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瓦 >

第334章

汉瓦-第334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明,荆州可以给刘泽,但南郡万万是不能舍弃的,一来南郡乃是荆州之腹,荆州的钱粮大多集存在南郡郡治江陵,二来蔡家就是南郡的豪族,蔡家在南郡的势力盘根错节,就算刘泽统领整个荆襄九郡,蔡瑁拥兵自重割据南郡,完全就是会拥国中之国的地位。
    陪同刘泽接见王粲的还有参军贾诩、陈登和徐庶,闻王粲之言,皆愀然作色,贾诩冷笑一声道:“王仲宣此来,口口声声是奉荆州牧刘琮之命,可听你之言,分明蔡瑁才是你的主子才对,你到底是做何人的奴才,又为何人谋求利益?”
    王粲的脸上不禁一红,说实话,他的确是奉蔡瑁的命令行事,所提条件,自然都出自蔡瑁的授意,至于刘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就是一个傀儡,一个摆设,不过王粲此来,也必须得打刘琮的旗号,到底刘琮现在还是荆州之主。不过王粲所提条件之中,桩桩件件都与蔡瑁有关,至于刘琮的去留地位,只字未提,贾诩因此而责问,王粲如何不汗颜。
    不过王粲此来是当说客的,蔡瑁早在临行前就已经定好了条条框框,王粲是没有权力更改的。王粲陪笑道:“在下自然是奉刘使君之命来,我主深知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靖王兴兵讨逆,行的是朝庭大义,我主甘愿俯首听命,以为靖王号令,荆州举州而降之日,靖王定有安排,我主不敢擅求。蔡瑁都督久镇荆州,深得军心,故而我主才命我为蔡都督求南郡太守之职,别无他意,只为荆州长治久安之计。”
    陈登冷笑一声道:“蔡瑁打得一付好算盘,既掌荆州军权又谋南郡太守之位,不过是想求南郡**于荆州之外,我主的号令,他肯听吗?”
    王粲道:“靖王既为荆州新主,蔡都督安敢不遵号令,若有差遣之处,必万死不辞。蔡都督欲守南郡,不过是为靖王坐领荆州分忧耳,绝不敢思**之念。”
    陈登道:“蔡瑁居心叵测,其心未诚,我军既已兵临襄阳城下,岂可接受这些苛刻条款,荆州要降便罢,如不肯降,襄阳须臾可破,尔等必为齑粉!”
    王粲倒是没有理会陈登的威胁,呵呵一笑道:“襄阳尚有十万守军,与贵军人数相比,亦是不遑多让,万人同心,其利断金,贵军想要轻取襄阳,也未必是那么轻松的事吧?何况兵祸连天,遭殃的只能是普通百姓,在下素闻靖王仁德贤良爱民如子,恐怕也不忍见荆州万民深陷水火,也不愿襄阳步洛阳的后尘吧?”
    洛阳就是被董卓战败逃亡之际一把火给烧了的,王粲此刻提出欲比襄阳比洛阳,分明有威吓刘泽的意思,如果徐州方面拒绝了荆州的求和条件,那结果只能是拼死一战了,就算徐州军最后能拿下襄阳,那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且很有可能只是一座残垣断壁满目焦土的襄阳城。
    对于刘泽而言,王粲提出的条件,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蔡瑁既然肯主动地投降,给他点好处和甜头倒也未尝不可,既然有和平解决荆州的可能,刘泽便不想诉诸于武力,每一场攻城略地的大战背后,真正付出惨重代价往往都是平民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蔡瑁的心思刘泽心知肚明,蔡瑁是荆州的豪族,荆州的陷落必然会导致蔡氏家族的灭亡,刘泽在徐州的所做所为蔡瑁可是清楚的很,但就算是拼个鱼死网破,那也是无可挽回荆州败亡的命运。为了家族的利益,蔡瑁毫不怜惜地向扔掉一块破旧的抹布一样把刘表刘琮父子抛弃了,只要能谋求到南郡太守和荆州兵权,蔡瑁其他的都可以放弃。南郡是蔡家的根基所在,军队更是立身安命之本,只要能牢牢地掌握住这两项,他们蔡家在荆州便可以长盛不衰。
    刘泽对王粲道:“就在这两个条件吗?”
    王粲一看刘泽有态度,心头窃喜,道:“我主此次派王某前来,主要就是这两个条件,只有靖王答应,荆州便立刻举城而降,迎候靖王大驾。至于荆州一应官员佐吏,皆是真心归顺,愿为靖王效鞍马之劳,相信靖王自有安排。”
    蔡瑁给王粲的指示就是这两个谈判条件是必须要拿下的,至于其他的,蔡瑁并没有强求,他生怕提到要求多了遭到刘泽的反感,反而会让他的计划落空,所以蔡瑁并没有提出其他的主张来,王粲主动的提出安排荆州现有官吏完全是出自他的一番私心,荆州易主已经是大势所趋,眼看着刘泽就要成为荆州新主,王粲为了自己的饭碗考虑,自然率先提出了安置官员的问题。
    刘泽哈哈一笑,王粲的这点小聪明岂可逃过他的眼睛,遂道:“仲宣先生放心吧,荆州一应大小官员,本王俱会留任,象仲宣先生这样的俊才,本王定当重用之。”
    王粲略窘,拱手施礼道:“多谢靖王,在下也并非为自已谋利,荆州之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靖王殿下若想一统天下,还得善用人才才是,某等不才,愿为靖王效犬马之力,万死不辞。”
    刘泽大笑道:“一统天下?呵呵,本王有那么大的野心吗?”(未完待续)

第504章 卧龙在野
    眼看刘泽就要入主荆州,王粲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自然不遗余力地大表忠心,刘泽虽然对王粲的人品不敢恭维,但王粲好歹也是学富五车的高才之士,这种人能用吗?当然能用!能重用吗?当然不能重用!对原先荆州旧有的班底进行整合和安置,这将是刘泽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何人需要重用,何人需要降贬,刘泽还要细细地斟酌一番。象王粲这些高才之士在刘表手下郁郁不得志,难免就会生出二心,任人唯贤,量才而用,才会让士者归心,但王粲这些人是无论如何不能进入权力核心的,一个没有政治操守的人,注定是不会得到主公的信赖和倚重的。
    荆州投降大的方针谈妥之后,接下来就是些细节问题了,这些微末枝节的事自然不用刘泽来操心,刘泽安排贾诩全面负责受降事宜,与王粲敲订一份协定,以贾诩算无遗策的鬼才,荆州方面绝对讨不到半点便宜。
    贾诩和王粲退下去之后,陈登略带忧色地对刘泽道:“蔡瑁想当南郡太守,倒也无可厚非,但主公不该答应他继续统领荆州旧部,那可是十几万人的军队,蔡瑁割据南郡,拥兵自重,必将会成为主公的心头大患。”
    刘泽轻轻一笑道:“蔡瑁的如意算盘,我焉能不知,不过和平解决荆州问题,那可是关乎到荆州百万黎庶的大事,襄阳能免除刀兵之祸,不致沦为一片废墟。再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至于蔡瑁拥兵自重的问题,那倒也不必担心,蔡瑁若肯安心归顺,让他坐领南郡又有何妨,如果他包藏祸心图谋叛乱的话,那可就是他的取死之道了。”
    陈登看着刘泽自信而从容的神色,虽然心中略带忧虑,但也没再说什么。
    谈判往往是最艰苦的,桌上的讨价还价远没有打上一仗痛快淋漓。既然暂时无法进兵,刘泽便令大军在泥咀镇屯扎。虽然荆州军已经有了投降的意图。但一日没有真正投降,徐州军就没有一日放松戒备,谁也不敢保证这不是蔡瑁玩的缓兵之计,刘泽令所有军队保持着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张飞的第三军团驻扎着泥咀镇以南的芦庄。先前接到进军的命令张飞立即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还没等他披挂上马,刘泽的第二道命令来了,令第三军团原地待命。张飞好生郁闷。直赴帅营向刘泽请战。
    “大哥,不是说要立刻进军的么,为何又按兵不动了?现在箭在弦上,不一鼓作气地拿下荆州还等什么?”张飞人还没进大帐,高分贝的嗓声已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了。
    刘泽向张飞解释了一下蔡瑁派使者前来谈判,商讨投降的事宜。
    张飞听了一半,撇着大嘴道:“蔡瑁手里不是还有十几万大兵么,怎么还没打就认怂了?依俺看那,蔡瑁这小子不地道,指不着藏着什么坏心眼,大哥还得防着他点才是。”
    刘泽呵呵一笑道:“饶他奸滑似鬼,也逃不出我的掌心,蔡瑁投降也罢,不投降也罢,襄阳城我是拿定了,既然能兵不血刃的解决荆州问题,又何必枉动刀兵。显然蔡瑁也是聪明的,能够认清眼前的形势,想要保全蔡家在荆州的既得利益,除了举州而降之外,绝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张飞有些泄气,不无懊恼地道:“俺还指望着这次打襄阳可以痛痛快快地厮杀上一场,没想到蔡瑁这个软蛋,仗还没打,就弃城而降了,真是没劲!”
    刘泽笑道:“安陆一战,一口气吃掉荆州五万骑兵,还没解了你的嘴馋?”
    张飞嘿嘿一笑道:“俺憋了三年才打了这么一个大仗,痛快是痛快了,可就觉得还没过足瘾,大哥,你说这荆州咱们都轻而易举地拿下来,下一仗该打那儿了?”
    刘泽道:“这征战天下才算是刚刚拉开帷幕,后面还有数不清的恶仗等着你呢,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吃,仗地一仗一仗地打,走吧,陪我去见一个人。”
    “见谁呀?”张飞纳闷地道。
    刘泽故作神秘地道:“离此不远,见了你就知道了。”
    张飞有些不乐意了,道:“大哥,你现在是何等身份,想见什么人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传来便是,为何要迂尊降贵上门求见,岂不失了你大汉靖王的身份?”
    刘泽微微一笑道:“天下芸芸众生,的确没有几个值得我亲自登门拜见的,但今天要见的人,便是一个例外。”
    正说话间,便见徐庶匆匆而入,见了刘泽,揖礼道:“参见主公。”
    关羽的第二军团是驻扎在泥咀镇北面的,原拟也是向襄阳进军的,接到刘泽的军令之后,便屯扎下来,按兵不动了,徐庶作为第二军才的参军,自是随军而行,不过刘泽点名调徐庶过来,协助贾诩处理谈判的事宜,徐庶立刻赶到了中军大营。作为刘泽的幕僚和智囊,徐庶陈登经常性地来回奔波于帅营和本军团之间,都成了他们习以为常的事了。
    刘泽道:“元直,文和与荆州方面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几日,虽然大的方向定了下来,但许多细节还得再行交涉,这几日你就同文和处理谈判的事吧,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让步的,无损大局的细末之处让些好处给蔡瑁倒也无妨,具体事宜你和文和协商着处理吧,协定初步定稿之后再拿给我看。”
    徐庶躬身称诺,不过他没有立即退出去,而是向刘泽道:“主公,既已到襄阳,臣想起此间有一奇士,只在泥咀东南十里处的隆中,主公何不往而求之?若得此人,无异与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主公大业可定矣。”
    刘泽自然明白他说是何人,不过刘泽没有明言,不动声色地道:“我有文和元直,堪比吕望张良,以元直之言,此人才德,还在元直之上?”
    徐庶道:“此人才德,十倍于庶,某与之相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社稷之能,虽管仲、乐毅尚所不及,诚为天下第一智士。”
    张飞倒是有些不服,重重地哼了一声道:“俺看倒也未必吧,单以智谋论,天下还有几人能比得过文和先生?”张飞一向浑不吝,能让他的佩服的真心不多,贾诩便是少数的几个,而且贾诩也是徐州阵营中出了名的神算子,料无遗策奇谋百出,徐庶竟然说有人比贾诩还要高明,张飞兀自不服。
    徐庶倒也有些尴尬,他的确不好说某人的本事比贾诩要高,在刘泽帐下的谋士之中,贾诩的确是稳坐第一把交椅的,这一点徐庶也是心服口服,不过他所提及的这个人,自然也绝不会比贾诩逊色多少,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这话真无法与张飞道来,倘若传到贾诩的耳中,岂不影响谋士层的团结。这事徐庶倒是绝没有半点私心,为主公选贤荐能,徐庶那是责无旁贷。
    刘泽含笑着打了一个圆场,道:“敢问此人姓名?”
    徐庶道:“此人乃琅琊阳都人,覆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此人乃绝代奇才,若肯辅佐主公,何愁天下不定乎!”
    刘泽道:“我初至荆州,但听一句谶语‘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元直所云的卧龙先生莫非指的就是其中之一?”
    徐庶道:“凤雏乃是庞统庞士元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庶昔年在家乡杀人亡命,逃至荆州,求学于水镜先生庄上,尝与也孔明士元同窗,这伏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之言,正是出自水镜先生之口,此二人皆有旷世逸才,经天纬地,才学皆在庶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