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32章

一八六一-第32章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宽话未骂完,余安定手一挥,埋伏在侧的数十名弓箭手同时放箭,可怜那杜宽瞬时间被射成了刺猬,当场倒毙于地。

眼见杜宽惨死,其他人惊怒万分,纷纷拔刀欲拼死一战。这时,陈玉成脸上的怒容褪去了,他手一挥挡住了愤怒的弟兄。他眼都不眨一下的盯着余安定,那个背叛之徒尽管一脸的笑容,但却不敢正视着英王的眼睛。

陈玉成冷笑了一声,笑声中充满了不屑,冷冷道:“你要的是本王的人头,他们都是与你出身入死过的兄弟,如果你还有一点良心的话,就保他们一条性命吧。”

余安定不敢再笑,向外让开一条路:“王爷,请吧。”

“王爷,王爷……”众人泪如雨下,皆跪在陈玉成脚下,磕头不断。

陈玉成扫了众兄弟一眼,在数百人的包围之下,仰天大笑而出。

悲笑如秋,英雄没路。

第六十一章楚军

千里之外,上海,巡抚衙门。。

李鸿章走向书房,将一封信递给正在批复政务的曾纪泽,“刚刚送来的,是老师的来信,想是有要事,快看看吧。”

曾纪泽看了眼那信,却没有接过来,随意的说道:“不用看了,应该是陈玉成被灭了。”

李鸿章一怔,神情却似不信,曾纪泽笑道:“不信的话,你可以拆开来自己看。”

李鸿章便就把信拆开,当着曾纪泽的面将信中内容细读了一遍,表情渐渐变得惊骇万分。信读完,李鸿章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着曾纪泽,一脸的不可思议。

曾纪泽却相当的坦然,俨然一副超然之状,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与控制之中,“父帅信中都说些什么?”

李鸿章从惊叹中回过神来,才道:“老师他按照你的计划,令寿州团练苗霖沛设下引诱之下,已于不久之前成功的活捉到了陈玉成,老师还说……”李鸿章按捺不住心头的惊讶,抛开信问道:“劼刚,你真是太了不起了。那陈玉成跟咱们湘军对着干了这么多年,三河之役差点把湘军尽灭,你设下这奇策活捉此贼,可真是立下了奇功啊。佩服,我李鸿章由衷的佩服你!”

李鸿章心情激动,敬佩之心溢于言表,当即拱手作了一揖,以示此刻的佩服之情。

能得李鸿章这般绝赞之词,当今天下恐怕难得几人,曾纪泽自然是受用不已。不过他深知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之理,便是自谦道:“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我只是想那苗霖沛乃反复无常的小人,寿州离庐州又不远,似乎可以利用此人引诱陈玉成上钩罢了。没想到就真的成功了,应该还是父亲部署得当之功。”

李鸿章知他是在谦逊,自安庆与曾纪泽接触之今,他已深刻的认识到,这位曾大公子的才华与见识都远胜于己,他日所建的功业,只怕不在其父之下。能辅佐此等不世奇才,将来的功名地位如何,还真无法预料。

李鸿章感慨过后,道:“陈玉成部灭亡,皖北粤匪扫尽,则长江两岸尽为湘军所据,没有了后顾之忧,老师便可督大军顺江而下,直取金陵。我估计过不了多久,洪秀全必扫召李秀成率军回援金陵,到时苏杭的粤匪实力必减,正是咱们淮军反攻的大好时机。”

曾纪泽点头称是,他比李鸿章更想加快反攻的节奏,因为提前发动反击,就能提前收复江浙失地,而这些收复的失地,都将成为他淮军的地盘。曾纪泽不但要与太平军争,还要同另一股正在迅速崛起的势力争。这股势力,就是左宗棠的楚军。

1860年,左宗棠奉诏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不久受命在长沙自募湘军约5000余人。不久后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被清廷任命为浙江巡抚,遂率所募人马入江浙,故当时曾纪泽在安庆大营时,并未见过左宗棠。

左宗棠天生狂者,军事才华不在曾国藩之下,一旦入浙,立即将左系湘军更名为楚军,并大力扩展人马,严格训练,人马猛协到了2万余人,比曾纪泽的淮军还要多。

羽翼丰满的左宗棠,在1月初,当曾纪泽的淮军才刚刚抵达上海时,便已经展开了对浙江太平军的反攻。

太平天国的覆灭忆成定局,介时曾国藩必不顾一切反对之声,强行要裁撤湘军。到那个时候,曾纪泽自然可凭手握淮军的实力,左右湘军的命运,进而改变历史的进程。然而,左宗棠楚军的存在,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定着曾纪泽下一步计划的难易。

想要弱化左宗棠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缓楚军发展的速度,所以,曾纪泽才想抢先夺取本该属于左宗棠的地盘。《|wRsHu。CoM》

5月初,陈玉成兵团覆灭后不久,曾国藩即挥师东进,接连攻克长江两人岸要塞,大军进逼金陵。洪秀全不得不连发诏令,命李秀成回师西援天京。5月中旬,在洪秀全再三严厉催逼之下,李秀成只得撤上海、太仓之围,率部回到苏州,与众王共商回援天京之议。主力撤退之后,太平军在上海外围的兵力所剩无多,被迫由进攻转为了防御,这就给了淮军扫清上海外围之敌的有利机会。

在经过四个月的募兵与训练之后,丁日昌为曾纪泽又组建了三个团,约一万余人的兵力。新组建的六、七、八团之中,有太平军投降的士兵、有地方团练兵勇,有商贩农民,也有少部分读书人,总之成份相当的复杂。

曾纪泽以胡雪参、张树珊、向望海,分别担任各团团长,并挑选新军中较为出色者担当下级军官。并责令包括团长在内的三团排以及军官,全部进入黄浦军事学堂进修,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的西式军事训练培养,以及思想文化教育。而后,又令这些新军军官,配合军校的洋教习,对所辖的新兵进行训练。

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多端,曾纪泽需要将新建的三个团马上投入到战斗之中,故而只能采取连打仗,边培训的方式。为了这些军官们的培训成果,曾纪泽特意在黄浦军事学堂的大操场上举行了一次阅兵仪式。

一队队扛着先进枪械的学员,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阅兵主席台前走过,他们口中高喊着曾纪泽为黄浦军事学堂写下的校训“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保卫国家为荣誉”,士气精神颇为旺盛。

这些学员们的步迈虽然比不上当代军人整齐划一,但这并不是曾纪泽所看重的,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从学员们身上看到的那种振奋的精神,热血的气势。从他们的眼神中,曾纪泽不光可以看到决心与意志,还可以看到智慧的光辉。这不仅仅与八旗、绿营兵的愚蠢、萎靡有着天壤之别,甚至比强悍的湘勇也更胜一筹。

在这些学员的身上,曾纪泽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与希望。

“我的曾校长,你给的时间太过短暂,我只能把这些学员们训练成这样的效果,希望你不会太失望。”站在曾纪泽身边一同检阅的戈登总教习显然对他的训练成果不是太满意。

“恰恰相反,我很满意。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先进的军事素养灌注在他们的身上,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知道,毕竟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还不够开明,接受新鲜的思想并不是那么自然而然。少校先生,看来我聘请你做这所军校的总教习,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曾纪泽给了戈登最高的评价和最真诚的鼓励。

戈登马上来了信心,昂着头说道:“我相信我的这些学生们,会在校长你的平叛之战中,发挥最出色的指挥,并成为淮军每一名士兵的楷模。”

曾纪泽笑了笑,“希望如此,不过,真正的战争才是检验他们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就让们就拭目以待吧。”

第六十二章行刑

就在收到李秀成亲率大军回援天京的第二天,曾纪泽便下达了反攻的命令。。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以及新建胡雪参、张树珊、向望海共六团淮军,分别由青浦、奉贤、松江一线,向浦西、沪东南之太平军发起了反攻。

太平军的优势在于进攻而非防守,而他们英勇的进攻又是建立士兵的狂热、忠诚之上。李秀成的撤兵带走的是精税之众,留下来的太平军士兵大多是新加入不久的农民,这些未经过太平天国宗教熏陶的士兵,战斗力甚至不如淮军的新兵强。当他们遇到淮军强大的炮火轰击时,很快就要惊惶失措,进而溃退,这在太平军前期的战争中是难以想象之事。

尽管李秀成带走了主力部队,但留守的上海外围的太平军人数仍达五万之多,但是由于上海一地水网密布,淮军便可以在水师,以及洋人炮舰的支持下,由水路机动运兵。是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淮军都能快速的以集中优势兵力,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兵力、枪炮、士气都处于下风的太平军,焉能抵挡住淮军日渐强大的攻势,故而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淮军横扫上海外围,至6月初时,整个上海所属乡县,全部为淮军收复。

就在曾纪泽展开反攻的同时,他收到了远在美国的容闳来信,信中他已经寻找到了那个美国发明家,两人已就来华开办军工厂达成了协议。目前他正在美国采购办厂所需机器材料,以及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在下半年就可以归国。

这是一个令曾纪泽倍感兴奋的消息。由于淮军的迅速扩张,使得他不得不一再增加购置进口枪炮及弹药方面的开支,美国人在讨价还价的方面不比英国人逊色,淮军所购武器无不高出国际市场价。武器方面的开支使得曾纪泽在财政上倍感压力,因此他迫切的需要自产武器,削减这方面的开支。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在开办军工方面考虑有所不周。制造武器不仅需要机器和技术人员,原材料也是很重要的条件,曾纪泽之前在湖北极力推动开办了大冶矿务局,为的就是这个时候所需。

然而,他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冶炼。尽管有了充足的矿石资源,但中国传统的土法冶炼方式效率极低,且产品质量低劣,很难保证大规模制造合格枪炮的要求。所以,到时军工厂就不得不大量进口外国铜铁材料,这无疑又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曾纪泽并非是无所不能的神,他从一个普通人,演变成一省长官和淮军统帅,每天都要思考不计其数的事情,有所疏漏也是难免。好在容闳的这一封来信提醒了他,此时着手应对此事还为时未晚。

曾纪泽马上致信湖北巡抚胡林翼,以及大冶矿务局的中方商总徐润,要求他们与英国方面商讨再在当地开办一家冶炼厂的事宜,形势及股份分配,均仿照大冶矿务局的模式。胡林翼的湖北衙门从大冶矿务局中获利不少,他当即表示支持曾纪泽的动意,并责成徐润立即着手与洋人商谈。

英国人从大冶矿务局的合作中获取了可观的利益,他们本来就渴望能尽快的扩大双方的合作范围,因此对于徐润的提议,很快给予了同意的答复。在经过务实而有效率的谈判之后,达成了在大冶再开办一家合资冶炼厂的合作协议。

千里之外,风萧萧,阴云遮天。延津,这座不出名的小县城,从此将为历史铭记。

此刻正值白日,街道上却冷冷清清的,看不见几个人影。而县城东头的一座马场里,却是人山人海,几乎全县城的人都聚集在了这里。

人群之内是全副武装的清军,里三层外三层将内中围出一片空地。中央处是临时搭建的一座高台,对面的伞盖下端坐一人,正是清廷兵部尚书胜保。

锣声响起,一队清兵从外冲入,呼喝推搡,撞开了一条道路。过不多时,吱呀呀的马车声传来,在几百名清兵的押解之下,一车囚车缓缓的开进了刑场。

围观的人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争相踮起脚尖,探起头,想要一睹囚车中那人的形容。接着,人群开始喧嚣起来,有人在叹息,有人在指着车中囚犯破口大骂,更有人愤怒的向那囚犯丢石头。

只见囚车中那人,虽然身着囚服,面目带血,披头散发,但落魄之状依然掩盖不住其英武之气。他微笑着,以一种怜悯的目光看着囚车外那些芸芸百姓。

囚车很快驶入法场,几名强干的清兵将囚犯抬下车,拖上了刑台。脚上的铁链划过地面,声音显得特别刺耳。

胜保紧锁着眉头,死盯着那囚犯,而那囚犯同样以一种不屑的笑容面对着他。渐渐的胜保感觉那笑容,那双眼睛,仿佛是千万根针刺向他的每一个毛孔,让他感到混身的不自在。

胜保腾的站了起来,喝道:“陈玉成,本官奉上谕,今日将你处以斩首之刑,你还有何话可说!”

是的,他就是陈玉成,太平天国的英王。而今,却只是一个阶下之囚,临刑死犯。不过,似乎他并怕死。

陈玉成笑哼一声,道:“胜保,想当初本王杀得你跟落水狗一样,跟你这样的败军之将,本王不屑于多言。要杀便杀吧,无须多言。”

当初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