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瓦 >

第317章

汉瓦-第317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令人高山仰止般存在的公爵之位。不过有希望就有动力,侯爵公爵的位子就摆在那儿,晋阶的条件也是一清二楚的,只要有足够的功勋,任何都是有希望的。所以新的爵位制度公布出来的时候,着实令人热血沸腾了好一会儿,徐州对外战争的序幕才刚刚开启,想要建功立业,有的是大把的机会。
    五等爵位以下,刘泽还特别地设立了勋爵等级,勋爵共分九等,最高为一等勋爵,最低为九等勋爵。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不同的是,勋爵不享受封邑,不可以世袭,但每年都可以依照等级的高低领到相应的岁俸。由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稀缺和难以获得,勋爵爵位很好地做为了补充,获得勋爵的门槛很低,只要能累积到一定的军功,就是最普通的勇卒武卒,也可以获得勋爵的身份,除了每年可以领到一笔不算少的岁俸之外,准贵族的勋爵身份也足够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士兵们扬眉吐气了。何况做为士兵,只有在军队中的时候才可以拿到粮饷,一旦退役之后,便没有了这份粮饷,当兵吃粮,不当兵哪来的粮吃。而勋爵爵位不同,一旦获得爵位,虽然不能世袭,但却可以享用一生。退役之后也可以拿到相应的岁俸。
    虽然最低一级的九等勋爵岁俸也没有多少钱,聊可糊口而己,但爵位每升一等,侍遇明显地就提升一截,到三四等勋爵的时候,拿到的岁俸就足以混得上小康之家了,而升到一等勋爵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窥到男爵的门槛,距离成为真正的贵族,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风险与机遇并存。富贵的花朵从来都是用汗水浇灌的。虽然想提升一个勋爵等级需要的功勋都是翻倍的,但在最大的诱惑面前,几乎所有的将士都会选择舍生忘死,全力拼搏。富贵险中求。这个道理谁都懂。
    军功无疑是提高爵位最快最有效的途径。但却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只要获得功勋,不一定是来自于战场上的。就算是来自普通人之中,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有聪明才智,一样可以获得殊荣。此次封爵,马钧由于最杰出的发明创造,被封为了三等伯爵,张机也因为在医术领域的成就被封了一等男爵,而在选育优种良种方面取得突破的董祀也受封为三等男爵。他们取得的殊荣,让身处低阶的官吏都看到了晋爵的希望,只要努力,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功。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对是中国的历史,注定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日子。
    袁绍的大军号称七十万之众在黎阳突破了黄河天险,浩浩荡荡地向许都方向开进,连营百里,逶迤而进,声势浩大,气吞山河。
    曹操亲自提兵迎战,进屯易守难攻的官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曹操将主力摆在了官渡,高垒深堑以据袁绍。又另夏侯渊为青州刺史,东出泰山郡,攻略齐、北海、东安等地,牵制在青州的袁潭,解除袁兵从青州西进从侧翼对官渡的威胁。
    在白马,爆发了官渡之战的的第一仗,曹操运用声东击西之计,一举挫败了袁绍的前锋部队,阵斩袁军大将蒋奇,拿下了首战的胜利。次战延津,袁军再受重创,这次折损的是大将韩猛。
    袁绍连战连北,气势顿挫,不得以改分击合击为结营紧逼,数十万大军平推而进,与曹操的主力部队对垒于官渡,双方在官渡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刘泽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官渡方面的动向,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已经开始了,未来几十年的北方格局就会由这一战而决定,对于刘泽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与曹操的互不侵犯条约并不仅仅是口头的约定,在与曹操青梅煮酒之会后,刘泽又在许都盘桓了十数日,将这份条约落实到了书面文本上。尽管这个五年之约刘泽未必相信曹操一定会恪守,但最起码在最初的几年,曹操将与袁绍相争与河北,是无瑕南顾的,这无疑给自己经营南方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条约一经签属,曹操便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地迎战袁绍。同样对于刘泽而言,没有了北线曹操这个最大的威胁,调兵遣将就更加地得心应手了。这份条约,对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同时这份条约还有一些附加的条款,诸如双方互派驻节使者,通商贸易等等。由于战祸隔绝,南北方的交通断绝,商路不通,货物贸易陷入停顿。刘泽这一次提出了恢复商路的提议,很快得了曹操的赞同,北方战乱频仍,天灾**不断,最让曹操头痛的就是粮食短缺,尽管曹操实施了屯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粮食的供需矛盾,但在春荒的时候,粮食的价格经常会飙升到上万钱一斛甚至十几万钱一斛,民多不堪,人竞相食,人吃人绝对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刘泽治下的徐州,仓禀盈实,粮价平稳,如果将徐州的粮食能运到兖豫来,足可以解决掉粮荒问题。
    而北方的煤炭铁矿马匹之类的物资也是徐州所匮乏的。可是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对于粮食盐铁马匹这些战略物资,双方都想着多从对方那儿得到些,少给予对方一些,毕竟这些物资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严格管控的。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双方就双边贸易的物资品种和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约定,算是解决了商路开通的难题,至于后续的如何操作,双方一致决定,互派使者来协商处理。
    商业贸易永远都是双刃剑,解决了己方的困难,却也弥补了对方的短缺,自己力量壮大的同时,对手的实力也在提升。对于刘泽而言,马匹和铁矿无疑是最紧缺的物资,战争之中,战马和兵器装备的消耗是巨大的,而徐州本身不产这些东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让刘泽很伤脑筋。而粮草短缺一直是曹军的瓶颈,历史上官渡之战,曹操就因为缺粮而差点放弃,许攸投奔曹操的时候,曹营之中已无三日之粮。此次开通贸易,徐州的粮盐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官渡前线,解决掉曹操的燃眉之急。
    但曹操也是精明的,不可能全面放开贸易的数额,对于马匹和铁矿这些战略物资的管控更是严上加严,严格地限定了交易的数额,不过对于刘泽而言,这也是此次许都之行能拿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官渡那边激战正酣,刘泽自然也不可能歇着,针对下一步的战略动向,刘泽召集起了所有军团正副都督和参军谋士们来共商大计。
    摆在徐州面前的,有两个进攻的目标,一个是江东的孙策,另一个是荆州的刘表。
    陈登首先道:“主公身为朝庭敕封的扬州牧,对江东四郡拥有统辖之权,现在孙策在江东不奉号令,不遵王命,主公起兵而讨之,名正而言顺。何况江东之地有长江之险,又有鱼米之乡之谓,土地广袤,主公若得江东,坐拥半壁江山,足以有称雄天下的资本。”
    徐庶持不同的意见,道:“江东之地,已为孙策所得,自孙坚以来,孙家在江东的根基稳固,国险而民附,彼更利用长江之险,与徐州相峙。元龙的建议固然是好,但若想图谋江东,首先得解决如何渡江的问题,我军乃北军,马战步战样样堪称是精锐,但水军却是软肋。江东兵强,强在水军,我军若无战胜江东水军的能力,如何才能突破江东扼守的长江防线?长江防线不破,江东水军未灭,江东之地便是可望而不可得。”
    徐州军强,强在陆战,这一点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虽然这几年在广陵刘泽也令张郃组建了一支水军,但无论是规模上还是人员的素质上,都和江东的水军有着天壤之别。刘泽的军队,皆是北兵,骑马在行,乘船就差强人意了。何况长江上水流湍急,想要练兵,徐州境内可没有象江东的太湖鄱阳湖这样的大湖大泽,所以徐州的水军一直没有成建制,这也是一直以来让刘泽很头疼的事。
    陈登道:“长江虽险,但江东军也不可能处处布防,我军可以择其一处而突破,一旦进入江东之境,便可充分发挥我军的步骑优势,先取丹阳,次下吴会,一步步地蚕食之。江东水军优势必然尽失,彼时再取江东四郡,易如反掌。”(未完待续。。)

第478章 决意西进
    徐庶摇头道:“不妥,我军倘若孤军深入,长江水道被江东水军切断,后勤粮草供应何以为继,难不成要就敌为食?倘若江东守军以逸待劳,紧守不战,坚壁清野的话,我军前进无路,后退无门,恐有全军覆没之险。依某之见,欲取江东,必先得长江,欲得长江,必先败江东水军。倘若我军暂无击败江东水军的把握,那么江东之地只能是暂缓图之。”
    众皆点头称是,贾诩道:“江东之地民强而国险,主公若得江东,与徐淮一体,互为表理,进可攻,退可守,此诚堪为霸业之基。不过江东孙策,骁勇果毅,手下谋臣名将如云,更兼有天下第一之水军,暂难与之争锋。荆州北据汉沔、东接吴会,西通巴蜀,乃天下通衢,今荆州之主刘表只知风雅,虚名无实,善恶不辨,主公可先图荆襄,若得汉上九郡,则可与江东共享长江之险,彼时再图江东,便易得耳。”
    刘泽微微一笑,道:“文和之意,甚合我心,我意已决,先取荆襄,后谋江东。”其实在刘泽自己的考量之中,也是优先考虑攻取荆襄的,相比于强势的孙策,刘表则是容易对付的多,何况自己现在没有水军,想要渡江作战,难度试比登天。
    既然刘泽已经定下了西取荆州,那么这次议事的中心议题自己就转移到了如何来攻取荆州上。
    荆州原治汉寿,下辖南阳、南郡、江夏、武陵、桂阳、长沙、零陵七个郡。汉末的时候从南阳和南郡分出一部分区域来设置了襄阳和章武两郡,世谓之“荆襄九郡”。汉献帝初平元年的时候,长沙太守孙坚起兵讨董,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在董卓的力荐之下,汉鲁恭王之后,被称为八俊之一刘表粉墨登场,出任荆州刺史。
    当时荆州的局势一团混乱,袁术占据着南阳,江南宗贼猖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没有任何人看好一付儒生模样的刘表,甚至有人放言说刘泽根本就到不了汉寿接任,但这时的刘表,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单骑入宜城。得到本地豪族蒯氏和蔡氏的鼎力支持。一举荡平了江南宗贼,后来将州治从汉寿迁往襄阳。
    入主荆州之后,刘表贪图享乐。溺爱后妻蔡氏,好于坐谈,谨守着荆州的一亩三分地,而无四方之志。董卓强盛之时,奉迎董卓,袁绍得势之时,又巴结袁绍,虽然自守中立没有参加讨董之战,却对袁绍截杀孙坚的命令执行地不折不扣,最后导致孙坚战死,与江东结下不解的仇怨。
    从徐淮进军荆州,横亘在刘泽面前的,就是江夏郡。江夏郡兼跨汉水长江,是荆州的东大门,自从与江东结怨之后,刘表更是不敢疏于江夏的防守,任命黄祖为江夏太守,坐镇西陵,严守着荆州的东大门。徐州军想要攻取荆襄,首先就必须要打败江夏的黄祖,打通西进之路。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刘泽就已经命令孟坦的第二步兵师从小沛移驻六安,并在六安屯集粮草,对江夏的西阳意有所图。
    显然刘泽意图染指荆州的消息刺激了孙策,孙策很快就出兵江夏了。消息很快就传到徐州来,包括刘泽在内的徐州诸臣属都略感吃惊,前段时间刚刚传来孙策在外打猎时被刺客所伤的消息,而且伤势不轻,按理说这个时候孙策应该还在养伤,没想到孙策居然会出兵攻打江夏。
    现在的荆州,似乎就是一块肥肉,徐州和江东都盯上了它,谁都想抢先上手。孙策出兵江夏让刘泽陡然也紧张起来,如果让孙策得了荆州,那么孙策就拥有了一条完整的长江防线,刘泽再想谋夺荆州甚至拿下江东,可谓是势比登天。所以刘泽该出手时就出手,很快地就制定了出兵计划。
    目前徐州军扩编了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分别为第十二步兵师,总兵吴敦;第十三步兵师,总兵徐翕;第十四步兵师,总兵许眈;第七骑兵师,总兵俞涉。刘泽并没有增加新的军团编制,而是将这新编的四个师分别地编入了四个军团之中,第七骑兵师划归第一军团,第十二步兵师划归第二军团,第十三步师划归第四军团,第十四步兵师划归第五军团。
    由于和曹操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而且袁曹在官渡已经陷入了胶着的阵地战,无论是曹操和袁绍,现在都没有图谋徐州的可能,所以应对北线的防御刘泽就很从容了。刘泽令原来驻防在淮北和汝南的第五军团第八步兵师移驻徐州,第六骑兵师移驻小沛,由第五军团的副都督陈到统领,太史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