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倭 >

第360章

逐倭-第360章

小说: 逐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凤仪目视唐三,缓缓亮出他的刚阿宝刀。他拔刀的过程很慢,似乎故意这样。刚阿宝刀渐渐出鞘的时候,亮丽耀目的闪光,阴森森的寒气,薄如蝉翼的利刃,都给人一种摧心裂胆的压力。如此锋利的凶器,寻常人看见也寒毛立竖,恐怖发抖,差不多丧失跟这把刚阿宝刀拥有者争锋的斗志。这是一种武力的威慑,一种暴力的渲泄,就象庄子借莫邪干将喊出哪句很强很暴力的强音:“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现在,徐凤仪也向唐三亮出他最后的底牌──你向我屈服还是挑战?生或死,凭君选择。徐凤仪人如刀,刀如人,身上也有一种刚直不阿的风骨。

唐三也亮剑了,居然也是一把倭刀。他作为一个精明狡猾的大明商人,他深知货比三家的道理,谁的货好,就用谁的货。倭刀锋利好使,他就用倭刀。他只是个小人而不是蠢才,他是个明白人而非糊涂虫,他不会因为与倭寇结怨就拒绝使用倭寇的武器。

第四十三章 独斗豪强

唐小保、唐小蛟等狗腿子也随主子亮出他们的凶器,全是货真价实锋利无匹的倭刀。有钱就是好,富人至少能收买一帮狗腿子替他们卖命。这些狗腿子中间不乏见利忘义的武林高手。比如说唐大全之流,这些人的武功都可以侪身当代一等一高手之列,更倚锋利倭刀傍身,无疑如虎添翼,武功强得变态。

这场比剑结果如何,双方还没动手已分出强弱。唐三白眼一翻,挥刀指着徐凤仪喝道:“滚,看在你师父刘云峰的面上,我不为难你。”

徐凤仪已势成骑虎,他对唐三的所作所为质疑,代表伸张正义,那能知难而退?则使前头是刀林剑海,他也得闯他一闯。徐凤仪抱着舍死搏击强敌的决心豪迈一笑,抡刀挥出一层半月形的光芒,轰然出击,向唐三拦腰砍去。徐凤仪这一剑去势甚急,内气亦贯注刀锋,只激得风声嗤嗤声响。剑光也陡然大盛,如扫帚星带着尾巴划过天际,留有余辉,照亮无尽黑暗的虚空。

唐三、唐小保、唐小蛟三人同时不约而同惊呼:“咦!”徐凤仪这一刀的确很强很霸道,有一种以一敌百、一骑当千的气势,剑气之劲,仿佛若巨轮在斜坡转动,最难以遏制一样。唐三等人也曾听到别人的流言说徐凤仪是根废柴,不是学武的材料,也很有些看不起徐凤仪的意思。没料到徐凤仪的剑招竟然是如些凶猛霸道,卑视立时变为错愕。

“叮叮当当!”一阵刀剑互撞之声响过之后。唐三只觉得虎口一热,膀子颤动,倭刀险些脱手。唐小保、唐小蛟也“啊哟!”惊叫一声,身不由己望后疾退。两人面面相觑,谁说这家伙是根废柴哩?他的剑道挺高呀,力气也蛮大嘛!

徐凤仪使的这招剑法叫“金刚一击”,有点横扫千军的效果。他这一招绝艺是王婆留秘传给他的倭刀法技击。他修习的时间虽然很短,谈不上纯熟。但使出来仍然是力量骇人,让对手提心吊胆。这一招出人意料的倭刀法对付唐三、唐小保、唐小蛟等人绰绰有余,用来对付唐大全就显得有点班门弄斧不自量力的意思。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江湖老手,唐大全无疑是善于捕捉一切战机,他待徐凤仪一招使老,立即打蛇随棍上,用自己的倭刀压上去,跟徐凤仪的刀绞合在一起,近身肉搏角力。

双方近身肉搏中,徐凤仪与唐大全都变得脸目狰狞,内心恐怖之意流露于表。短兵相接对角斗者双方都很危险,何况倭刀长能短用,战斗经验丰富的人随机应变,招数技巧的灵活运用使战局充满变数。没有压倒一切的力量,绝不能靠近对手,或让对手迫近的自己的身旁。

“我警告你,你输了,不要再吃饱了撑,多管闲事。”唐大全说得没错,他或者伤害不了徐凤仪,但至少可以拖住徐凤仪,给同伴创造攻击徐凤仪的机会。他跟徐凤仪搅作一团,相持不下。如果徐凤仪撤不了剑,跳不到圈外去,意味着徐凤仪全身要害部位都暴露在他的对手眼前,唐三、唐小保、唐小蛟等人只要愿意袭击徐凤仪,刺那个部位都可以。

双拳难敌四手。徐凤仪叹息一声,把一团元气运到双方剑锷交叉处,使意念让那团元气象鞭炮一样炸开,撤剑转身便跑。他这时方悟王婆留所推崇、提倡的“一刀流”确是至理名言,不招不架,一刀两断,甚至是一刀砍倒一大片,迅速地解决对手,才是保全自己,使自己不被杀并立于不败之地的惟一最强的刀法。犯了招架,难免会格挡十下、百下、千下,招架得愈多,危险性也愈大,迟早会露出破绽,让对手找到可乘之机。想到当初自己如此无知,为中土大明朝的花拳绣腿套路辩护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啊!不错,对付唐三这样狡滑可恨的对手,一刀两断,干净利落地解决这些歪人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

现在,徐凤仪学艺不精,本事有限,不打不过唐三及其众多的手下。只能强忍怒火,暂时回避,能闪多远就闪多远。惹不起躲得起嘛!一根弦死撑到底只能自寻死路。徐凤仪也挺机灵善变,而且看得开,打不过就──跑。

唐三在后面大笑送行:“瘟神,滚远点,这就是你的道,你的道真厉害啊──缩头乌龟。”他慑于刘云峰的名头和实力,也不敢下黑手干掉徐凤仪。他在南塘镇还要借重刘云峰的民兵力量抵抗倭寇骚扰,他不想跟刘云峰闹得太僵。这就是他们占了上风之后仍没有把徐凤仪往死里打的原因。

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付唐三这种人,只能抬出强权去镇压他才行。徐凤仪决定找俞大猷商量,用强权压一压、治一治这唐无赖。

徐凤仪走出辕门,行不上几里路,就遇上外出巡逻归营的俞大猷。徐凤仪跟俞大猷叙过礼,两人就在路边一个茶馆坐下交谈,说起在军营中遇见唐三一事。俞大猷吐了口唾液,道:“我也不喜欢跟他打交道,这家伙自以为有几个钱,惟恐天下不乱,整日庸人自扰,甚是讨厌。但眼下贼势正炽,官兵需要仰仗地方士绅的财力、人力支持。此时此刻,咱们不能妄兴内哄,作这窝里争斗的蠢事。”徐凤仪听俞大猷说得有理,无词以对,只得附和称是。又与俞大猷探讨金尼的事情,希望俞大猷高抬贵手,对这些被迫走上反抗道路的强势群体网开一面。依徐凤仪愚意,能招安尽量招安,尽量不要把这些强盗往死里打。

俞大猷说;“我也很同情那些人,但这件事我不能自作主张。”他是个对朝中政策坚定拥护的老兵,朝廷的政策规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上面要杀就杀,放就放。他自己象个没有感情的木头人一样,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张。他才不管起义者的是非对错,冤枉不冤枉,完全死硬地、教条地、坚定不移地执行上面的命令。

徐凤仪跟俞大猷指点江山,论及朝政,得到不少内幕消息。原来朝中高士,对于江南老百姓依附倭寇的行为,一律主张格杀勿论。他们认为南方盗贼犹如野草,铲除又复再生,自古以来南方将领做不到一举荡平匪乱。今当申严法令,调动兵力,斩草除根,“见贼即杀,勿复问其向背”,倘有违反者,一律按军法处置,斩首示众,让怀有异见之人胆战心惊,不敢不听命。要不惜一朝之费,确保永世的安全。

从嘉靖初期到万历中期,南方就有许多矿工、机工抗/税的暴动事件,老百姓反抗朝廷横征暴敛的起义活动延续数十年不断,南方督府请求朝庭派兵镇压。当朝首辅严嵩亲自调兵遣将,曾出动十万兵力下江南,讨伐叛逆,并宣告:“此后倘有贼根再萌,旋生旋除,决不手软。”毫无疑问,象金尼等一些小股起义乃是弱势群体对压迫的反抗,但在朝中高士看来,不论起因如何,只要冒犯朝廷,一概杀之无赦。以暴力对付暴力,为了不使天下效尤并保住朝廷的脸面,为了维护大明朝的权威和秩序,无论暴动者有多冤枉,大刀照样砍向穷人头颅没得商量。闹事的矿工、机工因此永远冤沉海底。朝中高士才不会同情怜悯这些蚁民,彻底摧毁任何有可能发生的反抗,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徐凤仪与俞大猷谈至太阳西沉入海时分,仍然兴趣勃勃,意猷未尽。俞大猷请徐凤仪到他的营地吃饭,徐凤仪不假思索便答应下来。

次早,俞大猷按例外出巡逻,徐凤仪也跟随他出行,观察倭酋金尼的山寨。一行人来到白虎寨,距离山寨三百余丈处停下。却见白虎寨临流而筑,雄踞在江心一座小岛山腰上,但见灵江内银涛翻滚,(W//RS//HU)雪浪连天,一阵海风吹来,刮得山头的白虎旗猎猎飞舞。

白虎寨座落在灵江入海口,这一带水域一年四季狂风肆虐,浊浪横飞。涨潮的时候,万顷波涛乱卷;退潮的时候,泥泞百里,一望无际的黑泥直似通向地狱。

由于灵江水道内联陆上许多州县,外接东海汪洋。是明朝嘉靖年间沟通东洋、南洋的少数几个重要码头和商埠之一。其他几个码头和商埠,如广州、泉州、镇江……对于大多数来中土贸易的一般日本商人和倭寇来说,反而不是他们首选落脚点及出海口。

倭寇一般从台州登陆再深入内地,把筹集起来的或抢劫到手的贷物再从这里转运出去。台州也可以说是倭寇转运货物的中转站。而大明朝内陆许多的商船都打从这里扬帆出港,然后漂洋过海。

台州码头是明朝官军和倭寇海盗都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此时,台州码头基本上被倭酋徐海控制,金尼这股小顽匪也是徐海布置在台州码头,与朝庭角力的重要抵抗力量之一。倭寇此时已反客为主,成为事实上的台州主人,控制着以台州为中心周围三百里方圆的地方。明朝官军在台州基本上以游击队的脸目出现,打赢了就是主人,打输了就跑,跟流寇没有多少分别。

徐凤仪眼见台州地势险恶,明朝官军与倭寇在这里交兵,胜负实难预料。又见灵江内大小船只,在滚滚浊浪中沉者沉,浮者浮,象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水势如此凶猛,俞大猷从广西带出来的山地兵能胜任打水战吗?徐凤仪望向俞大猷,想从他脸上寻找答案。但见俞大猷脸色凝重,似被灵江的汹涛及险峻的山川形势吓住了。

忽然间,码头上男女如热窝蚂蚁炸开了锅,呼天叫地,一个个似丧家之狗,漏网之鱼,狼狈逃窜。一队不知从何处窜出来的倭寇,大慨有三十多人,逮着那些靠港的商船、渔船收保护费。那些不想缴交保护费的小商贩自然象遇上阎王猛鬼一般,争相逃命。也有些顺从的商旅,梢工、水手,各整舟揖,恭恭敬敬向倭寇进贡钱财、货物。

倭寇对那些不想缴交保护费的小商贩甚是凶残,轻即拳打脚踢,重即大刀伺候。把那些小商贩打得团团乱转,势类疯狂。

第四十四章 倭寇猖獗

徐凤仪见此情形,心上甚为恻然,急忙向俞大猷请令道:“将军,在我大明天朝境内,岂容倭寇如此猖獗?你下令吧,让大家活动一下筋骨,收拾这几个龟孙子后再回营吃饭。我大明百战雄兵在此,应向倭寇展示武功,让他们搞清楚谁是这里的主人。”

俞大猷闻言,也生出冲锋陷阵的壮志豪情,把剑拔出指向天空,发号施令:“勇士们,列队!”须臾,一百余名将士分成四个方队,每队二十五人,阵列在俞大猷面前,听候使令。

俞大猷打马来回巡视方队,发表战前动员令:“兄弟们,今日大风起于灵江,召唤诸位英雄建功立业。倭奴在我大明江川驾船任意往来,还伤残许多民命,我辈军人怎能容忍这样的事在我们眼底下发生?我们可是奉皇帝敕旨,收拾这些倭奴的,我们不打倭奴,谁打?现在我命令你们出击,你们敢不敢冲锋?”

众兵士齐声答道:“奉皇上敕旨,万死不辞,诛杀倭奴!”

俞大猷继续道:“我们既职司保护这片江界,理应诛杀倭奴,保境安民,体恤皇上好生之德,岂能坐视倭奴肆虐,让他们在此任意欺负我朝商旅?我等职守何在,颜面何存?冲上去,杀一阵,扬我军威。”

众兵士举刀扬枪,齐声道:“杀,扬我军威!”

俞大猷挽了个剑花,对徐凤仪道:“咱们先冲在前面,替大家做个表率,露两手功夫给大家看看。”说着一马当先,带着他的部属杀向江边码头,望那伙在码头上耀武扬威的倭寇猛扑过去。徐凤仪也紧握倭刀,跟在俞大猷马后。

倭酋山童正领着三十个小倭寇,在码头上欺负那些小商小贩,嗔怪他们进贡的钱财少,掀摊子、抢货物;见到男人便出手狠狠地打。若是丑陋的婆娘,一脚踢开;假如是有几分姿色的鱼家妹,就命令部下绑了,另作安排。无非就是作那掳人为奴的勾当。这些家伙就象欺负惯人的流泯恶霸一样,下手绝不留情,把那些大明蚁民作贱得如猪狗一般,正在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