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54章

江山国色-第54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李虎一副不信的样子,李重九言道“眼下天下大乱,今年圣人第三度征讨高句丽,结果所征之兵失期过半,故而征辽之事草草了之。朝廷的局势岌岌可危,可谓自顾不暇。”

    “所以朝廷眼下不用说是,进取草原了,能勉强守住长城一线已是不错了,故而这六镇,朝廷绝对不会恢复,派军来镇守。我们收服一座废镇,在此与漠北交易,有什么不行的?”

    李虎听李重九之言,摸了摸胡须,笑道“也是,你瞧我都老糊涂了,我们又不是杀官造反,也不是在此称王,不过修座城而已。”李重九见李虎想通了这一环,言道“可是爹,你可明白怀荒镇,在此建城的优势所在吗?”

    李虎点了点头,言道“当然晓得,从雁门郡出长城找到奚族部群,需个三四百里的路程,若是在这里有个落脚地方,商队有个补给的地方,路程大大缩短,而我们镖局以后半途也有歇脚地方。”

    李重九言道“爹,你说的对,但还有一点,不仅是雁门郡,上谷郡出草原,亦要走此地。”李虎点了点头,言道“不错,这一点我没有想到,确实是个好地方。”

    眼下草原上的局势,不用说东西突厥势力最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突厥人野蛮好武,对于他们而言,动手用抢的,绝对要比交易来的方便。

    故而除了与突厥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几个士族控制下大商队外,基本小一点的商队,皆不跟突厥人作贸易,而都是选择从雁门郡,上谷郡出发,去找奚人以及霫人作生意。

    奚人一贯热情好客,做出买卖没甚心计,对商人的精明算计,不甚提防,故而正和了奸商的打算,颇有几分此地人傻钱多速来的味道。但凡与奚人交易的商队,只要路上不碰到马贼之类的,赚个两三倍利润那是最少的,多的十倍也是有的。

    李重九拿了个竹杖站在一块颇为平整的雪地里,言道“爹,你看这里,就是怀荒镇。”

    李重九在雪地上戳了一个原地,李虎走到前来,仔细看着。李重九言道“怀荒镇西南乃是我们来的雁门郡,往南乃是上谷郡,往东南则是涿郡。”

    由李重九所划出的草图上,可以看出怀荒镇这样的地带,正是眼下最理想的。

    首先这里从北魏起一直是北朝的默认势力范围,当初六镇所在,重兵囤积之处,令草原各部不敢南下牧马。眼下大隋朝虽衰退了,但是虎威仍在,没有十几年,二十年功夫,草原人是不会将羊马丢在到这里放牧的。

    而朝廷现在三征辽东失败,朝廷势力衰退,能守住长城沿线就不错了,似怀荒镇这样六镇所在,早就遗忘了,就退出了朝廷了势力默认范围。

    所以长城沿线,正好出现了这样一个空档,算是无主之地。

    而将来的天下大乱,中原肯定是会打得热火朝天的,就算将来李重九所说,雁门郡,上谷郡,涿郡出现了某个强大势力,但是依照中国人攘外必先安内的一贯作风,在中原内部没有统一的前提下,是绝不会向草原方向用兵的,所以这点李重九很放心。

    怀荒镇对中原王朝而言,是很安全的。听李重九这么分析,李虎不住点点头,但还是言道“小九,你说的对,本来我心底有这想法,但模模糊糊的说不出,但听你这么一提,一下子就清晰了。南边可以放一放。”

    “不过你说的草原部落和朝廷的空档不过是几年,十几年的时候,若是日后朝廷衰退不堪,草原上的部落打过来呢?我听闻突厥人彪悍如风,万一他们来此劫掠如何是好?”

    “要知道建立一个分镖局,投入不到百万钱罢了,而建立一座城池,不算后边的,我们前面投入最少千万钱,若是突厥人来一劫掠,岂非赔本了。我看不成,不成。”

    李虎考虑还是相当有他的缜密之处的。

    李重九当下在怀荒镇南面,分别标上雁门,上谷,涿郡之后,之后转而向北,这就是草原方向,李重九言道“怀荒镇西面则是突厥,东北乃是奚族五部,再往北则是则是霫人,而奚部以西则是契丹,室韦,靺鞨,靠近大海则就是高句丽了。”

    这些势力中突厥不提,因为突厥人真要出兵,长城沿线,甚至黄河以北,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特别是隋朝末期国力衰退的情况下。否则后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流,甚至李渊都不得不对突厥北面称臣。

    不过怀荒镇对于突厥人而言,眼下不过是苍蝇肉,不会千里迢迢而来。至于契丹,室韦,靺鞨距离太远则不要谈了,至于大海边上的高句丽更不用说了。

    所以真正能影响至怀荒镇的势力,只有奚部,还有霫部。李重九笑道“爹,你说得不错,这朝廷,草原部落无暇顾及的空档,不过几年时间,但是几年时间,还不够吗?几年时间,城池早就修好了,兵马也齐备了,到时候还怕别人来侵犯?”


八十四章 晋阳城



    奚族,白霫。李虎想了想,笑着言道“这两族倒比突厥人好说话,我素来是与他们打交道的,那奚族木昆部的俟斤,与我可是拜了把子的。”

    李重九言道“爹,虽我们平素与奚族,白霫,多有贸易往来,这两族却并非容易相处。”

    “草原各部,被发左衽,食肉饮酪,畏服强者,素狼性,眼下奚族,白霫之所以畏服,不过看我们大隋强大罢了,若是为他们看出我们国势已在衰落,必然如突厥一般,劫掠中原。”

    李虎听李重九这么一说,登时一愕,他平素与奚族,白霫多打交道,觉得他们族人热情而好客,却也没有想过草原部落之人,翻脸之时也只在片刻。

    李虎深深点头,不由又言道“既然如此,此城就更不能建了,否则他们一打过来,此城只能拱手让人了。”

    李重九正色言道“爹,越是如此越要建,有了自保之力,无论是奚族,白霫,都只能安安稳稳与我们做生意,若是我们没有自保之力,他们动手来抢就是了。这样局势不用多久,最多偏安个几年,待他们看清楚大隋朝已是外强中干而,就会撕破脸皮,牧马南下。”

    李虎一听李重九所说,如此李家镖局太平生意,最多只能再作几年,不由是震怒,以往他们是没想过朝廷强大,与他个人有什么关系,而眼下他却巴不得天子能够力挽狂澜,将这马上要倾覆的天下,拨乱反正。

    “此城要建,绝不能让这帮胡人,视我们中原无人!”

    李虎一听连眼前的生意也会受到威胁,当下拿了决断。当下李虎对李重九,言道“此事爹一并支持你,现在镖局里上下还能收刮五百万钱来,然后我再将雁门郡大宅子卖了,再凑个百万五六十钱,我直接搬到这这怀荒镇来住,盯着此城建起来。”

    李重九赶忙言道“爹,你太言重了,雁门郡眼下,还是我们镖局重中之重,不可废弛,需你坐镇在那。既然我回来了,这怀荒镇就由我来建吧。”

    李虎听李重九这么说,当下点点头。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是再卖掉李家镖局一成干股,就可凑个千万钱,那么这先期的钱款就有了。

    至于建城的人口嘛,李重九亦找好了,自己收拢两千多流民,正好可以作为第一批城市居民。他们眼下承李重九活命之恩,个个眼下是感恩戴德,但是不足的在于是青壮少了一些。

    看着远处荒废的怀荒镇,李虎,李重九驻足良久,到了来年春暖花开时,那里将会大不一样。

    岁月无声,无声无息之际,大业十年已在四面反王揭竿而起的造反之声而过,大业十一年,对于大隋朝而言,局势更加恶化。晋阳城,作为北地重镇,晋阳之城墙一贯修得坚固。

    在春秋时晋国大夫智伯率韩,魏两位大夫围赵简子,在此掘汾水,灌晋阳。当时‘城不浸者三版’,整个晋阳城在被浸没只剩最高三版的情况下,城仍不倒塌,可见城池坚固。

    现今的晋阳城,乃是当年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所筑,高四丈,周二十七里。在并州各地,流民奔走,到处作乱之时,晋阳城倒是成了各郡各县许多大户避难的存在,晋阳城此刻倒是凸显了乱世之中,一种畸形的繁华。

    在晋阳城东城,李家镖局的旗杆子,正迎着初春的日头,高高地挑起着。

    青石板铺的地面上,包铁的马车轱辘正哐哐地碾去,一溜溜的马车正驶向晋阳李家镖局的镖门口。

    在晋阳镖局的大门前,二十几多名新入镖局的趟子手,正卖力扫着门口的积雪,过了新年,镖局马上就开门迎客了,自必须有一番新气象。

    趟子手皆是满头大汗,各个表现得是卖力肯干,力图在总镖头苏素面上留下一个好印象,若是一切顺利,成功走上几趟镖,说不准将来不用两三年,就可以提为正式镖师,吃香的喝辣的。

    在镖局大门口,苏素穿着蜀锦锦袍,双手负后看着趟子手忙碌这一切,在山寨,镖局待得久了,整日和这群目不识丁的粗人打交道。

    苏素的那份书生气淡了许多,整日指挥起镖局两百多号,人亦变得十分威严起来。

    眼下苏素在这晋阳城,乃是脸面的人物,平日里几个往来频繁的商家,巴结的,苏爷,苏爷的叫着不说,就算是晋阳县里的主簿,与苏素之间亦是道一声苏兄,。

    至于晋阳境内的绿林好汉们,虽没有叫得那么虚,但是上一次绿林里一位大哥失了风,被抓入大牢,众道上的弟兄们皆以为其必死,连身后事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结果苏素凭着他在衙门里的关系,上下塞钱,硬生生将这大哥保了出来。这一下苏素被道上的兄弟们,称为是义薄云天,对他皆是相当敬仰。不说别的,若是将来一不小心被抓进了大牢里,结识了苏素,也就等于多了第二条命。

    故而苏素平日里在外威风八面,可到了镖局里,只要孙二娘不在时,这两撇八字胡那么一翘,整个镖局上下皆是不敢有一人吭声。

    正当苏素督促着趟子手们清理着镖局的门面儿时,突然一阵马蹄声清晰地在小巷子里响起。

    李家镖局门前的巷子里,铺得皆是青石板,故而马蹄声一响,乃是格外的清澈。苏素一年漠北是要走两趟的,故而塞外好马亦见了不少,只听这马蹄声,绵绵密密,犹如一窜长鼓,苏素即知对方骑得绝对是上等的良驹,这晋阳城里没几个世家子弟,能骑得如此好马。苏素转过头朝巷子里看去,只见三名人,两男一女,各自骑着马直擦巷子而来,在镖局大门前。

    一旁的趟子手正要上前问话,苏素却将之拦下,亲自上前拱手言道“不知道三位来我李家镖局,有何要事?是押镖,还是运货?”

    苏素话说完,抬头打量这三人,两名青年男子皆不用说,见惯各色人物的苏素,一见就知是世家子弟出身,皆是一等一的年轻俊杰。

    至于那女子容貌端丽,竟然是北国罕见的绝色美女,连苏素见之皆是不由一怔,不过心底却暗暗奇怪如此大家闺秀,为何会在外头抛头露面。

    苏素仔细一看,这女子依稀有几分眼熟,至于哪里见过倒是想不起来。

    这时仨人一并下马,这女子笑着对苏素,言道“苏镖头,许久不见,倒是不认得我了。”

    苏素听对方这么说,身子一顿,这才恍然大悟,言道“我记得了,原来你是李家的三娘子!”




第八十五章 大节小利



    李芷婉一手持着马鞭,身上着一身白色狐裘,气度雍容,笑着言道“原来苏大叔还记得。”

    苏素微微沉下脸,当初七千寨被焚一事,还不是因为这女子而起,后来过久了,虽两边解开误会,但是山寨上下对这女子心底还是有点芥蒂存在。

    苏素看了李芷婉一眼,当下平平淡淡地言道“三娘子,乃是世家之后,在下怎么会熟识,不过有所耳闻罢了,至于苏大叔就更不敢提了。”

    李芷婉在此碰了个钉子,苏素看去后面二人,那名年纪稍长一点的男子,微微露出不忿之色,另一人年轻一些的却是不以为意。不过二人却没有道什么,显然甚有涵养。

    李芷婉点了点头,脸上倒是露出一丝无奈,当下言道“既然如此,就称一声苏镖头了。”

    说到这里,李芷婉转身介绍,先是介绍那年长的男子,言道“这位是柴公子。”苏素看去这名柴公子,丰神俊朗,脸上一股英气,带着世家子弟出尘之范。

    “莫非是临汾柴家?”苏素猜测言道。

    对方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苏素碰了个软钉子,不过这世道,士族子弟既有拿着家族名声,四处显摆的,也有低调处事,不欲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