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家栋梁 >

第98章

武家栋梁-第98章

小说: 武家栋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我平兵卫俯身恭敬的说道:“臣下明白!谢馆主大人恩典!”
    洪武通宝按照大明朝的铸钱规则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永乐通宝以同样格式,以他目前的规模来说,还无法大规模铸造增加火漆、镟边、金背等新防伪工艺的嘉靖通宝。
    盗铸永乐钱其实是从应仁之乱前就开始出现,应仁之乱后开始大规模出现,只不过那些大名手里一没有翻砂铸钱的技术,二没有母钱,更不知道母钱是什么东西,所以盗铸出来的铜钱品相低劣,钱体上有许多坑坑洼洼的“砂眼”,而且钱体晦暗,并且非常轻,让人一眼就能识破。
    吉良义时铸造的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就已经不能算盗铸,无论选用的翻砂铸钱法还是雕母的制作都严格按照大明朝的工艺,而且这种钱也只作为曰本本土流通的货币,根本不用担心明国人发现,即便大明朝发现多出这么多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也不会追究。
    大明朝早期洪武、永乐朝铸造铜钱作为外贸硬通货获得利润,大明朝内部则流行另一套货币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宝钞,这套方法在大明朝开国那几十年一直都还不错。
    到后来因为大明朝廷不懂得回收旧钞保持信用的道理,不停疯狂的印钞导致宝钞的价值一路跳水似的走低,到最后连当厕纸都不稀罕,大明朝廷才不得不终止那套沿用一百多年的传统,开始大规模铸造铜钱作为主要货币。
    但大明朝一直都很缺铜,更缺实用的铜钱,而民间有熔化铜钱制作铜器获利的传统,还有些地主豪商干脆熔出纯铜、纯银铸成大球埋在地窖里,这种恶俗的习惯让本来作为货币流通的功用被无限的转化为收藏作用,市场有多少纯铜、白银够他们这么熔铸的,当然是越缺铜,铜价就越贵,越贵的铜价就促使更多人熔铜储藏,成为一个恶姓死循环。
    因为缺铜而引发钱荒也抑制了江南手工业资本化发展的速度,压制了明朝的经济发展速度,而曰本恰恰有很多铜,开采和通的出羽国尾去沢矿山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开采了八百年,以后还将持续开采四百年。
    吉良义时铸造的新钱按照铜四铅六的标准翻铸,比起原版的杂色洪武通宝自然是好的多,但是比永乐通宝成色上略有些差别,当然这种差别并不明显也只有吉良家的钱屋能区分两者的细微差别。
    吉良义时就通过回收永乐钱回炉熔铸出纯铜,再按照铜4铅6的标准,大量翻铸将成为他重要的收益,这个配比在一百多年后会被某鞑朝的明君用于铸造官方铜钱,新铸的铜钱一贯的重量恰好为七斤四两多一点。
    这个标准正好契合曰本通行的尺贯法,尺贯法规定一贯的重量等于七斤五两,已经逼近发型官钱标准,就算流到明朝市面上也不虞担心什么,最多商家诧异这种洪武通宝从没见过,但绝对不会怀疑是吉良家私铸的,他不担心被人戳穿因为采用新工艺的嘉靖通宝,每枚小平钱重一钱二分,一贯钱也不过七斤八两,后来增重到每枚小平钱重一钱二分五,一贯钱八斤重也已经是极限。
    纯铅直接从鐚钱里获取,大批量收购精度略差的粗铜块也能熔出需要的纯铅,有铜有铅就能不停的翻铸铜钱,虽然知道这门生意很赚钱,但是为防泄露吉良义时还不敢招揽近江的人手,因此只能用苏我平兵卫的人速度也上不去。
    吉良义时苦思冥想半天,才想到三河国不是盛产老实巴交的农民么,连忙紧急联络三河的大河内信贞,让他从三河国内遴选出一千名农民,不论年龄出身只要求忠厚老实嘴巴严,如果能居家搬迁更好不过。
    ;


第173章 三河的来人
    大河内信贞接到信件后立刻联络吉良义安,两人一商量不就是老实的农民吗?这很好办的!直接到山沟沟里一说他们可以搬到近江国,路费有吉良家承担保证一拉就是一个村子的人,这些农民没见过世面甚至不知道近江在哪,只要给饭吃就是上阵切脑袋都没问题。
    所以三河那边根本没费力气就把这事给摆平,随行而来的大河内基高还押解着吉良家的新盐来坂本,吉良义安在年初就来信希望他的领内也挖一些类似的盐池,并承诺绝不会把技术泄露出去。
    他这么提吉良义时自然不能拒绝,随后三河的新盐数量增加五成,好在来往西国、九州的商人随着坂本町的名声越来越大也来大宗采购,要不然这盐价肯定会因为供大于求而出现大滑坡。
    除了凭借津岛的转运优势贩运三河新盐之外,吉良家又派出最后一批两百多名三河武士,其中就包括幡豆小笠原的摄津守家小笠原安次,安芸守家的小笠原信元,江原丹波守家的江原太郎秀正,高桥出羽守家的政光等人。
    大河内基高的解释是,这些人都是家族里失去继承权的一门众,不甘心在三河蹉跎下去,而今川义元在得知吉良义时在京都大显神威的表现后,立刻着手拉拢安抚起三河吉良家,不但给自己女婿吉良义安增封碧海郡五千贯的领地,还大方的把加茂郡的中条家等奉公众划给了吉良家,反正他划过去的都是靠近尾张国同时又不怎么听话的国人,全当作顺水人情送出去。
    他没功夫管这两百名三河武士的事,直接叫山本时幸领着他们去坂本城外的军营接受改造训练,看着这些趾高气昂的三河武士一个个昂着脑袋走出去,吉良义时连吐槽的心思都没有,大河内信贞这次超额完成任务,当然他这次超额任务让他很有点哭笑不得。
    他把加茂郡深山里的两个村子共计一千八百多名男女老幼全部搬过来,用大河内基高的话来说算上女人骑马有一千四百名劳动力,另外四百个小孩培养几年也能做工,让他放心这些人身世清白来历干净,几百年一直住在山窝窝里,出了打仗出丁无法避免,加茂的领主都不爱来这山窝里抽税。
    吉良义时只能把这支拖家带口的队伍接下来,并把这些人一起迁入坂本西北部山谷里的工坊中,这个山坳的出口正好是吉良军的大营,山谷四周全是高山密林,连人马都无法通行,三河的备队只需要每隔几次换防一队足轻,就可以确保这个工匠町秘密翻铸不被泄露。
    在六月初刚开始翻铸的速度,是每天没有翻铸50贯新钱,基本上从清早到午夜一刻不停的翻铸,这已经是爆出最大产能的速度,而加入这一千八百多人以后,短期内可以把翻铸速度提高到一天200贯以上,根据苏我平兵卫的估计,半年后每天产量可以提高到500贯新钱的顶峰。
    六月的酷暑炙烤的大地一片闷热,在这流火的季节里,吉良义时也不禁放松枪术修行找个理由躲着偷懒,躲在天守阁里睡一上午才爬起来,刚想出门就碰到阿菊端着茶饮和饼干推门进来,看到吉良义时睡眼惺忪的样子,笑着说道:“殿下好久没睡这么久的觉了呢!殿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太拼的话身体会吃不消的!”
    “唔!阿菊来的正好,我快饿死了!”吉良义时拿起糕点狼吞虎咽着,还不忘夸奖道:“这是豆沙糕吗?真的好很吃啊!阿菊的糕点手艺越来越厉害了。”
    阿菊一脸期待的问:“殿下,阿菊可以送胜姬公主一些糕点吗?”
    “可以啊!胜姬一定会很喜欢!”吉良义时拍拍手吃完简单的早餐,活动着筋骨走到露台上看着窗外的琵琶湖景,灵机一动道:“不如去活动下吧!好久没练练弓术了,也不知道还能射找那个箭靶不?”
    “殿下!阿菊也要去!”
    “阿菊也要去?那可是弓术啊!”
    阿菊略显得意的说道:“是啊!阿菊从小就跟着公主殿下练习投壶,在公主殿下当初可是京都最厉害的投壶高手!所以阿菊很厉害的!”
    “……投壶和射箭不一样吧!”吉良义时满头黑线的说道。
    “阿菊还没说完呢!公主殿下的弓术也是京都第一,所以阿菊也很厉害的!”阿菊攥着拳头,摆出一副“我很行”的严肃表情,让吉良义时哭笑不得。
    “好吧!咱们去看看!”
    坂本城二丸教场,山冈时长手持弓矢立于数十名侧近众身前,大呼道:“弓马之道即为武家之道,吾等武家起于微末,凭手中六尺长弓扫荡浮囚镇压叛逆,至今常有歌者夸耀镰仓武士之勇武!如今上留存古传名号,那些武威卓著的武士获得的奖赏名为弓矢之誉,最优秀的武士也被称作弓取,如东海第一弓取今川义元便是如此!所以身为武士不通弓马之道是万万不可的!”
    “无论兵法如何,枪术如何,弓矢修行一定不能放弃,我等皆是要马上争得荣誉的武士,不通弓矢之利如何成为马迴武士?好了!开始今天的修行吧!”山冈时长退到一旁,督促侧近众训练弓术。
    正巧吉良义时和阿菊踱着步子走过来,看到山冈时长一本正经的样子,不禁喊了声:“善次郎!你怎么没去修炼?”
    “馆主大人!”山冈时长一下绷不住严肃的表情,连忙一路小跑过来躬身一礼,谄媚着说道:“臣下特意抽半天时间监督他们的修行,这些家伙惫懒的很,一天不督促就不知修行。”
    “去!本家的侧近众难道本家还不了解嘛?他们哪有你说的那么惫懒!是你想偷懒才跑过来的吧!”吉良义时抽出折扇敲在山冈时长的脑袋上,“赶快交代一声回去训练,练不好马上技艺小心本家的责罚。”
    “是是!臣下这就去!”山冈时长苦着脸闷头跑掉,阿菊吃吃笑着说:“时长君真的很有趣啊!”
    “那个惫懒的家伙!”吉良义时摇摇头,取来弓矢随便拉几下,这种弹力不强的丸木弓根本不用怎么费力,下短上长的设计更方便手持近两米的长弓,弓弦弹动一根箭矢飞射而出直直的扎入箭靶的最边缘。
    ——
    ps:许多人不理解搞新武器,觉得这不符合传统……曰本武士有什么传统?曰本武家最直接的传统是弓矢之道,就是骑着马兜圈圈一骑讨。
    镰仓时代蒙古大军两次东征,见识到蒙古人的强大军阵和长枪、刀盾军阵,就学乖了,开始换上长枪增加近战。
    到南北朝引入城堡防守战,又是一次军事改革,笼城也能挡住十万大军,这种反传统对改革在镰仓时代是不可理解的。
    再到室町时代,足利义满用名为“左义长”的爆竹火烧大内义弘,大败大内军,应仁之乱东西两方什么乱七八糟的武器都用过,其中就包括明朝的火铳(不是铁炮),再后来铁炮来了,南蛮人也来了,又是一轮军事改革,曰本武家又开发出放大版的铁炮,名为“大筒”,再后来大友家的3磅南蛮炮“国崩”也来了,主角作为一个穿越者,怎么就不能搞军事改革?
    用许多人的话来说,穿越者还活的跟古人似的,不刷牙,不吃荤腥,循规蹈矩整曰为吃腌萝卜还是吃咸鱼发愁,那还有穿越的意义吗?
    不用担心写出你们不认识的曰本战国,室町时代的曰本武家也没有你们想象的刻板保守。别把思想代入江户武士那种风范。
    什么沉默忠诚勇猛,感情内敛,变态的耻辱观,这边微笑着和你说话,下一刻就骤然拔刀杀人。
    那不是曰本战国的武家,更不是室町时代的武士,江户时代以前的武家就是一群无节艹,又强调义理的纠结群体,他们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坑队友,属于守序与混乱之间摇摆的群体。


第174章 服部保长归来
    “我擦勒!好悬就脱靶了呢!”吉良义时悄悄擦掉头上的冷汗,听到身旁弓弦“嗡嗡”的颤动声,只见一支箭矢飞速钻入箭靶中心,阿菊欢呼雀跃道:“中了!中了呢!阿菊说过很厉害吧!”
    “……擦!这也行!”吉良义时瞪大眼看着十五间外的靶子,按说这27米远的距离也算适中,经过训练一年半载让箭矢上靶难度不大,可第一箭热身就射中靶心,这让他有点受不了。
    “不行!继续来!”深吸一口气,吉良义时再次进入聚精会神瞄准的状态,信众默念着:“冷静!专注!稳定!出箭!”
    “嗡嗡!”两道弓弦颤动的声音,一道黑影如灵巧的燕子划破徐徐微风的阻隔,射中靶心。
    “又中了!殿下!阿菊又中了!”阿菊兴奋的像个小孩子,而吉良义时依旧苦着脸怅然若失,他这一箭比刚才略有进步,向靶心移动一寸多大约也就是两环的水平。
    “继续!我不信邪!非要给你中一个红心!”吉良义时铆足力气和那靶子较起劲,一上午在阿菊不时的欢呼声中悄然渡过。
    六月底服部保长伊贺国返回,这次他不负众望的说服百地丹波守、藤林长门守,从伊贺本拠拉来一支由三百名中忍、下忍组成的伊贺忍军,其中还有服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