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瓦 >

第352章

汉瓦-第352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也不过尔尔,可叹公覆所托非人呐!”
    “阁下所言公覆便是黄盖吗?”
    “正是。”
    “黄盖乃孙坚旧将,昔年在诸侯讨董之时,某倒与之有一面之缘。只是现如今两国交兵,各为其主,黄盖乃东吴重将,就算与某有些许交情,也勿须攀附,公既奉黄盖之命而来,所为何事?”
    “当年在虎牢关前,幸得靖王相救,文台公与黄公覆才捡得一条性命回去。文台公临终有遗言,润德公对孙家恩深似海,凡孙氏子孙,务必不得与之为敌。只是这世事变迁,造化弄人,今日孙刘对决于长江之上,文台公若泉下有知,又岂可安心?”
    刘泽淡然一笑道:“往事如过眼云烟,提之何益?”
    阚泽态度恭敬了许多。道:“或许对靖王而言,乃不过是举手之劳,但黄公覆感靖王之救命大恩,这么多年来亦是念念不忘记挂于胸。文台公的临终遗言,也只有昔日黄公覆这般旧将才会记得。如今江东之兵权,尽在周瑜之手,此人狂悖自负,偏执骄恣,目中无人。程普、韩当、黄盖诸将乃是东吴三世旧臣,为江东立下过无数的汗马功劳。周瑜新晋之徒。仗着与孙伯符交情莫逆,撺升高位,对这些老臣颐气指使,擅作威福。程德谋不堪其辱。抱病不出。公覆为吴侯大计,不得不屈身帐下,听凭周瑜使唤。前日议事之时。因为粮草延误之故,周瑜大发雷霆,斥责众将。黄盖不服,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结果周瑜大怒,令人将黄盖押下处斩,幸得众人劝免,却也被打了一百军棍,皮开肉绽,惨不忍睹。黄公覆受此大辱,心中忿恨不已,念及与靖王旧情,便寻思投奔靖王帐下,以图建功雪耻。我与黄公覆乃性命交修之挚友,周瑜自恃甚高,傲慢无礼,待人刻薄之极,我等在其帐下,也是闲散之辈,未得重用,今受黄公覆所托,特献降书一封,未知靖王可否容纳也。”
    说着,阚泽便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呈给刘泽。
    自有中军将书信接过,递给了刘泽,刘泽拆开一看,果然是黄盖的亲笔书信,黄盖在信中多处提及了当年虢亭山谷刘泽的相救之恩,言辞之间,颇有感激涕零之意,而后笔锋一转,说自己深受孙氏厚恩,本不该心怀二心,但如今周瑜掌权,擅作威福,无端受其折辱,逼得他们这些江东老臣几无容身之地,不得不另寻出路。感靖王诚心待物,虚怀纳士,黄盖愿带本部人马及粮草军仗投效靖王,盼望靖王念在昔日旧情的份上收纳之。同时黄盖也提到了孙坚临终不得与刘泽为敌的遗言,称自己今日请降也非背主叛变,乃是尊循故主遗命,黄盖不求个人富贵名爵,只欲使江东免受刀兵之祸。
    刘泽细读黄盖的书信,说真得,如果刘泽不知道有一出戏叫苦肉计的话,还真得就被这封信给迷惑了,黄盖在信中言之凿凿,情真意切,诉之以情,晓之以理,真得让人挑不出半点刺来。不过可惜刘泽心如霁月,周瑜那边只要是撅起屁股来,刘泽就已经知道他想放什么屁了,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献诈降书,如何能瞒得过刘泽。虢亭山的相救之情,早已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孙坚早就挂了,如今孙权坐领江东,还有谁会把孙坚的遗言挂在嘴边,黄盖信中说得再好听,也不过是虚言奉承罢了,刘泽还真不相信黄盖还能记挂着许多年前的那桩旧事。就算他真记得,忠义不能两全,身为江东重臣,岂可因个人的一些私恩背主投敌。
    不过,这也就是刘泽的心里想法,嘴上可没说出来,等了多日,刘泽一直就是在等这个消息,苦肉计也罢,诈降计也罢,刘泽统统地接住了,还有什么招,周瑜你尽管使,有多少便接你多少!
    “黄公覆还是一如当年,性情中人呐!”刘泽将书信置于案上,嗟叹一声。
    阚泽见刘泽如此言语,不禁心窃喜,暗自以为得计,拱手道:“临行之前,黄公覆还有一言请阚某转告靖王,还请靖王以江东百万苍生为念,此次兵祸,只在周瑜一人,江东父老并无其罪,赤壁得胜之后,慎勿滥杀。”
    刘泽道:“本王替天行道,安忍杀戮良善,平定江东之后,必出榜安民,赈济苍生。”
    阚泽起身而拜道:“如此阚泽代江东百姓谢过靖王。”
    这时,潘凤匆匆上前,行至刘泽面前,看了一眼阚泽,欲言又止。
    刘泽见状道:“但讲无妨。”
    潘凤上前在刘泽耳边私语几句,刘泽点点头,道:“书信何在?”潘凤将一封书信呈给刘泽,刘泽拆而视之,面露喜色。
    这一切,自然逃不过阚泽的眼睛,心中暗思道:“此必定是蔡中蔡和向刘泽密报黄盖受刑之事,都督果然是神机妙算,早已识破了蔡中蔡和的诈降之计,留此二人在军中倒也好向刘泽传递消息。如今刘泽已证实黄盖受刑之事,必不再疑心我这份诈降书了,都督之计便可大功告成。素闻刘泽智谋非凡,此番却在周都督手下栽了个大跟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呐。”
    就在阚泽还在心里赞叹周瑜睿智无双之时,刘泽已看完了蔡中蔡和的密信,吩咐下人置酒,款待阚泽。
    阚泽当即辞道:“此番阚某只身乔装前来,须是瞒了周瑜及江东一干人等,恕不敢久留,还请靖王回书一封,报之黄公覆,约定相投之期。靖王之酒,容得胜之后再饮未迟。”
    刘泽呵呵一笑道:“好,既如此,本王便不敢强留阁下,这杯酒本王就留待功成之日再与阁下及公覆宴饮。”当下刘泽修书一封,用火漆封好,交给阚泽,亲自送阚泽到江边,道:“阁下与本王同名,表字德润也极似,难道今日有此机缘相见,此必为天意也。本王得德润与公覆相助,旦夕可破周瑜,横扫江东也是指日可待,你二人其功甚大,异日受爵,也必在他人之上。”
    阚泽心中暗笑,刘泽此番中计,还不知自己脑袋已经悬在了裤腰带上,还想着横扫江东,你做梦去吧!面上却是谦恭地道:“阚某得幸与靖王同名,惶恐不甚,我与公覆非图爵禄,实乃顺天行事耳。今番辞去,早晚便有消息报于靖王。”说罢,一揖到底,登船南渡而去。
    刘泽回到王帐,徐庶上前禀道:“黄盖乃孙坚旧将,为江东三世之臣,当年孙坚兵败之际,尚能不离不弃,其忠心可嘉,此次来降,疑点重重,或恐与周瑜为谋,设下苦肉之计而后诈降,主公不可不防。”
    此事刘泽心知肚明,却不曾与众人明言,只是道:“元直多虑了,周瑜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雅,前番逼得程普抱病不出,后又仗责黄盖,对江东老臣,周瑜是连下狠手,黄盖被逼无奈,也只好选择归顺我军。何况黄盖也是一个重情义之人,昔年在虎牢关前,我也与之有援手之恩,今日携众来降,必无二心。”
    “防人之心不可无,主公如何能轻易相信黄盖来降?倘若是诈降,与周瑜内外勾结,我军必危矣!依臣之见,就算黄盖是真降,主公也万万不能重用,主公可暂收其众,赋之以闲职,等平定江东之后,再行录用。”徐庶坚持己见。
    刘泽呵呵一笑,徐庶虽然有防备黄盖之心,但他却不知道黄盖此番来降,根本就没准备入营寨,那里容得你收编其部曲,几十条火船一发撞了过来,顷刻间便烧个满江通红。不过刘泽没有点破,道:“好,就依元直之计。”
    众皆称然。这时守门侍卫来报:“启禀主公,庞统求见。”
    既然刘泽明白庞统并不是真心归顺,就不可能授予他要职,只是安排他在贾诩手下做一个典军校尉,一应核心机密事务,他都是没有资格参与的,此时在帐外求见,却也不知是何事。刘泽即刻将他传进来。
    庞统面有戚色,揖礼道:“今日襄阳传来家书,称家母病危,统乞靖王垂怜,容统回家探视。”庞统自幼丧父,家中只有老母一人,幸得叔父庞德公周济,方才得以勉强度日。(未完待续。。)

第531章 庞统夜遁
    刘泽闻言点点头,道:“士元至情至孝,本王如何能拦阻,如此你便即刻收拾回家去吧。《只是方今兵祸横行,路上也不太平,本王就派一队士兵护送你回乡,如何?”刘泽知道庞统想玩金蝉脱壳,如何能让他得逞,想回家不难,我就派个几十个士兵跟着你,名为保护,实为监视,看你如何走得脱?
    庞统微微一怔,对刘泽的安排也不敢拒绝,拜谢之后,即行告辞。
    这段时间来,刘泽对庞统也算是礼让有加,待之为上宾,但也仅此而已,庞统也很清楚地知道,刘泽对他还是有一定的戒心的,这一点庞统倒是不在乎,毕竟他来到靖军大营,原本就是没存投效之心,所献的计策更是包藏祸心,庞统可没想要留在靖军营中等着被火葬,几次思量脱身之计,都被刘泽婉拒,眼看再不走就要大祸临头,庞统便找来母病为借口,汉代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果然刘泽同意放行。
    让庞统郁闷的是,刚刚劝说成功蔡瑁反水,蔡瑁张允就被刘泽砍了脑袋,也幸亏蔡瑁没有供出庞统来,这才有机会他的献上连环计。让庞统深感欣慰的是,刘泽最终还是采纳他的连环计,将大小战船锁在了一起。虽然在外行人眼中铁锁连舟的确能使步骑在江面上行动自如,但这可瞒不过内行人的眼,一旦遭遇到火攻,这些战船连在一起,那就是连半点逃生的机会也没有了。
    离开了乌林大营。庞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思量着如何摆脱这一队靖军的监视,从而顺利地前往江东。
    庞统此次大费周章地劝说蔡瑁反水,又苦心孤诣地献连环计于刘泽,不为别的原因,只为了献好于周瑜。庞统为人容貌丑陋,在荆州时便不招刘表待见,曾游历淮南、江东,袁术和孙策都对其没有什么好感,更谈不上什么重用。在柴桑之时。庞统结识了周瑜。儒雅风流的周瑜却与庞统一见如故,倾心相交,让庞统很是感激。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庞统在内心深处便将周瑜视为知己之人。
    周瑜正准备将庞统举荐给孙策。凭着周瑜在江东的资望。为庞统谋个一官半职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还未等他举荐信送到吴会,却传来孙策被刺客所伤的消息。其后孙策带伤出征江夏,病逝于鄂县,所以庞统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出仕江东,只是在柴桑做周瑜的幕宾。后来因为家中有事,也就是刘泽进攻襄阳的事,蒯良蒯越刺杀刘泽未果,蒯家彻底覆灭,而与蒯家有姻亲的庞家自然也是面临重重危机,叔父庞德公急召庞统回家商议应对之策。
    不过刘泽只是惩处了首恶,对蒯家没有夷灭三族,庞家自然也没有受到殃及,但刘泽的新政,对荆州士家的打击还是十分大的,庞德公对刘泽的新政深恶痛绝,庞家奉行不抵抗不合作的态度,闭门自守,庞家的士子一律不得出仕,庞统自然也不例外。
    荆州的风云变幻的很快,在蔡瑁举州而降之后,东吴的周瑜便率兵攻至赤壁,眼瞅着与刘泽的一场恶战决难再免。庞统感念与周瑜的相交之情,才会想到出面去帮周瑜一把,劝说蔡瑁便蔡瑁被杀,庞统到现在也没有明白过来为什么刘泽会如此准确无误地知道蔡瑁要谋反的消息,但终究这一计谋是失败了。于是庞统又心生一计,水面之上,最厉害的莫过于火攻,而战船四分五散,就算是用火攻也烧不尽绝,最终连环计便新鲜出炉了。
    庞统想的就是让刘泽落入自己的算计之中,而后过江去助周瑜一臂之力,但刘泽似乎有所察觉,庞统费尽心机这才找到了一借口,顿时有一种飞鸟出笼的感觉。
    至于刘泽派来监视他的那一队靖兵,庞统压根儿就没有在乎,要是连这几个大头兵都玩不转,那就真是看低了咱凤雏先生的智商了。
    离了乌林之后,每日无论是夜宿客栈还是在野外安帐,庞统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吹萧,一吹就吹到大半夜,萧声悠扬悦耳。护送庞统的官兵虽然是奉了刘泽的命令保护和监视庞统,但庞统好歹也还是典军校尉,自然也不敢怠慢。庞统的萧声虽然优美,但在这些兵士听来初时新鲜后来也就厌烦了,何况连日赶路,晚上还得负责盯梢,时间一长,自然也就松懈了,庞统的萧声简直就成了他们的催眠曲。
    走到竟陵的时候,夜宿荒郊,庞统吹了一半,把萧交给自己的随从,从帐后悄悄地逃遁了,在帐外放哨的官兵听得萧声依旧,根本就没有半点怀疑庞统已不在营帐之内。庞统离开营地之后,自然有庞家的人接应,乘快马折向东南而去。比及天明之际,守护的官兵才发现庞统已经不见了踪影,慌忙返回乌林禀报刘泽。
    刘泽闻讯之后,沉默不语,也没有过多的责难那名队率,以庞统的智慧,将几个小兵玩弄于股掌之间能还不是轻而易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