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37章

江山国色-第437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不会令父皇失望!”

    言罢之后,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并翻身上马。

    轰!

    大鼓擂动。

    三军士卒顿时一振。

    李建成策马来到三军之前,高呼道“唐军万胜!”

    “万胜!”

    十万唐军声浪此起彼伏,咆哮之声如同惊雷。

    李渊看着这一幕,不由欣然地点了点头。

    然后幡动旗行,三军人马行进,漫道之上。烟尘滚滚!

    李渊负手立于将台之上,踌躇满志。

    一旁大臣陈叔达上前道“陛下放心,太子,齐王殿下此次东出关中,必能破洛阳得胜而归。”

    李渊看向陈叔达笑了笑道“破洛阳得胜而归是必然的,但谁说朕的大军要东出关中了?”

    此言一出众臣都是讶然。按照计划,不是李唐大军从北中南三路同时出兵,攻打洛阳吗?而十万唐军主力作为中路军主力,出潼关。一如当初李世民讨伐王世充那般。

    李渊自信地道“兵法有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朕用兵谋划岂非他人所能够意料。众人都以为朕要三路齐攻洛阳,但朕却自有定计。”

    众臣听了虽是不解李渊之意,但一并道“陛下运筹帷幄。微臣等远不能及。”

    李渊微微笑着,却没有没有说话。

    长安以北。蒲津渡。

    这蒲津渡对于立都于关中的李唐而言,至关重要。当年李渊晋阳起兵入关中。走得是蒲津渡,李世民出兵河东,反击攻打太原的赵军,也是走得蒲津渡。

    而今日唐军主力将再踏此路。

    二月之后,春暖花开,蒲津渡的黄河半月前,还是浮冰顺水而下,相互碰撞,轰隆作声的场面,而现在已是不见。

    黄河上水流翻滚,浪涛之声澎湃于耳。

    三座浮桥横跨河面,唐军士卒登桥行马,急急过河,战马嘶嘶而鸣,河岸两边聚集唐军士卒是人声鼎沸。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穿着甲胄,目望这十万大军横渡河面景象。

    李元吉道“父皇之谋略,果真是我等兄弟不能企及,先前放出风声,说我军十万主力要东出关中,竟连满朝文武都瞒住了。而今我们不是东进,而是北渡黄河吧,必是出乎所有人之意料吧。”

    说到这里李元吉不由得意的哈哈大笑。

    李建成笑着道“是啊,连我们都以为如此了,赵军也必然料定,我军会三路攻打洛阳,故而重兵都布置在河南,最后却没有料到我们虚晃一枪,大军北上渡过黄河,与淮安王的河内军会师。这一下赵军上下是要手忙脚乱了。”

    “这也是父皇料事如神,赵军细作自以为刺探得我军机要,却没有想到是我们给他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说到这里,兄弟二人齐声大笑,在他们眼中此战已是胜算已是有五成了。

    在洛阳以北,河阳的黄河渡口上,浊浪滔滔,从南至北望去,河阳三城依次雄伟挺立,扼守住这南北要冲之地。

    眼下正是黄河解冻之后,浮桥通行之时,无数南来北往的商旅正从河面上急行过河。

    他们尚不知唐赵大战的消息,对于他们而言,囤积了一个冬天,手中的货物必是十分紧俏,要在这时将货物卖去,必是能大赚一笔。

    浮桥之上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



第七百章 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第二更)



    河阳桥飞渡黄河之上,此浮桥乃是西晋杜预所建,历经无数风风雨雨,距今已是几百年了。

    河阳桥共分两段,分别连着三城。

    在南桥两头铁狮子镇桥之处,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十分拥挤。赵军守桥的士卒,扛着长枪在那边维护秩序,但南面仍是人头攒动,大多数都是要往北去的商人,急忙过河。

    现在河阳桥南,风闻司别将曹纹,也是因为公务在身,正骑马于南岸正要过河,见到商人争着过桥的一幕不由笑着,拿起马鞭豪兴大发吟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旁的人听曹纹这么说,不由不快道“这些先生说得好轻巧,有谁不为利往,好似人活着不为五谷杂粮一般。”

    曹纹没穿官服旁人不知他身份,所以被人讽刺,他也不与对方计较只是笑笑地道“小哥说的是。”

    “有关中传来急报。”一名穿着下属急匆匆赶来。

    曹纹见是风闻司十万火急的信件,拆信一看后,突然色变。

    唐军居然没有按照预料中三路进发的态势出兵,而是李建成,李元吉率关中十万大军的主力,北渡蒲津。李渊居然推翻原先计划,不,他原先的计划根本就是欺瞒外人的。

    他所属的风闻司,千辛万苦刺探来的军情,居然是假情报,还被李渊玩了这一手。

    想到这里曹纹不由痛恨自己的麻痹大意,为什么当初先入为主就这么判定了,待看到河阳桥时。曹纹一惊猛拍大腿心道,不好。

    曹纹当下骑马前行。直奔桥头守军。守军见有人插队怒喝“怎么不排……”

    守军待见了曹纹手中的令牌后一时失语,曹纹道“吾有重要军情要见河阳守将苏将军。你速速给我带路。”

    “诺!”

    当下几名赵军士卒在前领路,让出道经过河桥,直奔北城而去。

    要知道河阳三城,分别为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

    北中城在黄河以北,于北魏太和二十年所筑,那时候魏孝文帝刚刚迁都至洛阳不久,就下令修筑此城,守护从洛阳至旧都平城联系通道。现在北中城,也是河阳县县治。北魏北周一直将此城视作洛阳北面重镇。

    要从南岸去北城,就必须经过南城和中城。

    而相对于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建得稍晚,是元象元年,那时候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为了巩固洛阳局势,又在其后修筑了中潭城,南城。

    现在北中城、中潭城和南城,一并扼守了洛阳北方要道。三城之间有浮桥相连。杜甫有一首征诗,朝出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见从河阳至洛阳,只需一日的时间。

    曹纹大步行于浮桥上,经过中城后。再经过一段浮桥,由北城南门入城。赵军河阳守将行营就在北城之中。三城之中,北城修筑最早。最为坚固,除了主城外还有辅城。互为犄角,同时南面城门还开有一道水门。可容舟舰入城。

    进入北城郎将府后,曹纹见到北城守将苏定方。

    苏定方确认过曹纹的身份后道“风闻司一向隐蔽,从不以身份示人,为何今日却公然出现在本将面前。”

    曹纹道“我本也不想亲自来见将军,本因公务过河一趟,但没想到在桥南收到部下急报,言唐军十万主力已是北渡黄河。”

    苏定方听闻这消息,双目一凛道“唐军北渡黄河去向何处?”

    “不清楚,情报上只说了唐军渡过了蒲津,” 曹纹如实回答道,“但是……”

    “我知道了,”苏定方沉声道,“眼下唐军主力北渡蒲津不过三个方向,一是北上攻打太原,二是从河内东进攻出井陉关,或者是黎阳城,但这两者都不太可能,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唐军东进河内,与李神通,李神符的河内军会师后,南渡河阳,与北上的李孝恭的巴蜀军呈南北夹击之势,攻打洛阳。”

    “对!”曹纹精神一震,这位将军一言就将他心底寻思很久的话道出了。

    曹纹不由佩服不已,难怪此人被誉为赵军将领之中的后起之秀,果真不一般啊。对方乃是当初刘黑闼军大将高雅贤的义子,听闻徐世绩对此将青眼有加,甚至连天子也是赏识此人,亲自点将指名对方镇守河阳重镇。

    曹纹心底虽是佩服,但面上道“将军既已知情,那么本将也没什么要说得了,我还有要事在身,先告退一步。”

    苏定方道“曹将军要过桥,前往黎阳的话,恐怕一路上不太平啊。是不是需要本将派精锐士卒护卫。”

    曹纹点点头,这苏定方果真是谋事周到,若是唐军真要攻打河阳城,那么这时候李神通必然已从河内城出兵,切断了从河阳至黎阳方向的通道。

    曹纹当下道“唐军大军压来,河阳城内必是人手不足,本将岂敢在这时候要苏将军人手,苏将军放心,本将自有办法。”

    “既然如此,本将也不送了,一路保重。”

    曹纹亦是转过身来抱拳道“将军也请保重,希望日后还有再见的机会。”

    苏定方点了点头。

    曹纹走后,苏定方坐在椅上喝道“来人!”

    侯在府外的士卒一并入内。

    苏定方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城戒严,封锁河阳桥,不许商旅出入。”

    “诺!”

    “同时排查城内百姓,一律非有本城户籍者,驱逐出城,否则一旦发现,就以细作之罪,格杀勿论。”

    “诺!”

    “再派人至洛阳告之此事,请苏府君,单将军二人派援军来河阳。”

    “诺!”

    “再排士卒上城戒备,人手要是平时的两倍,再派出探马,往城北百里之外,搜索唐军动向,一旦有情况,立即快马来报!”

    “诺!”

    幽京临朔宫。

    李重九坐在书房内,与温彦博,张玄素,姬川,虞世南四人商议。

    这时候尉迟恭取得祁县大捷的战报,刚刚送抵李重九的案头,温彦博,虞世南等臣子都是在祝贺李重九旗开得胜。

    “李琛,武士彟二人真是愚蠢不可及,自以为有郭科为内应,就可以袭取了祁县,却不知道我军细作早得知了,唐军初春要大举进攻的消息,他们的举动早在陛下的意料之中。”虞世南语气中对于唐军将领十分嘲弄。

    李重九却是眉头一皱道“你们有无发现,这份战报的不寻常之处?”

    虞世南问道“请恕微臣愚钝,不知陛下何指?”

    李重九道“若是朕是李渊,要用兵之时,必是数路齐动,令你手忙脚乱,应付无暇。而李唐北路的河东军,却是率先发动战事,以李渊之能,绝不至于行此无为之举。”

    姬川道“陛下,这一次李唐得到太原豪族郭科为内应,偷袭祁县,自以为有把握故而提前突然袭击的,这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李重九道“既然是有把握,就更应该推迟,以达到突袭之效。”

    温彦博道“老臣也有怀疑,而唐军此番作战看似没有后手,进攻祁县失利之后,却是全军退至上党。看这架势莫非要东进井陉,抑或者要南下太行道,与李神通的河内军会师?”

    姬川道“有这可能,河东河内军若是合兵一处,河阳城的压力就大了。”

    李重九摇了摇头道“没那么简单,李渊的大军若是齐出河内,南下再攻打河阳,也不是不可能。那么河东军驻扎于上党,就是为了防备我幽京主力大军,出上党道攻打河内的,这样就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太行八陉之一的轵关陉,李唐十万大军正穿行于此。

    轵关陉,古时称为轵道,是太行八陉的第一陉,苏秦当年纵论天下时有云,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南阳当时指的是今日河内之地。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时,曾言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

    秦军若出轵道,不仅魏国南阳震动,连二周所在的洛阳也是不安。

    而现在李建成,李元吉所领的十万唐军正沿着当年秦王东征之路,经绛县,过王屋山后,直达黄河北岸。到了这里往北就是太行陉,北上可至上党,秦军攻赵国的邯郸就要走太行陉,而南下就是攻河内灭魏。

    到了黄河北岸之后,李神通,李神符等大将,亲自率河内军来与李建成,李元吉的唐军主力会师。

    对于李神通,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贯是不感冒的,要知道当初李神通出镇山东道抚慰大使时,李渊父子上下都对他期待甚高,但数年下来,李神通将唐军在河北地盘丢得干干净净,拱手送给了赵军,眼下连河内也守不住,之前在洛阳之战给徐世绩,王马汉攻到了河内附近,连河阳城也丢了。

    现在李神通连战连败之名,早已经是名扬四海。而两兄弟最恨的就是此人暗中偏帮李世民,不是一日两日了。上一次攻打洛阳,李世民就私自将洛阳城郊肥田几十顷秘赠给李神通,结果此事被李建成授意张婕妤给李渊打了小报告。故而李神通因为此事,想必现在还在恨着他们兄弟二人。

    所以李建成,李元吉看见李神通,都是神色冷淡。(未完待续。。)

2014…9…28 2321489161590

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计



    “拜见太子殿下,齐王殿下!”

    李神通翻鞍下马,远远就上前拜见。这一番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