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345章

江山国色-第345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十二月,洛阳周边诸城尽失,太子玄应本坐镇虎牢,准备率军增援管城,遣大将军张志荣洲征兵,结果荣州刺史魏陆早有反心,陆擒志等四将,举州降唐。”

    听到杜淹是一五一十地将战况说出,但是李重九与众臣听到都是王世充守将,投降李唐的消息,说到最后几乎都麻木了。

    一人问道“郑主乃是能征惯战之将,为何不出击击唐。”

    杜淹言道“不是不欲,而是不能,四周守将皆叛,吾主甚至不知还有谁是忠心于郑国的,如管州总管杨庆,吾主以兄女妻之,但唐军逼迫洛阳,杨庆决定投降李唐,其妻苦劝无果,对下人言,若唐遂胜郑,则吾家必灭;郑若胜唐,则吾夫必死。人生至此,何用生为!最后自杀,而杨庆这狗贼就如此降唐。”

    李重九听了默默摇头,这就叫大势已去。

    大势已去,显然就是人心背弃,首先大家都不看好王世充能赢李唐,其次王世充废帝失德,而李渊加以以世家,旧吏的关系笼络之下,数管并下,王世充之势,分崩离析。

    若非如此,凭借郑国的势力,王世充虽不说能强过李唐,但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要知道郑国的版图,人口,都是倍于刘黑闼的夏国,真要拼起来,李世民哪里有这么容易得手。

    只是很多时候,还未出兵前,战争胜负已决定了。

    几十州之地,不战而降,对郑军的打击,实在惨重。李重九攻刘黑闼,席卷河北时,都没有这么顺。

    王世充也是一代枭雄,没想到却被这么窝囊的打败,如果他能不废除皇泰主,哪里会有今日。难道今日李唐攻洛阳之势,会比当初李密几十万瓦岗大军攻打洛阳,还来的凶猛吗?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杜淹还是絮絮叨叨讲下去,如金州总管府司马泾阳,李大亮,又攻破襄阳,取沮、华二州。

    李世民以王世充降将王雄嵩州刺史,绝洛阳嵩南之路,汴州黄要汉诱斩王玄应大将张慈宝,以汴州降唐。

    最新的消息,就是王世充许、亳等十一州皆降李唐。

    最后江淮枭雄杜伏威,也派遣其将陈正通、徐绍宗帅精兵二千,来助李唐攻打王世充。

    听到这里,赵国众将已是麻木,第一个反应是王世充怎么有这么多州,第二个反应是,啊,怎么又降了。

    说到最后,杜淹声泪俱下向李重九言道“陛下,求你救救郑国吧,不然郑国真的完了。”

    堂堂大臣当殿痛哭,令人不忍目睹。

2014…5…26 2342078087218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



    洛阳城,尸骨垒垒。

    唐军大军数日之前,与王世充军进行决战,战况惨烈。

    当时洛阳周边已陷,李世民率军攻克洛阳周边诸仓后,率唐军主力临于洛阳城青城宫。

    唐军初到壁垒未立,而被围困于洛阳宫城之内的,王世充见此率两万大军从洛阳方诸门出,依靠着故马坊垣壁,临谷水以拒唐军。

    当时唐军众将见王世充江淮军阵容严谨,不由皆是动容。

    而李世民率精骑临于北邙山上观阵,对左右言道“贼势已穷,现在王世充率全军出战,乃存侥幸之心,今日若我军一战而破之,以后则不敢复出。”

    说完,李世民令屈突通为大将率五千人马,渡河击之,并言道“与王世充交兵则燃烟。”

    待到烟势大作的时候,李世民率轻骑下山,身先士卒与屈突通一并攻击王世充军。两军战事十分惨烈,主帅李世民马中流矢而毙,幸亏大将丘行恭步战连斩郑军数员,救下李世民。

    而李唐大将骠骑将军段志玄,王怀文被擒,段志玄被俘逃回唐军大营,而王怀文假意投降后,行刺王世充,失手被杀。

    两军激战从辰至午时,王世充不能击败唐军,这才收兵返回洛阳宫城。

    唐郑两军具伤亡垒垒

    战后李世民重赏冒死救他的丘行恭,以及死战的段志玄,向长安进表抚恤阵亡的王怀文,并对左右言,江淮军真乃劲敌。我大唐自晋阳起兵以来,属此战最为惨烈。

    众将皆是称是。

    不过此战。李唐精锐的玄甲军表现出色,程咬金。翟长孙,张士贵等玄甲军将领率千余骑玄甲军士卒,在唐军与郑军激战时,从背后杀出,斩杀了王世充大将葛彦璋,这才令郑国正面的猛攻受制。

    之后,正如李世民所言,王世充的江淮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能再战。

    而李世民的唐军得到援兵之后。开始包围洛阳宫城,李世民告诉众将若攻下洛阳,除了隋朝皇室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器械都归大唐所有外,其余如男女玉帛都归众将分之。此次攻打洛阳,若不克城,绝不引兵西归。

    李世民如此言后,唐军士卒大振。

    眼下正月方过,李世民即率大军包围洛阳。

    朔风猎猎而东,城下两军士卒的尸首尚未收敛。而城下唐军抬出了八牛巨弩,可掷五十斤飞石的巨砲,陈列于城下。

    天寒地冻,大雪簌簌而落。

    唐军飞石巨箭朝着洛阳宫城猛轰而去。碎石如雨般从城头而下。唐军见箭矢砲轰一阵后,洛阳宫城却是巍然不动,不由震惊。

    要知道洛阳宫城。当初所建时,是为了防备敌军进攻所制的。一改当时皇城建筑,重外城而轻内城的构造之法。而是重内城外轻外城。宫城城墙外周一律用青砖对城池进行包砖,而并非是如北方多数城池那般夯土外墙,特别是其宫墙达四丈八尺之高。

    四丈八尺之高是一个什么概念,唐都城长安城外郭也只有一丈八尺,由此可以想象。郑军守军站在十四米高的城头,足以居高临下俯视攻城任何方向。

    为了拱卫宫城,宇文恺这位洛阳城的设计者,将洛阳宫城设计无比严密,城西有禁苑谷水为隘;城北有曜仪城,圆璧城;城东有东城,外城;南面是皇城,洛河和外郭,再加上宫城东西自身还带有狭窄的隔城和夹城。层层城墙阻隔,就算唐军攻破了外墙,也破不了第二道城墙,王世充精锐的江淮军就驻扎城内固守。

    当年洛阳城下,杨玄感,李密都是铩羽而归,而今李世民再度攻打洛阳宫城,唐军虽是精锐,但碰到如此坚城,也是巨大的挑战。

    长孙无忌看着洛阳宫城,不由黯然言道“我军好容易击败了王世充的江淮军,但是就要拿这洛阳宫城,毫无办法吗?”

    李世民徐望着飞石巨箭覆盖下的洛阳宫城,言道“孤城不能久持,就算是洛阳城也是一样。”

    房玄龄慢慢言道“大家都知道作围棋的独眼是不能活的,王世充守住洛阳城又如何,不过是独眼,洛阳城城周附近河阳,怀州,轩辕,嵩南,龙门,襄阳都被我们攻下,王世充早已孤立无援。”

    “还没有,虎牢我军尚未攻下啊,如此就算不了切断了所有进退之路。”刘弘基出面言道。

    李世民昂然言道“虎牢吾志在必得,知道郑军哪一员大将守虎牢吗?”

    “原本只有王世充之侄荆王王行本。后王世充又派太子王玄应,率军加强虎牢关之守备。”房玄龄回答言道。

    长孙无忌言道“看来王世充倒是并非无谋之辈,知道此洛阳之战的胜负,在于虎牢。”

    房玄龄言道“是啊,一旦赵军大军援郑,虎牢是其必经之路,而王世充若想弃洛阳,退至山东,那么虎牢也是其现在唯一退路了。”

    “王行本,王玄应算什么东西,本事连王世充一成都不到,末将愿率军攻下虎牢,奠定胜局。”

    李世民看去放此豪言的,乃是大将李君羡。李君羡本是王世充降将,最看不惯的就是王世充任人唯亲,将自己子弟尽数提拔,而排挤外姓将领,这才弃了王世充,投奔李唐。

    李世民听了十分高兴,言道“就劳烦你了,弘基,你亦率军攻虎牢,助李将军一臂之力。”

    当下两将一并领命。

    众人目光又回到洛阳城墙之上,就在这时,一骑快马驰骋而来,向李世民言道“秦王殿下,陛下有旨意!”

    李世民与众将不敢怠慢,下马接诏,来人是宇文仕及,此人与宇文化及乃是亲兄弟,不过因娶了当朝公主,宇文化及在江都谋反时,并非将他引为心腹。后来宇文士及投靠李渊。

    宇文士及与李渊十分相善,当初李渊尚未晋阳起兵时,就有与宇文士及相互秘密联络,早有借助宇文家等关陇门阀谋反之心。

    后宇文化及至长安投奔李渊时,李渊手指着他对裴寂等太原起兵的功臣,言道“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

    后李渊娶宇文士及之妹为昭仪,颇为宠爱之,有意将她扶为皇后,笼络宇文阀的意思,但在其他各陇西门阀的反对下,李渊才罢了此意。

    现在宇文士及奉了李渊意思,前来传诏,定是重要之事吩咐。

    宇文士及言道“陛下已令平阳公主替怀安王,统帅山东之兵,陛下有诏,平阳公主旧部皆归河东,听其调遣。”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讶然,身旁丘师利,丘行恭两将也是神情一动,因为二人原来都是平阳公主公主帐下大将。丘行恭,丘师利皆是李世民左膀右臂,而丘行恭刚刚还在战阵之上,救了李世民的性命。

    李世民言道“眼下攻打洛阳在急,兵力尚且不足,父皇何必调兵至河东呢?可否暂缓十日,一个月之内,孤必攻下洛阳。”

    宇文士及长叹一声言道“秦王你有所不知,有细作告之,王世充派杜淹,长孙安世等人前往幽京,恳求李重九发兵来援洛阳。听说李重九已是答允了,将率赵军主力南下增援王世充。故而陛下才有意,令公主至河西加强山西防备,如总管李仲文,刘德威等人皆要听从公主调遣。”

    李世民闻言后没有说话,唐军众将听说李重九已决意率军南下增援王世充,皆是额上渗出了冷汗。

    李重九连灭刘黑闼,宇文化及,新近连李唐也要看脸色行事的突厥人,也打了个平分秋色,眼下精锐赵军步卒,加上骁勇的塞外铁骑南下,乃是比王世充江淮精兵更胜一筹的劲敌。

    若是两家于洛阳城下决战,谁胜谁负?

    这么多人中,唯有齐王李元吉面露得色,心道必是自己禀告李渊说,李世民攻下洛阳后,要拥兵自重,不返回长安,于此称帝之事,令李渊生疑,故而才派他三姐至河西,来分李世民的军权,起来的肘制之效。

    李元吉不由暗道自己的计谋实在太高明了,兵不血刃就报了当初李世民辱己的一箭之仇。(未完待续

2014…5…28 013168096844

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



    长安附近的蒲津渡,冰雪初融。

    浮桥上唐军士卒,冒着寒风挺进。

    马蹄声踏过,李芷婉身着狐裘,驻马立在了浮桥北岸蒲津关城下。

    大唐太子李建成,正笑着在城外,迎候李芷婉一行。

    “参见太子,太子千岁!”

    李建成将李芷婉扶起,笑着言道“你我兄妹还用客气吗?来入城一谈吧!”

    李芷婉笑着言道“太子殿下,军情如火,一点也是耽搁不得,我还要至河阳领兵北上。”

    李建成听了点点头,开口言道“你啊你,还是那性子,急匆匆的,我也不留你。只是听说父皇要你调秦王的部分兵马北上,你是怎么看的?”

    李芷婉沉吟言道“我奉父皇之命行事,虎符也在我手,我想二兄,不会不答允吧。”

    李建成听李芷婉称自己为太子,却称李世民为二兄,当下有点不喜开口言道“秦王现在围攻洛阳在即,我看他不一定会将兵马拨给你。”

    “太子想说什么?”李芷婉反问。

    李建成开口言道“长安近来有人风传秦王在洛阳自立之心。”

    李芷婉将手一止,言道“太子,此事已是明了,大理寺查出,此事乃是赵国密谍故意在长安中散布消息所至,目的是要父皇对二兄疑心。而一些御史也只是风闻奏事而已,没有半点证据的。元吉也是的,在那边无中生有。”

    李建成神色微冷开口说“是不是事实,有大理寺在查。此事也有待商榷,但万一秦王真有此事。我们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啊。”

    “太子,你真要如此怀疑秦王吗?”

    李建成开口言道“给你虎符。要你调兵,是孤的意思吗?是父皇要你这么做的,我只是提醒你罢了。丘行恭,丘师利都是你的旧部,你若开口,秦王不会不放人的。”

    李芷婉微怒,看了李建成一眼言道“太子,我军令在身,没有其他事。就告辞了。”

    李建成心知自己这妹妹吃软不吃硬,又温言说了一番。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