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48章

江山国色-第48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女子眼见走投无路,直接一头撞在树上,顿时鲜血崩裂。

    “够了,”李重九见此一幕双目欲裂,当即一声大喝,“将这三四大汉给我拿下,我要活得。”

    李重九声音一顿,昙宗当下带着五六人追了上去。

    当下李重九,大声言道“众乡亲们听着,我既没有粮食给你们吃,没有衣服给你们穿,遇上危险亦不一定能护着你们,你们还愿意跟我走吗?”

    “愿意!愿意!”

    好几百名百姓皆是毫不犹豫地大声言道,现在他们生路已决,就算是一点希望也要抓在手上。

    “那么好吧,就把我刚才的话传出去,半个时辰后,召集所有愿意跟我们走的人,一并在此。”李重九当下干脆利索地言道。

    半个时辰后,李重九附近林内,居然一口气聚集了三千多名百姓。

    这远远超出李重九的预计,他低估了百姓们求生的欲望,虽然自己明确和他们说,自己什么也给不了他们,但是所有人仍愿意跟随自己。

    千百年以来,老百姓们忍受着苛捐杂税,贪官污吏,各种剥削,各种压迫,甚至今日还有毒大米,苏丹红,地沟油,三氯氰胺,所有百姓都只有一个最基础目的,就是活下去。

    至于活得质量如何没有,仅仅是活下去而已,活着就有希望。

    一双双满怀希望的眼睛,注视着李重九。李重九不得不将方才的话,重申了一遍,居然还是无人散去,并且还是有人不断聚拢而来。

    李重九当下点了点头,开始约法三章。

    首先就是不得**妇女,违者杀,李重九当下将那几名施以暴行的男子推出,乱棍在众人面前,活活打死,先明正典刑了一番。

    其他规矩简单说了一遍,如杀人抵命,不可伤人劫掠,一起行动听指挥,这些老百姓皆是文盲法盲,大多规矩他们反而记不住。

    草草立下规矩后,之后李重九当即开始依照朝廷输籍定样的规矩,将所有百姓分作黄、小、中、丁、老五等。

    所谓黄、小、中、丁、老五等,就是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小,十一到十七叫中,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首先李重九将丁壮男子皆抽出,共计有三百十三人。

    丁壮之中,有伤残疾病体弱的抛去,李重九存留下两百名丁壮后,令昙宗带着五十名少林弟子编入率领,带着他们立即去林中搜索,翻出一切可以用的武器,先武装自己,同时从死者身上尽量将完整的衣物都剥取了,准备添作御寒之用。

    至于黄,小的,有母亲在的自然有母亲照顾,而与家人失散的孤儿,李重九亦命单身女子进行照顾。

    中,老,伤病之人则,专门负责一路照顾他们。

    接下来,李重九又命人立即去伐木,选择其坚固的作为木杖每人一支,日后行路使用,而其余树枝皆是在林中,选择十几空旷地方,聚拢起来,堆在一起一并点燃生火。

    晚上按照这天气,肯定会气温骤然,弄不好还会下雪,若是防范不当,这三千流民,一夜之间就会冻死几百号人。

    而眼下官军已走,亦不用担心晚上生火,暴露目标,固然可以放心大胆。

    温暖的火光在林中顿时被点起,而从死者身上剥取的衣物,亦一一发给了那些体弱的孩童老人。

    在林子外有男子手持木棒守着,众百姓们围拢在火边烤着火,驱走身上的寒意,在这兵荒马乱,骨肉分离的一日,百姓们忍住心底的悲伤,这一刻才稍稍有几分安全的感觉。

    林子中仍不断传来哽咽声。

    李重九看着这火光,心道这才是断粮的第一天啊。

    ps周一求推荐票。


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头



    次日一大早,林子之内的青烟寥寥,众百姓们依偎在一起,彼此取暖。

    昨夜给了众人一个好天气,虽大风刮了一夜,但是所幸没有下雪。

    李重九命昙宗带人找两三个会打鼓的百姓,给他们几个王麻子手下丢下的擂鼓,在前方用手拍着鼓。

    李重九告诉众百姓,一切如军中号令,以皮鼓为准,皮鼓响则前进,皮鼓止则停下休息,若是没有听见皮鼓声音,那就说明你掉队了。

    丛林之内,摩挲了一阵,卯时的时候众人收拾完毕,天色仍是昏暗,东面隐约才有一点亮光,众百姓一并开始行路。

    李重九当下与昙宗一并率领着丁壮男子,还有少林寺的弟兄们,在前领路,百姓们则跟在后方,不安排殿后之军,若是跟从不上,亦是只能悉听他们自便了。

    行路的百姓中,老幼相携,搀扶老人,妇人抱着婴孩,彼此照料着相互前进。一路呼儿唤娘之声不止。

    李重九亲率青壮在前,保持着每小时三四公里前进速度,两个小时一休息,而李重九不时派出十人这样的斥候,到前方侦查地势。

    行了大半日,前方出现一条二十丈宽大河,问之路人知是涑水河,直贯入黄河,若是沿河而上,可以至绛郡。

    冬季之中,亦不用担心什么沿河泛滥,李重九当下河边驻扎。百姓们,不顾河水赤寒,皆是跳入河边之中,捕鱼抓鱼,捡来一些河蚌河螺,直接用石头砸开了就食。

    不过三千多人,在此僧多粥少,河里的鱼没几下就捞完。倒是李重九命青壮一起出动,拿了几十张大网,直接去上游水浅的地方捞鱼,倒是打近两百斤鱼。

    这近两百斤大鱼,李重九命十几名妇人开始烹煮,让每名青壮男子皆取了一头食用,除了少量分给照顾孩童的妇孺一头外,其余尽数包扎好了,作为应急军粮所用。

    到了次日,依旧卯时这个钟点,李重九继续响鼓而进,一连三日。

    溯流直上涑水河是越走越浅,越走越食物越少,于是李重九决定折道至官路。没有河水供给,大家这日是饿了一日。

    当夜李重九清点人数,发觉三日来,一共走落或者失踪了两百多人百姓,这有些人是体力不济跟不上队伍的,有些人是自愿离开的,但两百多人的离开,也算在正常范围。

    从河东郡进入绛郡又行了两日,又断粮两日,跟随李重九的百姓,脸上皆有菜色,一路是越走越慢,不少人饥寒交迫,在半路上就倒地,再也不起。

    李重九见之如此,心知不可再强撑下去,在进入夏县的地界,于是李重九决定带着昙宗等二十多人,进城买粮。

    在贿赂守城兵丁之后,李重九,昙宗进入城内。夏县防范是外松内紧,城内最少驻扎了有两个团(注一)的郡兵。

    眼下偌大的夏县人流是满满当当,是屯驻满了人。李重九初时还以为是,受到流民袭扰,故而附近村落的百姓,皆不得不进城躲避,后来打听才知道城中所驻的人,多是商旅。

    这河东郡至绛郡,本是潞盐(注二)运往太原郡的要道。但是前面的绛郡,汾阳郡,皆有柴保昌,母端儿等乱匪聚众十几万盘踞着,官兵眼下根本无力打通官道。

    这盐道一断,不仅令靠此吃饭的人,发愁起来,着急得更多是商贩。

    要知道,从中原至山西,河北,必经过黄河。黄河之上,主要有三条渡口,分别是蒲津,孟津,白马津。

    蒲津位于西京以东,渡河可由关中至河东山西境内,也是李重九刚刚从西京至河东所经之路。

    而孟津则是在洛阳以北,渡河至河内郡,此亦当年周武王灭殷商,会八百诸侯誓师之地,当初李重九从上党郡至少室山,就是从此渡得黄河。

    可是由于瓦岗寨劫掠漕船,官兵不仅封锁了了河阳浮桥,还将渡口的渡船皆扣下了,导致李重九不得不绕了个大圈,从蒲津渡河。至于白马津,就不用说,那里眼下是匪乱的重灾区。

    所以河东这一断,导致至太原郡居然不能通行,于是大量商贩堵塞在此。

    李重九听说之后,是很想顺路,捎上这一份生意的,可是无奈商人们皆不信任,他们这群流民。

    故而李重九只能照旧,去城中米店买米。

    这不买米还好,一买米,当真是见识增长不少,连走了城内两三家米店皆是将售罄的牌子高高挂起,而唯一在营运的米店之外,则是人山人海,无数百姓拿着米袋子,在门外高叫张望。

    不少青壮为了一个好的位置,相互殴打,老人在跺脚,小孩在哭泣,秩序十分混乱,而一旁守护米店的郡兵则是无所作为,纯粹都是拿着长枪,在一旁要么乐呵呵地看着,要么作望天状。

    “师兄,你放心,你瞧着让俺一双拳头,打出个条路来,今日必定买到米粮。”

    见之人多,昙宗倒是跃跃欲试。

    李重九从人群中挤出,摇了摇头,言道“不必排了。”

    “为何?”“一百二十文钱一斗!”李重九沉声崩出这几个字来。

    “吃人啊!”昙宗不由惊呼。

    “这般米商皆是该杀。”李重九恨声言道,真是乱世吃人,大业七年时,米价是六文钱一斗,到了今年,西京里是四十文钱一斗,眼下来了夏县,满打满算米价就算再贵,亦不该超过六十文一斗,而涨到了今日这地步,只能说米商们在囤积居奇,乘机哄抬粮价。

    “没良心啊,没良心啊!这一百二十文钱,居然买到的是馊米。”一名老汉拿着半袋米,垂头丧气而过。

    “有了吃不错了。”一旁的人安慰道,对着那老汉半袋米,眼中露出了贪婪之色。

    这样的世道,难怪人人皆反,在这百业萧条的夏县,能与米市红火一拼的,亦只有隔壁的人市。那里的百姓正在卖儿卖女,到处是头插草标待卖之人,十二三岁的少女,只要出手,两三贯钱就可以买一个回家为奴为婢。

    走吧,再想办法,李重九最后看了一眼米市言道,并非不买米,而是就算买米,将身上所有钱掏出,亦不够三千流民一顿饭吃。

    实在太贵,根本买不起。

    李重九,昙宗从米市出来,正在城内路过一客栈时,突然听见里面,一重物锤响。

    只见一个穿着花哨红衣的女子,一脚蹬在桌子上,大喝言道“你们这般市井奴,居然欺负到老娘头上了,沙包大的拳头看见过没?”李重九听得声音耳熟,转头一看,看着客栈内发飙的女子,正是李家镖局镖头孙二娘。

    注一隋郡军制,两旅一团,两百人,设校尉。

    注二潞盐即解州盐池产的盐。


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陉



    只见客栈之间,孙二娘真不愧是女中豪杰,彪悍异常,而在她面前席地而坐的五六个商人皆是一声不吭。

    见孙二娘拿着沙包大的拳头,晃来晃去,这几个商人中,亦无法太硬气。

    商人乃是贱籍,在南朝时,令商人一足着黑履,一足着白履以为区分,到了隋朝,亦下令商人一律着以皂衣。不过无论如何,仍有不少商贾在边缘试探。

    比如在座几人,亦是在外面的麻布皂衣之内,衬以绸衣,以区别与一般贩夫走卒的不同。

    不过贩夫走卒出身的孙二娘却不吃这一套,哪怕他们眼下是李家镖局的主顾。

    一名四十多岁的商人,出声言道“当日托你们押镖时,你说你们李家镖局,拜得各路山头,故而走通这并州一路,决无问题。”

    “眼下倒好,母端儿,柴保昌什么听没有听过的蟊贼,亦是将你们吓得不敢北上,当初你们说的交情何在?眼下你们再没有办法,我们只有另寻其他路子,过这并州一路了。”

    孙二娘冷哼一声,言道“想得倒是容易,你们托我们押镖时,柴保昌不过是绛郡一介屠羊户,母端儿才是几百号人的山贼,而今此二人不过半年,皆已攻破数个县城,麾下都有数万之众,怎会还听我们的话。”

    “这镖你要退可以,但是这一路来的辛苦钱,别想不给。”

    “你这女人好生泼辣。”当时一名商人大怒。

    孙二娘将拳头一举,冷笑一声言道“我就是泼辣如何了?”

    那商人当下吞吞吐吐地不说话了。

    这时一名商人,似这群人拿得定主意的人,言道“孙二娘,这点钱我们不放在眼底,但这一趟货物误期了,我们扬和商会的损失,你们赔得起吗?”“众位!我说一句话如何?”

    众人皆朝门口说话之人看去,只见对方乃是一名十七八岁的男子,并腰挎长弓,一副武人打扮。

    孙二娘看见对方后,讶然了一会,陡然露出喜色。

    “你是何人,也来管我们的闲事?”一名商人开口言道。

    “说话放客气一点,”孙二娘将眉头一挑言道“这是我们李家镖局的少镖头。”

    “五姨!”李重九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