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26章

燃烧的海洋-第226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学里呆了四年,牧浩洋早就学会了如何快速阅读理论资料。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该看的才看,不该看就不看。他不是来搞科研的,所以没有必要深入了解,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接下来两天,牧浩洋连眼皮都没合一下,更别说跟枕头打交道了。

为了利用一切时间,他甚至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让图书馆的管理员帮他带盒饭。

还好,在特种部队干了几年,他早就习惯了。在保证精力充足的情况下,就算三天三夜不合眼也不会疲惫。

看完基础理论书籍后,牧浩洋对钱仲泰搞的研究有了一些了解。

看过那些存放在图书馆里的资料,牧浩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只是要想知道钱仲泰到底在搞什么,以及各项科研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必须拿到二部的绝密资料。

第六章 军事化

第六章 军事化

钱仲泰的科研工作,源自于由他亲手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即太阳的数学模型。

建立太阳的数学模型并不难,从本质上讲,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氢球”,除了内核里有占比例极少的重元素之外,太阳就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而且在广袤的宇宙中,太阳是非常普通的恒星,从个头上讲,甚至偏小。

只是,要想建立一个能够进行运算、而且掌握太阳活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并不容易。

在钱仲泰之前,有很多人做过尝试,包括一些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与数学家。

可惜的是,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按照他们建立的数学模型,以人类的科学进步速度,特别是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速度,至少要等到两百年之后,才有足够强大的计算机能够完成基本运算。

钱仲泰的这个数学模型较为简单,从理论上讲,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就足够了。

只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搭建一台性能达标的超级计算机,仍然不大现实,而且钱仲泰也没有争取到所需的科研经费。

此后十多年,钱仲泰一直在完善太阳的数学模型,并且积极争取科研经费。

这种努力,不仅仅在数学领域。

要想完善太阳的数学模型,首先就得搞清楚太阳内部的物理环境,特别是产生一系列太阳活动的物理原因。比如,如何形成了太阳风暴、耀斑是怎么产生的,还有日冕的能量来源等等。

这些,需要的不是数学,而是物理学,而且就是高能物理学。

欧洲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一些基本粒子的速度超过光速后,极大的刺激了国家领导人,为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铺平了道路。

正如牧浩洋所了解到的,最初的时候,这个项目没有得到军方重视。

只是出于安全与保密考虑,二部才介入了项目的建设工作。

第二次朝鲜战争,以及黄峙博担任副总参谋长,全权负责军队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军事现代化改革,让该项目得到了军队的高度重视。

起因,正是钱仲泰亲自送到黄峙博手上的一篇科研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钱仲泰着重提到,太阳就是最大、最为理想的电磁干扰源,如果能够利用这个干扰源,中国军队就能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权,至少能在一定时期内削弱敌人的制信息权。

黄峙博不是科学家,却是有过亲身体会的军人。

制信息权有多么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虽然军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比如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比如二十年之内,中国很难在相关领域占领制高点,甚至没有完善可靠的对抗手段。要想在美国前进的道路上追上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超越,就得另辟蹊径。

钱仲泰的科研论文,让黄峙博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像钱仲泰说的那样,在太阳上做文章,那么中国军队至少能在未来战争中,让敌人无法利用制信息权。

以黄峙博的性格,肯定不会落于人后。

得到总参谋部的全力支持后,钱仲泰终于获得了进行深入研究的科研经费。

当时,黄峙博在推进军事改革的时候,得到了包括傅秀波、黎平寇在内的国家领导人的全力支持,因此在国防经费的划拨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文职官员控制的国防部,而是总参谋部。

在很多人眼里,黄峙博作为副总参谋长,不但控制了总参谋部,还接管了国防部。

对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来说,这不是坏事。

只是,科学壁垒在很多时候不是用钱就砸得开的,更需要的是时间。

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帮助钱仲泰了解太阳内部的物理情况,可是要想让他建立的太阳模型得到证明,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这个项目上的花费,绝对不比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少。

当时,提供给高能物理学实验中心的电能中,将近一半用在了超级计算机上。

在基础研究举步维艰的时候,钱仲泰没有停止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而且军方最看重的不是理论成果,而是实际用途。

在众多子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太阳耀斑与黑子的形成原因,特别是后者。

太阳的黑子活动主要在表面,因此可以利用钱仲泰建立的数学模型,而且不需要进行全部运算。

更重要的是,太阳的黑子活动,对地球的电离层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黑子活动高发的年份,所有无线电通信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连地面的电力设备与无线电基站都易受到破坏。如果发生黑子爆,即在某个非常短暂的时间段里,太阳的黑子活动急剧增强,甚至能烧毁电子设备。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发生过一次,当时集中爆发的黑子活动,导致全球所有无线电台瘫痪,还让美国整个中西部地区断电三天之久,苏联的欧洲地区也受到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几乎全面瘫痪。

那还是在电子设备不够普及的时代,在二十一世纪的话,后果更难想像。

基本上,每十一年,就会迎来一个黑子活动高发年份。

人类早就掌握了这个规律,却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钱仲泰要做的,就是搞清楚黑子活动高发的内在原因,从而为利用黑子活动铺平道路。

虽然以目前的手段,不可能影响太阳,但是只要搞清楚了内在原因,就能更加准确的掌握黑子活动的规律,甚至做出准确预测。

从军事上讲,这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太阳黑子活动,而且足够精确,中国军队就能选择在最有利的时候发起军事行动。

到时候,不需要进行电磁干扰,太阳就能帮助中国军队解决问题。

当然,终极目的肯定是人为控制太阳的黑子活动,只是这需要更加巨大的投入,以及在理论科学上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了解了这些东西后,牧浩洋不得不感叹。

在国家竞争中,科技永远最重要。

两千多年前,罗马人能够在地中海战胜强大的伽太基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就与一项现在看上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发明有关,即罗马战舰上的“乌鸦吊桥”,让传统海战改头换面。几百年后,唐帝国能够横扫中亚,把不可一世的突厥赶到遥远的小亚细亚,也与一项关键技术有关,即唐朝的工匠率先掌握了百炼钢的锻造技术。后来在工业**后,建立起遍及全球殖民地体系的大英帝国,靠的也是率先发明蒸汽机,把生产力推上新的高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发明的雷达、美国发明的原子弹,都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技术。即便在冷战时期,美国在电子技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决定了在真空管技术上一意孤行的苏联必将走向没落。

科技如此重要,任何一个想要超越的大国,都得在前沿科技与基础科技上投入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与其强大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在基础科技与前沿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几起几落,均与科技有关。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因为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加上中东战争导致的西方石油危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一度跌入谷底,被迫进入战略收缩阶段,但是在随后的电子技术**中,美国利用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一举扭转局面,在十多年里重新夺回世界霸主的宝座,并且以此带动全面军备竞赛,导致强大的红色帝国最终不堪重负,倒在了科技竞争的道路上。

以科技为基础,美国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生产力,以此维系着全球最强大的军力。

中国要想超越,就不能跟着美国跑,必须在基础科技上投入全部力量,以跨越的发展方式开创新领域。

黄峙博与钱仲泰所做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

在这条最终必然只剩下一名参赛选手的跑道上,中国要想坚持到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只是,万事开头难。

有了开始,哪怕万分艰难,也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好得多。

四年前,牧浩洋还有一些幻想,认为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够使中国军队完成现代化建设。

经过四年的学习,牧浩洋已经深刻认识到,超越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持之以恒,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国家是在一代人的手里建成的。

即便现在的美国,从独立战争算起,也经历了好几代人,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现代史的中国来说,前方的道路格外漫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都是渺小的。

只有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才会名留青史。

牧浩洋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名留青史,但是他知道,钱仲泰肯定会名留青史。

第七章 又见熟人

第七章 又见熟人

来到实验基地的第三天傍晚,牧浩洋才见到了二部的联络员。

让他有点惊讶的是,联络员也是熟人,即在朝鲜战争期间担任情报联络员的李明阳。

“怎么是你?”

“怎么不能是我?”李明阳把带来的文件丢到桌子上,坐下后就掏出香烟,“战争结束了,我这种人没了用武之地,所以被派了过来。不过这样也好,乐得轻松,不要整天考虑那些烦人的事情了。”

“在这里很轻松?”

“算是吧,你们插手后,我就更轻松了。”

“我们?”

“现在,整个项目由总参谋部直接管理,我们只负责情报安全工作,不像以前,事无巨细都要管。”李明阳笑了笑,说道,“听说,你半路离开司令部,跑回去念书,是不是哪根筋出问题了?”

“你是第四个说这件事的人。”牧浩洋有点不耐烦。

李明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说就不说,人各有志,而且你在大学里的四年没有白过,不然也不会被派来负责这么重要的工作。”

“有多重要?”

“见过钱仲泰了吗?”

“见了,就是他让我找你要资料的。”

“你对他有多了解?”

“算不上了解,不过跟我想像中的科学家不一样,至少在生活方式上。”

“科学家也是人,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做某件事的时候,其他方面肯定有所疏忽。”李明阳知道牧浩洋说的是钱仲泰的生活习惯。“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老家伙,没有他,我们打不赢朝鲜战争。”

牧浩洋一愣,说道:“陆雯也提到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在朝鲜用的电磁弹头,就是他提出来的。”

“这与他有关?”

“当然,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来自他的一篇论文。”李明阳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时,我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而我们投资搞研究,绝对不是为了搞清楚太阳的内部情况,至少当时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

“他的论文中与电磁场有关的部分。”

“什么意思?”

“具体的,你可以看这些资料。”李明阳抽出几份文件,丢给了牧浩洋。“反正没事,我给你简单说一下。你应该知道,太阳是一个天然的电磁辐射源,而且功率非常强大,在方圆几光年内找不到更强大的了。只是,太阳离我们太远,而且地球自身的磁场、以及大气层顶部的电离层屏蔽了太阳的电磁辐射,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如果无法利用太阳,那么可以不可以制造一个类似的电磁辐射源呢?”

“当然不可以。”牧浩洋插了一句。

“你说得没错,不但理论上不可以,现实中也做不到。即便几百年、几千年后,人类科技水平达到现在难以想像的高度,也办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