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258章

江山国色-第258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一副火热造船的景象,在不远处还有五六艘艨艟战舰正在河面上操练,还有归航的渔船,高挂乌帆正从海口满载而归。

    周洲闻着这清新的河风,却感受到平日在郡学读书时,截然不同的氛围。平日头悬梁锥刺股读书,埋头于书案,却甚少来到这户外,见见这大千世界。今日令他不由耳目一新。

    天下战乱,四方诸侯都思着如何安定领内,恢复大隋大业初年盛世,但是在这里,这刚刚兴起的港口上,周洲却感受一股卯足劲向上的活力。在一年前,这还是一个小渔村。

    想当初自己还在郡试的文章中,批驳李重九盐铁贩酒,以及河道之权放给商人,让商人们把持国家命脉,此乃是太阿倒持之祸。商人不置生产,不能添一物,却倒买倒卖获取暴利,此乃是大恶,故而历朝无不抑商,要想争霸天下,还应以农为本,脚踏实地才是。

    但现实却给他一个巴掌,看这三岔河口的码头,再想到塞外,听说繁荣无比的怀荒,御夷二镇,皆是由林当锋,周博等幽州商人所建,难道这位与他一般出身寒门的上谷公胸中的志向,不仅仅是要恢复大业旧观,甚至儒生无比推崇的三代之治,他的抱负是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个念头,只是在周洲的脑海中一扫而过,他随即想到这怎么可能,三代之治是连孔子都推崇的盛世啊,李重九若能达此岂非成了圣人。

    周洲与母亲一并上了岸,随便寻了一名路人,问明了郡守府的位置,当下周洲先行前往郡守府。

    一路行来,这往昔的小渔村内,到处都是新旧错落的房屋,盐工,船匠,渔民,商人,水军将士,郡县官吏,以及家眷交错住在一起,饶是有五六千人规模,难怪北平郡向幽州刺史府申请,在三岔河口新设一县。

    到了郡守府前,周洲不由诧异,这郡守府明明是一处祠堂改建而成的,连涿郡一座县衙门都是不如。

    通报后入得门内,门吏却告之周郡守去盐场巡查了,请他稍坐。

    等到了快入夜时,周洲担心母亲,正想告辞,这时周博却一副风尘仆仆的回来。周洲打量这位出身商贾的周郡守,但见他其貌不扬,丝毫没有他以往见到的官吏,身上那股带书卷味的儒雅气息。

    这位周郡守一身咸鱼味,但却是透着精明强干的味道。对方看了周洲的文书,笑着言道“又是一位本家,太好了,还是一位茂才公,我北平郡正缺你这样一位读书人。”

    周洲自谦言道“岂敢,岂敢。”

    郡守周博笑道“你还不信,其他官吏,听说要来北平仕官,一个个称病的称病,守孝的守孝,说什么也不去,也就是我们这些市井辈,还有那粗蛮汉们才来的。”

    周洲听周博自嘲不由一笑,言道“周郡守精明干练,不说是市井徒了,就是一般的读书人,也是远远不如。看这三岔河口变化,令在下有沧海桑田之叹。”

    周洲这番话可谓发自内心,看着三岔河口这不到一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一向自诩甚高,也认为自己是办不到的。

    周博听了周洲这话,笑道“你这话我是倒是不谦虚了,一年之前,这里不过数百人小渔村,不通交通,连天下易主的消息也不知,而眼下区区一年,你看这里繁华,已是不逊于渤海的盐山县了。”

    “你要说将来,我敢拍胸脯和你远远不至,这不仅是我,还是上谷公志向,我们要让天下人刮目相看,你敢不敢和我作一个对赌,三年之后这里又是一个江都。”(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罗的请求



    三年内成为下一个江都。

    面对周郡守的豪言壮语,周洲一笑,不由对于自己这郡部从事之职,有所期待。

    现在北平郡十分缺乏官吏,按照幽州刺史府去年定下官制。

    一郡设郡守一名,佐贰官郡丞,长史,司马各一名,属吏郡主薄,六曹参军各一名。而上郡六曹书佐定额十二名,六曹行书佐定额二十四名。中郡六曹行书佐六名,六曹行书佐十二名,下郡只设六曹书佐,不设行书佐。

    此制度大体承袭大业三年前大隋的官制,废除了通守,东西曹掾之制。

    而县亦是如此,一县设县令一名,佐贰官县丞,县尉,主薄,下面的六曹就是吏,不入流品。

    至于北平郡,安乐郡,渔阳郡都是下郡,官吏匮乏。以北平郡为例,不说六曹书佐了,就是六曹也是缺了四人,而郡内的首领官除了郡守,司马,主薄外,郡丞,长史皆是空缺。

    至于卢龙县更糟,除了县尉,主薄外,县令,县丞皆缺。而新设的三岔河口县,官吏人选都还在郡功曹司那斟酌着,至于任命下来不知要何年何月了。

    在幽州刺史府下的官员,有资格任官的都不愿意去北平郡,反而宁可挤破头,等着涿郡哪个县出缺仕官。而周博对于周洲这从九品的郡部从事,却说不出个道道来,于是索性让周洲,代管三岔河口县之事。

    就在周洲要履新第一日,三岔河口的海面上,突然出现十几艘舟船。

    水军遣人询问。得知原来新罗盟友的舰队,他们从新罗远道而来。

    接待新罗盟友之事。当然由周博,周洲二人担任。舰船之上除了新罗的果下马,还有牛黄,人参等贵重物品,以及新罗王的使者,他们乘着洋流正好抵达三岔河口。

    周博,周洲闻之之后,不敢怠慢,让人好生接待,同时在码头上船上的物资尽数卸下。同时派出一艘快船,载着新罗王使者,前往蓟县。

    幽州刺史府内,李重九听闻新罗王使者已是到来,当下将金春秋,空山,元晓等人一并叫来接见。

    金春秋等人来到幽州已是一年多了。金春秋在蓟县县学中学了一年汉文,现在已算上真正的中国通了,至于空山。元晓两位僧人,则是在城西嘉福寺挂单。

    嘉福寺乃是幽州名寺,在西晋永嘉年间就已是修筑,距今四百多年。当地素有先有嘉福寺,后有幽州城的俗语。二人日夜勤学,佛学也是大大长进。

    这一年来。李重九也就是新年年宴时见了三人一面,其余都没有见到。这一次新罗王使者前来。正好一并接见。

    不过新罗王使者带来的却并非什么好消息,原来今年去年高句丽大举进攻新罗。乙支文德率领的大军一度打到了新罗京城城下。那时候李重九正忙着对李唐用兵,根本无暇顾及。

    现在新罗王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派使者来恳求,幽州能够出兵,牵扯一下高句丽的后腿。

    李重九自也是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以棒子国的尿性,一旦高句丽一统了朝鲜半岛,势必又会如历史上高句丽雄主好太王那般,向南对中原用兵的。所以不仅幽州对于新罗而言,是牵制高句丽的盟友,新罗对于李重九而言,也是不能灭亡的。他可不想将来有与李唐,高句丽两线作战的一日。

    金春秋等人心知母国有难,当下一并向李重九恳求,要出兵东征,如之前两度出兵辽东那般,痛击高句丽。

    不过对于三人请求,李重九现在却颇为有心无力,前两次出兵辽东,一次是为了确保辽东,辽西两郡的安危,杀鸡儆猴,以显军威,第二次则纯粹是去高句丽那抢粮的。

    但现在两次出兵后,高句丽人被自己打怕了,不敢擅越辽水一步,故而辽东郡一直相安无事,而现在幽州今年秋粮收成不错,暂时没有劫粮的需要。

    当然这并非是最主要原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自幽州郡两度出兵辽东,痛击高句丽后。高句丽东部傉萨渊盖苏文,认为幽州图谋不小,为了防御幽州再度用兵辽东,竟大兴土木,以卑沙城,建安城,安市城为支撑点,北起扶余城南至渤海,修起了一道千里长城。

    渊盖苏文修千里长城,破有要与秦皇万里长城比肩的味道。

    李重九记得,历史上渊盖苏文修葺这千里长城,应是贞观年间,为了防备唐军进攻,而今天高句丽对手,从李唐换了李重九,修葺这千里长城,是防备幽州军。

    李重九派细作去察看过这千里长城,虽说还未修葺完毕,但已经着实颇为可观,李重九这一次要想像前两次那般,乘对方无备攻打辽东,占点小便宜已是不可能。

    幽州自从击败契丹,奚族十几万联军后,现在任谁也不敢轻视,就算是强如突厥要独力攻打幽州,也要再三掂量,当然也就是敌人重视自己的坏处了。更何况李重九南面还有窦建德虎视眈眈,一旦他调动前往辽东,窦建德刘黑闼就会立即扑上来,狠咬你一口。

    就现在而言,李重九与窦建德对峙的局势,十分微妙。双方对彼此,都没有取胜对方的把握,故而犹如两名决斗的剑客一般,谁都没有把握挥出第一刀,眼下都是彼此盯住,各自忍耐,等待机会的出现。

    李重九在这时,绝对不敢疏忽大意,现在对于新罗王要求出兵辽东的请求,李重九不由显得有几分爱慕能助。

    对方的一致恳求,李重九也没有一口拒绝,只是说先作商议。

    金春秋等人满怀期望的告退后,李重九当下召来刺史府的官吏,以及军方大将一并商议。

    听闻新罗王要求出兵辽东之事,众官吏以及大将毫不意外的一并反对。

    薛万淑先言道“新罗番邦,地小民少,寡廉鲜耻,岂可以盟友同等待之。”

    薛万彻言道“眼下我幽州与窦建德大战在即,两边皆是在厉兵秣马,此时出兵辽东岂非本末倒置,自己安危都不顾,反虑及他人。”

    赵何然也反对言道“刚刚接到辽西郡杨郡守消息,白狼水秋汛,道路冲垮,这时候出兵,大军难以跋涉。”

    李重九闻言不语,转头看向挂在墙上的幽州辽东地图,突然对众人言道“若我军不从白狼水走奇袭辽东如何?从无终县出兵呢?”

    此倒是众人从未想过的,以往出兵辽东,都是走白狼水河谷的,这也是幽州往辽东唯一通道,上千年来都是如此的,而眼下李重九难道要另辟蹊径。

    薛万淑上前,言道“启禀上谷公,眼下幽州往东,道路至无终县而尽,若从无终县再往北,则无路可去了。”

    李重九言道“你说的不对,你们看地图,无终县以北,这地名碣石看见没有,曹孟德观沧海听过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当年曹操大破乌桓,从柳城经碣石而还幽州,说明此是有古道的。”

    众人闻言皆是不由暗叹,为李重九博闻强记而敬佩不已。

    记室参军王珪言道“启禀上谷公,此确实是有古道,当年秦灭六国后,从无终县往北修驰道而至碣石,但到了这里,因项刘起义,就中止。现在这条古道,早就年久失修,大军肯定是无法通过。”

    李重九微微一笑,他也是临时才想到主意,言道“谁说我要用大军征讨了,我记得碣石以东,现在是属于昌黎县治下吧。”

    昌黎县是李重九在辽西郡新设之县,主要是辽西丁零部居住在此。丁零部这几年接触幽州,汉化很快,族长崔序也是在励精图治,故而势力也在慢慢壮大。

    李重九当下言道“我军北伐一贯走白狼水河谷,若从此路出兵,高句丽定早有防备,我令丁零部从碣石出兵,走辽西走廊,侧袭高句丽,你们看如何?”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王珪言道“若是辽西走廊一通,将来高句丽就不能只是专心防备我白狼水河谷一路了。”

    薛万彻言道“此倒出人意料,只是丁零部实力,上谷公也知道,凭借他们对高句丽造成威胁十分有限。”

    李重九言道“不错,故而我们还要再派一路人马。”

    众人心道难道还是要出主力,走白狼水河谷吗?

    李重九将众人表情看在眼底,笑了笑言道“你们看我军水军已具规模了,但组建至今日,仍一战未打,故而我想牛刀小试,与新罗王组成联合水军渡海攻打卑沙城如何?”

    薛万彻闻言身躯一震,言道“莫非上谷公,要效仿来护儿将军,派水军攻打卑沙城。”

    李重九微笑点了点头,薛万彻所说是大业十年时,大隋第三次征高句丽时,来护儿率大隋水军渡河,攻打卑沙城,在此大破高句丽人之事。

    来护儿大隋水军可以完成之事,自己为何不能。

    当然眼下凭着幽州水军,那十几艘艨艟小船,也派不了多少人马登陆辽东半岛,故而要拉上新罗人一起,借助其强大的水军,在辽东半岛给高句丽人打下一个钉子。(未完待续。。)

2014…1…18 009077052870

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争雄



    当然对于李重九而言,这一次对高句丽作战,出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