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途 >

第269章

大明官途-第269章

小说: 大明官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的男子,他见王明禄进来,淡淡一笑道:“王公公,你可知这两百两黄金其实就是你的买命钱。”

……

这几天,李维正一直在忙碌着官员公布财产一事,这是他准备已久的事情,本来是准备在辽东先搞,不料形势剧变,他还没有来得及在辽东实施,便入京掌握了朝政。

李维正知道在明初实行官员财产公开是可行的,有朱元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朱元璋以一种残酷的手段推行廉政,连贪污一双袜子都要被杀头,正是因为他的吏治残酷,使明初的官员空前清廉,所以推行起来非常容易,几乎没有什么阻力。

但李维正也很清楚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官场的黑暗和贪污已经是一种常态,这并不是说朱元璋的法令被废除了,没有被废除,只不过成了一纸空文,他知道历史上的主要朝代,比如汉、唐、宋、明,刚开始时都是朝气蓬勃,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到了中期后就逐渐腐败,直至最后灭亡,就像人生老病死一样,仿佛一个逃不过去的规律。

但李维正知道其实也并不是如此,后世清廉的政府比比皆是,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制度,这种制度当然不是指财产公开化这么简单,而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先行者,秦以法家治天下,结果二世而亡,究其原因是法不上大夫,所以他李维正推行的制度,就是一种法上大夫,甚至包括他自己,是一种以唐制为骨、宋制为血肉、法制为魂的新型制度。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需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逐渐建立、完善它,在明初打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坚实基础,此时的西方,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兴起,大潮奔流,资本主义的初潮开始拍击地中海的长岸。

而在他治下的大明,也在东方起跑了。

这时,门外的禀报声打断了李维正的沉思。

“大人,方岚紧急求见!”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八十七章 红参案(四)

“你是说姚广孝到京城了?”

“那个太监并不能确定。他只说是个老和尚,徐寿辉也对他毕恭毕敬,众人皆称他为大师。”

被称为大师的老和尚除了姚广孝还会有谁,这是绝对是一个令李维正又惊又喜的消息,姚广孝是燕王的左右臂,如果能斩断这支左右臂,正燕王迟早会败下去。

不过李维正并没有冲动,他知道现在不是时候,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便对方岚道:“那个叫王明禄的太监把他放了,让他按原计划行动,不过要安抚好他,不要出任何差错。”

“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安排。”

方岚快步去了,李维正坐在位置上久久望着窗外不语,对他来说,现在也是一次机会,只要朱允炆一天在皇位上,他的新政就一天束手束脚,始终不能放开手脚去做,而且以黄子澄为首的一帮死硬保皇党会一直与他作对。稍不留神他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李维正现在非常矛盾,应该说朱允炆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开明且通情达理,心肠也不坏,肚子没有那么多权术,但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朱允炆这个人,而是在于他所代表的皇权,是他走向君主立宪制的最大障碍,他必须得除掉这块障碍不可,可是在除掉这块障碍之前,他要给朱允炆最后一次机会。

想到这,李维正忽然转身令道:“来人,给我备马,我要进宫面圣!”

……

天色刚刚擦黑,李维正便在朱允炆的寝宫前等候了,等了片刻,一名老太监匆匆忙忙上前道:“李相国,陛下有请,请随我来。”

两人一前一后向寝宫走去,李维正一边走一边问道:“皇上的病体现在怎么样了?”

“回相国的话,皇上最近体虚血亏,不能太过于劳累,御医也开了方子,暂时还没有见效,须慢慢将养。”

“皇上体质弱,是需要好好调养,缺什么东西。尽管来找我。”

“多谢相国关心。”

两人来到了寝宫内,李维正又等了片刻,这才走进了朱允炆养病之处,房间里充满了一股刺鼻的药味,两个太监正把朱允炆扶坐了起来,李维正立刻上前躬身施礼道:“臣李维正参见皇帝陛下。”

“李爱卿,请坐!”朱允炆声音很小,脸色苍白,显得身体非常虚弱。

“谢陛下!”

李维正坐了下来,关心地问道:“陛下可曾服药?”

“皇后每天给朕煎药,已经服了两剂了,多谢相国关心,相国今天来有什么重大事情吗?”

“陛下,臣今天来是想和陛下商量一事。”

“爱卿请说!”

李维正沉思片刻便道:“臣最近和政事堂的几个大臣私下商议的一下,都认为各位平章事应该有一定任期,不能无限制地做下去,这一点上大家达成了共识。”

朱允炆眼皮突地一跳,李维正这是什么意思?政事堂的大臣要有一定任期,这包括他自己吗?

李维正仿佛知道他的心思,便微微笑道:“我说的平章事也包括我自己,我这个中书令右相也是一样。不能无限期地当下去,到一定任期后我必须退下,让其他有才能的大臣来担任。”

朱允炆的眼睛亮了,他最担心的就是李维正篡明,自己一脚踏上金銮殿,可今天他的这番话似乎他并没有这个想法,还准备到一定时候把右相之位让出来,他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真的没有那个权力欲望吗?朱允炆百思不得其解,他沉默不语,等待着李维正说后面的话。

“但臣在想,怎么才知道新的平章事有才能呢?臣总觉得以一个人的眼光是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真有能力,需要由更多的人来判断,所以臣就想,为什么不能让百官来公推将来的平章事?把选择权给百官,如果有可能,最好让全天下的读书人或者百姓来选择,这样被选出来的重臣才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当然,这只是臣的一个想法,真的实施还需要做很多事,臣只是想问问陛下,是否觉得这样合理?”

朱允炆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听懂了,李维正的意思就是说将来政事堂成员不由皇帝来任命了,也就是说彻底剥夺了皇帝的权力,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冷冷问道:“相国的意思是说,以后朕就不能再任命任何一名大臣了吗?”

“陛下误会了臣的意思了。陛下是大明天子,是受天下百姓景仰的大明王朝的象征,重大的庆祝活动需要陛下出面,万邦来朝,也是向陛下朝觐,将来陛下的子孙也会世世代代为大明天子,大明王朝也会千秋万载下去,只是陛下不再过问具体的朝政之事,由宰相代之,这会成为大明的最高律法……”

“李相国,朕不想听了,你下去吧!”

朱允炆心中愤恨之极,李维正不仅要夺走自己的权力,他还要夺走自己子子孙孙的权力,除非他死了,否则他休想让自己点头答应。

“陛下!”

李维正的表情异常严肃,他郑重地说道:“千百年来朝代更换,却让天下苍生来承受无尽的痛苦,臣一心想推行一种能让天下人治理天下事的制度,绝不是为了臣的私心,将来一旦这个制度成功,臣就会交出兵权,让军队属于大明王朝。而不是归于某一个人,那时臣愿意率领大明远征军去替大明王朝开疆辟土,不再恋栈这右相的权力,请陛下三思。”

朱允炆却坚决地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李相国,这不是朕考不考虑的问题,君权乃天授,即使一时有奸臣弄权,但也改变不了君为臣纲的事实,李相国,朕之所以答应你为相。那是朕愿意接受君相分权的唐制,而绝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你走吧!朕和你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你可以篡夺大明,自立为帝,但你想让朕向你低头,那是万万做不到!”

说完,他伸手一把拉下了帐帘,把李维正隔在龙榻之外,不想再看他一眼,李相国呆立了半晌,才终于叹了口气,“天命如此,我又能奈何?”

他默默地退下了,李维正一走,朱允炆立刻坐起身,他来到桌前,铺了一张纸,提笔写道:“告之天下苍生,朕危困已久,今有奸臣李维正弄权,欲谋大明社稷,我大明并非暴秦,焉能二世而亡乎?朕向天下呼吁,恳求天下义士揭竿而起,救朕于水火,挽救大明社稷,共诛李维正奸贼!……”

写完,他将这封手谕藏进一只帽中,交给一名心腹太监道:“你带此诏去河南,务必交给黄子澄。”

“老奴这就出发,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

夜色中,数骑战马在官道上飞驰,他们不断加鞭,风驰电掣般向江面大营疾驶而去,一刻钟后,数名骑兵奔到了辽东水军大营前。他们翻身下马,向大营跑去。

“什么人,站住!”岗哨厉声喝道。

几名骑兵举起一支金色令箭道:“我们奉大都督之命前来向郑辉将军传令。”

巡哨验过身份,立刻放他们进营了,这时年轻的水军主将郑辉已经得到消息,急忙出帐,正好遇到了前来传令的士兵。

“郑将军,有大都督的命令。”

传令兵将一封李维正的手谕交给郑辉道:“大都督有令,立刻封锁江面,不准任何渡船过江,凡光头男子,无论僧俗,一概拘捕。”

郑辉看了手谕,点点头道:“请转告大都督,我们立刻行动,决不让一人一船渡江。”

辽东水师开始行动了,近千艘战船离开了岸边,开始在江中巡逻,而各大渡口也贴上了通告,说江中风大浪急,停渡三天。

与此同时,三名武艺最高强的亲兵特卫也受命前往徐寿辉的府邸附近,他们将监视徐寿辉府中的一举一动,李维正下达了最高命令,决不准姚广孝逃离京城。

……

天刚亮,太监王明禄便和另外两名大太监出宫了,他昨天向马皇后禀报,听说延嗣药房也有红参,正发愁没有药引的马皇后大喜过望,天一亮就派他前去药房买红参。

延嗣药房位于下街口,这里也是京师比较繁华的地带,而延嗣药房在京城也平颇有名气,在这里能买到一些珍稀之药,王明禄进了药房大门便道:“你们的马掌柜可在?”

“在!在!”一名中年男子迎出来道:“我就是掌柜马文,不知客官要买什么?”

王明禄暗暗做了个手势,道:“我要买红参,不知贵店可有?”

“倒是有一支,刚刚到的货,客官想要的话,可以便宜一点,四百两银子。”

“把货拿出来吧!我们买了。”

片刻,马掌柜取出了一只玉匣,打开来,里面躺着一支颜色血红的人参,它红得是那么妖艳、那么诡异,就仿佛刚刚吸饱了鲜血。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八十八章 红参案(五)

从王明禄拿红参进宫的那一刻起。整个京城的弦立刻绷紧了,一辆马车在十几名侍卫的严密保护下,从徐寿辉府后门飞驰而出,向东城门方向驶去,几名监视徐府的暗探在马车走远后,立刻分兵两路,一路紧盯马车,而另一路则火速赶回来禀报。

马车一路疾奔,半个时辰后驶出了金川门,金川门外离长江已经近了,再行约七八里路便是外金川门,在外金川门之外有一个渡江的码头,五六条大渡船正静静地停泊在江边,码头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吵吵嚷嚷要求乘船渡江,一名船老头则苦着脸向大家反复解释。

“各位父老乡亲,昨晚江面上风大浪急,听说有一艘从北岸过来的船翻掉了,死了一百多人,现在上面有命令,不准出航。”

“什么风大浪急。天气这么晴好,根本就没有风,我们要渡江!”人群一阵阵喧哗,吵成一团。

这时,远处忽然出现了大群骑兵,马蹄声如雷鸣般向这边冲来,码头江面以西也有大队骑兵向这边包抄而来,吵嚷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大家个个惊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马车旁的十几名侍卫顿时脸色大变,他们护卫马车沿着江岸向东逃去。

两边包抄而来的骑兵显然就是针对这辆马车,他们在后面穷追不舍,两队雁行的骑兵越追越近,眼看已经快要追上了,十几名随从的脸上都露出了绝望之色,纷纷拔出刀,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

“杀啊!”千名骑兵突然加速,超越了马车,将他们团团包围,十几名骑兵举起了黑黝黝地马枪,砰砰!一阵枪响,几匹拉车的马匹悲嘶着摔倒,马车一个侧翻,竟四轮朝天地翻倒在地上。

十几名随从似乎被威力巨大的新式火枪吓怕了,纷纷把刀扔在地上,举起了手,骑兵们把他们押走。这时几名士兵上前将车门打开,从车中拖出一名戴斗笠的男子,他已经晕过去了。

为首军官一阵仰天大笑,“威名赫赫的道衍法师,想不到你会栽在我的手上!”

抓住了燕王军师,这可是大功一件,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飞马上前,长刀挥出,挑去了这名男子的斗笠,眼前竟是一张老年男子的面孔,头发已经花白了,哪里是什么和尚,军官顿时愣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