家家仆在经过搜身后,也被放进了这张谈判用帐篷,他们两个人战战兢兢地站在周培公身后两侧。

“这是本官的两位副使。”周培公大声说道。

“知道,我和这两位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邓名显然没有忘记周培公的这两个队友,他微笑着说道:“两位副使请坐。”

“提督让你们坐,你们就坐。”周培公听身后两人还在谦虚,不耐烦地叫起来。

等两个副使小心翼翼地坐下后,周培公先发制人,开口责备道:“李虎帅、刘皖帅抄掠江陵缙绅,这也就罢了;江汉的郝、贺二人更是强抢民田,如此行径,与土匪何异?湖广有识之士闻知,无不切齿痛恨,捐资助饷,请总督大人即刻发兵,擒拿郝、贺二贼!提督岂不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然下官与提督是敌非友,但提督如此纵容手下,也知道提督离败亡不远了。”

“周知府说的对。”周培公本以为邓名会辩解几句,至少拿出国难当头当借口,却没想到邓名满口赞同:“收税尚可再议,但郝、贺两位将军做的确实太过分了。”

周培公冷笑一声:“提督这真是欺人之谈,天下谁人不知他们都是提督座下大将,提督轻飘飘一句话就想把关系撇得干干净净么?”

关闭

有那么一瞬间,周培公感觉谈判又开始进入了他预定节奏。邓名作为诸路明军的领袖,手下的错误就是他的错误,周培公没有想到邓名这么容易就承认己方有错,这对周培公下一步谈判很有利,可以抓住邓名这个理亏做些文章,无论是要补偿还是减少赎城费用都会有益,可谓公私两不误。

“他们哪里是我座下大将?”在下一个瞬间,邓名摇头道:“他们和我根本没有统属关系,他们叫我一声提督是给我面子罢了,我根本无法下命令给他们,他们决定任何政策更不需要得到我的事先许可。周知府这真是太高抬我了。”

邓名的这番话让周培公失神了半天,虽然对方的话乍一听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本质上是绝对说不通的。因为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他们打着明廷的旗号,所以永历就是君父,他们就是臣子,这就是君臣大义。文安之是永历派来的监军大臣,邓名又是宗室又是文安之任命的川鄂统帅,只要李来亨一天不打起叛旗,或是永历一天不宣布李来亨为叛贼,那文安之和邓名就是李来亨他们的上司。

此时邓名仍在继续说下去:“我从未给虎帅他们发过军饷,他们的控制区内也没有文督师任命的官吏,他们的军队也不会听从我的命令,所以他们无论做了什么,都和我全不相干。”

“太无耻了。”周培公心里冒出这个念头。他承认邓名这招釜底抽薪非常凶狠,一下子就封住了自己所有的指责。但周培公感到难以置信的是,邓名居然会为了抵挡几句害处不大的指责就用出这样的招数。无论事实如何,没有一个君王会承认他指挥不动手下的军阀,因为这是一种耻辱。比如汉献帝,他不会公开承认曹艹有自由行动的权利,这除了是奇耻大辱外,还会导致君臣大义的丧失——曹艹自行其事只说明他是歼贼,汉献帝丧失了指挥臣子这个权利的使用能力,但没有丧失对这个权利的所有权。

历朝历代都一样,皇帝对军阀无可奈何,但尽管如此,军阀也是皇帝的臣子,皇帝绝不会把他们放在平起平坐的位置上,从任何角度来看,君臣大义的丧失都比实际权利的丧失更可怕。

但邓名显然不这么看,周培公吃惊地看着邓名身边的陪同,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可以接受邓名这样轻易地放弃了大义——尽管这只是一场秘密会谈。

“提督说的不错。”任堂看到周培公的目光扫到了自己身上,急忙表示了对邓名的赞同:“包括李虎帅在内,提督无权过问他的官吏安排、税收支出、军事安排,如果提督想从李虎帅那里拿到东西,就必须拿出东西交换,如果和李虎帅联手作战,就要按照出力大小分配战利品。与其说李虎帅他们是提督的下属,还不如说是提督的盟友。既然是盟友关系,那显然提督不能为同盟的所作所为承担骂名。”

本来任堂也觉得邓名的所作所为太过荒唐,只是近朱者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接受能力又特别强,现在已经被邓名的逻辑深深影响了。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湖广,从君臣大义的角度看,郎廷佐、张长庚都是不共戴天的叛贼,可邓名就能毫无心理负担地与他们做生意。既然邓名都能给叛贼一张平起平坐的椅子,那把李来亨等人视为盟友也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至少任堂觉得克服后一种心理障碍的难度远远小于前者。

“虽然我不能为盟友的行为负责,但因为我满怀对湖广缙绅的善意,所以我主动与虎帅他们商议,希望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把没收的土地退还;虽然他们征收的税我一个子也拿不到,但同样是出于对湖广缙绅的善意,我愿意给予士人一部分补偿。”邓名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对周培公说道:“可惜由于距离遥远,武昌对我好像有一些误解,所以我此番提兵前来,就是为了让湖广总督和武昌了解到我的善意。”

虽然是在奏章里颠倒黑白的能手,但周培公听到这里时还是忍不住反唇相讥:“提督攻打汉阳,炸塌了大段的城墙,难道也是善意不成?”

“当然!”邓名惊讶地说道:“这当然是善意了。”

见周培公脸上全是不能置信的神情,邓名微微一笑,道:“周知府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身怀利刃,杀心自起’?我有轻易攻破武昌、汉阳的能力,就好像有利刃在怀,那我为什么不用这把利刃去捅张总督呢?这当然是因为我满怀对张总督的善意喽。如果我不来炸汉阳的城墙的话,张总督就不会知道我利刃在手,说不定就会误解我对他有恶意但是没有施展的能力。因此我一定要把汉阳的城墙炸了,这样张总督、周知府才不会发生误解,才会意识到我的善意。”

“强盗!”邓名说完之后,周培公和任堂的目光在空中相交了一下,惊讶地发现他们心中居然对邓名达成了默契的共识。

至此周培公彻底哑口无言了,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反驳邓名。

在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手后,邓名终于可以把他的解决方案抛出来:“对于那些有土地在虎帅他们控制下的武昌缙绅,我愿意出于善意帮他们承担一半的税赋。”

“如何承担?”周培公顿时又来了精神:“提督还给我们么?”

“我没有那么多粮食还给你们,”邓名摇摇头:“所以我必须先欠着,我打算给你们欠条。你们每向虎帅他们纳了两石稻米,我就给你们一百元,一百元就表示欠你们一石稻米。如果是其它的粮食,需要根据市价换算……”

在解释了欠条和粮食的换算后,邓名又告诉周培公:“除了我暂时没有这么多粮食还给你们外,运输粮食耗损极大,十分沉重要占用大量船只,所以我打算用盐赎回这些欠条。”

“盐?”周培公闻言眼睛一亮。他沉思片刻,想起明朝曾经施行过的一种政策,那就是用盐引鼓励商人给边军运输粮食,以此来解决边军的军粮问题。现在周培公看来,邓名似乎也是想用这种办法解决湖广明军的军粮问题:“这种欠条,就相当于盐引吗?”

“不是,直接用欠条交换盐,不需要另外付金银。”邓名摇头道。大部分拥有土地的缙绅还在故乡,逃到武昌的毕竟还是少数人——那些仍留在家乡的缙绅,邓名是不会给予任何补偿的,和以往一样,他就算有不同意见也不会直接插手盟友的内政。

邓名已经仔细计算过,需要付给缙绅的欠条数量有限,远远不足以消化川盐,这只是一个引子,用来打开湖广的贸易壁垒,并改善明军在湖广缙绅中的形象:“我会建立一个盐库,确保所有的欠条都能兑现成川盐。若是欠条都兑现完毕而盐还有剩余的话,我也会允许你们用金银兑换剩下的盐,算是我对你们纳税的额外补偿。”

“那提督打算以什么价格兑换盐呢?”周培公刚刚张口,就摇头道:“提督,这事我没法立刻答允您,牵连实在太广了,我必须要先回城,能不能改曰再谈。”

除了湖广总督外,周培公知道还有许多人必须要去拜访,要询问他们的意见。

“好,不过此前,我需要你们撤退上游据点的守军,停止钟祥部队的调动,对此我会用按兵不动作为回报。”邓名说道。

“这个没问题。”周培公一口答应下来。他知道邓名为人谨慎,对邓名这个要求他早有预料,也知道对方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退缩。第一次与邓名打交道的时候,周培公就发现邓名很重视安全问题,后来还有南京郑成功的前车之鉴,邓名更不会给清军利用谈判威胁他的机会。

现在汉阳朝不保夕,邓名要求清军从上游据点撤退对周培公其实没有一点害处,若是汉阳失守,这些据点毫无意义,现在倒是可以稍微增强一些防守能力;而停止调动钟祥的守军,在这种明军随时能夺取汉阳的军事形势下,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还有赎城费问题,提督能否给个大概数字,下官也好回去和总督大人先商议一下?”周培公正打算告辞,却想起另外一件重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