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瓦 >

第367章

汉瓦-第367章

小说: 汉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龄嗤之以鼻,冷笑道:“大言不惭,只会逞匹夫之力,只怕在湘水之侧,还不知将是何人埋骨!”
    黄忠勃然大怒道:“黄某这便率军出战,倘若不胜,可先斩黄某这颗项上人头。”
    “军无戏言,黄都尉你可敢立军令状否?”黄龄步步相逼道。
    黄忠冷笑一声道:“有何不敢?来人,拿笔墨来!”
    韩玄见黄忠和黄龄起了争执,连忙打圆场道:“二位休得动怒,二位岂不闻廉颇蔺相如之事否,将相和,弱赵才可以拒强秦,大敌当前,理应精诚团结才是。黄郡丞与黄都尉之见皆有道理,这样吧,就由黄都尉率一万人马亲往湘北迎敌,倘若不胜,再退守长沙未迟。至于军令状,就无须再立了,无论如何,守得住长沙才是正途。”
    既然韩玄如此说了,黄忠和黄龄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相互对视了一眼,颇含敌意,黄忠领命,下去自校场点了一万人马,出了长沙北门,前往罗县拒敌。
    ┄┄┄┄┄┄┄┄┄┄┄┄┄┄┄┄┄┄┄┄┄┄┄┄┄┄┄┄┄┄┄┄┄┄┄┄┄
    从巴丘南下,荆南四郡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沙郡,而罗县则是长沙郡北面的门户,紧傍汩罗江南岸,是南下长沙的必经之路。刘泽率大军刚刚抵达汩罗江北岸,就接到了斥侯的禀报,称罗县有长沙兵驻守。刘泽问领军将领为何人,斥侯答曰乃长沙都尉黄忠。
    刘泽沉吟片刻,吩咐大军在汩罗江北岸驻营,暂停前进。
    赵云奇道:“主公身经百战,谅黄忠不过一老匹夫,何况其兵不满万,我军一路碾压过去,敌军必为齑粉,主公为何驻军不前?”
    刘泽微微一笑,在旁人眼中,黄忠不过是一个垂暮老矣的老将,没有辉煌的战功,也没有骄人的战绩,平平淡淡甚至是毫不起眼,赵云等人没将他放在眼里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刘泽知道,黄忠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展露头角罢了,所谓夜明珠屈于土中便这个道理,在荆州,蔡瑁一直是一手遮天,任用亲信,象黄忠这样有能力的名将根本就没有施展其抱负和才华的机会,只能屈身于韩玄这样的人手下,韩玄都算不得什么霸王雄主,黄忠又如何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历史上的黄忠也是投靠了刘备之后才有机会在定军山扬威阵斩夏侯渊,既然在罗县相逢,刘泽又如何能放过这个机会,得想个办法将黄忠收降才是。(未完待续)
    
   

第557章 汩罗江畔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刘泽立于汩罗江畔,初冬时节,朔风劲吹,百草凋枯,万木萧瑟,口中吟咏着屈原的《国殇”,不禁是感慨万千。屈原在刘泽心目在的地位,那是极其崇高的,忧国忧民,无私无畏,在民间的节日中,也只有五月端午这个节日是来纪念一个历史人物的,可见屈原不朽形象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何其的伟大。刘泽莅临屈原的投江自杀之地汩罗江,自然不免要亲自到江边凭吊一番。
    随行的潘凤看到天色将晚,便劝刘泽道:“主公,天色已晚,此地又距敌军营寨不远,为了安全起见,主公还是早些回还吧。”
    刘泽却是意犹未尽,指着汩罗江道:“子仪呐,你可知四百多年前,是何人长眠于这汩罗江中吗?”
    潘凤摇头道:“这个属下不知,四百年前,那不是东周战国时么,死在这江中难道不觉有什么大人物不成,值得主公为此挂怀?”潘凤虽然也读书识字不少,但对于历史典故却知之甚少,自然也不清楚是何人死在这汩罗江中。
    刘泽倒也没有少见多怪的表情,潘凤不知道屈原身死之处,一点也不希奇。乃道:“四百多年前,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忧愤国难。却无力回天,最终选择了在汩罗江投江自尽。以死明志,他死的那日便五月初五,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五有端午包粽子赛龙舟。”
    潘凤恍然大悟,道:“原来端午还有如此说法,这个屈原不就是写下离骚、九歌的屈正则吗?”
    刘泽道:“正是,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样的品格的确值得后人来瞻仰,屈原虽然忧国忧民之心,但其怀才不遇,一身的抱负理想最终幻化成空,绝望之余,投江自尽,虽保得自己一具清白躯壳,却对楚国百姓的疾苦于事无补。乱世之中。真正需要的是,是为国为民挺身而出的中流砥柱,挽狂澜于既倒。救万民于水火,方可为真丈夫也!”
    正说话间,但听得江边响起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潘凤抬头视之,皎白月光之下,一彪快骑急驰而至,潘凤暗叫不好,这个方向出现的快骑不可能是自己阵营的骑兵,一定是敌方的游骑。此番刘泽出营。并未带大队亲卫随行护卫,只有潘凤带了几十名锦鹰亲卫。潘凤立即拨剑在手,大呼一声:“有敌袭。保护主公!”
    锦鹰亲卫训练有素,紧急时刻处惊不乱,纷纷拨刀在手,护在刘泽的身前。但见前面弓弦连响,一支支羽箭如连珠般地疾射而至,既快又犀利,射中了护在刘泽身前的锦鹰亲卫,那厚实的铠甲竟如脆纸一般,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一点防护作用,直接就被羽箭给洞穿了。
    潘凤的脸色陡然大变,锦鹰卫身穿的铠甲可是靖军之中最精良的连环铠,在三百步之外,想要射穿这些铠甲,至少得使用超过四石力的弓,光是看这些铠甲被洞穿的情形,便可想象得到敌方的射手是何等恐怖样的人物。
    “快保护主公撤离!”潘凤大叫一声,保护刘泽的安全是锦鹰卫的头等大事,对方拥有如此强横的弓箭手,锦鹰卫战力再强,也是无法抵挡的,只能先保护刘泽撤退才是。
    刘泽却是从容地道:“能有如此弓力的人,想必来将必是黄忠,正好,我倒是想见识见识这个黄忠!”
    潘凤急得直跺脚,这时,敌方的快马已驰至近前,为首一将,须发花白,赫然正是黄忠,他似乎也听到了刘泽的话,呵呵冷笑道:“阁下想必就是靖王刘泽,某正是黄忠,如你所愿,见见何妨!”
    黄忠原本正在江边巡视,听得探马报告说刘泽只带少许侍卫前往江边,不禁大喜过望,立即过江,向北岸杀来,想要擒拿刘泽。汩罗江本来就不太宽阔,黄忠乘船渡江,来势极快,黄忠持五石之弓,人未至,箭先至,连着几箭,势大箭疾,撂倒了几名护在刘泽身前的侍卫,换弓持刀,欲直取刘泽性命。
    黄忠刚扑上来,斜刺里冲出一骑,白马银枪,正是常山赵云,刘泽到江边巡看,赵云如何放得下心,一路尾随在刘泽身后,看到情势危急,快马杀出,截住了黄忠,大喝一声道:“休伤我主!”
    骑如闪电,枪似白练,赵云一枪直刺黄忠而来。
    黄忠本志在刘泽,但斜刺里杀出赵云,让他不得不放弃了攻击刘泽,转身挥刀与赵云接战,你来我往,两人连斗了七八十个回合,不分轩轾。直把旁边观战的潘凤等人瞧了个目瞪口呆,赵云在靖军军中,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一流名将,战功彪柄武艺非凡,天下罕有敌手,想不到在这长沙无名之地,竟然也能遭遇到如此悍勇的对手,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刘泽却是没有丝毫的惊异,暗暗点头,黄忠果然是老当益壮,不孚五虎上将之誉。
    说话间,赵云和黄忠已经是连斗了百十余回,仍然是难分高下,如此激战,如何不惊动数里之外的靖军大营,哨马急报于营中,贾诩、诸葛亮、徐荣等人闻刘泽遇袭,大惊,立即点起人马,向江边杀来。
    黄忠听得北边杀声四起,火光照如白昼,暗叹一声,知道今日机会已是尽丧,再想得手已是试比登天,只得弃了赵云,望江边退去,登船欲回南岸。
    徐荣此时率军已追至江边,看到黄忠登船,喝令众军乱箭齐发,将黄忠连人带船射成刺猬。未完待续
    
   

第558章 暗使离间
    靖军弓箭兵闻令,立即是张弓搭箭,望黄忠的船上射去。
    黄忠此次的行动本来就是偷袭,准备实施斩首行动,所以根本就没有带领大队人马,仅仅是带了数百人的敢死队,乘了两条快船,上岸搞突袭,一击未能得手,黄忠自知一旦陷入敌军围困,将很难脱身,所以他才果断地撤离上船。
    但黄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追兵乘马,来势极快,而船在江边,就算是拼命地来划,也决计短时间内无法逃出弓箭的射程,上千支的羽箭,都瞄准了这两艘快船,在江面上,两艘船成为了众矢之的,如雨的箭矢之下,想要逃出生天,几乎很难。黄忠挥舞着大刀,拨落疾射而来的羽箭。
    黄忠武艺非凡,一把大刀舞得水泼不进,密不透风,但他身边的士兵却没有他那般幸运,在密如倾盆大雨般的箭雨之下,一个个地倒了下去。眼瞅着士兵越来越少,黄忠心急如焚,连声催促快点划船,务必先逃出弓箭的射程之外。
    徐荣瞧着黄忠快要逃出射程之外,恨无战船可追,正在气恼异常,忽然看到火箭兵增援赶来,大喜过望,急令火箭兵搭弓射之,大笑道:“黄汉升,今日便送你升天!”
    火箭可是对付战船一等一的利器,战船一旦被点燃,在水面之上,几乎就没有半点逃生的机会,徐荣见普通弓箭伤不到黄忠,便想以火箭射之,直取黄忠的性命。
    刘泽却伸手拦住火箭兵,徐荣大奇,道:“主公缘何要放黄忠一马?”
    刘泽笑而不语,只是看着江面。黄忠已经逃出了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外,便吩咐收兵回营。
    刚回到营帐,诸葛亮便来求见。刘泽将他请入帐中,道:“孔明何事?”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主公既有意招降黄忠。亮倒是有一计献上。”
    刘泽故意道:“黄忠差点就取了我的性命,我为何要招降于他?”
    诸葛亮轻笑道:“主公方才不让火箭射之,手下留情,若不是想招降黄忠,又何必如此。主公求才若渴,这黄汉升可是荆南第一大将,亮如何不知主公思贤之心?”
    刘泽一笑道:“知我者孔明也。只是这两军对垒,黄忠效命于韩玄。如何轻易肯降?”
    诸葛亮道:“此事易耳,黄忠虽然武艺高超弓马纯熟,但据亮所知,黄忠性格直率,为人正派,嫉恶如仇,最是见不得阿臾奉承拍马溜须之辈,与郡丞黄龄多有不睦。黄龄为人阴险,又贪好贿赂,主公可遣人秘密前往长沙。游说与黄龄,黄龄必向韩玄进献谗言,召黄忠回长沙。黄忠在罗县寸功未立。必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之,如此一来,韩玄定然生隙,主疑臣臣死。主公可遣一军绕道刘阳,从东路直取长沙,此为疑兵也,只让黄忠知晓而不进军长沙。黄忠疑心长沙有失,故而定然会回兵救援长沙。主公可遣人在长沙散布流言,称黄忠已然投敌。此番回兵就是要诈取长沙,韩玄疑心。定不肯放黄忠回长沙,黄忠进退维谷。除了投降主公之外,恐怕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刘泽点头道:“果然好计策。”当下便秘密派遣能言善辨之士,携带厚礼前往长沙求见黄龄。
    黄龄一听是刘泽派来的使者,待之甚为傲慢。“刘泽不是来势汹汹吗,为何还要派你来见本官,这是何意?”
    使者道:“我王本意征讨荆南,奈何曹操准备兵犯襄阳,只得回兵救援,此番在下前来,便是请求黄郡丞在韩太守面前美言几句,双方就此罢兵,以后互不侵犯。”
    黄龄闻言大喜,请求曹操出兵救援可是他出的主意,如今曹操真得出兵襄阳了,这可是黄龄他的一件大功呀,于是得意非凡地道:“果然不出本官所料,刘泽自恃兵强马壮兴兵犯我长沙,须知这天下还是有治得了他的人,回去告诉你家主子,长沙有我黄龄在,他休想饮得湘江水。”
    使者呵呵一笑道:“曹操欲进兵襄阳,也只是风闻而已,此番我主退兵回荆州,长沙人恐怕只会认为是黄忠在罗县阻击有功,这退兵首功,自然是非黄忠莫属,黄郡丞恐怕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黄龄闻言脸色了陡然一变,这使者说的一点也不假,曹操现在还没有进军襄阳,刘泽只是暗得了曹操欲要进兵的消息才会匆匆退兵,如此一来,韩玄和长沙民众都会认为是黄忠在罗县阻击有功才迫使刘泽退兵的,原本是他黄龄的功劳,可就都落到了黄忠的身上,这让他黄龄如何甘心,而且黄龄和黄忠关系本来就不睦,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