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给理想一点时间 >

第11章

给理想一点时间-第11章

小说: 给理想一点时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的差距早晚会收窄。我当然知道很多中国农民的生活还是很苦,只是认为从重要的动态那方面看我们有乐观的一面。
  动态持续愈久愈妙
  维护农民劳力收入的增长率非常重要。
  想想吧,如果今后五年农民劳力的收入增长能保持过往十年的复息率,五年之后,以今天的物价算,一个农工的每月收入会达到人民币四千。这会把工业的低档次技工推到月入五千多。当然不容易,也没有理论说可以或不可以。事后孔明,我们知道这些年农民劳力收入的高速增长是由县际竞争下的土地灵活使用带动的。泡沫不论,我想不出理由要推出打压楼市的政策来左右上述的发展。
  是的,在贫富分化这个重要话题上,北京的朋友要从动态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成熟了的先进之邦怎样看是另一回事,但中国要从动态看还有一段日子吧。只要上述的增长率能继续,这段日子愈久愈妙。
  公积效小廉租为祸
  回头说协助下层人士的楼房政策,可取的选择不多。目前内地推出的房屋公积金不会有什么作为,尤其是楼价上升他们无缘分享。我们不容易知道一些市民对楼价上升的投诉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拥有的房子,还是楼价上升他们得不到甜头。如果是后者,购买房地产的股票是一种办法,但像楼价一样,有风险。这方面,北京可以考虑推出一种楼房股票指数合约,为了避免影响股价要是外围的,像赌外围马那样,但要由有保障的法定机构执行。房屋公积金于是多了一种选择:购买这指数合约。有风险的,要多赚钱就要多面对风险。
  政府提供廉租房不要考虑。香港昔日推出廉租房是因为难民涌至,不给他们提供栖身之所对治安不利。这些廉租房后来搞到一团糟,给穷人定了穷位,虫蛇混杂,黑社会、贩毒等行为集中起来。 
  经适房的处理方法
  政府提供廉价屋可以考虑。这种香港称为居屋内地称为经适房的提供及分配,在内地容易导致贪污行为。要是能处理贪污这一关,适当的做法可不是由政府兴建或让私营建筑商兴建然后限价出售。适当的做法是由政府拍卖土地给私营建筑商,指定要装修好及小单位的面积与变化,然后让私营建筑商在有竞争的市场以市价出售给条件过关的户口。廉价的优待,是政府利用卖地的所得,以近于楼面地价的钱补贴给条件过关的购买户。这样通过竞争的自由市场处理,政府只是少赚或不赚地价,建筑商有利可图,楼房的质量会跟自由市场的取舍相同,除了单位的面积较小其质量不会因为政府提供而下降。换言之,这样处理会杜绝偷工减料的行为。
  流动大军一条命脉
  细想之下,我不赞同政府提供上述的经适房,因为有一个难以解决的困难。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还是很多,不少城市一半以上的居民没有户籍。可靠的数字我没有,但刚过去不久的春运期间,三十八天内不计航空的交通客运量达二十八点五亿人次!这比总人口多一倍以上,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了。在这种各走天涯的人口分布下,目前不许没有某市户籍的购买某市经适房,有欠公允,而如果凡购某市经适房的可获该市的户籍,流动者可能因为一点甜头而被锁住。流动人口会有下降的时候,但今天不应该用楼房政策来左右他们的选择。
  我认为流动人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重要的,跟中国的经济制度配合得好。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三年多前北京推出新劳动法后,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大军流动起来,迅速地减少了失业及工业区的治安恶化。要改善流动人口的生计北京总可以想出比提供经适房较佳的方法,不要以房为诱而把他们锁住。
  要把楼房政策的主导权力下放不打压楼市,不提供经适房,除了我在上期提出的避免楼市泡沫的方法之外,北京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把楼房政策的主导权力下放到地区政府去,某些地区以市作主导,大部分让县作主导,除了提供大概的方针北京上头不要管。
  说过多次,中国的地区干部一般能干。
  房地产处理不当对他们的生计有肯定的坏影响。这次北京打压楼市是明显地损害了地区发展的利益:增值税之外,地区政府要靠卖地的收入来搞基建及其他开支。如果地区政府可选择,他们不会抽物业税。水出鱼、鱼饮水,抽物业税会使卖地的收入下降,加上处理物业税的手续麻烦,对地区的楼房发展比不上只卖地不抽税那么有效率。
  地区竞争不会搞高楼价
  这就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内地的地区政府会不会像香港那样,搞高地价政策而损害了经济发展及增加贫富分化呢?经济本科一年级的理论说,如果土地及楼房的需求弹性系数低于一,政府为了争取卖地的最高收入会推出土地至该系数等于一而不再放出,过些时日等到需求有所增加再放。这种高地价政策对经济整体的发展是不幸的。
  但内地的地区跟香港有两处重要的不同:内地的县际竞争激烈,而地方政府一律重视工、商业的多元化发展。在这样的竞争局限下,只着重增加卖地的收入是自取灭亡。
  在《中国的经济制度》那小书内我分析得清楚:增值税的分成对地区政府重要,而争取这项税收要争取流动的人口给个面子。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地区竞争下,楼价过高是败局。想想吧,一个县免费提供一幅大地给一家名牌工厂,怎可以那样傻,搞高住宅楼价来把该厂吓跑呢?虽然档次较低的工人可住工厂提供的宿舍,但职位较高或成家立室的,怎会不考虑住宅楼价?我不是说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好得天衣无缝,也说过还有好些细节要改进。但老人家的理论说,北京放手让地区处理楼房,在竞争下必有奇效。
  给同学出个试题
  最后我要提出另一个有趣的观察。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靠两项。其一是增值税,全国划一为百分之十七,县政府分成占该税的四分之一,即产出增值的百分之四点二五。
  其二是卖地的收入,县的分成占百分之七十五,不同的地区可有变化。我要说的有趣观察,是要某区的楼价上升还是下降,单是调校这两个分成率会生效。

()
  保持县政府的总收入大致不变,提升县的增值税分成率而减低县的卖地分成率,楼价会下降;二者反过来楼价会上升。为什么呢?这会是香港中学高考的大好试题,不知内地同学的本领怎么样。
  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个神奇的制度,很有点妙不可言。两年多前我发表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写道: 北京显然没有充分地赏识他们自己做得对,做得漂亮,做得精彩。看来今天北京的朋友还没有充分地赏识自己发明的制度,也显得我这个老人家的影响力是零了。
4
今天下午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8。8级的浅层大地震,打破了日本地震史上的所有纪录。尽管大地震史无前例、灾后重建也百废待举,但在天灾地变的第一时间,日本从政府到民间所展现的冷静、开放,以及井然有序的危机应变,确实不得不让人对日本的国民素质感到佩服。
  这样的国民素质,展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日本国民惊而不乱、治安状况大致良好:大地震之后,并没有出现如其它国家所常有的混乱、失序与抢劫情事;在危机中,日本国民守法、守序的高素质更加明显;
  -媒体表现专业:在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展现了高度的新闻专业与自律,冷静而不煽情地报导了相关灾情,除了正确传达政府发布的讯息外,也让所有守在电视机前面的日本国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这对安定民心具有相当大的帮助;
  -防震设施稳固:除了震央地区与海啸所造成的灾情外,并没有传出类似「豆腐渣工程」倒塌的情形,显示日本建筑确实经得起超级大地震的冲击;这种防震质量,显非一朝一夕可以打造出来的;
  -政府危机处理井然有序:在大地震于11日下午2时46分发生后,2时50分日本首相官邸即成立紧急应变中心,首相菅直人在二小时后以冷静的语气,呼吁日本国民冷静面对,相关的应变机制与救灾措施则同步启动,而一度断讯的电话与网络,则在最短时间内抢修复原;核电厂自动停机、机场铁路电车安全停驶、消防救灾人力以及自卫队、特警等,全都立即到位。
 -信息公开、不拒外援:日本在发生如此破记录的大地震后,并没有基于会丢脸或失去「国家尊严」而采取锁国、拒绝外援的作法,相反的,日本政府在第一时间即主动表达愿意接受国外各种援助;相较于在此之前不少国家在灾后不但封锁消息、也拒绝外援的作法,日本展现了高度的国家自信。
 整体而言,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虽然灾情仍然不明,但日本政府与人民所展现的高素质危机应变作为,已让世人印象深刻;事实上,每一次的天灾地变,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严厉考验,日本这次面对大地震的经验,让全体人类上了宝贵的一课:
 -天威尽管难测,但透过人类的有效努力,是可以把不幸与灾害降到最低。
5
利比亚离中国很遥远,不像在周边发生的事情,对中国的安全利益会带来直接冲击。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日益广泛的介入国际事务和参与国际经济的形势下,远在北非的利比亚,那里所发生的事情,对中国也会而且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利比亚战乱发生后,中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撤侨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国为之震动和牵挂。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经济利益业已受到严重损害,经济损失高达188亿美元。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的持续数日的空袭和海上封锁,已经构成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这是继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国家以不同借口对主权国家所发动的又一场战争。
利比亚战争还会持续多长时间,现在很难预料,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警示之一:后冷战时代并未改变强权的地位,中国要想谋求和平发展,要想维护国家统一和解决好领土争端问题,必须立足于应对强权政治和外部干预的严峻挑战。和平发展是中国既定的国策,但维护国家统一和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却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的重大任务,突发情况也难以料定。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是不怕,二是要有足够准备,尤其是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些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要充分考虑外部势力插手和干预的复杂情况,准备应对最困难局面,这是中国未来战略谋划的重要基点,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警示之二:中国对外战略的“短板”显而易见,同时也很难加以改变,这就需要加强政治、外交手段的弥补,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做到有所取舍。中国的“海外利益”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利益今后还会不断拓展,但中国却缺乏相应的维护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西方国家为了“保护”甚至取得海外利益,不仅敢于进行“全球干预”,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这方面它们没有任何顾忌。中国则不然。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一般不可能在海外用兵,即便今后具备了远程投送能力,也不会进行所谓的“国际干预”。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护好中国的海外利益,将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这次利比亚大撤侨虽然做得很成功,但也足以暴露出我们对外战略的“短板”,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也难以挽回。以后遇到同样情况,除了“撤”还有别的办法吗?我以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作为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要善于运用有限的政治、外交影响力,尽可能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当然,鉴于这次利比亚的教训,今后海外投资也需要通盘考虑,有些事情光靠“钱”是解决不了的,该回避的地方就不要去,以免造成新的损失。
警示之三:中国切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在关键时候国际影响力还是要靠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来说话,因为今天的世界还是一个讲实力的世界。这些年,中国发展了,富足了,有些人以为“财大”就能“气粗”,就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行事权,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却是要看谁的“拳头”硬。对于在利比亚发生的事情,中国只能表示“遗憾”,这是对中国真实的国际影响力的检验和反映,但这种态度在处理周边问题上却是绝不可取的。中国希望靠经济、科技立国,在国防发展方面长期保持低调,有些事想做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