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127章

江山国色-第127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粮食外,府中钱库之中,还有五六百万钱。看到这些后,苏素,赵万三都几乎喜极而泣了,这批钱帛足够给参与这次作战的番部以及汉军,完成李重九之前,攻破易县每人一匹布帛的许诺了。而武库之中,李重九也收集到上千具完整铠甲,至于其他武具也是不少,另外城内原先近两万宋军,除了跟随他走的上千人,以及不愿意投降而自己离去的,还有万余之众也是尽数降了李重九。

    这易县一战实在是无比完美,若非要说一些不足,就是走了宋金刚。

    张榜安民之后,李重九当下兑现承诺,立即犒军,自己的部下可以获得战前许诺的布帛,茶砖或者肉好。听闻有赏赐,当下李重九部下的番军都是喜出望外,领取赏赐之处各部的幢主,军主都是挤破了头。

    对于汉军而言,他们都是十分实际直接拿钱,按照赏赐可以得四百五十钱。四百五十钱在乱世中,可以买到八斗粟米,十斗的糙米,足够一家老小三个月吃喝不愁。若是单身的,也可以去酒馆里享受上好几顿不错的吃食,当然若是好色的,也可以去粗窑子里逍遥个五六次。

    至于番人而言,他们就必须仔细想想了。布帛当然是首选,从中原稍上一匹布帛给家里的婆娘,或者是讨好心上人都是上上之选,至于成家的番人则是多会喜欢蜀地运来的茶砖,这可是草原上每个毡包内必备的,另外还有不少人要瓷器的,至于肉好和白钱吗,也有不少番人取了,他们都是暂时无需布帛茶砖的,想到了哪一日,真的想买了,就前往怀荒镇的草市去购买想要的东西,有消息说不久后御夷镇也会开个榷场,到时候想买汉人的东西就更方便了。

    每个番人除了上缴一部分所得给各自幢主,军主之外,人人都是腰包鼓鼓,神色一片满足。这一次在风雪中耗了三个月,总算没有白费,可谓是人人发财。比之以往跟着各部的族长,俟斤,打得头破血流,只是为了争夺牧场,水源不同,跟随可汗李重九出征风险不大,但却是人人丰收。

    看着属于自己的布帛,肉好和茶砖,这些性格直爽的番人个个是乐得眉开眼笑,回家就可以过一个肥年了。而对于李重九而言,虽是将易县的府库搬了空,但是都是原先宋金刚的财物,李重九自己根本一文钱都不用出,还略有赚头,更是乐得做个大方,全军上下对于李重九的慷慨赏赐都是感激涕零。

    而为了取布帛,陶瓷,茶砖,李重九直接是用钱,从林家商会那边一并采购,林当锋紧急从涿郡总号那边调来库存,才满足了李重九的需求。林当锋倒是一个劲的埋怨李重九要得太多,令他不得不大冬天令各地采办,继续从各地购买新货来添仓。李重九见林当锋虽是埋怨,但是脸上也是笑得合不拢嘴,李重九这一笔大额采购,真是令林家商会是大大赚了一笔。

    攻取易县可谓是一得三喜,李重九完成了上谷郡全境的统一,手下兵卒腰包鼓鼓,林当锋也有大笔金钱入账,唯一只有宋金刚丢了城池,带着手下兵卒从丧家之犬般,穿梭于太行山中。

    随后李重九又对原先投降的宋军进行去芜存菁,宋金刚原先的人马,除了常备了几千人外,其余都是平时屯耕,用时征战,战斗力平平,所以李重九淘汰了老弱残兵,选其中三千精壮充入郡兵。现在上谷郡的郡兵,已达到五千之众。

    李重九当下令尉迟恭,赵雀儿,赵全庭,高楚,陈克为鹰扬郎将各领一军,其中陈克当初是七千寨山贼,后与李重九一并在少林学艺,为李虎视若子侄,李重九倚之为亲信,这一次也提拔为鹰扬郎将。而高楚仍兼副都尉,负责操练事宜,而苏素除飞狐县县令之职,升为都尉,有调动郡兵之权,并且苏素兼任郡丞,辅佐太守李重九处理上谷郡大小政务,至于飞狐县县令则由赵万三升任。

    有了这五千郡兵在手,李重九顿时底气大足,这才是真正自己可以掌控以及调动的力量,总算与室得奚部达到实力上的平衡了,以后总算不用老看自己丈母娘,以及那帮长老们的脸色,‘借’个兵都要呱噪个半天,带兵转悠一趟背后都跟着十二道金牌。当然就在李重九整合易县势力时,这帮长老们再度来信,算是真正下了最后通牒。

    但是这一次,那些番将们却是集体不买账了,他们都是收获丰硕,而额托,英贺弗,颜也列他们作为护军,所得更是肥得流油。到了这一刻他们都将之前长老们下得立即返回草原的严令,都抛在脑后了,一并追问李重九是否还有新的进攻方向,而他们手下的番军更是嗷嗷直叫,磨刀霍霍准备再攻某城。

    一边是丈母娘的严令,一边是手下大将的请战,于是李重九陷入幸福的烦劳之中。(未完待续。)


第两百一十六章 皆大欢喜



    ()    冬rì初升,越过山梁,易水潺潺,无数冰凌顺水而下,叮咚叮咚碰撞有声。

    朔风正寒,李重九,苏素策马于易水河畔,临水而观。李重九驻马于此,不由想到颇有再早穿越千年,来此一睹渐离击筑荆轲歌之景。

    苏素言道“小九,你驻兵在此既不北上返回草原,也不南下,众将都不知道你下一步打算。”

    李重九言道“四叔,我在等两个人!”

    苏素露出正sè,李重九手持马鞭将易水一划,言道“四叔,在chūn夏之际,易水暴涨,我们可从坐船易水,至南拒马河后,顺流而下可直抵永济渠。”

    “永济渠!”

    “不错,”李重九言道“大业四年,天子令阎毗督永济渠,修成之后,仅一年修毕,虽宽不如通济渠,但可行大舟,从东都直至涿郡。眼下李密所据的黎阳,乃是通济渠南段与黄河汇口之处,若是他有心进取河北,可沿运河一路北上水路并进,而我屯兵在此南下呼应,南北合击段达。”。 。

    苏素听李重九之言露出正sè,眼下河北虽三大反王尽数战死,但是小的贼寇仍是不断,眼下河北隋军能够力保的,也只有通济渠沿线。故而段达的主力都沿河分数段屯驻,若是一旦某个县城被义军攻打,只需支持个几rì,援军就可以从运河沿水路赶到。所以只要运河沿线不失,对于隋军而言河北就没有大危险,段达与驻守涿州的薛世雄部随时也可以呼应上。

    当然若是李重九与李密同时沿着运河南北夹击。段达就会陷入腹背的境地。这局面下就算杨义臣也是十分狼狈,更不用提远不及杨义臣的段达了。否则段达也不会被义军称为段佬了。在河北隋军的野战兵团,也就段达。薛世雄两支,若是段达一灭,薛世雄不足为虑。

    李重九沉声言道“攻下易县,我已去信给李密了,但是我想李密能答允我的机会不足两成。若是李密不北上,那么我们就要暂缓南下,原因无他,刘武周据马邑,雁门。薛世雄据涿郡,这两个附后之敌不除,我军若是一旦南下,战线就拉得太长了。”

    苏素叹了口气,言道“小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小九你还在等另一人是谁?”

    正待这时耳畔传来沙沙声,几名亲兵都搭了弓戒备,只见林间一匹骑兵踏着积雪而来。对方直来到李重九马前。禀告道“太守,窦建德挥大军,从河间郡分两路逼近易县,王将军尉迟将军闻之已下令各军尽数返回城内。并请太守速速回城。”

    李重九闻言倒是笑了笑,言道“窦建德总算是不请自来了。”

    苏素哼地一声,言道“窦建德下里巴人。将头一挑,手下以为有了二十万之众。就可以肆无忌惮了。难不成还打我们易县的主意?”

    李重九言道“窦建德并非是高士达,王须拔。张金称之流,此人以仁德聚人,志向远大,能屈能伸,又能礼贤下士,可比之汉末刘备。”

    苏素显然不信,言道“刘玄德虽是落魄,但也是宗室,并师从于名士卢植郑玄,窦建德田舍汉,想来大字不识几个,怎可比之。”

    李重九笑道不再言语了,当下又有一骑快马而来,言道“禀告太守,窦建德派高雅贤,窦线娘二人前来为使,赵县丞请你速速返回城内。”

    苏素哼地一声,言道“他人都是先礼后兵,窦建德却是先兵后礼。”

    李重九言道“窦建德此举乃是要我们有所妥协才是,我们回去见见这二人。”

    李重九返回城内后,直接入帅府之内,未到堂中,就远远听得大堂上高雅贤,窦线娘二人,与赵万三正在说话。

    “赵叔叔,那rì为了蒙蔽魏刀儿,故而父亲他言语上多有得罪,他说此是不得已,希望赵叔叔不要往心底去,他rì给你赔罪。”一个女子说话声音传来,必定是窦线娘。

    “此事已经过去了,窦公对我也是有恩,我岂会因为这点事责怪他,只是眼下你们大军压境却是为何?”

    “赵兄,此事乃是窦公的意思,一会见到李太守再言不迟。”

    说话间,李重九已是步入堂中,高雅贤身着粗布青衣,面上带着几分沧桑,不脱布衣本sè,而窦线娘穿着雪sè狐裘,看见李重九后,目光却透出几分厉sè。

    “两位,赵家堡一别,倒是快一年不见了。”

    高雅贤站起身来,笑着言道“光yīn荏苒,这一年太守北服夷狄,南败宵小,这一年之jīng彩,远胜高某。”

    李重九言道“惭愧,惭愧,比之窦公,我这算得什么?但是眼下窦公屯兵十万于边境,难道是要与我会猎么?”

    高雅贤笑道“太守倒是误会了。”

    窦线娘一旁言道“李重九,我们冒着冻死之危险,击败王须拔,而阁下倒好,冒着窦公之名义,一举拿下易县,天下便宜事还有过此吗?”

    李重九见窦线娘开口,反唇相讥问道“我何时冒过窦公的名义,真是笑话?”

    窦线娘言道“还在狡辩,那为何我军刚刚击败王须拔,不过三rì你就乘机进兵易县,这还不是借了我们的势吗?”

    李重九言道“当初我派赵赞府前来饶阳,与窦公商议共伐王须拔之事,窦公自己不答允了罢了。眼下我击败了宋金刚,自取了上谷全郡,何来借势,难道我能未卜先知,事先料到窦公与王须拔乃是诈相同盟,窦公又乘人不备,再反戈一击。”

    “大胆,你敢讽刺我阿爹!”窦线娘霍然而起。

    李重九双臂叉胸,言道“怎么上次在赵家堡时,你们人多势众尚没有动手,这一次在我的地盘上,你倒要动手吗?”

    窦线娘闻此脸sè一青,这李重九乃是勇冠三军之将,自己与他动手不是自讨苦吃。

    “线娘,不可无礼!”听高雅贤一声叱道,窦线娘气鼓鼓地坐下。

    高雅贤言道“李太守,小孩儿不懂事,不要计较。只是你也知道了,宋金刚乃是王须拔部下,窦公击败王须拔,收取他的部众,这宋金刚亦是早有归降我军的心思,而今却为太守半途所截,拿了易县,将领们都是议论纷纷啊。”

    李重九微微一笑,言道“高兄,当初我与宋金刚激战,折损将士千余仍不下易县,之后我多番设计,并策反了宋金刚大将,这才夺了易县,敢问这其中窦公出了哪点功劳。我以往都听闻过空手套白狼,窦公也是真是了得,只动动嘴皮子,难道就要我们将易县拱手相让吗?”

    高雅贤见李重九言辞如刀,当下想了下心道,看来李重九吃下易县,是断然不肯吐出了。

    于是高雅贤言道“既然太守不肯让出易县也可,眼下河北之地,张,王二反王先后而亡,窦公承高帅之遗志除了推翻无道昏君,并要逐鹿天下。不知李太守如何看呢?”

    好嘛,李重九心道终于到了戏肉了,先大兵压境,又故意与自己计较易县归属,说来说去就是找一个口实罢了。李重九言道“吾乃是朝廷旧将,虽不满天子之所为,但毕竟也受过知遇之恩,也不会与官军为敌。若是窦公有心于天下,我倒是很愿意拭目以待。”

    高雅贤又问“那太守以为,窦公可以得天下吗?”

    李重九哈哈一笑,言道“我哪有这般远见卓识,但是当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祖提三尺清霜;捷足有之。当年汉高祖与窦公一样都是出身寒微,所以窦公将来如何,还看自身运筹帷幄。”

    高雅贤,窦线娘听李重九将窦建德比之刘邦,都是大喜,却没有注意李重九方才实际上全是废话。

    高雅贤言道“敢问太守之抱负呢?难道区区上谷一郡?”

    当然不是上谷一郡,李重九内心如此言道,但是表面上却是说“至于我嘛,在下没有雄心,所谓上谷太守,仅上谷一郡罢了,不过暂时牧守,若有明主现世,吾自当合郡献之。当然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