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230章

江山国色-第230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德二年,二月也是皇泰二年,二月。

    李密令王伯当守金墉,自率精至偃师。

    新春冰雪未消融,寒风扑面,瓦岗军士卒擎着旗帜,冒着风雪进兵。

    大军漫道而行,与前数度进兵东都而言,这一次瓦岗军士卒显得有些疲惫,军容不整。

    李密按缰于马上,望着大军行进,一旁老将裴仁基言道“魏公,王世充率军悉数而至,洛下必是空虚。我军可分兵数路,一路分兵攻打东都,王世充还,我可按甲,王世充出,我军逼之。如此调动于敌,我军有余力,敌军则疲于奔命,必破王世充。”

    李密言道“此言大善,东都军与我瓦岗军相较,有三不可当,其一兵仗精锐,弓弩铠甲皆胜过我军,其二,食尽而求战,必逞血勇之气,其三,可以看出王世充已决意孤注一掷,故而必全力而来。我军若暂避其锋,倒是上策,如此王世充不出十日必为我所擒。”

    一旁骁果军降将樊文超,言道“裴公此言差矣,我军兵马倍之王世充,况又数度摧败其军,其士卒面对我军实已丧胆,眼下正可以一战击破,何必多此一举。”

    樊文超乃是民部尚书樊子盖之子,能言善辩,李密因素来敬重樊子盖为人,故而爱屋及乌,对其子也十分器重。

    樊文超一言后,瓦岗军的大将纷纷求战,王世充之前数度败在李密之手上,故而众将对王世充此番再来挑衅,也是不惧。

    李密听樊文超之言,当下也是面露犹豫,见众将皆是坚决,也是不再反对,一旁老将裴仁基极力劝阻,但却争不过众将,最后将头盔往地上重重一掷,对众人言道“尔等他日必定后悔。”(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成败得失第二更



    幽州冰雪消融。

    去年埋在地里的麦,已在地面上冒着出翠鸀的苗头,百姓们忙着在田间浇水固墒,幸而今年冬季幽州频降大雪,所以墒情不重,正应了瑞雪照丰年那句话,田里的老农,都说今年幽州大半会是一个丰年。

    河北只要风调雨顺,百姓都能过活,但最怕一是干旱,二怕黄河泛滥。

    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是否丰年,成了百姓一年活下去的希望。河北与关中之间,争霸天下,有一个大不利的地方,就是河北处于黄河下游,而关中在上游。

    要知道,河北虽然广袤,天地易于耕种,但黄河泛滥改道多发生在下游,大业七年的黄河大水,漂末河南山东三十多郡,百姓淹死无数,几十万亩良田尽被水泡,颗粒无收,加上同年隋炀帝征讨辽东败北,丧师百万,直接导致了王薄,高士达等人在河北山东的揭騀而起。

    所以不能驯服这条黄龙,百姓都年年受灾,何谈与关中争霸天下。

    但对于无可掌握的气候,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尽人力,对于幽州激增的人口而言,新田的开垦,就变得至关重要。魏征为了鼓励流民开垦新田,令涿郡大匠坊造了三百铁犁,以及从草原上新买五百头牛,用作开垦新田之用。

    流民有了安生之地,如此就不会祸乱地方。

    而在蓟县城北的草市之中,胡商们从草原上牵着种马,来到蓟县。

    暖花开,这是马儿配种的时候,草原上出名马,好马,特别是李重九去年大破辱纥王部,缴获了数千匹的乌珠穆沁马。

    故而对于汉人而言,擅长奔跑,耐力极佳的乌珠穆沁马,十分受青睐。汉人的马商都是牵着一匹匹毛se上好的母马,来到草原,寻觅合适的种马。

    榷场内,胡汉两边马商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双方达成交易,若是不合,也可以到魏征新设的市署令仲裁。

    在演武场中。

    新一批的士卒加入了府兵。这批士卒都是由乡兵之中,选拔jing锐而出的。

    选入府兵,需考核弓马剑矛槊,若有一所长者,就可以入选,若你能识文断字,那么连考核都不必了,直接挑入军中。

    去年与李唐在关中一战,幽州军上下亦意识到唐军之能,全军上下意识到将来若要与如此劲敌作战,还需苦练才是。

    与以往不同,府兵之中,新设了一军种,名为工兵。

    初设时,众将皆以为所谓工兵,就是如同之前的辅兵,干着挖壕沟搭桥等之事。

    但事实上不仅仅如此,去年在攻打晋阳时,攻破城楼,而大发神威的八梢砲,正式编入军中制式武器,而工兵就乃是专门cao作这八梢砲。

    此外还有力达十二石的床弩,也是由工兵cao纵。

    李重九正在视察着工兵cao练着六梢砲和十二石的床弩。

    一旁负责制作兵器的李作匠,周作匠站在一边。李作匠向李重九禀告言道“此新制的六梢砲,我们以八轮牵引,两头牛或四匹驮马就可以托载,如此此抛石机就可以随军行进,随时都可以入阵。”

    一旁薛万述质疑问道“此六梢砲,能牵引是不错,但必须平地而行,一旦我军若翻山越岭,这六梢砲如何能随军?”

    李作匠早有准备,当下言道“若是出兵并州,翻越太行山,这当然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若是攻打一马平川的河北之地,此六梢砲就可以用了。”

    李重九点点头,言道“甚好,可下令再打出三十具以来,还有十二石床弩,还是太重,宁可轻便一点,我也要能随军行进,随时可入阵,与敌野战的。床弩我还要二十具来。将来我军用兵的方向是在河北。”

    “诺。”李作匠听李重九答允了他抛石机改进方案,顿时大喜。

    李重九准备继续视察新军时,这边一骑快马从校场大门中入内。

    新任记室参军的王珪,来到李重九身前下马言道“上谷公,河北疾报,魏公李密率二十万瓦岗军进兵,留王伯当驻守金墉城后,自率jing锐之兵数万至偃师,而王世充亦率两万人马至偃师迎战。”

    李重九听王珪之言,脚步猛然一顿。

    薛万述言道“此战可定东都之得失啊,想必王世充屡败于瓦岗军,应不是对手吧。”

    李重九听薛万述直言,连旁观之人都如此认为,那么瓦岗军从上到下,岂非也都是

    以为必胜。

    王珪言道“这倒未必,只是瓦岗军新与宇文化及大战,元气未恢,骤然决战恐怕不是上策。但魏公若所谋无误,以当今瓦岗军的实力,击败王世充亦不在话下。”

    王珪说话谨慎一些,但同样也是认为李密会胜王世充。

    李重九言道“备马,我要立即回刺史府,让卢承庆立即为三千骑兵准备粮秣。”

    薛万述,王珪二人对视一眼,不知李重九为何突然作这打算。

    回到刺史府后,温彦博正与魏征二人相谈,原来魏征听说李密出兵与王世充决战后,亦从郡守府至刺史府来,想看看李重九如何处置此事。

    温彦博,魏征见了李重九一并作揖。

    李重九却摆了摆手,言道“没时间作礼了,我今夜就自幽州率三千骑兵南下,前往黎阳!”

    “黎阳?”

    温彦博,魏征,以及李重九身后的薛万述,王珪二人都是一惊,黎阳乃是瓦岗军的大本营,同时黎阳仓也是河北的粮仓所在,李重九骤然去黎阳作什么。

    李重九长叹一声言道“此战魏公必败!”

    “上谷公,何故作此言?”温彦博,魏征皆是不解。

    李重九沉默不语,这就是知道历史大势走向的难处,确实在天下人都想不到李密不会败时,李密却终于败了。

    从破张须陀奠定威名后,李密率瓦岗军连战连捷,夺洛口仓,以粮济民,深得民心。但杀翟让时,李密一直不忍杀,单雄信,徐世绩,邴元真这三人,却又不肯信任。

    故而三人与李密虽表面甚密,但实际上却是背心离德。

    一旦李密战败,这三人必先反,之后李密靠连胜威信所创立瓦岗军,因他不败神话的破灭,而最后毁于一旦。

    李重九摇了摇头,对魏征四人,言道“无论如何,我都要去黎阳一趟,你们不要劝了,准备就是。”

    当夜,李重九与王马汉二人率三千骑兵,从涿郡出发赶往黎阳。

    从涿郡出发,李重九率骑兵经上谷郡轻骑南下,离上谷郡后所经之处,各个势力犬牙交错,有李唐的势力,有窦建德的势力,还有各个占山为王的草寇乱贼。

    李重九三千骑兵,一路谨慎,并且大军疾行,李重九来得突然,无论是李唐还是窦建德谁也没料到,李重九派这么大队的幽州骑兵过境,到底是意图何为。

    各州县得知之后,想派兵来拦截,也是慢了一拍。

    到了武安郡,算了入了瓦岗军的地界,但形势却没有稍好。李重九甚至连一座瓦岗军的城池,进入歇脚都不能。

    这里局势混乱,交错复杂。

    当初据魏郡林虑山的贼帅王德仁,当初纵兵杀了来往于李密李重九之间房彦藻。当时李密闻之消息大怒,派徐世绩征讨,王德仁抵挡不住徐世绩,就投降了李渊,李渊授他岩洲刺史。

    李渊又置相州刺史吕珉,介入李密地盘,之后武安通守袁子才也自李密帐下投奔李渊,李渊也是一并收容。

    而武安郡境内,除了马贼,盗贼之外,宇文化及北归的骁果军又占据了魏县,趣城,境内更是不断有骁果军与地方势力交战。李重九路上遇骁果军强征兵粮,居然被主意打到自己骑兵的头上,结果骁果军被王马汉大败。

    李重九见此情景,不由长叹,李密简直是白取了河北五郡,枉费自己当初一片给他献计。

    这瓦岗军境内,人心不附,草寇横行,李密只是各置册封当地官员,反王,或者是乱贼,授以官职,却根本不思如何消化招揽。不仅没有用心经营地方,甚连有效的管理约束当地势力,都没有做到。

    洛口仓,黎阳仓里堆积如山的军粮,反而是害了瓦岗军,李密有源源不断的军粮供给,就不思去经营州县。反而是瓦岗军空有军粮,却无钱财来源,将士立功而不能厚赏,阵亡却不能抚恤,史书上评价是说士卒多怨李密。

    现在宇文化及占据李密当初河北五郡之一的武安郡,李密不思先灭老将宇文化及这残兵,反而率军前往东都与王世充决战。

    当初李密与宇文化及打得几乎两败俱伤的时候,王世充带着洛阳的残兵,休养生息,缓过气来。现在李密带着疲惫之师与王世充决战……

    李重九越看越是失望,果真是马上得天下容易,马下治天下难,而是瓦岗军皆是草寇出身,哪里懂得治理地方。而李密心底只想着快点打下东都,好凭此号令天下,而疏忽了对地方的治理。

    如此只要李密在偃师一败,那么整个瓦岗军的势力,将会崩溃无疑。

    李重九按马行在路上,不由怀疑起自己此番前往黎阳的目的,是否正确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



    黎阳城之中。

    一清静的院子内,徐世绩,王君廓二人正在对饮。

    徐世绩缓缓举起杯子,他生得一双浓眉大眼,故而瓦岗军中相熟之人,都叫他徐大眼。徐世绩风度翩翩,颇有儒将之风,当年他家中也是富户出身,后投瓦岗军之中,破张须陀,屡立战功。

    宇文化及北上与李密决战之时,徐世绩谨守仓城,宇文化及数攻之下,难以得手,为瓦岗军大破骁果军立下大功。

    李密能屡战屡胜,徐世绩可谓是功不可没。

    徐世绩虽是瓦岗军大将,但也知自己不为李密信任,而面前与他一并饮酒的王君廓进入瓦岗军,也是一直郁郁不得志,不得李密看重。

    徐世绩与王君廓也算是同命相怜,现在是被李密名为委任,实为疏远地,派作黎阳的守备。

    当日二人得空,就是一盘熟羊肉,以及几盘酿鸡酿鹅,配上黄酒对饮十分痛快。

    两人越吃越得畅快,徐世绩开口言道“王兄,听闻你乃是幽州刺史李重九的叔辈,可有此事。”

    王君廓摸了一把美须,双目一翻言道“此事也不瞒你,魏公也知晓的,确实如此,我与他爹乃是结义兄弟,所以他也乃是我的子侄。”

    徐世绩点了点头,夹了筷羊肉,停下笑着言道“原来如此,乘四下无人,问一句,那为何当初王兄弟,你不投奔幽州呢?”

    王君廓言道“懋功,不要用言语来挑某。某眼下虽在魏公麾下不得志,但却也没有他投的意思。一旦魏公攻下洛阳,某封王称公虽是不能。但再不济也可以有个侯爷当当,那也是光宗耀祖了。”

    徐世绩长叹言道“王兄,真可谓是豁达,某不如。若是某随魏公夺取天下,功成名就后,只求隐居深山,闲云野鹤,什么功名利禄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