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73章

江山国色-第473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洎是南朝名臣刘之遴的曾孙,能写一手好文章,看来洛阳雄壮对一旁岑文本道“岑兄,这一次萧公遣我们二人来洛阳,侍奉陛下,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啊?”
岑文本当下摆了摆手,一脸慎重地道“刘兄,昔日你我同殿为臣时,你才识智谋都在我之上,该你教我才是?”
刘洎听了很高兴,但还是道“岑兄,你谦虚了,不过昔日在朝时,萧公待我们恩重如山,而今萧公提携我们入洛阳侍奉陛下,一来是希望我们能够为朝廷尽一份力,二来也是希望我们虽在天子近前,但也不要忘了昔日之恩。”
岑文本听了点点头道“正是如此。萧公毕竟曾经称帝,现在归赵,心底总是不踏实。不过以我看,当今天子是一个宽容之人,只要萧公竭力投效,他日必能保全富贵。”
刘洎笑着道“岑兄,还未见过天子,为何如此熟悉?你有把握?”
岑文本捏须道“不过见微知著罢了,当今天子洛阳在洛阳设立大行台,以幽京为都,显然是要南北兼顾,既有入主中原安定天下的雄心,又含抚定塞外,辽东,以安万世的志向。我等既在天子眼下为臣。断不可有丝毫怠慢,需战战兢兢才是。否则若看这天下士子争相投效大赵之势,我们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挤掉。若是落个闲职,不得重用,岂非辜负了萧公这一番的栽培之意。”
刘洎听了深以为然当下道“岑兄果真看得透彻,吾不如也。”
二人说着谈着,马车既已是入了上东门。
洛阳宫内,李重九已经是拟定了,留驻洛阳陪都,河南大行台的人选。
虽不是正式朝会,但是在宫殿台阶下上百名大赵重臣齐集于这里。待听着内侍官将李重九对各人的任命一一传达。

    “擢王珪,为河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
“擢薛万述,为河南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
河南大行台,即是按照尚书省设立,一般而论,行台长官都必须是由尚书省中左右仆射担任。这也是防止提防地方官吏专权。

    后世如元朝的行中书省,以及明朝的巡抚,总督,都是大同小异。

    尚书左右仆射相互制约。但处事仍是以左仆射居尊。行台左右仆射,为从二品,而正式左右仆射平级,其他也是如此类推。

    王珪为中台的右仆射。下调到河南,即是代表中央统辖整个河南道。
如薛万述原本就是洛阳府牧守,从二品。只是平级调动。

    听着调令,薛万述拜下道“微臣领命!谢陛下隆恩。”

    至于王珪还在赶往洛阳的路上。

    “擢欧阳询。为河南道大行台兵部尚书。”
左右仆射之下,就是六部尚书。不同于朝廷六部位序,行台因主要处理军务,故而都是以兵部为首。李重九调说降萧铣有功的欧阳询,出任兵部尚书,也是一番奖赏的意思。
欧阳询原本为御史中丞,正四品,升为兵部尚书后为从三品,虽是提拔一级,但权力却高了不少。大赵在河南兵马调度,都需通过欧阳询与薛万述。
欧阳询心知这是李重九对自己立下大功的褒奖,当下上前十分激动地叩谢。
“擢赵万三,为河南道大行台礼部尚书。”
下首一名老臣上前接受内侍官给他的任命,这个名字众人或许不了解,但是了解情况的人,却知对方是上谷郡郡守,当初李重九据上谷郡时,赵万三属于最早投效的一批官吏,比姬川,周旭等人只是晚了一点罢了。
现在作为大赵的老臣,为李重九效力十几年的赵万三,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不过在致仕前,从正四品的上谷郡郡守,提至从三品的礼部尚书,也算是荣升了。相对而言,河南道大行台礼部十分清闲,最多住持当地郡试,乡试,算是给赵万三一个致仕前荣养之地吧。
“陛下有旨,赵尚书年事已高,可不必跪拜领旨!”内侍官温和地对赵万三言道。
赵万三听了当下拱手道“多谢陛下。”
“擢杜淹,为河南道大行台吏部尚书。”
杜淹原来出仕王世充时就是为吏部尚书,后降赵后,李重九将他降为吏部侍郎。杜淹侍赵以来,也算得勤勉,以他京兆杜氏关系,替大赵也招得不少关中,洛阳的士族子弟来投。

    所以这一次李重九将他调出中台,来为河南道大行台的吏部尚书,也是动摇京兆杜氏在李唐心底的信任。
“擢周博,为河南道大行台户部尚书。”
周博是李重九入幽京后,最早投效的商人,后任北平郡郡守,将北平郡这不毛之地,一下治理得十分繁荣。提拔周博,也是表示李重九对商人势力一贯重视。这样大赵户部尚书林当锋,与河南道大行台户部尚书,都是出自幽京商团,已是隐隐有了与士族抗衡的势力。
“擢岑文本,为河南道大行台刑部刑部司主事。”
“擢戴胄,为河南道大行台工部库部司主事。”
岑文本,戴胄一并上前称谢。岑文本得到任命后,心底也是有数,虽是不如在梁朝时权位,但刑部主事却不是一个闲职,特别在河南道行台刑部尚书,刑部侍郎都未设立下,刑部主事就相当于刑部的一把手了。而戴胄作为李唐方面叛逃大赵的最高级官吏,则是荣辱不惊淡淡的称谢。
除了六部尚书外,还有如原王世充度支尚书的张行成,被提拔为河南道大行台户部屯田司主事。
博陵崔氏的崔仁师,提拔为河南道大行台工部工部司主事。

    渤海高氏的高季辅,提拔为河南道大行台兵部职方司主事。

    与岑文本同来的刘洎,提拔为河南道大行台工部水部司主事。

    随着内侍官一一念道,台阶下的赵国官吏,一一都得到录用,对于新职位,众人心底都在琢磨着,不过对于他们而言,大部分还是欣喜的。

    而对于不少洛阳士人来说,这就是他们出仕赵国的第一步了。

    而大殿之内,李重九却是在琢磨着,河南道大行台设立后,洛阳府的编制他已是决定裁撤掉,官吏尽数充实入行台尚书省内。

    洛阳子弟入仕者超过两百余人,新的河南道行台内可谓是人才济济,这点令他十分欣慰,随便一个河南道就是如此,与当初在怀荒镇时那个草台班子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河南道行台十分强大,兵力几乎可以与幽京并驾齐驱。其麾下节制河内,洛阳,河南赵军,下辖徐世绩的屯卫军,单雄信的侯卫军,程名振的内河水师,王薄,孟海公的人马,以及河内,河南十余郡郡兵,人马接近十万之众。

    还可以直接调用黎阳仓,洛口仓内几十万石的军粮。

    但仅仅一个河南道大行台还是不够的,李重九拿起笔来,写下诏令,任命宋金刚为江南道行台左仆射,萧跣为右仆射,赵欣为行台兵部尚书,左仙游为行台吏部尚书。

    下辖有宋金刚的御卫军,阚棱,王雄诞新编的江淮降军,左仙游,闻人遂安,汪华的人马,以及东阳水师,以及江都,丹阳,山东各郡郡兵,人马也有七万之众。

    在河东,太原方面,他也决定任命苏素为河东道行台左仆射,尉迟恭为右仆射。

    下辖有尉迟恭,薛万均的骁卫军,高楚的上谷郡兵,以及雁门,马邑,娄烦,太原各郡人马,总计也有五万之众。

    江南,河东是作为临时行台,其行台主都不是由尚书省官吏接任,而是由军方大将,以及地方官吏担当,所以地位就逊色一筹。

    但是其功能却与河南道行台共一般,设立之后可各自独当一面,作为独立军团行动。取消了原先各郡郡兵,府兵,地方行政各不归属的局面,而是作为战时临时机构整合起来。

    这与和平时代,军政分权不同,战时的行台,就是将权力都集中到各行台左右仆射的身上。

    因此行台以及后世节度使,也常常成为野心家造反的代名词,如北魏末年高欢为大行台权倾天下,孝武帝为了分高欢之势,让贺拔胜为关西道大行台,总督二十州军务。

    贺拔胜死后,宇文泰接任,最后埋下了东西魏分裂的种子。

    但是行台之制,虽有弊病,但却适合于瞬息万变的战争,如通过行台之位篡权的高欢,也是任命侯景为河南道大行台﹐镇虎牢﹐拥兵十万﹐**河南﹐指挥对西魏﹑梁朝的战争。

    当年隋伐陈时,杨坚也让杨广为淮南道大行台,总督五十余万人马 攻陈。

    李重九在洛阳定下三大行台之制后,同时李唐的朝堂上,也是决定了设立陕东道大行台,行台长总督关外六十余州军务,政务,位高权重。(未完待续。。)

1121 0010510367719

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乱



    陕东道行台,下辖关中以西诸州,几乎占了李唐一半的国土。。本来众人以为行台长,必为李渊的二子,且身为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李渊并没有让李世民担任此职,而是将行台之权,大胆放给了宗室河间郡王李孝恭。再派外戚纳言窦抗,侍中齐王李元吉,李靖三人为辅,将陕东道大行台的班子定下。

    消息传出,不仅仅是长安一片哗然,连李重九也是有些意外,历史在这里再度转了一个弯,本来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历史上是授给身为尚书令的李世民的。

    现在李世民没有成为陕东道大行台的行台主,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离间计,真的奏效了,李渊对李世民彻底失去了信任,连陕东道大行台都不给李世民担当。

    在李重九下首,薛万述亦是道“陛下,按道理而言,这离间计应是并不高明,采用的手段也颇为直接,为何李渊竟会中计呢?”

    李重九笑了笑道“正是因为不高明,所以能够奏效,李渊是何等人,要瞒过他岂是容易。但是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多疑,我们计谋粗浅一点,李渊反而容易相信。”

    薛万述听了点点头,深觉得有道理之后道“说到底,还是帝王之家的悲哀,李渊坐在这位置上,就注定了他不可能信任何人,就算是亲儿子也一样。加上他们父子二人相互猜忌已久,彼此早已生嫌隙,李渊断然再不会将兵权给李世民。”

    说到这里。顿了顿薛万述道“陛下,微臣观李世民此人。是有宏图之志的人,你说他会甘心。成为看客受人摆布吗?我看就算李世民没有这想法,他天策府内那么多才杰也不会甘心吧。”

    李重九听了也是心想,李世民是怎么样的人,历史上早就证明过了,现在他也差不多到了逼入绝境的时候了,那么他也会像历史上那样,上演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吗?

    但是凭他现在的实力够吗?而且李元吉这时候也不在长安,而是调到了陕东道大行台。难道李世民只杀一个李建成?

    李重九看向薛万述问道“若李世民有意兵谏夺权,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薛万述听了道“陛下以目前的局势,李世民兵谏夺权,当然是有利于我们,只要李唐内乱一起,我们就可以乘此行兵,攻打李唐。”

    这时候在李世民身旁一直不说话的虞世南开口了。他开口道“薛公的意思,是帮李世民一把,但是可以帮吗?让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登基。他即位后,若是更胜于李渊,那么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虞世南满脸忧虑,看来对李世民十分忌惮。

    李重九笑了笑。现在局势于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不同,李世民杀李建成后,那时候天下已定。除了突厥外患之外,没有其他势力能与李唐争锋。但是即便如此。身在幽京的罗艺,也是以卵击石般地宣布起兵反唐。

    而现在支持李建成。李元吉的亲信那么多,李世民一旦兵变,那么忠于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担心遭到李世民的清算,肯定会有一部分动摇的,就算不动摇,自己在李世民内乱之际,出兵伐唐,又何必惧之。

    大势所至,非人力可以逆转,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只要大势在自己一边,李世民一个人再厉害又有什么用。

    迷信个人的力量,相信历史上那些所谓真命天子,集大运于一身,都是一种愚昧。并非是真命天子才能聚集大势,而是站在大势一边的,才能成为真命天子。普通人也是一样,只有站在大势一边,顺势而为的才能成就英雄,否则同样的人,逆势而为,可能才出马就被对方小兵的干掉了,青史留名只是个笑话。

    李重九道“李世民要去夺位就让他去夺位,只是我们不能让他轻轻松松地去办,无论他谋反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让李唐的内耗达到最大,只要变乱一起,李唐内部分裂,就是我们全力伐唐的时机!”

    薛万述,虞世南当下一并抱拳道“诺,陛下,只是我们该如何去作,还请陛下示下?”

    李重九道“先让风闻司的人,抓紧收买李建成,李世民二人身边的亲信,要打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