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橡胶林的回忆 >

第42章

橡胶林的回忆-第42章

小说: 橡胶林的回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多数的人来不及和我们交谈,只顾埋头赶路,生怕掉队,有人也不时地向我们发出询问:

“老兵,前面有路吗?还有多远啊?”

“你们不要指望有路了,全是这样的丛林,这样的路算好的啦!”

对比着我们走过的丛林,的确这样的小路要好走的多,在越南你千万不要指望会有四川的青石板小路供你走呢。

“兄弟,你们面临的道路要翻越高山,绝对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你们背负那么沉重的物资,会累垮的!不需要的东西都丢掉吧!后面你们会受不了的!”

经过我们的提醒,很多人停了下来,脱掉多余的衣服,取出背囊中那些毛毯、绒衣、食品等多余的物资扔给我们。

“老兵,这些东西没用了,给你们吧!”

我们一边说着谢谢,一边收集着他们遗弃的物资,这些物资对于我们用处可大了,虽然越南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可旱季温差很大,晚上很冷,他们丢掉的绒衣和毛毯,晚上我们还是用得着的。

他们准备不充分,什么东西可以带,什么东西不能带没有明确规定,凸现部队出发时的忙乱。有一个扛步枪的战士从背囊里取出了一大包民用饼干丢给我了“老兵,这个给你吧!”

我接住饼干,看着它又占地方,又填不饱肚子,对他们长途行军实在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没有推脱。饼干可能是那兄弟出发前临时在当地买的,口味还不错,成了我日后晚上充饥的零食。

由于前面的队伍速度较快,后面的人跟不上,掉队后是非常危险的,不迷路也会被小股的越军吃掉。我们便为他们指引着道路,告诉他们掉队的时间,还不时地传授在越南的经验和注意事项,直到把他们的队伍送出我们的视线。

再见吧!战友,你们好自为之,即便我们很多人今生只能见这一次,还是祝愿你们都能平安地回来。

送走友邻部队后,已是日落时分,我们同时接到命令,要我连前去清理447团驻扎的阵地,在天黑前完成任务。

447团的驻地是一座无名高地,高地上地势平坦,构筑有简易的堑壕和隐蔽工事。阵地上散落着大量的背包,棉衣、棉裤、绒衣裤等装备,还有大量的个人物品和食品,甚至还有帐篷等物资,真是一片狼籍,他们携带的物品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多。

“大家注意,把被装和衣物全部收集起来,堆放在这里,食品全部带走,没有用的东西就地掩埋!”连长做出了安排。

我们填平了战壕,将收集起来的物资堆放在一起,堆放的物资几乎成了一座小山,根本无法掩埋,连长只能命令用火焰喷射器将其烧毁。

“呼!呼!呼!”火焰喷向堆成山一样的物资,瞬间大火熊熊燃起,火光在夕阳下燃烧,烧的我们直叹可惜!

又是一个黑夜来临,那晚我没有值勤任务,累了一天的我躺在掩体里,庆幸终于能好好的睡上一觉,而这一觉有了447团战友留下的毛毯,让我再不用裹着那僵硬的雨衣来抵挡风寒了。

我盖着那柔软、舒适的毛毯静静地睡了,第一次在异国他乡那么舒服的睡着了…… (二)

第十六集  清剿总在硝烟后(一)

387高地上可以俯瞰越南连绵的山峦,也可遥望祖国的山河。它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越南的“解放区”,在“解放区”可以玩扑克、下象棋,还可以聊天说笑。

“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这首当年脍炙人口的解放区歌曲在这里唱也十分合适。没有了战争的恐吓,越南的老百姓也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二月是越南的春耕季节,田野中有了村民的身影,村庄里也有了一丝生机。

由于两个翻译在215高地战斗中受到战友的惊吓,他们再也不愿意和其他战士住在一起,连长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安排他们与我同住一个猫耳洞。理由是我理解他们的心情、理解他们的文化、更能听懂他们生硬的普通话。这样,两个翻译就把我当成了唯一能依靠的人。

我们住的猫耳洞实际上是一个经过改造的A型工事,里面的空间能满足三个人生活和战备的需要,三人即可以坐在里面聊天,又可以躺下睡觉。L角的洞口在战壕的后壁上,洞口外的环形的战壕上又连接着其他的猫耳洞和掩蔽部,连接着高地中心的指挥所和弹药。

白天的阵地上非常炎热,火辣的太阳已经让我们晒掉了好几层皮,所以我们只要不值勤时都躲在坑道里聊天,谁也不愿在外面站着。阿关和阿昆开始用闲暇的时间教我学越语,学习标准的“京腔”,介绍京族的文化,阿关教我朗诵民谣,阿昆教我时髦的越南歌曲,短短几天,效果极其显著。我不仅学会了二十多个字母,还学会了很多拼读方式,日常用语更是会说不少,有些我至今记得。

中越两国虽然都是亚洲国家,但毕竟有着不同的文化,年轻人在一起,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在男女问题上。尤其是男女青年之间如何表达爱意,成了我们相互学习的主要内容。

“妹崽儿,我们去看电影嘛!” 我用重庆话教他们如何对姑娘发出邀请。“郭尼该,喂嘞哩厥依!”(姑娘,过来和我玩玩!),他们用越南话教我向姑娘打招呼。一来一往,兴趣盎然。

除了一般生活用语外,向姑娘表达爱情、能引起阿妹们注意的语言我是一定要学会的。

阵地上也有人开始传播下流文字和图片了。有些人为了表示对越军的愤怒,用在阵地上搜集到的越军士兵家人的照片,胡乱勾画出下流的图画并加上侮辱性语言相互传看,如同厕所里的文化,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些照片有越军的父母,有他们的姐妹,有他们眷恋的爱人……

“不能这样!你们也太没有人性啦!我们都是士兵,你们想想,如果是你死后人家这样对你,你的灵魂还能安定吗?” 连领导进行了制止,很多人也对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领导制止的目的并不是要战士们尊重这些异国的对手,而是要制止这种流氓行为的曼延,这不仅关系到军人的礼仪和尊严,更关系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声誉!军人是可杀不可辱的!

从越军的阵地上和尸体上我们还搜集了大量的往来信件,是那些可怜的越军士兵自己保留的,战火使这些信件像雪花一样在阵地上到处飞扬。连长让我进行收集并让两个翻译查看,一来整理了阵地,二来寻找有价值的情报。

当两个翻译逐篇翻阅时,才知道这些信件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他们阵地管理的都那么好,何况保密工作呢?但信中能反映出对手的心理活动,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 我坚持要翻译为我一一的翻译。

小阿昆看了两页后就不耐烦的把信一扔:“没什么看的,都是些你想我,我想你的话,都是家务事,没意思!”

老阿关可不一样,认真地对待每一封信。

“阿风,你听啊,这封写得好!”他边说边读。

“阿哥:我知道你现在丛林的山上回不了家,但我好想你,你在我心中就好比林中的鸟窝,我是那山林中的小鸟,我要天天飞回鸟窝,投入你那温暖的怀抱……”

老阿关只要一发现好的内容,马上就读给我听。

看着敌军士兵亲人那种质朴纯真的爱情表白方式,那种带着泥土芳香的浪漫,让人向往,让人陶醉。触景生情,仿佛自己又一下回到了美丽的山城,在如梦如幻的夜景中,又看到我那倾慕的姑娘……

“越南人都习惯这样表达爱情吗?”我天真的问阿关。

阿关对我说:“越南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在农村,有很丰富的民谣来表达爱情呢?”他说着就朗诵了起来。

路边桃子路边花

叫你嫁我你嫁他

他有哪点好过我

我有哪点不比他

“真好听,旋律和韵味如同我国广西的民歌”我赞赏着。

三匹茅草是哥家

妹你过路来吃茶

家中无茶吃冷水

吃口冷水慢回家

洋桶打水扁担挑

见妹挑水哥心焦

哪时等得长流水

来到哥家不做挑

听着阿关的朗诵,又让我想起在家当学生时,男同学们总喜欢把家喻户晓的《刘三姐》中的情歌对唱挂在嘴边,只要见着了倾慕的女孩儿,就会高声唱着:“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阿关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思绪在飞翔,继续朗诵着他所记得的民谣,好象是在回忆他青春的年代、他恋爱的时节。

舍不得来舍不得

绿丝腰带各半截

绿丝腰带割断了

差哥心肝割不得

哥上街来妹下妹

我脸相碰脸丢开

有情当作无情事

神仙下凡也难猜

一句句,一段段,如醉如痴,活灵活现的把越南青年恋爱时的画面承现在我的面前。随着阿关的民谣,我的思绪早已回到了祖国,多么想回家呀,战争让我们与亲人之间不能互通信息,也不知道现在的家乡是个什么样?家里的亲人在干什么?亲人们一定非常惦记着我们,父母们一定为他们的子女是否安全而担心!

“阿风,你在听吗?”阿关看着我傻瞪着眼睛,拍着我的肩膀说。

“啊哈!太好啦!”我若有所思的鼓起了掌来!

“阿关,你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采花匠!”我边夸奖着阿关的朗诵,边赞叹阿关的记忆如此之好。小阿昆在一旁听着傻笑,显然他感受不到我和阿关的内心情感。

在猫耳洞里的那种生活,真是让人难忘。

一天,阵地下路边的岗哨报告说,有两个越南小姑娘赖在我们的哨位上不走,又听不懂她们说什么,需要支援。连长随即命令我带着翻译前去解决问题。

听到这个命令,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来到越南十多天了,活人都没见着几个就别说姑娘了,今天有姑娘路过你的防区能不让人高兴吗?于是我带上排长的861电台来到路边的哨位,满以为能看到我朝思慕想的“琛姑娘”。

还是在那条447团走过的小路上,两个越南小姑娘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

两个姑娘手里提着布包袱,个子矮小,瘦瘦的身段,显得异常苗条。一个瓜子脸,一个小圆脸,不算漂亮,也不难看,穿的是深色斜扣的中式服装,她们说自己满了17岁,可那渺小的身材让人总觉得是未成年少女,如同国内刚毕业的小学生。

阿昆一见这两个小姑娘,一下子来了精神,还没有等我认真检查她们所带的东西,他就立刻上前和两个姑娘攀谈了起来,来到越南还没见过他有这么兴奋。

“真是他妈的一个小色鬼!”我随口骂了他一句。

小姑娘一见来了一位英俊的解放军,还能说着流利的越语,立刻显得有些羞涩,脸上微微泛着红光,相互低着头,一边回答着阿昆的问话,一边抬眼看你一下反应,一副扭扭捏捏的模样,让人很是怜悯。

看着阿昆冒失的上去,我十分担心这两个小姑娘会有恶意的企图,类似的情况我们曾听到不少。越南的军民经过长期战乱的生活,积累了诸多的游击战经验。尤其是在60年代的抗美战争中,老太婆腰里绑着手榴弹、妇女菜篮子里装着炸药包、小孩送香蕉的时候突然扔出手榴弹等等的故事特别多,如同现在的恐怖分子,我们一点也不敢马虎大意。

旁边的哨兵似乎明白了我的担心,悄悄的对我说:“放心吧,没有问题,她们的包袱里都是些衣物,我们已经检查过了。”

在他们唧唧呱呱的说了一阵后,我们才明白,两个姑娘是早外村的人,攻打215高地时,早外村被我军炮火意外引燃,整个村庄被烧毁,她们无法继续居住,只能到7、8公里外的周登村去投奔亲戚,这条山路是她们必经的小道。

想想战争对她们造成的伤害,她们的理由合情合理。

村民过路是允许的,只要他们说明要去哪里,经检查没有敌意后我们都会给予方便的,可姑娘们为何又停下来不走呢?

她们对我们说:“我们很喜欢中国,越南这边很穷,没有中国那边好,现在的政府很坏。”还说她们的生活很困难,要加入我们的部队,为我们做事,要跟随我们回中国去。

我问身边的老翻译阿关,“她们是京族姑娘吗?”

阿关回答“不是,她们是沙族人,是越南的少数民族”。

“哦,是这样。”都说京族的姑娘漂亮,可来到越南那么久了,一个真正的京族姑娘也没有看到,难免使我有些失落,显然这两个姑娘不是我日思夜想的“琛姑娘”。

边交谈,边观察。她们衣着简单,却穿的很严实,让你一点也不要想看到什么。两个小姑娘也很健谈,眼神里没有任何遇到中国大兵时的恐惧和紧张。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好事,你说有多新鲜啊!“跟我们走?加入我们的部队?你们都能干什么呀?”我调侃的问到,语气极为轻松。

“嘻嘻,哈哈, %  ^ #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