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三国马幼常 >

第167章

重生三国马幼常-第167章

小说: 重生三国马幼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截了当的,把那些不肯乖乖听话的人,全部都弄来!”

听他这一说,诸葛亮也是一愣,庞统看了看地图,这才难以置信地道:“幼常,你的意思是武都郡的那些人?”

“士元兄所言甚是,就是武都郡的氐人!”马谡坦言道。没错,马谡就是准备对这些氐人下手了。氐人这一部族也算是源远流长,周秦时期就开始分布在凉州、益州、雍州三州的相邻地带,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氐人部落支系繁多,有青氐、白氐、蚺氐和巴氐、白马氐、阴平氐等,并且常与羌并称混用。

历史上在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攻武都。迁部分氐人至汉中。次年破张鲁,又徒汉中氐人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到了两晋、十六国时,氐人曾建立“仇池”、“前秦”、“后凉”政权。到了魏晋以后,氐人在与汉族的频繁接触中,转习农耕。最终完全融合进化为汉族。

现如今这些氐人都是聚居在武都郡,西汉时氐人各部已“自有君长”,其社会阶级分化汉以前已存在。之前刘备每次兵出祁山,都要向这些氐人豪帅贿赂以资财,才能借道通过此处。有鉴于此。马谡实在是看这些蛮子不爽。而且马谡也知道,这些游牧民族一旦聚居在一起,从内心中也很难真正臣服汉人政权。历史上五胡乱华的时候,氐人就开始兴风作浪了,因此马谡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把这个隐患,给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先前之所以对这些氐人诸多忍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地处要道,形成了己方和曹操之间的缓冲带。而现在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武都郡东有阳平关,西有陇西郡,南接阴平郡。北靠天水郡,都是自己的地盘。在这样的前提下,还有必要再让他们老老实实地留在武都,收自己的买路钱吗?

听马谡这么一说,诸葛亮和庞统也觉得有道理。毕竟现在大环境改变了的情况下,再被人这么敲竹杠。换了是谁都不会对此感觉心平气和的。三人商议了一下主要的环节,就去找刘备商议这件事。

看到马谡的提议的第一时间,刘备也是吓了一跳。不过稍一思量。刘备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提议确实是很有诱惑性,尤其是对刘备这个穷光蛋而言,蚊子也是肉啊。因此并没有经过太多的犹豫,刘备几乎立即就拍板了马谡的提议,转而问道:“那依幼常之见。该怎么处理这些氐人呢?”

马谡早已经想好了,当下开口道:“唯今之计。可以将这些氐人部落迁徙至陇西、天水以及汉中,分别与汉人一起杂居。相信长此以往,耳濡目染,必然可以使这些异族之人,变得和我汉族如出一般!”

之所以如此处理,马谡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来自己这么做,说到底是为了治理凉州,因此这些氐人迁徙之后,还是要去凉州为妙。二来就是西凉诸郡也不是一直这么荒凉的,以陇西郡为例,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占有陇西郡。汉武帝时,分16县置天水郡,当时陇西有11县,53964户、236824人。

但是到了东汉时候,陇西郡治所移至狄道县,仍领11县,但人口已经是锐减到5628户、29637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汉定都于洛阳,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开始逐渐偏向于司隶地区,因此陇西郡作为一个西都故郡,不可避免地就荒凉了下来。但是过去的繁华也说明了,陇西郡并不是不可以建设起来,事实上它有着很光明的发展前景。春秋战国时期,强秦就是依靠着这些富饶之地以及关中之险,才能先后击灭各路诸侯,最终一统六国。先前制约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就是人丁的匮乏,而根据粗略估计,武都郡各部的氐人加起来,总人口有不下于十万,真要按照自己的做法来的话,肯定能够极大地改善西凉地广人稀的不利因素。

等马谡将自己的意思全给解释清楚了,刘备等人对此也是极为赞同,感觉这还是挺不错的一个抉择。当下刘备开始派出人去,游说武都郡的一些规模较小的氐人前去陇西之地。对于那些坚决不肯迁徙的部落,刘备则是毫不手软,派文聘率军前去强行剿灭,仿效孙权征讨山越的手法,来强迫这些武都部落进行迁徙。

在刘备的步步紧逼之下,氐人为求生存,也是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纷纷展开反击。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氐人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一点,彼此之间缺乏呼应不说,就连一个稍微像样点的首领都没有,数次交锋就被文聘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乖乖地前往陇西之地,或充于军屯,或编为编户,开始为刘备效力。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到了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有差不多5万的氐人迁入陇西郡,还有差不多4万迁入天水郡,此外也有一些前来汉中的,具体数目还没查清楚,马谡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初步的检验。

但是马谡也没料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一股暗流开始涌动,而且目标正是一向低调谨慎行事的他。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所身处的这个时代,是有多么的危险和多变。

第七十五章 法正的算盘

这一天的深夜,冀城,凉州刺史法正,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一位远来的客人。

“哎呀呀子度,你可算是来了,怎么耽搁到现在呢?”法正一看到来人,这位凉州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连一点架子都没有,而是亲热地打招呼。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法正的老朋友,现任刘备麾下侍中的孟达孟子度。他可是法正的老朋友了,看到法正发问,孟达也是呵呵笑道:“路上雪大,道路有些不太通畅,因此这便耽搁了一些时间,未知可曾误了正事?”

“倒还没有,实不相瞒,前番我等群策群力,倒也没有误了正事!”法正呵呵笑道。这可就是话里有话了,孟达和他相识已久,隐隐然已经猜到法正此番之所以让自己来这里,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是另有玄机了。

年前的时候,法正上表汉中朝廷,声称一些搬迁至此的氐人,和陇西本地的原住民颇多冲突,矛盾不断,希望汉中王能够予以妥善处理。而与此同时孟达接到法正的来信,要他主动请缨前来西凉安抚地方。孟达依计行事,亲自向刘备请示,刘备斟酌之后,也就答应了。

看了看周围还有其他人,法正也是呵呵笑道:“子度远来辛苦,这样吧,我先为你接风,再做曲处!”

孟达虽然一肚子的疑问,但是他素来佩服法正的见识,因此当下便应诺了下来,一起去出席宴席。他毕竟是刘备的特使,身份非同一般。因此列席的都是西凉的高层人物,凉州别驾游楚,平西将军马岱都是列席。

等到筵席散后,法正这才在自己的书房中独自和孟达相谈。仆人端上香茶之后自是退下,法正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这才悠悠然问道:“子度啊,如今在汉中王帐下任职,还算顺利吧!”

孟达之前几年,一直是在巴东担任太守。后来马谡推荐陆逊,后者被刘备任命为巴东太守。并且在巴东水域偷偷为刘备打造大楼船,孟达就被刘备召回汉中南郑,担任一个侍中。现在听法正这么一问,孟达却是有些尴尬地一笑,这才颇有些感慨地开口道:“孝直啊,你是知道的,这些年主公来西川了之后。我的日子比从前固然是好过了不少,不过和你孝直相比,还是要差一些啊!”说到这里孟达有些犹豫,斟酌了一下,这才继续道:“再者。眼下你不在南郑,我们有个什么事情,也少个人商量一下啊!”

原来自从数年前迎候刘备入川之后,作为带路党的三巨头之一,法正由于其出色的谋略和大局观,很快就得到了刘备相当高的赏识。之前一直是留在身边咨询不说,后来也是出任凉州刺史这样的一方封疆大吏,器重程度一时无两。相比之下。张松和孟达就多少有些仕途不畅的意思了。前者一直是出任尚书仆射,后来马谡升职之后,二人分别担任左右尚书仆射。但是说到器重程度,自然是远不如马谡这样的跟刘备共患难的老人了。而且随着法正坐镇西疆,三人之中少了一个主心骨,商议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是不太吃的准。

听孟达这么一说,法正略带矜持地一笑。这才继续缓缓开口道:“如今西凉已为主公所得,再接下来肯定就是要兵出关中了,我等都是出身关陇,自然可以大有用武之地。只是,”说到这里法正的声音也是有些意味深长,这才缓缓开口道:“子度啊,依你之见,我等关陇士人,比起荆襄士人,该当如何?”

听了法正这话,孟达的脸色顿时也是微变。稍一沉吟之后,孟达这才摇了摇头,略有些不甘地道:“颇为不如啊,你看这朝中上下,位高权重者,或为主公昔日旧部,或为荆襄士人。你我关陇之人,虽也有得重用者,但是比起诸葛孔明这般被主公倚为腹心,终究是差了一筹啊。”

听出孟达话里的意思,法正微微一笑,这才开口道:“诸葛孔明他们跟随主公多年,患难与共,得到重用也是不足为奇。主公向来知人善用,我们若能多多表现,还怕日后不能得到重用。只是,诸葛孔明,庞士元皆为天下名士,才学深厚,堪任司马、尚书令之职。但那马谡、徐庶又是何等人?徐庶,一介苦囚(徐庶少年时曾因杀人被擒,并遭酷刑游市之罚);马幼常,一介黄口孺子,虽有几分谋略,但是年不满三十,学不成,名不盛、德不立,如何能担任军师一职?”

说到这里,法正的话语不免有些激动,但是还是继续道:“欲兴社稷,必振朝纲,欲振朝纲,必正国制。想我大汉自高祖以来,向以征辟察举取仕,方维我大汉社稷400余年。马幼常之徒胆大妄为,居然欲行所谓‘考举’之法,视祖制祖法为无物,丧德至此。留此等人在朝,只能是社稷之祸。与公与私,为我关陇士人和主公基业着想,此等小人切不可容下!”

法正的话说来之后,饶是孟达早有了心理准备,也是忍不住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料到,法正叫他过来,居然是要他帮忙打击政敌。虽然法正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突然之间要孟达对这些同僚下手,这也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看孟达一脸震惊的样子,法正心中暗暗一叹,这才涩然开口道:“子度,你或许觉得我是小题大做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无害人之心,人家却已经起了害你之意了。还记得去年,当时还是大公子的寇封,突然上书奏请主公,要求回归寇氏本族,以承袭香火的事吗。”

“我当然记得,寇封这一手很高明啊!”孟达点头道,这一手自保的绝招也是高明之极,孟达也是暗暗佩服。却见法正苦笑一声,这才摇摇头道:“寇封一介武夫,性情疏广,岂会如此自保?自然是有人指点了。”

“有人指导,何人啊?”孟达有些纳闷地道,法正苦笑一声,这才轻叹一声开口道:“你想想看,在这之前寇封攻打陈仓,是与何人同行?”

“马幼常?”孟达失声道,但是更让他后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却听得法正继续道:“此事倒还自罢了,还有前番阿斗公子突然过继给糜夫人,据闻也是马幼常给主公出的主意。若非如此,永公子如何会彻底失去希望,不能承袭嗣位?”

“有这种事?孝直,你是怎么知道的?”孟达有些纳闷地问道。

“此事我多方打探,才从糜夫人的贴身侍婢处知晓。这个马幼常,着实是深谋远虑啊。不显山不露水,就将我们的攻势无形之中化解。先以这考举之法大举提拔士人,如此一来我关陇士人无法大举出仕于主公帐下;再以阿斗公子堵住了永公子的嗣位。而且他和军中诸将均交好,魏文长、文仲业自不必言,就连马孟起将军也对他赞不绝口。你说这样一个人,我们是不是要小心呢?”法正苦笑道。

孟达听了法正的话,陡然间感觉一股寒流遍布全身。回想起来,这些年来自己这些关陇士人自从投奔刘备之后,虽然也算是春风得意。但是一直以来,荆州士人都是稳稳地压着己方一头。现在听法正这么一说,孟达似乎一瞬间看到了黑暗之中,马谡那看似人畜无害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眸子正在盯着自己看。

擦了擦头上的汗珠,孟达还有一个问题没想明白:“孝直啊,你既然早知道这马幼常如此阴险,为何不及早下手呢?”

“唉,一来这马幼常行事小心,很难找到他的茬子;二来先前我们都是在汉中,并无根基,一旦冲突只怕再难见容于主公。如今我等已得关陇之地,回旋的余地自然是大了一点,再者,这马幼常千算万算,终于是出现了一丝纰漏,只要以此为突破口,不愁不能扳倒他!”法正微微一笑,这才开口道。

“纰漏?”孟达有些不解地道,却听得法正继续道:“此番马幼常为了充实陇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